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历史考察及经验启示

2011-12-09财,杨

关键词:领导集体政党中国共产党

孟 财,杨 宁

(1.武警上海政治学院政治理论系,上海200435;2.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治理论教育一系,江苏南京210003)

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历史考察及经验启示

孟 财1,杨 宁2

(1.武警上海政治学院政治理论系,上海200435;2.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治理论教育一系,江苏南京210003)

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加强形象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树立了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的光辉形象。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形象建设历程,在继承和发展我党形象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的同时,还应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探索创新形象建设的形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始终保持党的生机活力。

建党90年;中国共产党形象;历史考察;经验启示;政党公关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社会转型急剧加速、信息网络高速发展、全球化和民主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建设问题日益突出。回顾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历程和经验,加深对政党形象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历史演变轨迹

从一般意义上讲,政党形象就是指一个政党在其党内成员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印象和总体看法。它既是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也是构成政党影响力的基本要素。良好的形象不仅能增强党员对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而且还能提高社会公众对党的信任感和支持度,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抓手。自我党成立以来,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忽视政党形象塑造的重要性,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不同历史时期树立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形象。毛泽东曾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1]江泽民同志也强调:“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2]因此,本文从党的指导思想入手,分析党的形象建设的历史轨迹。

(一)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开创与探索

我党从建立之初就比较重视自身形象。在中共一大讨论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就明确规定了党的名称、性质和纲领,指出在国内“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在国际上则“联合第三国际”。这就将我党和当时中国社会的其他一切政党、团体区别开来,并逐渐为全国人民所认知。而在其后28年的革命历程中,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世所罕见的巨大牺牲,推翻了“三座大山”,最终把中国建设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勇于承担中国革命的领导者角色,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光辉形象真正深入人心。而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首次正式提出了党的形象问题,指出:“关于党名,党外许多人主张我们改,但改了一定不好,把自己的形象搞坏了”。[3]

建国初期,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百废待兴的基础上,迅速恢复了生产,完善了各级党政组织,稳定了社会秩序,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从革命战争年代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初步经受住了和平年代执政的考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得到极大提升,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空前增强。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们党对当时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出现偏差,开展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使党和国家的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党的形象建设受到不利影响。

(二)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重塑与创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吸收借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政党形象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科学定位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任务,把实行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重塑我党形象的根本,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几十年不变,一直要讲到底”。[4]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他又深刻地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4]邓小平同志很重视加强领导人形象建设,曾专门对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讲:“中国一定要有一个具有改革开放形象的领导集体,这点请你们注意”,[4]“组成具有改革开放形象的中央领导班子,使人民放心。这是取信于民的第一条”,[4]“一个是现在要用人们公认的改革者,再一个是新的领导机构应该做几件改革开放的事情给大家看。三个月内,半年内,形象就可以树立起来了”。[4]同时,邓小平同志也非常关注政党自身建设,多次批评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现象,并严肃指出:“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我们前进的步伐会更稳健,更扎实,更快。我很相信这一点”。[4]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在群众中改革开放领导者的美好新形象得以树立,成为党和群众情感联系的纽带,也为以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对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5]

(三)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深化与拓展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号召全党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要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要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同时,我们党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讲”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抓手,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以求进一步塑造党的良好形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特别是针对与党的形象联系最为密切的党的作风建设问题,江泽民同志给予了极大关注,强调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6]这些思想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形象建设思想的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对塑造新世纪党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四)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继承与发展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党继续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经受各种困难挑战,推动经济长期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了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用实实在在的执政成果赢得群众的信赖。同时,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党内建设上,胡锦涛同志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光辉形象。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等一系列活动,提升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领导水平,树立先锋模范形象;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加强高素质党员队伍培养,发挥党员积极性,提高各级党组织建设的质量和活力,树立坚强战斗堡垒形象;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全党同志的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全党同志的共同努力,真正把党建设和塑造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7]只有树立起这样一个形象,我们党才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经验启示

回望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90年,就是要总结经验、把握规律、获得启示,不断提高党的形象建设水平,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灵魂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年风雨历程,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党之所以都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党始终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休戚与共。从党诞生之日起,就在党章中明确规定,要把谋求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彻底解放作为奋斗目标。在为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利益不懈奋斗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怀着对全国人民深厚的感情,明确提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全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我们党也以时时处处亲民爱民的实际行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光辉的形象。改革开放以来,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全党工作衡量标准,这是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继承和创新,赢得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并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进一步塑造了全民政党形象。进入新世纪后,胡锦涛同志则郑重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反复强调:“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8]同时还指出:“不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不断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8]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不仅从理论层面阐明了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表明我们党对自身宗旨的把握达到了新高度,还用实际行动在世人面前展现出了“亲民”、“爱民”的新形象,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普遍认同和广泛赞誉。

(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根本

现代政党理论认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既是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也是执政绩效的核心内容。我党成立伊始就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统一起来,为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而不懈努力。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先后采取了平分田地、发行公债、发展贸易、开展大生产运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又几次提出要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提出要摆脱苏联模式,找到适合中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个五年计划,我国国民经济就得以迅速恢复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上世纪60年代后,由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认识不足以及受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定的波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再次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明确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9]通过改革开放政策的顺利实行,全社会的生产活力得到极大释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强调全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推动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到上世纪末,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基本实现。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要求,继承和创新了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系统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塑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领导者的光辉形象,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三)与时俱进推进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主线

从哲学角度讲,形象是一个由内而外的主观性概念,既需要形象主体外在的表现,还需要其自身过硬素质的支撑。历史和现实也告诉我们,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并根据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为党的形象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和探索者。在建党初期,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革命战争环境中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进行探索,通过重点从思想上建党,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等措施,确保了党在极端困难情况下思想、政治、组织上的完全巩固,树立了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中流砥柱的形象。建国后,毛泽东和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探索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理论,并取得初步成果,但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出现偏差,未能顺利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对党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将党的政治、思想、组织路线恢复到正确轨道上来,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坚强核心的任务,并明确提出要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提高党的领导能力,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把执政党的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初步树立了我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领导核心的形象。在第二代领导集体探索成果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变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化了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一系列认识,提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全面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始终保持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先进性形象。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针对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机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不断完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使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路径更加清晰,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领导核心的光辉形象。

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新思考

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以无可争辩的丰功伟绩树立了光辉的形象,也积累了政党形象建设的丰富经验。当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公民社会的迅速崛起,党的形象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适应形势任务要求,在继续保持和发扬我党形象建设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要在党的形象建设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深化政党服务理念,增强政党公关意识,发挥现代媒体作用,全面提高政党公关能力,把政党形象建设推进一个新高度。

(一)深化政党服务理念

为民服务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宗旨和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灵魂和基石。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法宝”,才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实现了革命和建设的双重胜利。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伴随着执政经验和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本领也在不断增强。但从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和我国目前面临的形势来看,长期执政也可能带来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上的麻痹和为民服务理念的淡化,导致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增多,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因此,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要维护和不断提升我们党的光辉形象,首先必须坚持不懈地对党员进行地位观、利益观、权力观教育,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强化党章意识,牢记党的宗旨,在思想上树立拒腐防变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其次,发扬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鼓励群众对党员和党组织进行监督,建立完善各级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机制,以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再次,加强民主、法治和监督体系建设,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从国际和国内历史经验来看,这不仅是遏制腐败的有效途径,也是党取信于民,赢得民众支持,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

(二)增强政党公关意识

政党公关是指政党运用各种传播和沟通手段,增进社会公众对本党及所实行政策的了解和支持,塑造政党良好形象的社会活动。而政党公关意识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思想理念,引导着政党公共关系行为,是塑造和维护政党形象的基础。强化政党公关意识,首先要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公关意识。“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群众中树立什么形象,有重要的导向作用”。[10]因此,要通过学习教育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升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素养,提高他们协调公共关系的能力水平,既要做好党员和群众公认的楷模,又能达到与下级干部间的相互融合、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同时能正确处理与群众的关系。其次,优化党员个人形象,实行“全员公关”。要在全体党员中树立起全员公关的意识,明确自己的言行代表着党的意志和倾向,自己的形象代表着党的形象,作为一名党员就有义务做到言行一致,时时、事事、处处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再次,要重视专业公关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一直有着重视公关和重视思想宣传工作的优秀传统,美国博雅公关公司总裁就曾赞扬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袖们是精明的公共关系实践家。面对形势任务的发展需要,我们党应在提升素质的基础上,抓紧培养党内专业的公关人才,探索建立专门的公关机构,让他们在理论传播、政策宣讲、民意调查、媒体沟通等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完善政党沟通机制

沟通协商是公共关系的核心,也是政党形象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缓解各种矛盾,增强社会和谐,还可以获得民众的信任和认可,增强政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加强新时期党的形象建设,关键要进一步完善沟通机制。要充分发挥党员、基层党组织和党代表在沟通民众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搭建民众与党组织,党内成员与党组织的沟通渠道。要建立完善如党务公开制、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党员责任区制、接待日制等各种联系渠道,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见,接受人民群众对党的各项工作的监督,了解其对党的形象的看法,并以此作为改善自身形象的主要依据。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策听证会等体制内沟通渠道的作用,加强政治协商的法制化建设,提高与各民主党派的联系和沟通水平。要探索构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党与社团组织协商对话机制,积极回应各民主党派和社团组织的利益诉求,使执政党形象以及方针、政策及时在各党派和社会公众中得到理解和接受,并及时反馈信息得以改善和协调。同时,应当开展主动公关活动,加强与不同国家政党间的党际交流,宣传政党的执政理念,吸收先进的执政经验,修正滞后的执政理念。通过交流,扩大影响,发展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使政党声誉不断提高,民众对政党的信念更加坚定。

(四)发挥现代传媒作用

伴随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大众传媒系统成为社会生活中信息沟通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公共关系和政党形象塑造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成为政党形象塑造的重要抓手。媒体传递的信息,不仅影响民众对党的认识,而且影响党对社情民意的把握和对社会形势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充分发挥媒体的双重属性。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党管媒体的原则,把新闻媒体作为政党形象塑造的重要渠道,引导各媒体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先进典型和英模人物,发挥党的喉舌作用。另一方面,要尊重新闻媒介的独立地位,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传递社情民意,提高公众对媒体和政党的心理认同。同时,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沟通民众中的独特优势。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学习并提高利用网络开展与民众沟通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各级党组织的新闻网站和网页。不仅要注重使用网络及时公布党的政策信息,宣传党在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搞好正面公关,还要通过设立各种形式的网络在线互动平台,广泛收集民意,征求建议主张,积极做出回应,提高人民满意度。

[1]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554.

[2]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

[3]毛泽东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789.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6,370-371,318,298,300,327.

[5]詹文都.简论邓小平的形象建设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3).

[6]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19.

[7]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8.

[8]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N].人民日报,2003-01-03.

[9]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14.

[10]江泽民同志理论论述大事纪要[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925.

Review of the Image Building of CPC in Its 90-year History

MENG Cai1,YANG Ning2
(1.Political Theory Dept.,Shanghai Political Science Institute of A rmed Police,Shanghai,200435,China;2.No.1Dept.of Military Political Education,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Nanjin,Jiangsu,210003,China)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been focusing on image building in its 90-year history and has portrayed brilliant images in different periods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from the same origin.A historical retrospect shows that image building should not only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fine traditions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but also be adaptive to new situations and tasks,and continuously innovate the ways and methods so as to improve the Party’s governing capacity,consolidate its ruling status and maintain its vital force throughout.

90-year history of CPC;image of CPC;historical review;experience;public relations of a political party

D26

A

1009-3311(2011)04-0015-05

2011-06-07

孟财(1985—),男,山东新泰人,武警上海政治学院政治理论系,在读硕士。

[责任编校:宋宁]

猜你喜欢

领导集体政党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摭谈优秀班集体形成的有效途径
领导集体的凝聚力创造机构人事改革的和谐稳定
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执政思想之比较
第二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第一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