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与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整合开发的研究
2011-12-08李久君
李久君
(延安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闲暇时间也相应的增多,人们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促进了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红色旅游作为新世纪人们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和一种新的受教育方式,正成为旅游市场关注的热点。红色旅游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很多特殊的功能,虽然现在在开发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如客源市场不稳定等问题,但还是可以针对它独特的功能和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度开发,以期红色旅游更好的发展。民间体育活动和民俗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例如:腰鼓运动是陕北大地上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更是享誉海内外,它以气势宏大、动作豪迈,节奏明快等特点受到人民的喜爱[1]。将安塞腰鼓等原创性体育非物质文化资源融入到红色旅游中去,既丰富了旅游资源、提升了旅游者的参与性,又宣传和继承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 民俗体育的概念
民俗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件瑰宝,发展民俗体育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服务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建设全民健身体系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体育界学者对民俗体育的概念与内涵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做了不同的界定。《体育科学词典》将民俗体育界定为“在民间民俗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是顺应和满足人们多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张鲁雅认为民俗体育是“民俗活动中的体育”;余万予认为民俗体育是“在民俗活动中产生,依赖民俗节日发展,并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流传的与健身、娱乐、竞技、表演有关的活动形式”。由以上学者对民俗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民俗体育根植于民间,形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具有健身性和文化性。从国务院于2006年5月发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可以看出,与民俗体育相关的项目较多,还有一些项目和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有密切的关系,甚至从属于我国传统体育,比如:秧歌、那慕达、腰鼓等。这些项目中的许多活动内容都可以融入到体育旅游活动中。延安地处陕北,陕北传统体育活动历史悠久,从绥德、米脂出土汉画像石中亦有投壶、狩猎以及骑马、射箭的画面。在历史的不同时期,陕西民间体育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地域中,而在现代20世纪50年代随着全国的解放,安塞腰鼓从延安被传播到全国各地。以延安红色旅游为例:可以将其腰鼓、秧歌等引入到旅游活动当中,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和听,也可以亲身参与其中。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发展演变中,从实物形态到非实物形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如建筑形式、民族工艺、服饰饮食、音乐舞蹈、戏曲艺术、节日庆典、文娱体育、宗教信仰等等,无不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这些富有民族情趣、异地情调的景物或活动,形成了民族地区人文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 红色旅游的现状
红色旅游是旅游大家庭中的新生代,是指以红色旅游资源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2]。是由传统的单一的政治教育模式向市场经营模式成功转化的成果,是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良性结合的新型旅游模式。红色旅游是弘扬革命精神、颂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型旅游形式,对于加强全民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革命老区和红色旅游区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我国特定的历史阶段,形成了不同区域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以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最为著名。由于其旅游产品开发比较粗浅,开发内容缺乏创新,还存在着产品陈旧、功能单一的问题,一些红色旅游景区对资源整合的力度不够。导致旅游观光者可以参与的活动较少,在景区能够感受当年的历史和人物鲜活的面孔,而外围环境已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面貌,对和平时期长大的年轻一代来说吸引力尚显不足。所以,各地纷涌的一般层次红色旅游活动随着其规模的扩大,能否维持长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是我们关注的核心。由上述可以看出,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面临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层次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统筹规划,游客单一,消费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强化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注入红色旅游新的生命力,有助于增强民族精神和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3]。
3 整合区域体育文化资源,增添红色旅游魅力
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笔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要在保障历史原真性的前提下,挖掘红色精神,展现红色文化,以创新为灵魂,因地制宜,将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融入之中,合理开发。我国著名的延安红色旅游景区地处陕北,昔日荒凉的满山黄土,如今植被丰富,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透出立体的美。而我国其它的红色景区也多处于风景秀丽的山野。因此,需要组织者将红色旅游产品进行系统整合,内容和形式上都要创新,要从区域民族风情和红色资源特色进行协调发展,强调的是内外合一,不只是外在形式的改变,深度挖掘创新体系的资源内涵。红色旅游彰显的不仅仅就是教育功能,也是旅游者缅怀故人、释放压力、放松与愉悦的一种方式,要突破原有的简单架构。红色旅游应该寓教于乐,发挥地域民族特色风情与习俗优势,巧妙融入,避免走、看、听的简单教育形式,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民俗体育进行资源整合,既具有参与性,又具有运动元素。在丰富红色旅游内容同时,又继承了民间民俗体育文化。
3.1 民俗体育与红色旅游产品结合
众所周知,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其吸引性,失去了吸引力便失去了市场。红色旅游要具有持续的魅力,就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脉搏进行整合调整。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不是仅仅有几个纪念地、纪念馆、标志物,或者有几个红色故事就可以引起旅游者的兴趣。要增强旅游者、参观者对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注重观赏性和趣味性,就必须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寻求对参观者、旅游者的感观刺激,努力提高其观赏性、趣味性。营造出形象逼真的场景模式,打造身临其境的场景,寓教于乐,增强观赏性,提高对旅游者的吸引力[4]。比如延安保卫战景区既显现出军民欢庆胜利的热闹场面,又融合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热情奔放的拥军秧歌以及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成为革命圣地延安黄土风情集中展示。旅客们的充分参与把欢庆胜利的场面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大家找回了久违的革命的激情。
红色旅游有特殊的政治性,其综合性、复合性更强。因此,红色资源的开发还要根据市场需求,整合各类资源,把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生态、休闲度假、民族风情、地域体育文化等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民俗体育与红色旅游产品的结合,就是要在保持民俗风格的基础上,逐步向现代人的文化娱乐、审美特征和价值取向等方向转化[5]。要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红色旅游,必须将资源有机整合,从产品的策划、包装和宣传到推向市场销售,都要融入创新开发理念,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借鉴民俗体育具有民间性,娱乐性这一特点,融于红色旅游之中,让其旅游活动更具参与性、体验性和趣味性,扩展客源和消费层,使红色旅游和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融合性开发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游客提供红色教育的同时,又提供浓郁风情的民俗体育旅游大餐,进而服务于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丰富红色旅游的内容与形式。
3.2 开展体验式旅游
红色旅游是以严肃认真的思想教育为特征的,民俗体育则是以趣味参与、休闲娱乐为特征的,将两种资源融合开发时,既要注意严肃性—理性客观,又要具有趣味性—娱乐适度,避免因娱乐游玩份量过重而影响其严肃性及人们受教育的质量,一定要保证红色旅游与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融合性开发真正意义上的实施。以延安红色旅游为例,可以在宝塔山、凤凰山景点根据旅游季节实际,适时开展登山、攀岩活动;在大生产运动广场举行射箭、射击、摇纺车等民俗体育活动比赛;又如著名的黄陵、壶口距延安市区较远,旅游中行程较长,游客游览时间相对较少,可以将其一部分设计成“长征健身走”等活动形式。这样不仅拓展了红色旅游项目,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同时还能增强体质,在改变单调的旅游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不满足感的同时,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奇、求异的心理,使红色旅游活动更具吸引力。
开展体验式旅游既要保证教育性,又要加强旅游者的体验性。体验式旅游又称为拓展旅游。它以旅游为依托,又不同于纯粹的旅游。是以团队的形式,让人们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通过体验一个个富有趣味性、刺激性的项目,在自然开放的氛围中达到身心的双重放松。与传统旅游相比,拓展旅游不局限于游山玩水,而是更强调游客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避免了单纯旅游的单调乏味,也克服了纯粹培训的枯燥乏味,利于调整心态,开拓思维[6]。这是一个体力与脑力活动相结合、个人挑战和团队合作相结合的过程。对游客而言,项目的参与不但能激发个人的勇气、力量和潜能,还可以加强团队成员间的默契、投入、沟通和热情,体现“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满足旅游者的求异心理和体验需求,运用文化的手段,注入运动快乐元素,开展“体验式旅游”,增强旅游者的参与性[4]。例如:可以将腰鼓、陕北秧歌等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红色旅游资源中开发,使游客在感受历史文化教育熏陶的同时,身临其境参与到地域体育文化当中去,了解区域风情不同的同时,也继承、学习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达到用红色精神感染人、用碧水蓝天留住人、用民俗体育风情吸引人的效果。
4 小结
民俗体育是一种特殊的体育形式,对其进行与红色旅游资源相整合的研究,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也是对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种新的尝试。要使红色旅游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必须丰富旅游项目的内涵,将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与红色景区旅游资源有效整合,赋予景区体验性、可回味性、可参与性、可教育性等特征,使现有的景区、景点更有吸引力,譬如将有关民俗体育活动融入红色旅游活动之中,会使游客有身临其境之感,不仅是观看欣赏红色旅游文艺节目,还可以用肢体语言去表现革命战斗或人物情景。结合地方体育文化背景打造原生态的民俗体育,注入红色旅游之中,营造和谐的红色旅游氛围。既可以提升红色旅游资源生命力,又可以弘扬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红色旅游与民俗体育活动的巧妙融入,有效整合,将会使二者彼此受益,相得益彰。
[1]杜春斌.陕北腰鼓进课堂[J].体育学刊,2007(9):30-32.
[2]张群.红色旅游的特色分析及其发展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6):54-55.
[3]黄文霞.国内旅游业的文化营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3]张娟.红色旅游经济现象的深层次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3):30-33.
[4]郭代习.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思想政治研究,2009(5):70-72.
[5]张炜.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3):80-82.
[6]白崇萍.生态旅游融入户外拓展训练模式初探—以桂林旅游圈为例[J].旅游论坛,2009(4):52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