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途径

2011-12-08陈慧娟

关键词:专业技能人文素质

陈慧娟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5)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据教育部的统计,2009年全国608.68万名中职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5.99%。[1]厦门市全市26所中专的4.1万名在校生的调查统计显示,近两年厦门市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基本维持在98%左右。[2]相对于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职学生的就业形势可谓喜人,然而,在高就业率背后,我们也不能忽视中职学生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事的一般是起薪较低的服务行业;学生进入岗位后发展后劲相对不足;行业适应性不强且工作流失率高,再就业能力也有限。那么,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何在?有何解决问题的良策?

一、就业能力概说

就业能力是指个体所具有的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是个体拥有的对雇主有吸引力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组合。[3]在有关文献中,人们将就业能力大致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就业的基础能力,指的是听、说、读、写等基本认知能力以及准时、高效、自信等个体属性。第二个层面是反映个体发展潜质的能力,包括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影响能力、个人适应性以及战略反应和思考的元认知能力。第三个层面是个体把就业能力、资产呈现给市场的一种表达能力,代表个体把自身素质展现出来,得到雇主的认可的应聘能力。[4]显而易见,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及技能本身,包括态度、个性等的可变化的核心能力群,大体可归纳为知识、技能、态度三大要素。从就业能力的内容结构来看,影响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就业能力不仅仅限于与就业密切相关的求职技能、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对个体发展影响重大的知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工作技能等体现个体综合素质的技能。因此,中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应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构建,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求职能力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对影响学生职业发展后劲的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真正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二、中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确实占有优势,学科设置也与市场结合较为紧密,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综合素质不高,学校在重技能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此,在中职学生就业形势喜人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中职教育存在的明显问题。其一,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就业教育、谋生教育和生涯教育,但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时有片面化、功利化的倾向,把职业教育等同于谋职教育、技术教育、岗前教育,把职业教育的功能也仅仅理解为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而忽略了教育对象本身——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已由单纯的职业技能培养发展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其二,专业技能培养渠道单一。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虽然突出学生技能教育本位,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但知识结构单一,技能培养途径单一,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跟不上社会新技术、新理念的发展水平,严重影响学生就业力的最终形成。其三,就业教育的缺失。在现实的就业环境中,学校没有承担起学生的就业教育。主要表现在缺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环境、国家就业政策,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以及自我职业规划的能力;表现在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上重视求职应聘的技能而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在中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上,应该努力探索有利于中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提升中职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途径

针对中职学生在就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对学生职业发展起决定因素的是学生是否具有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内在品质和能力,也就是职业素质。职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所在行业的行业眼光、知觉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较好的专业智能和创新潜能等。[5]中职学生基础薄弱,人文素养低,较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中职学校下大力气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1.要注重学生职业意识的引导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现状,笔者对所在学校11个专业共600名学生进行有关职业素质的问卷调查。其中,男生192人,女生408人。本次问卷调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形成的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生不是出于爱好来选择学校和专业,而是因为中考失利和父母的意愿而被迫选择职校的,他们对所学专业缺乏热情和基本认知。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在新生入学伊始,抓住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适时开展专题讲座。比如企业的用人要求、专业的发展走向、学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在校期间培养专业能力的渠道等内容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认识所选专业的性质、工作的内容及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等,使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明确的职业动机,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很快进入角色,步入正轨。然后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强化这种意识,使其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从而形成一种潜意识,贯穿到他们的行为中去。

2.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就业能力的提升、职业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是人之为人的特质,人的思想品德、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关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属于人文素质的范畴。[5]从人文素质的内涵看,人文素质关注的内容本身就是职业素质关注的内容。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各类专业学生深刻理解特定专业、职业、行业的社会意义,正确把握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对他人的发展、群体的合作、社会进步的实际价值,以践行奉献国家、惠及社会、善待他人的做人职责。人文素质的提升对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职业素质的开发和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在有关职业素质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90%的同学认为人文素养对自身很重要,可以加深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增加思想深度与广度、可以开阔眼界与思路等。至于如何培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学生认为阅读是培养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还有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高素质教师的授课和系统全面的人文科学课程也很重要。但透过笔者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31%的同学愿意去阅读,而这当中绝大多数阅读的是消遣类的小说。89%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人文课程,76%的学生对开展人文活动表示欢迎, 63%的学生认为学校人文教育内容不多,大约50%学生认为人文课程课时量可以加大,51%同学认为课程内容可以更充实,44%认为教学方式可以更灵活。按学生们对课程的排名情况,他们建议开设心理教育类、影视欣赏类、道德修养类、音乐美术类、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培训课程等,此外,学生建议可以通过组织观看电影电视、组织演讲、辩论、听及讨论有关专家的讲座与报告、定期组织集体学习、定期社会实践、多开与专业相结合的选修课等方式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可通过提高学生阅读量,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开展人文活动等途径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一个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符合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必然拥有较高的就业成功率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其就业能力自是不言而喻。

(二)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

就业能力是一个以专业技能为基础,以社会适应能力为延伸,以专业发展能力为目标的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又都是以专业技能为基础的。因此,提高中职学生就业能力应该与专业技能培养同步进行。

1.要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职业学校要树立市场第一的观念,深入调研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向,科学预测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合理设置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汇总历届就业情况,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增强专业敏感度,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所设专业。专业设置合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所学专业的信心,进而产生正向积极的学习动机。

2.课程内容要与工作过程相结合

职业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其课程内容要符合工作过程需要。笔者所在学校开发的“中职烹饪专业项目课程”,正是在项目课程相关理论指导下,结合我校烹饪专业的实际,以项目为逻辑主线,以严格的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选择。打破知识点的学科系统性,代以工作过程知识点。按照完成某工作项目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来设计课程内容。 这种“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教学情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

中职学校的操作室、实训室都具有高度仿真性。专业学科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操作室、实训室,通过有目的、系统化地组织学生在实际或模拟的专业环境中,参与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职业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具有独立且负责任的思维与行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有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估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4.课程考核应注重过程和实践操作

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培养其热爱专业、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的精神。在考核过程中,应将理论考核、过程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有机结合起来,考核点应充分体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5.重视社会实践与校外实习

笔者所在学校与多个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企业实践基地,学校为广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和校外实习机会的同时,还为学生的实践和实训配备了专门的指导老师,以便在实践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社会实践和校外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成为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三)重视学生求职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外,还应注重学生求职能力的培养。从入学就应对中职学生进行求职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逐步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就业前要对学生求职能力进行强化训练。

1.重视学生求职应聘综合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生求职应聘心理、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应聘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求职应聘尤其是面试过程,求职者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刚出校门的中职生更是如此。根据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在校园里开展求职面试模拟招聘会,使学生了解求职应聘的过程和氛围,建立求职应聘的感性认识。一两次的模拟招聘会不足以达到提高学生求职应聘能力,最重要还是要依靠日常教学引导,可以通过开设职业指导课、形体训练课、礼仪课、口语交际课等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性、对学生求职应聘能起到立竿见影的辅导效果的课程,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待人礼貌、沉着冷静、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面试技巧,提高求职面试的成功率。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我国当前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虽然中职学校就业形势尚好,但就业路径有限。不少学生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定位,笔者对所在学校学生就职业选择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8%的同学愿意进入工作岗位后从基层脚踏实地做起;26%希望马上担任领班、主管;29%想担任经理级别。对于选择工作的标准,50%希望进入福利好、收入高的单位,44%寻找稳定工作,38%希望找到适合自己、能发挥自己能力、有挑战性的工作。从问卷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两大错误的就业观念,这两个错误观念将给学生的择业就业带来潜在的隐患。一是有将近一半的同学想法不务实,刚毕业就想进入管理阶层。二是近一半同学没有认清自己的起点,对未来择业标准抱不现实的思想,这将影响他们择业。这就要求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择业观。在就业时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用人单位录用标准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合理定位,确保自己的竞争优势。

总之,在提升中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过程中,应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入手,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强化学生从业能力,通过求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的成功率,从而为学生成功就业及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亦君.教育部:去年全国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率回升[EB/OL]. http://www.edu.cn/zhi_jiao_news_295/20100526/t20100526_479078.shtml.[2010-05-26].

[2]厦门市中专毕业生就业率维持在98% 但就业质量略显尴尬[EB/OL].http://www.gzszkedu.com/zskx_contect.asp?id=2103.[2009-12-25].

[3]汪怿.就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面[J].教育发展研究,2005(4):31-34.

[4]张迎春,赵建锋.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J].现代经济,2009(6):126-127.

[5]杨虹,肖贻杰.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构成与提升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9):174-175.

[6]王霆.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就业能力技能要素研究——在交通行业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7(4):1-6.

[7]谭满益,王磊,宋刚勇,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8(13):12.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人文素质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素质太差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人文社科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