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护理及疗效观察
2011-12-09麦燕芳麦敬逢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511486
麦燕芳 麦敬逢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 511486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非波动性感音性神经性听力损失,常表现为瞬间或短时间内听力明显下降或丧失,重者全聋,多为单侧。突发性耳聋多伴有耳鸣,部分伴有眩晕,是耳科严重的急症之一[1]。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四季均可发生的常见、多发病,但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理复杂,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迷路水肿、血管病变、内耳供血障碍和迷路窗膜破裂有关[2,3]。由于听力明显下降,并有出现健耳再发的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010年1-10月,我院共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99例,现将护理体会及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突发性耳聋患者99例,多为突发听力下降伴耳鸣就诊。其中,男61例,女38例,18~20岁5例,20~60岁66例,60岁以上28例,平均年龄48岁;轻度耳聋56例,中度耳聋32例,重度耳聋7例,极度耳聋4例;伴眩晕、耳鸣者78例。6例双耳(为单侧耳在不同时间患病后致双耳全聋),其余均为单耳。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多采用抗凝剂治疗,部分患者同时给以其他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采用多人空气加压舱,缓慢加压25min,使治疗压力达到0.20MPa,稳压后给患者戴面罩吸纯氧,吸氧30min,休息5min,再次吸氧20min,休息5min,再次吸氧30min;总吸氧时间为80min,然后在25min内缓慢减压出舱。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本组患者治疗0.3~3个疗程,平均为1个疗程。治疗前均进行电测听和声阻抗检查,治疗后进行电测听检查。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以中华耳鼻喉科编委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疗效依据。(1)痊愈:0.25~4k Hz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到健耳水平,或达此前患病水平;(2)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3)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4)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
2 结果
99例患者治疗时间最长30次,最短3次。最快2次可有听力改善,最长8次有听力改善,平均有效中位数6.5次,众数5次。伴耳鸣的患者随着听力恢复,耳鸣减轻或消失。从电测听结果看,99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痊愈43例、有效49例、无效7例,治愈率为43.4%,总有效率为92.9%。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由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因不明,且发病急,往往在几小时内耳聋即达高峰,大部分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有的是难忍的噪音,有的患者伴眩晕、恶心、呕吐,患者往往无前驱症状、无心理准备,发病后大部分患者心理反应表现为情绪急躁、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对疾病的预后产生怀疑。因此,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除保证改善内耳代谢外,还要加强心理护理。
3.1.1 护理人员要从精神上照顾患者的感受。在与患者谈话时,单侧者应在其健耳边谈话,双侧者声调要提高。中度以上听力损失的患者,语言交流困难。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帮助和鼓励患者,耐心讲解疾病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切忌流露出厌烦的目光和不耐烦的情绪。并向患者介绍高压氧治疗突聋成功的病例,消除其焦虑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精神放松、心境平和地接受治疗,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1.2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讲解。由于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患者治疗行为、遵医行为、健康行为相对缺如。因此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形成医嘱后,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向患者介绍治疗内容和步骤;让患者了解治疗方法、治疗的简单原理;使患者懂得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增加治疗信心。通过临床体会,笔者发现: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讲解,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水平,有效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3.2 高压氧治疗护理
3.2.1 入舱前的护理。询问患者有无感冒、鼻塞症状,并讲解签署高压氧治疗同意书。首次进行高压氧治疗和鼻塞者进舱前给予1%麻黄素滴鼻,排空鼻分泌物。教会患者做咽鼓管调压动作,如吞咽、张口、打呵欠、捏鼻鼓气等。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检查咽鼓管是否通畅(中耳镜下,患者吞咽动作时,可见鼓膜扇动,则表示咽鼓管通畅)。换纯棉衣服,进舱前排空大小便,嘱患者勿抹油脂化妆品,禁用头油、发胶等,以免遇氧气自燃。可让患者备好口香糖、话梅、少量水、纸巾。教会患者如何正确配戴面罩和进舱后如何与舱外医生联系。
3.2.2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患者入舱后,经过专业训练的护理人员详细介绍舱内的环境、通讯设备以及使用方法,不得随意搬弄舱内阀门、开关、按钮等设施,以防发生意外事故;做好预防各种气压伤基本知识的宣教。升压时,应匀速升压,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捏鼻吸气,密切观察病情,反复、耐心地向患者讲解开启咽鼓管的动作与方法,使鼓膜内外压力平衡,顺利度过升压;如有不适应,减慢或停止加压,待患者症状消失后再继续升压。舱压升至治疗压力时,通知患者戴好面罩,提醒患者面罩与面颊要紧密接触,以保证有效吸氧;吸氧时嘱患者不要讲话、吃东西,不做深呼吸,并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昏、出汗、恶心、面肌或口角紧张抽搐、刺激性咳嗽、胸骨后疼痛等氧中毒症状,一旦发生应立刻中断吸氧,改吸空气后症状可缓解,本组病例未出现氧中毒症状。减压时,应匀速缓慢减压,由于气体膨胀吸热,使舱温下降,提醒患者注意保暖,以防发生感冒而影响治疗,嘱患者保持自然呼吸,不要屏气与剧烈咳嗽,防止中耳气压伤、肺气压伤、减压病的发生。
3.2.3 高压氧治疗后的护理。患者出舱后,继续做好保暖工作,观察患者有无皮肤瘙痒、关节疼痛等减压早期症状。注意观察患者突发性耳聋症状改善情况,询问患者眩晕、耳鸣症状是否消失或减轻,以了解治疗效果并给予评价。根据医嘱给予能量合剂、扩血管治疗,促进活血化淤、改善内耳血液循环。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休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伴有头昏、耳鸣的患者,更应避免接触噪声,起床活动时动作要慢,有事外出时要防止发生意外;应用抗凝药物者,要注意防止碰磕,以免引起出血。叮嘱患者治疗结束后定期来院复查及坚持治疗,稳定情绪,树立信心。
4 讨论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因和机制目前虽然不十分清楚,但高压氧治疗可以迅速提高人体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含量,提高毛细血管血氧弥散距离;可以增加内耳的内、外淋巴液氧分压,改善细胞的缺血缺氧状态,促进听觉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可改善内耳毛细胞内皮的通透性,减少渗出,改善内耳因缺氧而导致的水肿;可以使血液黏度降低,改善内耳血循环。另外,由于发病初期,听觉细胞的病理损害处于可逆状态,病程越短,高压氧综合疗效越好。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证实,患者的认知水平、遵医行为、健康行为、心理因素等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效果,患者教育是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因此,在高压氧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有目的地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明白做预定治疗的进程、目的。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积极地配合治疗,消除不良情绪和疾病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进舱前,护理人员细致询问与指导;高压氧升压及稳压治疗期间,护理人员精心的交流指导,细心观察、护理;高压氧治疗后,护理人员认真测评、精心指导。良好的护理配合,精心的心理疏导、病理指导,鼓励患者坚持治疗,保证高压氧治疗顺利完成,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明显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从而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对院方的信任。既融洽了医患关系,又提升了医院的社会认可度。
[1] 何彩虹.突发性耳聋误诊1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144.
[2] 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77.
[3]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J〕.中华耳鼻喉杂志,1997,32(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