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几点思考

2011-12-08黎素梅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建设

黎素梅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迈入了大众化阶段, 高等学校的定位分层和多样化发展问题日益突出。根据有关研究, 目前按照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规模和档次的不同, 将普通本科高校划分为三个类型即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 目的在于使各高校有明确的发展定位, 实现高校多样化的发展, 实现高等教育结构更趋合理化。从高校的多样化发展要求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来看,学校明确提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是高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一个必然选择。

一、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云南农业大学秉承“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精神,与时俱进,不断转变思想,更新教学观念,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明确办学思想,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学校教学的根本目标,现已形成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博士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学校根据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省情、校情,准确定位,经过七十年的发展,已建成以农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大学。学校现建成了国家级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获得国家教学名师奖及国家级精品课程、试验示范中心、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建设项目,居云南省高校前列。主持GEF、973、863等国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共474 项,在研经费2.1亿元。获得国际、国家及省级科学技术奖励66项,其中国际2项、国家2项、省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15项。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全面总结了七十年办学经验的基础,明确提出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这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结合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实际,就学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从教学、师资、研究、规划、管理和发展战略六个方面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教学是基础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任务,教学研究型大学概莫能外。因此,教学研究型大学必须牢固树立教学的基础地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符合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1]高校首先是一个培养人的机构或场所,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教学不仅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主体性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必须抓住教师和学生这两个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大学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是大学人文精神的代表,要做到通过教学既教书又育人。通过大学培养的学生要用自己的眼看世界,用自己的脑想问题,用自己的心悟人生,学习知识、学习做人。

1.教师如何教学

具体来说包括:喜欢教书、热爱学生,对教师职业高度认知和认同,找到成就感和自豪感,树立使命感,充分意识到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教师的管理和考核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督促教师珍惜岗位、认真履职、教好书、育好人。用自己的学识、品德、敬业精神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业务知识方面,解决“一碗水”和“一桶水”的问题;讲课水平方面,解决“茶壶煮饺子”的问题;专业奉献方面,解决用心学用心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问题。

2.学生如何培养

一是要培养学生“爱学校”、“爱专业”、“爱学习”、“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通过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解决英语过级率低、考试作弊、早读和晚自习未养成习惯的问题。二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做科研,培养学生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的精神。三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文教育,其目标就是实现鲁迅先生所说的“立人”,就是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看世界,用自己的脑想问题,用自己的心悟人生,从而真正从精神上站立起来,成为求真向善爱美的人。大学教师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纯粹的知识,更是生活智慧的启迪以及健全人格和健康灵魂的塑造。如果只为教书而教书,纯粹地讲授课本知识,不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不与学生做朋友,把教书纯粹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是不可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这样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损伤。四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对云南某高校2009级新生的心理调查统计显示: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所占比例为总人数的15%,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占28%,想轻生的占3.3%,经常失眠的占13.5%,对任何事毫无兴趣的占了10.9%[2]。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二)师资是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也是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客观要求。师资队伍不仅能够胜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能在专业学科领域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将专业学科的科研趋向、高端进展融会贯通,培养并激励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能力。一般认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师资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不低于15%,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不低于60%,生师比小于14∶1[3]。根据学校的实际,要更新用人观念,创新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优化拔尖人才和开拓人才的成长环境,以优势学科为依托,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造就素质一流、机构合理、作风优良的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

(三)科研是职能

1.科研的重要性

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的主要职能之一。柏林大学因为洪堡提出了“为科学而生活”,遂采用讲座制以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并鼓励研究高深学问,使柏林大学成为当时世界耀眼的光芒。教学是基础、是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但教学如果离开研究,其效果就不会理想,生命力就不旺盛。教和研是相长的,必须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使其研究成果既有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又有实际的操作意义和价值。钱学森去世前,曾当面对温家宝总理提建议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研究能力和水平决定了学校的实力和地位,也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区别于教学型大学的关键所在。

2.如何做好科研

一是重视科研团队的建设,通过老同志传帮带、年轻同志尽快成长、形成优势互补。二是要努力争取有影响的科研项目,要做强做大,提高知名度、提高研究能力。三是科研项目的整合,要形成合力、重拳出击、做成大项目。四是重视对科研人才的培养,要注重人才,尤其是尖端人才的培养。

3.科研成果的转化

大学的三个基本功能是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我们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实际,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科研成果不服务社会,不转化为生产力,就没有价值和意义。

(四)规划是前提

规划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能起到引领、先导、龙头和调控的作用,一个切合实际、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能有效保证目标的圆满实现。在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分析学校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差距,围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并按规划要求向既定目标努力。规划目标要做到“六个明确”,即明确奋斗目标、明确负责部门、明确负责领导、明确具体任务、明确完成时间、明确奖惩措施。[4]只有做好规划,并按规划制定的目标和措施,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

(五)管理是手段

管理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就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激励领导、控制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必须重视和加强管理。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就是通过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以人为本、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管理方法达到三个目标: 一是让被管理者增强主人翁意识,激发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让被管理者以单位为荣,自觉规范言行举止、珍惜岗位、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热爱单位、兢兢业业、爱岗敬业,为单位的兴盛做出最大努力和贡献。三是好的管理者能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能提升单位的形象和品位。管理出效益、管理出生产力、管理出干部。

(六)发展战略是保证

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全局的方略。发展战略是指一种科学构划的积极的向前的全局性的蓝图。两千年前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尔有一句名言:“不知道自己发展方向的人借不来东风。”发展战略在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必须重视发展战略的选择。一是内涵发展。在内涵发展上实施质量立校和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高学术水平,科研水平和办学水平,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二是特色发展。在发展上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5]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自身的实际,有重点,有选择的发展,先在某些重要工作领域、重点学科专业、重点研究领域、集中力量突破一点或几点,形成特色和优势,以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三是协调发展。协调发展上要处理好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关系。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学校自身改革发展与社会经济、知识、文化等发展的关系,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宁生. 建设特色突出的高水平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J]. 石油教育, 2004(4):5-8.

[2]徐涌金.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要求探讨[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5,16(2):168-172.

[3]徐桂秋,李华良. 高等学校科研与教学关系的认识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 2004(9): 42-43.

[4]尚建丽.教学研究型大学构建理念与建设的思考[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5(2) :58-61.

[5] 温家宝.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0-07-20.

猜你喜欢

研究型大学建设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