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

2011-12-08涂运祥

职教通讯 2011年18期
关键词:核心职业高职

涂运祥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

涂运祥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现实尤其是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改善高职学生的能力结构,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作为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从企业需求和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入手,分析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提出高职院校进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能力结构

随着当前社会的急剧转型和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组织、结构方面经历了巨大变革。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用人单位对雇员的考核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而是越来越注重其学习、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工作场所的胜任度越来越取决于与技术无关的技巧,比如说有效的勾通技巧、团队协作、判断思维、对变化的反应力”。作为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更要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顺利地实现由教育世界向劳动世界的转换,促进其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可以说,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进入职场、立足职场,更影响学生在职场的发展。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指出,职业能力是由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组成。其中职业特定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是属于专业能力的范畴,而职业核心能力则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素质,是构成职业能力的最基础的那一部分能力,它泛指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或者说是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又称为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特点。所谓普遍适用性,是指职业核心能力是不针对某种具体的职业、岗位,但不论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它的职业能力;所谓可转移性,是指职业核心能力可应用于不同的情境里的知识和技能,即当劳动者的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种能力依然存在,是劳动者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很快地重新获得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把职业核心能力定义为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八个方面。

二、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职业核心能力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其具备的普适性和可迁移的特点能使从业者在面临组织变化或岗位转变时从容面对,较快适应。

(一)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

近几十年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职业生存和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态势更加明显。具体表现为,一是劳动分工出现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二是技术进步导致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发展;三是信息爆炸催化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跃迁;四是竞争机制迫使终身职业向多种职业嬗变。因此,在职业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职业人才的规格内涵、职业教育的目标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仅仅培养掌握单一专业技能的教育目标,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立足职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现实要求,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

具体来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既要为人的生存又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故而,过去一张文凭定终身的状况已远远不能适应今天的要求,终身学习能力要求明显增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创造”的实践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尺。同时,随着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信息处理”、“与人交流”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也日益突显其现实的价值。

(二)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随着社会积极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据麦可思“大学生求职与就业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能力需求排名靠前的是基本技能、社交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更看重学习、沟通、团队服务等基本的能力。

日前,笔者在我校招生就业网上对2008年6月-2009年5月招聘单位的招聘条件进行抽查,随机选取了100家招聘单位,其中有71家对职业核心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达到71%。其中排在前5为的职业核心能力分别为沟通能力(63.6%)、运用工具能力(主要指计算机操作外语应用和写作)(45.4%)、团队合作能力(43.6%)、组织协调能力(39.2%)、学习能力(38.9%)。

由此可见,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企业招揽人才的重要考量指标。随着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结合国外经验,可以预见,职业核心能力将会越来越成为用人及招揽人才考量重要标准。

(三)弥补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不足

2008年,麦可思在“中国企事业单位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与工作能力需求调查”中,对应届毕业生各项职业核心能力(该调查称为“基本职业能力”)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工作要求的水平和学生离校时掌握的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以百分比为衡量度,设定工作能力的最高水平是100%。结果显示,企业对各项职业核心能力的最低要求一般达到40%以上,而毕业生离校时水平多在30%到50%之间(见下表)。结论是,目前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能力水平达不到工作要求。而且越是重要的能力,毕业生的能力离雇主的要求越远,尤其是口头沟通、疑难排解、说服他人三项能力是大学生最为欠缺的。可见,大学生在学校接受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不足,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大学生基本能力情况分析表

三、如何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需要我们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一)切实树立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

《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使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需要。”然而,从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当前我国高职“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的意识比较淡漠,对培养职业能力缺乏全面的理解,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将职业能力与技能相混同,认为培养学生某一项操作技能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重专业技术能力培养,轻核心技能培养的情况比较突出。这种倾向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一些国家的职业教育中已经凸显。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10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具备“良好的职业教育体系”奥地利,由于职业教育“过于专业化”,使得受教育者掌握的就业技能过于单一,不利于他们未来灵活选择职业,从长远来看这会弱化其就业竞争力。据此,研究报告指出,职业教育同样不可忽视“基本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要避免重蹈覆辙,各职业院校必须树立能力为本的教育观,在注重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树立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要求我们准确理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将学生培养成能生存、会发展的、为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而不是将学生铸造成被动的“知识存储器”和被动的“技能机器人”。只有准确把握了职业教育的这一培养目标,我们才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尤其是注重作为人的发展中最基础的和最重要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二)坚持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

从心理学角度讲,职业核心能力具有情境性,即个人在具体的社会生活、工作、学习中面对具体的问题和情境而表现出来的处理与自我、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和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它具有实践性的特点。离开了一定的情境,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谈起。而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正是强调在实际情景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报告明确地指出要在“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核心能力。所谓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职业活动的学习领域为内容,运用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形式。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实质上是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从而改变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建立起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新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过程。在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中,教师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地进行学习,主动地为完成任务而搜集和应用信息、探索和体验完成任务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团队学习,在团队活动的过程中去研究和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在这样的学习中不仅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到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革新创新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活动导向的教学已经成为高职课堂的重要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只是教师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有意识地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积极构建渗透性的教育平台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由于核心能力的跨职业的属性,在一般的教学计划中,没有与之相应的专门课程,因此渗透性的教育培养方式显得很重要。校园文化活动是实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活动,为学生构建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积极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为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供锻炼的平台。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现与社会零距离接触,让学生在了解社会、认识职业的社会实践中培养职业核心能力。顶岗实习或仿真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要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仿真实训,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了解岗位对核心能力的要求,在巩固专业技能的同时体会企业文化,锻炼沟通、交流、与人相处等核心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可以通过培训培养逐步获得。只要高职院校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态度积极探索实践,就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涂运祥,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G710

A

1674-7747(2011)18-0054-03

[责任编辑 方翰青]

猜你喜欢

核心职业高职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