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管内视镜及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乳管溢液的诊断及治疗(附298例报告)
2011-12-09天津市第一医院300010
刘 霞 天津市第一医院 300010
乳管内视镜及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乳管溢液的诊断及治疗(附298例报告)
刘 霞 天津市第一医院 300010
目的:探讨乳管内视镜及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8例乳头溢液经乳管镜与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术后病理分析对照。结果:298例患者共发现乳管内乳头状瘤236例,原位导管癌7例,恶性率2.3%。结论:纤维乳管内视镜能提高乳腺导管疾患的诊断率,对于Ⅲ级乳管辅助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增加乳头溢液的诊断准确性。两者联合有助于提高溢液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并可减少乳腺组织的损伤。
乳头溢液 乳腺疾病 纤维内视镜
据统计,约有10%左右的妇女在非哺乳期发生乳头溢液[1],占乳腺疾病就诊患者约5%~6%[2],乳头溢液是乳腺癌的早期症状之一。临床常不能触及肿块,辅助检查常无特征性表现,给手术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以往乳腺疾病的确诊多采用乳腺彩色超声检查、平拍照相、乳腺钼靶摄片、乳腺近红外线透照、乳腺热成像图像,以及乳腺肿块细针穿刺活检等间接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纤维乳管内视镜(fiberop tic ductoscopy,FDS)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乳管内疾病的诊断有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导管原位癌检出率有了大幅的提高。自2003年3月-2009年8月,我院对298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纤维乳管内视镜(fiberoptic ductoscopy,FDS)检查,并配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based cy to loyictes,TCT)技术,提高了对于乳头溢液患者诊断的准确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98例非哺乳期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了312次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同时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5岁,发病时间3d~2年,平均2.5个月。单侧乳头溢液252例,双侧乳头溢液46例,其中浆液性溢液213例,血性溢液85例,黄绿色溢液79例,棕色溢液86例。全部患者临床查体均未触及肿块。
1.2 检查设备及方法 我院使用北京博莱德公司生产的FVS-6000M/型纤维乳管内视镜,外径为0.75mm的半软镜。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术野消毒铺巾,用4号平头针插入溢液乳孔,注入1%利多卡因,局麻状态下,用6~12号眼科泪道探针,逐步扩张溢乳的乳管,而后将镜身顺利插入,在置针过程中边进镜边注射生理盐水,冲洗并保持一定压力,使乳管充盈。随时调整内视镜的角度,观察不同的乳管分支开口,选择异常开口进镜。一般可观察到Ⅲ~Ⅳ级乳管(距乳头约5~6cm),观察乳管壁是否毛糙、有无隆起、管腔有无狭窄及分泌物,同时注意如有管壁隆起时病变的性状、大小、颜色。检查完毕后,嘱患者膝胸位,尽量排净冲洗液,并于检查孔注射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各1m l。乳头状瘤镜下表现为:末梢乳管内多个表浅状乳头样隆起,呈白色并伴有末梢出血。乳管扩张症镜下表现为:导管数量增多,管壁血管多、光滑,管腔内有乳白色分泌物。乳管癌则表现为:管腔内可见菜花样、不光滑、呈灰白色或淡红色,管壁呈不规则隆起,伴有出血灶、管壁粗糙。
1.3 TCT检查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采用美国cytye公司生产的Thinp rep 200处理器。将冲洗液离心后,将沉淀物放入有特殊缓冲固定液的容器中,经过在Thinp rep 200处理器中高速旋转滤过等技术,将部分细胞团块松解并筛滤非上皮成分杂质,然后将这些上皮细胞均匀的放到载玻片上,最后固定并染色。
1.4 内视镜 内视镜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对比:298例患者经乳管内视镜检查后发现,乳管内乳头状瘤 236例,占79.2%。乳管扩张症174例,占58.4%。乳管内癌7例,占2.3%。病变位于Ⅰ级乳管的137例,占45.97%;Ⅱ级乳管的86例,占28.86%;Ⅲ级乳管的56例,占18.79%。Ⅳ级乳管的12例,占4.03%;Ⅴ级乳管的7例,占2.35%。乳管单发病217例,占72.82%,多发病81例,占27.18%。术后病理报告,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2例乳管内癌,1例原位癌伴早期浸润,1例乳管内乳头状瘤伴重度非典型性增生。
2 讨论
乳头溢液是指非生理状态下乳腺导管溢液,大多发生在40~60岁曾有生育史的妇女,年幼及高龄妇女相对较罕见。多以间歇性少量血性溢液就医,也有表现为血性与浆液性交替出现,乳汁样溢液多为生理性乳头溢液,脓性溢液多为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淡黄色溢液可见于各种乳腺疾病,多见于乳腺增生,也可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癌。血性溢液可为鲜红色、咖啡色、褐色等,此种溢液应注意50%~75%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5%为乳腺癌。如绝经妇女出现血性溢液,则75%为乳腺癌。传统检查方法:包括乳腺钼靶X线摄影、乳导管X线碘油造影、乳腺彩色超声波、核磁共振以及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因乳头溢液患者中有8%为乳癌的首发症状[3],也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重要线索之一,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乳管内视镜下主乳管及Ⅰ级乳管病变多为乳管内乳头状瘤,而Ⅱ级乳管以及Ⅲ、Ⅳ级乳管内癌的比例发现率大幅增多。乳管内乳头状瘤较少有癌变,国外报道的占1.93%~14.8%[4],本组癌变率为2%~3%。
单纯的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的患者,临床上大多数触及不到肿块,若乳晕区可触及到结节并且挤压该结节有溢液流出,则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基本上可以确诊。通过乳管镜可进一步了解乳管内病变的内部形态,乳管镜诊断乳头溢液病因的准确率可达90%。但如仅通过图像特征有时较困难,尤其对于发生在Ⅲ级以上乳管溢液的患者更加困难。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曾广泛应用于妇产科宫颈癌的患者筛选中,显著的提高了高度可疑癌变的敏感度。TCT法识别高度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7%和94%[5]。误差为制片过程中所致假阴性[6]。
乳头溢液是乳腺导管病变的早期重要临床表现,通过乳管内视镜并结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可以互补两者中的不足,尤其是对Ⅱ级导管以上的病变,同时可以鉴别乳腺导管良、恶性病变。因此,对于乳腺内视镜下高度可疑恶性病变的患者,辅助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有利于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是一种很好的技术手段。
[1] Shen KW,Wu J,Lu Js,etal.Fiberoptic ductoscopy for patients with nipple discharge〔J〕.Cancer,2000,89(7):1512-1519.
[2] 长内孝之,市川度.仁瓶善郎,等.乳管内视镜手技〔J〕.实际临外,1999,54:87-90.
[3] 徐海滨,黄海,胡望华,等.非哺乳期乳头溢液190例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9(6):569-570.
[4] Man Grogan G,Tarassoli FA,Centralatypical papilom as of the b reast:a clinicn pathological study of 119 cases〔J〕.V ivehaw s A rch,2009,443(5):609-617.
[5] K ing BL,Crisi GM,et al.Immunocytochem icalnal analysis of breast cells ob tained by du ctal lavage〔J〕.Cancer,2002,96:244-249.
[6] Hutchinson ML,et al.Homogeneous sampling accounts fo r theincreaed diagnostic accuray using the thinprep proccsso r〔J〕.Am JC lin Pethol,1994,10:215.
R655.8
B
1001-7585(2011)10-1180-02
2011-03-29
(编辑璎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