APP下载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半开放式调查分析

2011-12-10江承凤朱晶晶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新疆

江承凤 朱晶晶

(1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

(2 塔里木大学学报编辑部,新疆阿拉尔 843300)

从世界范围来看,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将处在相互矛盾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辩证统一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全球一体化,主要是经济、科技甚至某些物质文化的发展趋向全球一体化,另一方面却是各种民族、多种文明的多元文化主义,主要是作为民族及其文化的哲学、风俗、生活方式、伦理、文学、宗教、艺术等走向多元化[1]。这种经济、科技等的全球一体化和民族及民族文化的多元化状况对少数民族尤其是对多民族主权国家的冲击较大,民族认同问题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也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更加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好民族问题。而新疆地处西北边陲,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加上受多民族聚居和杂居、多种宗教信仰、四大文明交汇渗透的影响,形成了今天新疆多种语言、文化、宗教、风俗习惯、人文景观、文化心理思想意识等并存的多元语言文化生态景观[2]。因而新疆各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状况也有别于其它地区,而各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状况既会对新疆地区稳定产生影响,也会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统一产生影响。而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和新疆各少数民族的演变进程来看,新疆各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及生产生活方式在保留其原有精髓的基础上,也在不断与主流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的共融共存中展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但新疆各少数民族依然存在着自身民族身份和“中华民族”身份的双重认同问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未来的接班人。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状况对构建社会的和谐稳定、维持国家的稳定局面、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维护各民族间的团结和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另外民族认同状况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等也密切相关,因而研究意义重大。

Phinney认为民族认同因其具有强烈跨文化的特点而表现出各地区异彩纷呈状况[3]。还由于不同研究者的专业背景和着眼点不一样,其对民族认同的核心成分及得出的结论也存在着巨大分歧。那么在新疆多民族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状况如何?

本研究从新疆多民族特殊的语言文化背景出发,通过采用民族认同的7级评分量尺(-3一3)的半开放式问卷,调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和中华民族认同的总体状况,探索出民族认同的施测成分,为民族认同正式问卷的编制奠定基础。进而也丰富了民族认同的实证研究,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1 方法

1.1 被试

问卷共发放340份,回收325份。剔除废卷9份后,有效问卷316份。被试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分别来自塔里木大学110名、新疆大学30名、伊犁师范学院30名、石河子大学30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66名、喀什师范大学50名。其中预科新生72名,大一61名,大二64名,大三65名,大四54名。从被试族别来看,共包括了9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172人,哈萨克族79人,柯尔克孜族38人,其他民族共27人。男生167名,女生149名。理科176名,文科140名。

1.2 工具和施测

一份自制的民族认同的7级评分量尺(见图1)。

图1 民族认同的7级评分量尺

问卷通过采用民族认同的7级评分量尺(-3一3)对被试进行施测:“0”代表“我认同(属于)中华民族,同时也认同(属于)少数民族”,处于整合状态;自“0”向右且数字越大表示被试个体对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就越强烈,而对所属的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程度就越弱;自“0”向左且数字越小表示被试个体对所属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程度就越强,而对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就越弱。如果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觉得“我既不认同(属于)中华民族,也不认同(属于)少数民族”,这是处于边缘状态的,可选箭头处的数字“7”。

其次,考虑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程度参差不齐,回答时会造成语言表达不清而造成调查问卷的统计误差,为此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汇总了几个常用备选答案,包括政治与政策、经济、语言文字、文化、宗教信仰、习俗、自豪感、教育、归属感、历史、客观身份、人口数量、地域、受歧视感及其它15个编码类目。

要求被试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根据图1所示的线段,从中选择一个数字进行自评,并选择选这个数字的理由选项,可在以上15个编码类目选项后打勾“√”并在选项后的“()”里文字加以说明。如还有其他理由可在第15选项的“其它()”内填写。

1.3 内容信度分析

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半开放式问卷的制定,是在参考了史慧颖等国内有关学者的文献和Yinger等国外学者编制的民族认同量表的基础上,结合本次调查才明确界定了15个编码类目选项。问卷选项以频数作为统计的考察指标,分成“中华民族”和“本民族”两个层次进行分析。随机分层抽取的50份问卷得出信度系数为0.866。

2 结果

2.1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身份的认同程度

按照被试对量尺选择的具体数字的自评结果分成三类:(1)选择-1~-3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类为“更偏于认同本少数民族”类;(2)将选择1~3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类为“更偏于认同中华民族”类;选择“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为“既认同本少数民族,也同样认同中华民族”的整合状态类;选择“7”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为“我既不属于中华民族,也不属于少数民族”的边缘状态类。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量尺的自评结果见表1。

表1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程度表

从表1可以看出,对中华民族和本民族都认同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即整合状态人数)平均占到68%,显著地高于7.0%“偏中华民族认同”的平均人数(p<0.001),也显著地高于23.7%“更偏本少数民族认同”的平均人数(p<0.001)。尤其是哈族和柯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和本民族都认同的人数(即整合状态)分别占到74.7%和73.7%。其次,“更偏本少数民族认同”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平均占到23.7%,显著地高于7%“偏中华民族认同”的平均人数(p<0.001)。维吾尔族大学生和其他极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其他哈族和柯族少数民族大学生相比,更倾向于认同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p<0.001),分别占到28.5%和37%。而处于“边缘”状态(即不认同中华民族和也不认同本民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仅占到1.3%。因不具有普遍性,而不作为重点的研究对象。

2.2 关于民族认同的内隐维度的调查项目

根据被试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半开放式问题选择题的统计结果,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内隐维度共涉及政治与政策、经济、地域、受歧视感等15项[4]。统计分析结果,其中频数在130人次以上的依次是文化、语言文字、自豪感、经济、习俗、教育、政治与政策和历史8个维度。影响新疆各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原因的15个编码类目选项的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的各编码类目选项所占比例可以看出,有些编码类目选项是被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认同,有些则较少被认同。其中影响被试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编码类目选项,其中频数在120人次且排在前5项的是政治与政策、语言文字、自豪感、文化和经济等维度。影响被试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同“本民族”编码类目选项,其中频数在120人次且排在前5项的是语言文字、文化、习俗、归属感与经济等维度。

表2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内隐维度表

3 讨论

3.1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状况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约68%的被试少数民族大学生处于积极的认同状态(既认同本民族又认同中华民族),同时也表明,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新疆地区的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很好地协调和平衡主流文化和自己的民族文化,在两种文化中的碰撞过程中,选择了最为积极的文化适应模式—整合的民族认同态度[5]。这既有利于地区和国家稳定,又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文化适应。

但消极的民族认同对国家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一直也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6]。其负面影响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族认同态度是处于分离状态,即指个体把自己完全封闭在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之中,对所属民族高度认同,而对其他民族存有偏见和排斥的,这不利于国家和地区的和谐稳定;二是民族认同态度是处于同化状态,即指个体放弃自己的文化,对国家或主流文化持高度认同态度,并能很好地融入主流文化,而对本民族则处于较低水平的认同。这不利于个体与所属民族群体成员保持亲密的关系,从而导致个体处于一种自我疏离感和社会孤独感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及行为适应。

从表1还可以看出,约23.7%的大学生倾向于认同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尤其是维吾尔族大学生和其他较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分别占到28.5%和37.0%。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本民族的精英,是受主流文化影响最深,同时也是接受主流现代化教育最多的群体。拥有更为丰富的认知结构,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水平比其他群体更高一些,对待民族与国家问题及本民族文化的优点与不足也更加辩证和理性,因而大部分大学生表现为既对国家有很高的认同又对本民族也持有很高的认同。但也不排除三种情况表现出只认同本民族。一种情况是由于民族文化差异造成的。少数民族在儿童时期就形成的民族差异意识,对部分少数民族成员形成独特的自我过程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性后果。少数被他们看成是自身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容易让他们在一个文化和民族还不能绝对平等的社会中形成自卑和封闭的民族自我意识……正如在人群中进行分类时,个子极矮的人和个子极高的人比起那些中等高度的人来说,更可能提及高度,高度这一概念对于他们这些少数人群来说更为敏感[7]。同样的道理,反映在不同的文化群体的认同观也同样具有内部矛盾和对外一致的特点。正如回族在外国人面前认同于中国人,在汉族人面前认同于少数民族,在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面前认同于穆斯林,在维吾尔、东乡等其他少数民族穆斯林面前认同于回族[8]。其次,客观上也存在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可能是对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的珍视和自豪而表现出的一种强烈地依恋,同时在民族间文化互动和客观差异比较的基础上,也可能包含了对自己民族状况的一种忧虑。如表2所示,那些极少数民族大学生,如:俄罗斯族、塔吉克族、蒙古族、塔塔尔族等大学生在填写开放式问卷,也较多用文字表达了此类忧虑,因而,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倾向于认同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占到37.0%,不应排除有这些因素的影响。第三种情况可能由于对民族群体的局部聚居区或部分群体中时有发生的民族间纠纷和民族间利益冲突等问题的不当处理,从而造成了部分民族群众对国家产生误解,也进一步说明民族间的文化融合、沟通、理解及国民教育还需要增强。

还有7%的被试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倾向于认同“中华民族”。本来从构建国家和地区和谐稳定的角度来说是有利的。但对于个体身心健康和民族认知还存在着负面影响。从个体身心健康来说,可能部分大学生因少数民族身份的自卑心理而对本民族的不认同,直接会影响到他们与本民族同学甚至亲友的和谐相处而增加个体的焦虑和自卑情绪;而“认同所属民族”对于个体则是一种有效地心理防御机制,王亚鹏和Phinney等学者的有关研究也证明了不同的民族认同态度对个体心理存在消极和积极的影响。其次,还可能是因为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对本民族认知而对本民族的不认同,这种状况可能会被少数别有用心的民族分裂分子利用而潜藏着巨大的危险,因此,作为学校和大众传媒在成功宣传国家民族政策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应努力多渠道让各少数民族大学生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拥有更加理性的民族认同。因此,究竟是哪一种因素影响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倾向于认同自己的“中华民族身份”,这都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并加以论证。

3.2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内隐维度的分析

内隐观的研究结果对于研究特定现象的大致范围和寻找研究的突破口具有重要作用,以及对后面正规研究的开展和外显理论的建立都与内隐观的研究结果密切相关。那么内隐观(implicitview)究竟是指什么呢?黄四林、林崇德、王益文等学者认为内隐观是指保留于个体头脑中的关于某一概念或问题的看法,通常是在人们日常生活、学习环境及工作背景下形成的。

从内隐维度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和中华民族两者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等维度的认同度都比较高,尤其在认同中华民族和本民族的自豪感最为重要,在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方面,有些民族大学生甚至要稍高于对本民族的自豪感。首先得力于国家一贯倡导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方针和针对少数民族现实状况所实施的各项优惠政策等,这都会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在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目中的份量。其次归功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各民族不断统一、融合的历史传统文化,也在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同时,这些也让受过高等教育的新疆各族大学生没把中华民族看成是“他民族”,而是将自己及所属民族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以中华民族的其中一员而感到自豪和骄傲[9]。可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发扬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强调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加强政策落实等宏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国内许多民族认同研究者所一致倡导的。

被试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认知与探索的维度除客观身份、民族自豪感、归属感外,还包括一些与少数民族特色有关的维度,如民族的语言文字、经济、历史、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特殊的地域等等。同时也说明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历史文化教育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及其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从民族认同测量表2也发现宗教信仰、受歧视感等内隐维度所占比例较小,而有些学者比如:滕星和Yinger等认为这些因素很重要。存在这种差异可能在于:一方面在于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悠久,新疆虽地处边陲,但各民族之间及与中原各民族的文化融合也相当久远,近代加之国家实行的恰当民族政策等原因,虽然宗教信仰、受歧视感等因素对于民族认同的影响很重要,但已经不是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主要冲突点。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团体,早已学会用理性、辩证的方式来思考和看问题,不再轻易、盲目地把崇拜宗教作为其全部人生寄托。总之,虽然民族认同研究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我国有关民族认同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我国民族问题的文化背景与西方的不一样,简单地移用国外理论来解释和分析我国自身的现象,难免会发生研究结论的差异[10]。

3.3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双重民族认同的分析

目前,双重民族认同主要有两种理论:第一种是线性两极模型,即对所属民族的认同过强必定会削弱对其他族群的认同。社会认同理论也认为,客观上存在的对内群体的偏好和喜好而对外群体的偏见和歧视心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民族群体的成员对本民族的越认同就会对其他民族群体的越不认同;第二种是二维模型,则强调两种身份的认同是相互独立的。多元文化理论从实证方面也证实,对本民族的高认同并不影响对他民族的高认同。

从表1可知,倾向于对所属民族和中华民族都认同或者在更大程度上认同中华民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占到很大比例(68%+7%)。但从表2分析来看,这两项在语言文字、文化、历史、人口数量等多个维度上对本民族的内隐维度认同的百分数实际上都超过了对中华民族内隐维度认同的百分数。而随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量尺上选择数字的提高,即也标志着对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程度的增强。但从提及的内隐维度如:在政治与政策、经济、自豪感、教育和历史等5个因素上所占百分数来看,表明这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较高认同并没有影响对本民族高认同的形势,显然在这些维度上,确实出现了如二维模型的理论假设所预言的趋势。而在宗教、习俗、语言文字、文化、人口数量、受歧视感等8个内隐维度上,对所属民族的认同程度确实更符合线性两极模型理论的假设。而受歧视感内隐维度普遍很低,可见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不管是对个体还是对国家都起到了正面的积极作用。从表2提及因素的总体频数百分数来看,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较高的内隐维度依次是文化、语言文字、自豪感、经济、习俗、教育、政治与政策、历史等8个因素。

4 总结

总体来看,根据半开放式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本研究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同问卷的维度构建大致赞成以往研究提出的民族认同的总体结构,依然认为民族认同是一个包括对本民族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认同两个角度的多维度结构系统。其次,本研究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对本民族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均包括归属感和自豪感,对本民族的认同的维度包括归属感、文化认同、社会认同三个方面,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的维度是归属感、社会文化认同两个方面。

与以往研究稍有不同的是在某些维度上增加了些具体的考察项目,比如:增加了对“社会因素的认同”维度;在文化认同维度上多了对“民族居住方式”、“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考察等;基于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国家稳定的角度,增加了“行为卷入”、“行为倾向”维度。

[1]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375.

[2]江承凤,谢贵平.新疆多元语言文化的历史考察及其思考[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1,23(3):65 -69.

[3]Phinney,J.An intercultural approach in psychology:cultural contact and identity[J].Cross - Cultur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9,33(2):24 -31.

[4]史慧颖.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25.

[5]张庆林,史慧颖,范丰慧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内隐维度的调查[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3(1):67 -70.

[6]万明钢,王亚鹏.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J].心理学报,2004,36(1):83-88.

[7]王鉴,万明钢.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47.

[8]参见1998年3月23日在挪威(奥斯陆)“中国藏族文化发展趋向国际研讨会”上Dru Gladney的发言《民族身份的变化与文化安全》。

[9]孙桂香.新疆维吾尔民族认同心理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40.

[10]李忠,石文典.当代民族认同研究述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4-28.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新疆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