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罩在呼吸内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2011-12-09陈俭荣徐仲强
陈俭荣,徐仲强
(广东省台山巿人民医院内科,广东台山 529200)
呼吸内科的患者主要是由于呼吸道疾病而入院,其中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度或危重哮喘、各种原因引起的肺水肿等病种,病情危重,随时出现呼吸衰竭或呼吸衰竭进行性加重[1],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即存在呼吸、心跳停止的危险,故快速、有效呼吸道的建立,有效通气的实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院在呼吸内科危重患者抢救中使用喉罩人工呼吸道建立法进行抢救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间在呼吸内科危重患者68例抢救中使用喉罩建立人工呼吸道,其中男61例,女7例,年龄21~78岁,其中≥60岁61例。所有患者中重症肺炎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8例、重度或危重哮喘9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肺水肿6例。
1.2 病例选择 ①各种呼吸衰竭、急需建立有效人工呼吸道患者。②无应用喉罩禁忌证患者。
1.3 操作方法 置患者仰卧位,去枕,头后仰,打开口腔,清除口腔异物,用注射器将喉罩套囊的气体排空,在喉罩的前端涂抹少量生理盐水,起润滑作用,把喉罩用执笔手法向下颌沿喉部推进,直至有阻力感为止,向喉罩套囊内注入20 mL气体,在双齿之间放好牙垫,固定好喉罩,即可用呼吸球囊进行人工辅助通气。所有患者均使用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潮气量7~8 mL/kg,呼吸频率16~20次/min。
1.4 成功指标 使用呼吸球囊连接喉罩进行人工辅助通气时:①双侧胸廓起伏对称,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晰。②上腹无明显气过水音。③通气通畅,阻力小。④经皮血氧饱和度上升到90%以上。⑤心率、血压恢复稳定。
2 结果
68例呼吸衰竭患者喉罩均被成功置入,置入时间(11.3±5.5)s,首次成功置入64例,成功率94.1%(64/68),余4例患者经调整喉罩位置或重新置入,取得成功,总成功率100%。经抢救后,55例患者经皮血氧饱和度上升到90%以上,心率、血压恢复稳定,被送重症监护室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呼吸机辅助呼吸等进一步治疗,占80.9%(55/68)。另13例患者由于病情危重,抢救无效而死亡,占19.1%(13/68)。
3 讨论
呼吸内科中常有急性呼吸衰竭或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患者,在其抢救过程中,由于一般医务人员未能熟练掌握明视下气管插管术,若请麻醉科会诊则插管耗时过长;而呼吸专科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由于器械准备要求高,时间长,则易错过抢救的最佳时机。喉罩是一种特殊的人工呼吸道,其介于气管插管与面罩之间。本院在此类患者的抢救中,使用喉罩,其置入时间短,操作简便,手法简单,成功率高,与有关报道[2]相符。喉罩是由英国医师Brain发明的[3],已在院前抢救和麻醉手术中广泛应用。它在套囊充气后,可在声门上方形成面罩气囊般密封效果,从而可进行正压人工辅助通气,可达到良好的、快速有效的通气效果,而且喉罩不进入气管,故很少引起心血管反应。但喉罩是一种不稳定的呼吸道,如呼吸道管理不到位,则可引起下以并发症:①喉罩漏气。本操作中出现2例漏气现象,出现此类情况与患者的体位、呼吸道的压力、通气的阻力有关。Devitte等[4]发现呼吸道峰压>30 cMH2O时,喉罩漏气发生率达35%,故在操作时应控制潮气量及送气的速度,并使用有效的呼吸道扩张药。此2例出现漏气的患者经过减小潮气量,减缓送气速度及调整患者头颈部的姿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得以改善。②胃胀气及反流误吸。本操作中出现1例胃胀气现象,出现此现象是由于使用喉罩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喉罩覆盖部分食管口,引起正压通气时出现胃膨胀和反流的现象,故在置管完成后,可在食管引流管口涂抹少量肥皂润滑液,使其履盖引流管口,若有大量气泡出现,则表示插入的喉罩位置不正确,同时应注意腹压的变化及反流现象的出现,一旦出现,应插入胃管,进行负压引流,必要时可拨除喉罩,用负压清除反流物后再重新置入喉罩。此患者经调节喉罩位置,插入胃管,行负压引流后,症状好转。建议在临床操作中,一旦置管成功,立即进行胃肠减压,减少反流现象的发生。③呼吸道梗阻。本操作中出现1例呼吸道梗阻现象。在使用喉罩过程中出现呼吸道梗阻现象,是由于喉罩把会厌部分压向声门,从而导致呼吸道梗阻。在置入喉罩后,观察胸廓起伏、双侧肺呼吸音、血氧饱和度以及送气的阻力,若出现呼吸道梗阻现象,应拔除喉罩,重新置入。本例患者经上述操作后,梗阻现象消失。④局部压迫症状。个别患者出现咽喉部疼痛现象,此现象出现与喉罩的位置、套囊充气量有关,充气量越大则对咽部的局部压迫越大,可导致局部的缺血坏死,故应调节喉罩的位置及套囊的通气量。
喉罩使用过程中亦应注意其禁忌证,如消化道胀气,压力高可导致胃内容物反流,以致误吸,故有肠麻痹及大量进食患者禁用。喉罩是一种应急、操作简单、快捷、成功率高且短时间应用的急救人工气道,一旦患者病情稳定,应拔除喉罩,若需要进一步长时间抢救,则应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2]沈洪,计达.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5):316.
[3]Brain AJ.Three cases of difficult intubation overcome by the laryngealmask airway[J].Anesthesia,1985,40(4):353-355.
[4]Devitte JH,Wenstone R,Nobel AG,etal.The laryngealmask airway and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J].Anesthesiology,1994,80(3):55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