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希上古神话文化形态探源

2011-12-09王进明于春海

关键词:神话希腊个体

王进明,于春海

(1.延边州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室,吉林延吉133000;2.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吉林延吉133002)

一个民族上古神话是该民族早期文化的表现,是每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源泉之一,其中蕴涵着民族的哲学、艺术以及整个价值体系的起源。中国和希腊两个文明古国,作为东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其神话对中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古神话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传统精神价值的形成。黑格尔把希腊看做是西方人的精神家园,认为西方现在的科学、艺术以及一切使精神生活有价值有光辉的东西,都是从希腊世界中直接或间接地传承而来的,希腊文化以其自由的个性而著称于世。因此,我们通过对整体与个体的不同文化形态进行分析后,就会发现中国关注整体与个体的统一,提倡集体主义,希腊趋向以个人为中心的利己主义。

一、厚生爱民与自私自利——中希两种不同的处世观

个体与整体是一种相互缠绕、相互生成、相互提升、相互规定的价值主体之间的关系。中希上古神话神性个体对整体的处世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中国神性个体表现为厚生爱民,关注整体命运,为了整体命运甚至不惜牺牲个体;希腊的处世态度则是个体至上,表现为极端的自私自利。

(一)厚生爱民,中国神话的主旨表现为神性个体与整体的统一

中国上古神话具有深重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为整体与个体相统一,古希腊神话主要是反映神或英雄之间的故事,不看重普通百姓的生存或幸福。古老的中华民族在上古时代的生存环境是相当恶劣、极其艰苦的。英国历史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作了这样的描述:“关于黄河下游的古代中国文明的起源,我们发现人类在这里所要应付的自然环境的挑战要比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严重的多。人们把它变成古代中国文明摇篮地方的这一片原野,除了有沼泽、丛林和洪水的灾难之外,还有更大得多的气候上的灾难,它不断地在夏季的酷热和冬季的严寒之间变换”。[1]正是在这个漫长、充满艰难险阻的进程中,面对自然灾害、恶劣环境等复杂情况,其中还有着各种毒蛇猛兽,当神话个体看到民众面临巨大灾难时,就会挺身而出,为民众战胜灾难而奋斗。当个体面临整体的选择时,甚至牺牲个体以利天下。盘古“开天辟地”与“垂死化生”,拼却自己的整个身躯,创造了一个适合人类生长、广阔富饶的生活空间,而自己“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地,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2]伟大的英雄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类。女娲这位人类之母,抟土造人,造的是一群人,关注的是整体性。而补天是为人类战胜灾难,她看到“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3]天崩地缺,“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3]生灵遭受涂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3]经过不懈的努力,“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3]由此可以看出,女娲注重的是整个人类的命运而非自身。至于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鲧禹治水……无不渗透着个体和集体联系为一体以及个体解除整体忧患、厚生爱民的强烈意识。中国神话特别强调个体不辞辛劳为整体的奉献精神,这与希腊诸神的自私享乐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自私自利,希腊神话的主旨表现为神性个体至上

斯达尔夫人说:“在那个时代的希腊作家的作品,德行这个字眼并没有积极的意义。”[4]成功、享乐、神和意志、人的职责,这一切都在当时人们热烈的头脑中混在一起,只有感官的感觉留下深刻的痕迹。希腊神话向有才能的人(英雄)热烈喝彩。他们热烈颂扬伟大的英雄人物。在古希腊的英雄主义中,人们对肉体的力量给予很大的尊重。在决定人的价值时,体力占的地位有过于道德。在希腊神话中对人类有最大恩惠的神是普罗米修斯,他与中国神话中的女娲地位是相当的,也创造了传说中的希腊人,他盗天火到人间,给希腊带来光明,但其原始动机却是为了反抗宙斯、破坏新的秩序。神为了达到一己目的,以梦幻、预感、神谕等多种方式告示希腊平民,把不可逆转的灾难降临于希腊人身上,使他们没有任何反抗的方法,只能等待死亡的降临,同时神又运用自身的法力把荣耀给予他们认为的英雄,而使英雄相互厮杀,如果英雄对神稍有不敬,神就会降灾难惩罚人类。

在《伊利亚特》中,荷马把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归根为争夺美女海伦。海伦原是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是希腊神话中美的化身,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被认为是希腊最美的女人,后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为了夺回海伦,希腊人兴师动众,组建数十万联军,远征特洛伊。而特洛伊人也为了保住这个女人,大动干戈,不惜国破家亡。双方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残酷战争,无数士兵和将帅捐躯沙场,而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海伦,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在《阿伽门农》中控诉:“疯狂的海伦,你一个人在特洛亚城下害死了许多条,许多条人命,你如今戴上最后一朵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花,这洗不掉的血”。[5]荷马的《伊利亚特》所表现的正是古希腊人的生活观念、理念和情感。在古希腊人看来,为了满足个体的要求,为王夺回海伦而经受风雨,进行一场悲壮惨烈的艰苦征战,才是可歌可泣、值得颂扬的英雄征战。面对希腊人为救海伦的大动干戈,海伦却说:“当你们希腊人由于我的原因前来围攻特洛伊的时候,我丝毫不感到愧疚”[6]——她的话如此坦白,简直是傲慢至极,她没有表现出丝毫不安。希腊神话诸神强调自我意识,我行我素,自私自利,根本不考虑社会与他人。

二、控己私欲与放纵欲望——中希两种不同的欲望观

中希上古神话都充满着各式各类的爱情婚姻、感情故事,由于民族性的差异,表现在神话里的爱情故事也各不相同,不管是男性神,还是女性神,对生理欲望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克己私欲与放纵欲望正是中希神话在爱情方面的鲜明对照。中国神话更多的是克己私欲,维护整体,是人类的保护者、利人者,是真、善、美的化身,而希腊神话更多的则是放纵私欲,满足自身,是人类的主宰者、利己者和自私的代表。

(一)控己私欲,中国神话形象体现为维护民众福祉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诸神在爱情和感情方面的重要特点就是控己私欲,维护天下民众的福祉。中国上古神话,对于神的婚姻和感情故事不仅绝少希腊式的大肆夸张,而且就是涉及也为数不多,语言极其简约、朦胧、轻描淡写,体现出神圣与庄重,每一个神如伏羲、女娲、黄帝、炎帝、颛顼、尧、舜、禹等,都持身拘谨,十分注重小节,正如学者何新所说:“中国的天神是远离人间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们不仅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化身,而且是美德(圣)和全知全贤(德)的化身”。[7]邪恶、好色与这些人物不相关。英雄多有美德而无性或少性,以克制自身欲求而成天下之完美。以大禹治水为例,禹因为治水有功后被禅让为天下之王。洪兴祖补注《楚辞·天问》中引《淮南子》中记载曰:“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8]《绎史卷十二·隨巢子》说:“禹娶涂山,治鸿水,通轩辕山,化为熊,涂山氏见面之,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禹:‘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2]《绎史卷十二·列女传》说:“涂山氏长女,夏禹娶以为妃。既生启,辛壬癸甲,启呱呱泣,禹去而治水,三过其家,不入其门。涂山独明教训,及其长,化其德而从其教,卒致令名。”[2]以上显示,禹娶涂山氏为妻成家,但为治理天下洪水,他舍弃了家庭,踏上治水的征程,自身变成熊去疏通河道,以至妻子化为石人,“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其家,手不爪,胫不生毛,生偏枯之病,步不相过,人曰禹步”,[9]又有“禹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决渟水致之海,而股无胈,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葬于会稽”,[10]可谓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终于“兴利除害,为万民种也”。[9]中国神话人物在内质上具有忧患意识,他们不苟言笑,从不戏弄人类,大多善于控制感情,能以理节制,决不冲动放纵,把自己的私利放在一旁,几乎没有个人的私生活,对情感生活是根本不考虑的,甚至完全抛开家庭和女人,神所关注的是天下民众的安危与幸福,在困难和灾害面前,神话个体就会与其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而后灾难消除,一个个不辞辛劳、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起来。“人类之母”女娲、伏羲、神农等都是克己私欲的典范,在文学表现上可能有些苍白,折射到文化上,却具有深刻意义。在希腊神话中,是没有拯救人类的女英雄的,他们所沉浸的只是个人的欲望,这与中国神话是截然不同的。

(二)放纵欲望,希腊神话形象体现为追求个人享受

英国学者汤因比说过:“在古代希腊无忧无虑的世界里,神看见人类的女孩子生得美丽就任意跟踪蹂躏,这种事情多的可以用诗句开列一个长长的名单”。[1]宙斯就是最好的例子。像禹一样,宙斯是希腊神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王之王,他想的不是天下民众,为他所统治的王国造福,而是自身的安逸享受,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偷情享乐为终极目的,他有七个妻子,但这远远不足,他还与一大群天神女子、凡间女子有许多“爱情”故事。每当宙斯看到年轻美貌令他心动的女子,就会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地利用非凡的神力成其所愿。宙斯看上了阿革诺尔国王的女儿 Europa(欧罗巴),就通过梦谕告诉她,然后自己变成一头雄壮健美的公牛,劫走欧罗巴,驮着欧罗巴漂洋过海,最后停在一块陆地上。欧罗巴不得不屈从宙斯,于是这块土地被称做欧罗巴。宙斯喜欢Alcmene(阿尔克墨涅)公主,就趁公主丈夫安菲忒律翁流放的时候,变成了他的样子接近公主,得偿所愿。公主Danae(达那厄)被父亲关在铜塔里与世隔绝。宙斯化作一场黄金雨,洒落并渗透进达那厄的身体,使她受孕并生下儿子。为了避开其妻赫拉对他的监视,宙斯把Io(伊俄)变成一头雪白的小母牛……。宙斯的风流也带来丰硕“果实”。他与Themis生下春、夏、秋、冬四女神;与 Eurynome生下优美三女神;与Mnemosyhe生下Muse九女神;与Demeter生下 Persephone;与Atlas之女Maia生下 Hermes;与 Phoebe/Coeus之女 Letos生下 A-pollo和Artemis;与河神 Inachos之女 Io生下 Epathus。与凡间女子有关系的,包括与 Thebes王Cadmus之女Semele生下酒神Dionysos;与 Phonicia王Agenor之女 Europa生下Minos和 Rhadamanthos……。他的子女不可胜数。宙斯在神和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情爱突出的表现为追求个人享受,不受任何约束和行为规范。他们祖辈以及他的兄弟姐妹、子孙儿女及各类女神在“性的问题”也同样放荡不羁。希腊众神表现出超强的欲望,放纵情感、意志,带着浓厚的人生欢娱和粗犷的声色之乐,并有很强的自私、罪恶的因素,多与嫉妒、仇恨、惩戒、复仇、灾难相关,他们戏弄人类,追求自身肉体的享受,为了得到自己心仪的女人(或男子),神会想尽一切办法,使其就范,从不计较各种后果。所以尼采说:“谁要是心怀另一种宗教走向奥林匹亚山,竟想在那里寻找道德的高尚,圣洁,无肉体的空灵,悲天悯人的目光,他就必定怅然失望,立刻掉首而去。这里没有任何东西使人想起苦行修身和义务。”[11]

三、克己复礼与认识自己——中希两种不同的哲学发展之路

历史进程有时会出现惊人的相似。在人类由童年时代走向更成熟的阶段时,中国和希腊各出现了一位“述而不作”的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和苏格拉底,他们把上古的神降落到人间,以尊神为主的神话是人类思维水平尚处在蒙昧阶段的产物,随着人们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智力、体力水平不断增强,对神的力量崇拜逐渐淡化,神失去了应有的光环,于是以神为本逐渐转化为向人类倾斜,并由后人继承发展形成了各自的哲学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路径向前推进。

(一)克己复礼,中国古代哲学走向个体与整体的有机统一

初始在先民的宇宙观里,神的世界与人的世界基本上是一致的,但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生产力的发展,神话逐渐被历史化。孔子在整理古代文化遗产时发现上古神话中个体价值与整体价值的统一性,是构成社会发展的根基,于是将其引入现实社会,因此“子不语怪、力、乱、神”,[12]摒弃其神性,不言鬼神和他认为的荒唐之说,有意识地将玄秘的神话加以牵强解释以消解其神性化(如对“黄帝四面”的解释)。他提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2]就是说首先“自我”要立,要建立我的主体性,但同时要尊重别人,并帮助别人建立主体性。肯定个人的主体性,也要承认别人的主体性,人我并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人人都有比三军之帅更为坚强的意志,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具有独立的意志,也就具有独立的人格。孔子特别强调个人与整体的和谐统一,肯定自我,尊重别人,为此提出了“克己复礼”,把礼乐服务和服从于神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就是要约束自己,按照规范行事,把个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引向人的本身,并建立“仁”学理论,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方略,要求个人发展自觉与安邦治国、拯救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与国家的历史责任感相结合,它深深地影响和利用于后世。孔子之后,孟子以“平治天下”自负,他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13]这表现了傲然独立的个体,也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他强烈地抨击墨子的绝对为公和杨朱的绝对利己。墨子主张“摩顶放踵利天下”。[13]从头顶一直到脚底,都可以放弃自己而去为别人谋利,是彻头彻尾的牺牲自我,以利别人。而杨朱则与墨子正好相反,他主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13]他认为天下每个人都应一毛不拔,应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这两种思想,一个是绝对为公,大公无私,忘掉了自己;一个是绝对为私,个人主义。因此,孟子攻击墨子和杨子,攻击这两种极端相反的主张。绝对的口号唱得很高,但绝对为整体为他人是做不到,绝对为私也不可能。所以孔孟的儒家思想,客观地为“公”,适当地保留个人自我,适当地保留一点自私;专走中间路线,主张中庸之道,这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发展。从孔子到孟子关于个体与整体的理论是和谐统一的,然而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之后,为统治阶级歪曲阐释并利用,其理论精华则受到戕害。

(二)认识自己,希腊古代哲学转向个体至上

希腊文化以其自由的个性闻名于世,并对西方个体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追溯其历史渊源与神话密不可分。在希腊历史发展进程中,神话中有一种逐渐增长的向往个人自由的倾向,其实对神话英雄的赞美和崇敬,也正是体现了个体的发展。为了对人本身进行研究,“智者把哲学从上天降到人间,使注意力从外界自然转向人本身,而且认为研究人类就是研究个人”。[14]普罗泰戈拉首先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15]开始将人的问题提到哲学高度。真正对个体本身进行探索的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是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文。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把古希腊认识自然当做对象转为把自己当做对象,这是西方哲学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认为,苏格拉底第一次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把视野从神转向人本身,他高扬个体,将“认识自己”作为哲学的座右铭。所谓“认识你自己”,实质上是对自己作为“人”的定位——找到“自己”,发现“自己”,确立“自己”的价值与地位,就是要对自己的能力和使命加以认识。认识人自己就是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虽然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并没有找到从自己内心到达彼岸世界的阶梯,但它冲破了神话、宗教、政治、哲学所形成的牢不可破的结构,以理性主义的方式处理了“人”与神话、政治、宗教、哲学的关系。苏格拉底之后其学生柏拉图继续创新,主张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构成的,正义的人必须让理性统治激情,由激情抑制欲望,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反思的过程,不断追求真知,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纯粹理性、纯粹理念的世界,事实上是一个自由的世界,不再受到现实世界各种各样冲动的限制,柏拉图的认识论是与自由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学生亚里斯多德在总结和批判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他说:“我们不为任何其它利益而找寻智慧,只因为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16]亚里斯多德认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是一个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的人。按照自我运动的原则,人是自主的人,自由的人。个体主义逐步通过哲学的论证和运动获得了精神传统的支撑,或者说已经形成了个体主义的精神传统。因为个体主义以这种内在的东西为支撑,所以它一旦形成也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并对后世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展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中国注重整体与个体的结合,由后世哲学家发展为整体与个体的有机统一,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则;希腊关注个体的发展,哲学走上认识个体本体的发展道路,为西方社会个人主义发展奠基。这两种形态通过文化传承,在一代代人的心底留存下来,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在中国向现代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在不同文化的碰撞、对话、交流、融合中,我们应该挖掘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梳理和探究中西方个体与整体的根源发展及脉络,整理和传承中华文明传统,是实现弘扬自身文化价值的根本,塑造现代中国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

[1]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上)[M].曹未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92,77.

[2] [清]马驌撰,王利器整理.绎史一·卷一[Z].北京:中华书局,2002.2,158,157.

[3] 顾迁译注.淮南子[Z].北京:中华书局,2009.97-98,98,97,98.

[4] [法]斯达尔夫人.论文学[M].徐继增,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45.

[5] [古希腊]埃斯库罗斯.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M].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95.

[6]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希腊人和希腊文明[M].王大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17.

[7] 何新.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新探[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319.

[8] 王逸章句,洪兴祖补注.楚辞[M].上海:世界书局,中华民国二十五年.57.

[9] 李守奎,李轶注.尸子译注[Z].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76,79.

[10] [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Z].北京:中华书局,2006.526.

[11]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M].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86.10.

[12] 张燕婴译注.论语[Z].北京:中华书局,2006.95,83,129.

[13] 杨柏峻译注.孟子译注[Z].北京:中华书局,1988.109,110,313.

[14]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M].葛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8.

[15] 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1.

[16]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卷A)[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5.

猜你喜欢

神话希腊个体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九)
爱情神话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My Family and Other Animals《希腊三部曲:追逐阳光之岛》
“神话”再现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紧缩计划引爆希腊大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