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快速心房颤动46例分析

2011-12-09荆晓晴宁夏第五人民医院石嘴山中心医院内1科7532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20期
关键词:窦性心房室胺碘酮

荆晓晴 李 佳 宁夏第五人民医院石嘴山中心医院内1科 753200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有害性心律失常,是心房肌纤维出现的每分钟达350~600次的不协调、不规则的颤动,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增加。快速心房颤动是需要紧急处理的常见病之一,心房颤动时因丧失了房室同步及心房的辅助泵作用,快速不规则的心室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恶化,引起患者明显的心悸不适,引发或加重心力衰竭,持续时间过长尚可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因此心房颤动需要转复并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时一定要尽量给予复律治疗,尽管近年来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由于该项技术难度较高,在较长时间内很难向各层次医院普及推广。在临床上,特别在基层医院,药物复律和控制心室率仍作为治疗房颤的首选方法,近年来,胺碘酮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房颤复律和控制心室率方面备受重视。本文总结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静脉胺碘酮转复快速房颤4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发生在48h内,心室率大于100次/min的快速心房颤动患者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3岁;排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及束支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其中特发性房颤6例,冠心病18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肺源性心脏病6例;心功能Ⅰ级23例,Ⅱ级17例,Ⅲ级6例。

1.2 治疗方法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150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10ml中静推,10min内推完,继以1mg/min持续静滴6h,后18h以0.5mg/min静滴。所有患者均由心电监护并记录心电图。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有效:用药后24h内心率降到100次/min以下,并完全转为窦性心律者;(2)无效:未达到以上要求视为无效。

2 结果

2.1 房颤转复及维持情况 24h内有42例转为窦性心律,治疗前心率124~178次/min,治疗24h后心率78~94次/min,比用药前明显下降,治疗有效91.3%(42/46),无效4例(8.7%),P<0.05。

2.2 不良反应 5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窦性心动过缓2例,减量或停药后可恢复正常,恶心、呕吐2例,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低血压1例,给予减慢给药速度、扩容、多巴胺升压等治疗后血压回升。

3 讨论

房颤是以无序和高频率(350~600次/min)为特征的心房电活动,导致心房肌出现不协调,房颤发生率较高,人群发生率为0.15%~1%,>65岁发生率达5.95%;心力衰竭患者房颤发生率可以从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的10%上升至心功能Ⅳ级的40%,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时因心房内血流缓慢,涡流形成,极易形成血栓和发生栓塞,特别是快速房颤,更易诱发心衰。由此,对快速房颤迅速有效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对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防止栓塞具有重大意义。而复律治疗有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器械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1]。其中药物治疗最为常见,房颤初步治疗策略为心率和心律的控制。IA(奎尼丁)、IC(普罗帕酮)、Ⅲ(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可能转复房颤,成功率60%左右,奎尼丁可诱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增加死亡率,目前已很少应用。普罗帕酮也可致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近年来Ⅲ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在治疗房颤转复及控制心室率方面疗效尤为突出。胺碘酮致心律失常发生率最低[2],已愈来愈受到临床重视。其既不增加死亡率又不影响心功能,还能提高心衰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3]。胺碘酮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作用机理是阻断钾通道和延长复极,从而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房室传导系统和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延长旁路前向及逆向有效不应期,从而达到运转房颤恢复为窦性心律及减慢心室率的作用。胺碘酮同时非竞争性阻断α受体和β受体,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氧耗,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在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功能不全时可作为首选药物[4]。特别是胺碘酮静脉治疗,疗效尤为迅速有效,研究表明胺碘酮静滴比口服发挥更为迅速。这可能与其转运快,血药浓度高,生物利用度高,从而使心肌细胞直接暴露于高浓度药物的结果有关。有文献报道,胺碘酮静脉用药15min后心室率开始减慢,2h较为明显,持续静滴24h后转复的成功率较高,为了更快达到体内稳态血药浓度,胺碘酮初始应给予负荷量,负荷量越大起效越快,可缩短达效时间30%,同时也缩短达到体内稳态血药浓度所需时间[5],同时也应注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可能增多。胺碘酮的降压作用与其扩血管作用有关,另一方面与静脉制剂的助溶赋形剂有关,国内生产的胺碘酮注射液应用聚山梨醇酯80为助溶剂,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心血管活性作用,主要是降低血压和负性肌力作用,静脉注射胺碘酮产生的低血压反应与其有关[5]。胺碘酮的降压作用使其十分适合用于高血压患者伴发的心律失常,但在应用过程中需注意密切监测血压。

本文结果显示,静脉胺碘酮转复快速房颤有效率达91.3%,但是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及慢性心律失常等,故在静脉推注过程中要全程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心电图变化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综上所述,胺碘酮可较好地控制心室率和维持窦律,可作为基层医院快速房颤复律的首选药物,值得推广应用,尤其适用于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1] 曹克将,陈明龙.加强心房颤动的综合治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8):766-768.

[2] 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2.

[3] 蒋文平,杨向军.胺碘酮应用指南解读〔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5,19(1):16-18.

[4] 陈炅,索冬卫.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疗效〔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24(2):127-128.

[5] 郭继鸿.胺碘酮的现代观点〔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16(2):144-148.

猜你喜欢

窦性心房室胺碘酮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房室阻滞表现多变的临床心电图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测房室交界区前传功能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黄永生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