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中知优劣 奋进中谋超越——对合肥市经济总量赶超福州市的分析与思考
2011-12-09陈晓霞
陈晓霞
(合肥市统计局,安徽 合肥 230071)
比较中知优劣 奋进中谋超越
——对合肥市经济总量赶超福州市的分析与思考
陈晓霞
(合肥市统计局,安徽 合肥 230071)
“十一五”以来,合肥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省会城市中排名进一步提升,GDP总量先后超过太原、南昌、昆明,从第18位前进至15位。站在新的起点上,2010年我市GDP总量悄然靠近福州市。此时,合肥市与福州市对比情况成为市领导和广大经济工作者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合肥与福州的市情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充分论证了合肥目前所具有的优势,剖析了存在的劣势,并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合肥市 福州市 经济总量 分析与思考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GDP总量先后超过太原、南昌和昆明,从第18位前进至15位,站在新的起点上,2010年,合肥市实现GDP2701.61亿元,增长17.5%,增速位居省会城市第一,经济总量悄然靠近福州,新起点、新目标、新征程摆在我们面前。
一、知己知彼,在比较中认清市情
合肥与福州相比,地域相异,市情相近,发展相似,经济规模略小,发展水平略高,赶超的基础日益向好。
(一)基本市情:地理相异,市情相近
地理区位,各有所长。合肥市位于中部地区,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北接中原,南近江南,紧邻“长三角”经济圈,地形成临湖通江达海之势;福州市位于东部沿海,闽江下游,海洋资源、港湾优势突出,地形成枕山、面海、襟江的格局。
面积人口,福州总量多,合肥密度大。2010年末,合肥土地面积705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494.95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2人;福州土地面积1196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45.9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40人。从总量看,福州人口和面积是合肥的1.3和1.7倍,从密度看,合肥是福州的1.3倍。
市情环境,多有相近。同是历史文化名城,合肥市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福州市建成已有2200多年历史,始于越王勾践后裔兴建的“冶城”;同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合肥和福州分别于1999年和2001年获此殊荣;同获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同在加快工业产业发展,产业链延伸拓展交汇,合肥着力打造汽车、电子信息、专用通用设备、化工等重点产业集群,福州同时在着力打造汽车、电子信息、纺织、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集群。
(二)总量规模:差距缩小,首位度相近
从经济总量看,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合肥和福州的GDP总量相当,分别为12.58和12.68亿元,福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后几年经济迅速扩大,到1995年,福州GDP总量为464.14亿元,是合肥的2.7倍。但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大建设、大发展、大环境”的强力推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合肥GDP925.61亿元,相当于福州的62.1%;至2010年,这一比例升至86.5%。合肥和福州GDP总量占本省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2%和21.2%,基本相当。
从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看,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已超过福州,其它指标相当于福州的比例日趋上升。2010年与2005年相比,合肥固定资产投资由相当于福州的82.1%提高到1.32倍,地方财政收入由福州的59.1%提高到1.0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福州的48.9%提高到5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59%上升到97.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福州的64.1%提高到76.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由福州的80.1%提高到8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由76.5%上升到83.8%,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由61.7%上升到83.3%。
?
(三)发展速度:合肥大步跨越,增长快于福州
“十一五”时期,合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出来的增长态势明显比福州强。“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7.9%,高于福州4.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5.1%,高于福州20.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4%,高于福州13.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3%,高于福州6.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9%,高于福州1.3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高于福州1.5个百分点;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9%,高于福州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5%,高于福州2.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3%,高于福州6.8个百分点。
(四)经济结构:结构同中有异,产业各有千秋
合肥和福州的从业人员结构均呈“三二一”状态,三产比重约为43%,二产比重约为34%,一产比重均为23.6%。两市经济结构都以二、三产业为主,但合肥市呈“二、三、一”状态,福州是“三、二、一”结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4.9:53.9:41.2和9.1:44.9:46.1。农业中,合肥市种植业和牧业为主,各占46.9%和38.2%,福州市渔业和种植业为主,各占53.8%和27.1%。工业中,两市轻重工业比重为40:60左右。三产中,主要行业占GDP的比重:两市其他社会服务业占比为38%左右,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占11%,金融业占13%左右,住宿餐饮业占4%左右,而批发零售贸易业和房地产业占比差异较大,合肥市批零业占18.2%,福州市占23.6%;房地产业合肥市占16%,福州市占9.4%。
?
(五)发展水平:主要人均指标领先,少数指标落后
受城市规模、人口总量等因素的影响,经济总量的大小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而常用人均指标反映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从人均指标情况来看,多数发展水平处于领先。按照户籍人口计算,2010年合肥人均GDP达到54778元,超过福州市6111元,相当于福州的112.6%,分列省会第11和第14位;合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260元,高于福州市1401元,相当于福州的136.3%,分列省会第11和第15位。合肥人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1345元,高于福州市4583元,相当于福州的127.3%,分列省会第11和第14位;合肥人均固定投资达到61965元,高于福州市25874元,相当于福州的171.7%,分列省会第2和第17位。合肥人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92090元,高于福州市60元,相当于福州的100.1%,分列省会第18和第19位。合肥人均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85445元,高于福州市8296元,相当于福州的110.8%,分列省会第13和第17位。
少数人均指标发展水平滞后。合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51元,低于福州市3672元,分列省会第13和第6位;合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18元,低于福州市1425元,分列省会第17和第10位;合肥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4926元,低于福州市11313元,分列省会第25和第16位。合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6952元,低于福州市8344元,分列省会第20和第9位;合肥人均进出口额达到2019美元,低于福州市1812元,分列省会第10和第4位。
?
二、发挥优势,在竞争中加快崛起
近年来,合肥经济增长速度快,资金投入相对多,工业成长性好,科技教育资源优,赶超的力量日益增强。
(一)GDP比较,“十一五”时期合肥处于发展最快时期
“十五”时期,合肥GDP年均增长16.7%,比“九五”加快2.2个百分点,超越“七五”以来发展一直领先的福州市;“十一五”时期,合肥GDP年均增速达到17.9%,处于史上最快的时期 (见下图)。“十一五”五年中,我市GDP增速第一和第五年在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二,中间三年持续保持第一位,平均增速比福州同期高4.1个百分点。
可见,合肥经济的发展正处于快速上升周期,抢抓时机,乘胜前进,有利于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张。
(二)三次产业比较,合肥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快速成长
1978年,合肥三次产业比例为28.6:49.5:21.9,其后的二十年间,二产比重一直最高;1999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2004年,工业占GDP的比重创下改革开放30年的最低点33.1%;“十一五”以后,“工业立市”和“三大推进”战略的实施,第二产业再次发力,年均增长22.8%,超过福州8.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年均增长23.9%,超过福州1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从2005年的5.7:45.9:48.4 转变为 2010 年的 4.9:53.9:41.2,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比重上升了5.6个百分点。从当前看,2010年,合肥和福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幅约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在11%—13%之间,两市差距不大,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幅合肥22.2%,位居省会第1,福州增长19.1%,位列第9位,合肥快于福州3.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快4.8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达到59%。
?
可见,合肥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和优势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经济总体扩张。
(三)资金投入比较:合肥投资大于福州,资金供给快于福州
资金是完成各种资源配置的重要条件,对城市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个城市拥有的资金能力直接决定其所能配置的资源数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十一五”时期,合肥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年均增速分别达到44.3%和24.3%,比福州快25.9和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9510.96亿元,是福州的1.37倍,年均增长44%,高于福州13.1个百分点,2010年合肥新开工项目338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222个,省“861”、市“1346”行动计划项目分别完成投资758.07亿元、944.45亿元,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十分强劲。
?
可见,随着有效投入的加大,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后劲,在经济增长的潜力上,合肥还将继续领先福州。
(四)科教资源比较:合肥科教实力略胜一筹,助推合肥经济快速发展
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日俱增,已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技术通过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带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合肥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试点市,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0年,合肥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34家,是福州的1.74倍;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是福州的4.3倍;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3个,是福州的1.5倍。合肥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基地之一,普通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分别达到44所和77所,是福州的1.4和1.12倍;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达到37.26万人,是福州的1.3;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生数753人,是福州的1.7倍。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集中,有助于增强城市的科技竞争力,助推合肥经济快速发展。
可见,合肥科技创新平台优越,创新资源集聚度较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合肥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
?
三、剖析劣势,在奋进中谋求超越
2010年,合肥GDP为2701.61亿元,福州GDP为3123.41亿元,两市尚有差距421.8亿元,比上年幅度缩小。近年来,合肥是省会城市中GDP增长最快、持续性最强的城市,拥有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量的扩张平台,拥有合芜蚌自主创新配套改革试验区质的提升平台,两者同时发力,乘势而上,把机遇的种种可能、创造的种种奇迹转化为跨越赶超的现实,就可以缩短赶超时间,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上迈出更大步伐,再造辉煌。赶超的着力点有:
(一)加大力度,发展壮大第三产业。近几年来,合肥第三产业(亦即服务业)发展不快,三产比重不断趋于下滑。合肥第三产业增加值比福州少326.53亿元,占总差额的77.4%。从增速看,“十一五”时期,合肥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8%,慢于福州0.4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年均增速慢于福州1个和9个百分点。从比重看,合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41.2%,低于福州4.9个百分点,各项服务行业规模普遍偏小,其中差距较大的行业是批发零售贸易业相当于福州的59.5%、住宿餐饮业相当于福州的60.4%、其他服务业当于福州的75.4%。
因此,当前要充分利用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以引进大项目和发展新型业态为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不断开拓与现代加工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全面提升商贸流通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消费环境,并随着合肥经济圈等区域经济的融合,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提高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力和渗透力,“双轮驱动”合肥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二)抢抓机遇,做大做强工业。工业是合肥和福州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两市相比尚有差距。一是企业数量少。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合肥市2229户,福州市为2970户,我市少741户。二是总量规模小,2010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合肥为4149亿元,福州为6515.5亿元,合肥少2366亿元。
?
我市工业综合实力处于劣势,但同时也是赶超潜力最优的行业。而未来几年京东方及其产业群、熔安动力、三洋机电产业园、中盐盐化一体化项目、大陆轮胎、江汽两万辆客车基地、格力电器等大项目投产达产,将是赶超的希望所在。
(三)统筹城乡,激发县域发展活力。合肥市含四区三县,福州市辖五区六县二市。2010年,从县域经济总量看,合肥县域GDP为658.82亿元,福州市为1558.45亿元,比福州少899.63亿元,仅相当于福州的42.3%;从占全市份额看,合肥县域人口和GDP占全市比重为56.4%和24.4%,福州为70.8%和49.9%,两项指标分别低于福州14.4和25.5个百分点。从强县看,福州市发展较快的县(市)福清市和长乐市都是全国百强县,而合肥三县中仅肥西县首次跨入百强县。福州GDP最高的县(市)福清市为477.39亿元,次高县(市)长乐市为303.13亿元,远在合肥市最高的肥西县之上,肥西县分别相当于福清市的57.6%,相当于长乐市的90.7%。从工业增加值看,合肥县域为315.7亿元,比福州少367.13亿元,相当于福州的46.2%。从农业总产出看,合肥县域农业总产值为207.32亿元,占全市的91%,比福州少250.4亿元;增加值119.98亿元,比福州少150.35亿元,仅相当于福州的44.4%。县域经济差距大,也导致合肥市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可见,合肥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主要来自于县域经济。因此,要做好园区工业经济的文章,走工业兴县、工业强县之路,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同时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提升县域综合实力,为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增添后劲。
(四)积极作为,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居民收入状况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收入水平更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体现生活质量的标志。2010,从城乡居民收入看,合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依次为 19051元和7118元,相当于福州的83.8%和83.3%;在城乡收入比例上,合肥和福州市分别为2.68:1和2.65:1,福州的城乡差距更小。从储蓄角度看,截至2010年末,合肥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233.73亿元,仅为福州的53%。与福州相比,虽然合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福州,但总体水平依然低于福州,因此在提高人民收入的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间接地提升居民收入,使居民收入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相呼应。
总体来说,在合肥和福州的竞相发展中,巩固和发挥既有优势的作用,克服和减少当前劣势的影响,凝心聚力谋发展,众志成城图跨越,合肥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2011-07-18
陈晓霞,合肥市统计局核算处处长,合肥市委党校第37期青干班学员。
吴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