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临床研究
2011-12-09邱传军郑建国张跃林
邱传军,郑建国,张跃林
(上饶市立医院 骨科,江西 上饶334000)
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关节内骨折,尤其是C型骨折,粉碎严重,其治疗具有很大的挑战性。Watson-Jones认为它是“很难处理的少数几种骨折之一”,复位固定困难,若处理不当,会发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肘关节功能恢复欠佳(其主要原因是复位不满及固定时间过长,固定后容易发生关节粘连,影响关节功能),临床对这一手术的处理有一定的难度。2004年5月—2011年1月,我们采取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运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32例肱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7.6岁。开放性骨折4例,Gustilo I型3例,Ⅱ型1例,其余为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摔伤22例,交通伤10例。根据AO/ASIF骨折分型:C1型9例,C2型18例,C3型5例。除4例开放性骨折患者行急诊手术外,余均行择期手术,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4d,平均为7.6d。
1.2 手术方法
臂丛阻滞或全麻后,患者取卧位。止血带下手术。取肘后正中入路,筋膜下向两侧分离,内侧游离保护尺神经。尺骨鹰嘴截骨,沿肱三头肌两侧间隙将肌瓣掀起,暴露肱骨远端,先复位肱骨髁间骨折,恢复滑车和肱骨小头关节面,确保滑车宽度,复位以后克氏针或螺钉固定。然后行髁上骨折复位,用3.5mm重建板塑形后外侧板置于外侧柱后方,内侧板置于内侧骨棘上。然后,行尺骨鹰嘴截骨固定,尺神经还纳原位或前移。
本组患者采用尖端在远端的多平面“V”形截骨30例,2例合并尺骨鹰嘴截骨患者采用经骨折入路。截骨固定方法:克氏针张力带固定28例,张力带钢丝固定3例,螺钉固定1例。本组20例患者因骨折累及内上髁或固定占据尺神经沟而行尺神经前移。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7d,24~48h后拔除流管。除5例C3骨折粉碎严重,术后辅以石膏固定2周外,其余患者拔除流管后行CPM被动活动,强度逐渐增大,2周后肘关节被动屈曲大致正常,可行主动屈伸活动。术后6~8周,根据复查X线片,决定是否行力量训练。
2 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时间3~26个月,平均16.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6.2个月,平均4.6个月。肘关节功能按Cassebaum评定标准消失。1例经尺骨鹰嘴 “V”形截骨并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患者术后10个月延迟愈合。进行评分:优23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7%。1例开放性骨折术后2周拆线时,伤口出现少量渗出,经换药后愈合。3例术后出现尺神经损伤症状,经对症治疗于术后6~8周后症状消失。术中反复复位致骨面磨损及患者年龄较大、骨质疏松有关。
3 讨论
3.1 手术入路的选择
目前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入路主要有两种:传统的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1],肘后肱三头肌舌形瓣切口入路具有不易损伤尺神经、易固定、无需截骨等优点,但是术中损伤肱三头肌肌腱,需修补肱三头肌,术中术野显露有限,术后需石膏外固定制动,不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研究表明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术后5d内行功能锻炼可明显提高屈伸活动范围[2]。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的优点是:①显露充分,能更好地暴露肱骨远端结构,可以直视下行骨折块的复位固定,保存肱三头肌的完整性,减少关节粘连,特别适合于复杂骨折的整复操作[3];②避免了大面积肌肉断面的肿胀、粘连,理论上减少了肌肉断裂、出血、渗出、肿胀、纤维化所造成的周围粘连,避免了肘关节功能受限的发生;③固定可靠,可以早期行功能锻炼。尺骨鹰嘴截骨的缺点是人为造成新的骨折,患者往往难以接受,有截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可能,本组1例采用“V”形截骨患者术后出现截骨延迟愈合,主要考虑术中反复复位致骨面磨损及患者年龄较大、骨质疏松有关。经尺骨纵轴垂直平面截骨和尖端在远端的多平面“V”形截骨虽然破坏了尺骨鹰嘴关节面,但肘关节为非负重关节,不像下肢关节容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问题,远期疗效与术后短期效果相似。
3.2 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肱骨髁间C型骨折是严重的关节内骨折,对于此类骨折,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Y”型钢板、单钢板、双钢板、双克氏针及双克氏针张力带等。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取决于肱骨远端的解剖结构特点及损伤机制。目前普遍接受的是“双柱理论”,即肱骨远端在冠状面为三角形,冠突窝及尺骨鹰窝占中央大部分,内外髁向近侧延伸形成坚强的双柱。肱骨远端的合理固定要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滑车的宽度及内外侧双柱的完整性。克氏针固定易失效和移位,稳定性差;“Y”形钢板固定对内外上髁抓持力较差,对摆放位置要求较高,且多需对钢板进行预弯以贴服骨面;单钢板固定稳定性较差。肱骨髁间C型骨折,目前多主张使用双钢板固定,钢板的合适位置是外侧板置于外侧柱后方,内侧板置于骨棘上[4]。对于固定材料的选择,3.5mm重建板强度大且塑形好,可满足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3.3 术后功能锻炼
关节可否早期活动是影响关节周围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5]。早期功能锻炼可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增强关节软骨的营养,加速愈合,可有效避免关节粘连。
经尺骨鹰嘴截骨“V”形入路行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固定效果可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显著,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1]刘广辉,郝廷.不同手术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8(10):944-947.
[2]SCHILDHAUER TA,NORK SE MILLS WJ,et al.Extensor mechanismsparing paratricipital posterior approach to the distal humerus[J].JOrthop Trauma,2003,17(5):374-378.
[3]尹芸生 卢汉生.肱骨髁间骨折的几种手术入路的对比研究[J].山西临床医药杂志,2002,11:348-349.
[4]许国祥,王秀会,王子平.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严重粉碎性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7):564.
[5]姜保国.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策略[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