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论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
2011-12-08刘武根
刘 武 根
(中国地质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100083)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反复思考“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1]这个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和党的兴衰成败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的若干重要思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认真梳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有关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的相关思想,对进一步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促进党建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江泽民论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江泽民曾指出,“怎样使我们党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始终充满活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2]这个问题涉及到党的执政伦理建设的旨归,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江泽民十分重视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为解决这个问题,江泽民提出了思考和分析这个问题的总原则,“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3]
第一,世情的深刻变化亟需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了严重的曲折,这给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是党内和社会上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产生了种种怀疑,而且这种怀疑有日益泛化的趋势。江泽民指出,苏东剧变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些善良的人们产生了疑问和疑惑,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忧虑,甚至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中也程度不同地产生了‘信仰危机’”。[2]二是苏东剧变后国际敌对势力加速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分化与瓦解,妄想苏东剧变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中国出现。苏东剧变后“国际敌对势力把中国视为眼中钉,千方百计想搞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2]三是西方国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先进的科技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产生了不小的压力。江泽民指出,“目前,从经济、科技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我们这样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要高得多。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承认、不正视也不行。”[2]世情的这些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
第二,国情的深刻变化要求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新时期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顺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从此,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在看到党执政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二是必须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还将进一步发展。这必然会给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深刻影响,给我们党执政和领导各项事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2]三是必须看到,党肩负的历史任务一个也没有完成,“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2]国情的这些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
第三,党情的深刻变化要求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对外开放、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所面对的执政环境和历史方位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党所面对的执政环境来看,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逐步确立的过程中,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逐步形成中,社会经济成分、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日趋多样化,这冲击着和改变着人们固有的思想和以往的观念。这种冲击和改变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江泽民指出,“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党员、干部保持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的革命本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4]从党的历史方位来看,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经过近八十年风风雨雨的中国共产党与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一样其历史方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后,江泽民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2]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给党的执政伦理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党的各级干部是否真正懂得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能不能正确地使用手中的权力?能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4]党情的这些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
总之,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和解决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问题”。[2]
二、江泽民论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的主要维度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既是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党的执政伦理建设的根本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追问的是党执掌国家权力“何以必要”,对此的伦理审视和道德追问形成党的执政价值合理性的知识图景;“怎样建设党”追问的是党执掌国家权力“何以可能”,对此的伦理审视和道德追问形成党的执政工具合理性的知识谱系。江泽民主要从执政价值合理性与执政工具合理性的维度来阐释和分析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
(一)从执政价值合理性的维度来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
从执政价值合理性的维度来阐释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集中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
第一,党的执政价值合理性在于“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人的主体地位相比,生产力具有工具性。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又可以成为一种价值目标。近代以来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严重束缚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此,需要打破旧的经济基础,打碎旧的上层建筑,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这就是党领导和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目的。江泽民指出:“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2]“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进行改革开放,……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在总结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后,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2]惟有如此,党的执政才具有价值合理性。从生产力的维度来论证和阐释党的执政伦理建设,既是党的执政伦理建设合规律性的重要体现,又是党的执政伦理建设合规律性的本质要求。
第二,党的执政价值合理性在于“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本身表征着一种价值。先进文化是党的执政价值合理性的重要表现。党的执政价值合理性不仅要体现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而且要体现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这是由国内外文化发展、价值激荡的客观形势所决定的。从国内来看,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推进,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日益复杂日趋多样的情势中,人们思想的差异性、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自然会不断增强,各种正确的和错误的思想也会借机传播开来。针对这种情况,江泽民指出,“在我们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人们思想活跃,各种观念大量涌现,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和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2]从国际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注意和重视。文化之争与文明冲突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在当前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竞争格局中,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不占有优势,甚至有文化被殖民被侵略的风险与危险。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那样,在当前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中“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2]国内外文化发展的客观形势提出了从文化的维度来建设党的执政价值合理性的现实要求。执政的党到底该“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这“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2]为此,江泽民提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2]从文化的维度来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
第三,党的执政价值合理性在于“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鲜明的人民立场,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论是作为革命的党,还是作为执政的党,从根本目的来看,党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2]这既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挑战和风险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在这样的逻辑下,“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5]为此,江泽民旗帜鲜明地提出党的执政价值合理性之“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归结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归结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4]惟有如此,党的执政才具有价值合理性。从人民利益的维度来论证和阐释党的执政伦理建设,既是党的执政伦理建设合目的性的重要体现,又是党的执政伦理建设合目的性的本质要求。
(二)从执政工具合理性的维度来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
从执政工具合理性的维度来阐释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集中体现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上。
第一,党的执政工具合理性之“依法治国”。从民主和法制的维度来分析共产党的执政工具合理性,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工具合理性思想的重要视域。但是把它上升到基本治国方略的高度,旗帜鲜明地提出“依法治国”并将其确立为党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执政工具合理性思想与党的执政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执政工具合理性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党的执政工具合理性之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5]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什么要将执政工具合理性之法制上升到“依法治国”的层面,提高到基本治国方略的高度呢?因为“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5]与此同时,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还提出了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原则和方法。依法治国,要贯彻两个原则,“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必须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6]具体方法是:“一要继续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二要保证政府机关支持依法行政,保障公民权利,坚决制止政府机关中存在的滥用权力、违法行政的现象。三要保证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坚决纠正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四要继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首先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7]
第二,党的执政工具合理性之“以德治国”。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将法治上升到基本治国方略从而提出党的执政工具合理性之“依法治国”的同时,还将道德这一执政工具上升为基本治国方略进而提出党的执政工具合理性之“以德治国”思想。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提出“依法治国”的同时,为什么还要提出“以德治国”呢?这是因为“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2]大致说来,党的执政工具合理性之“以德治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以德治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在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其各级各类官员的官德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形象,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江泽民指出,“‘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我们是执政党,己不正焉能正人?你一天到晚教育别人,你自己怎么样?我们必须记取中国的古训‘身教重于言教’。”[4]因此,必须“以德治官”。另一方面是“以德化民”。“以德治国”不仅对执政主体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而且对全体公民也提出了道德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过程中,要善于巧妙地将自己的执政价值合理性理念植入全体国民的心中,通过教育内化到全体国民的血脉之中,以赢得国人对党的执政的自觉认同。通过道德这种软的约束,可以进一步保证党的执政价值合理性的顺利实现。总之,实施“以德治国”,“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就能够使人们自觉地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就有利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2]
三、江泽民论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的重大意义
江泽民论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对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化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伦理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伦理建设的新境界。
第一,江泽民论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很多的西方学者极力鼓吹中国也在劫难逃,甚至毫不隐晦地提出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社会主义的埋葬仪式。在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的交互影响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蒙受阴影。1989年春夏之交,我国也出现了政治风波。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党中央果断地处理了这一风波。尽管世界社会主义由此进入低潮,但中国社会主义并没有变色,西方国家的妄想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并没有实现。为此,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了各种制裁。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巨大挑战。这种挑战既有来自国际的,也有来自国内的;既有来自经济领域的,也有来自政治领域乃至思想文化领域的。正是在应对这样的挑战中,正是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切入点,提出了要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江泽民论党的执政价值合理性之“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从经济的维度来思考和探索如何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可以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江泽民论党的执政价值合理性之“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从文化的维度来思考和探索如何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可以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智力支持。江泽民论党的执政价值合理性之“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从历史的维度来思考和探索如何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可以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江泽民论党的执政工具合理性之“依法治国”是从法治的维度来思考和探索如何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可以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制度支撑。江泽民论党的执政工具合理性之“以德治国”是从德治的维度来思考和探索如何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可以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
第二,江泽民论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为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成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可靠保障。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合法的执政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主要是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展开。江泽民论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为中国共产党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又提供了制度保障。江泽民论党的执政价值合理性之“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的执政伦理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必须更加注意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当前和今后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江泽民论党的执政价值合理性之“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的执政伦理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必须更加注意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当前和今后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江泽民论党的执政价值合理性之“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党的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长期执政的条件下赢得人民的坚定支持、衷心拥护、自觉认同奠定了群众基础。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必须更加注意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当前和今后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的根本立足点。江泽民论党的执政工具合理性之“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为党的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执好政、掌好权”提供了制度保证。从执政的制度、体制和机制来看,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必须更加注重执政的科学性,必须更加依靠良好而稳定的制度以及由这套制度所决定的具体体制和机制而不能以政策施政。
第三,江泽民论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探索、认识、把握和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革命胜利后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与运用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全体国人的幸福安康。江泽民论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江泽民论党的执政价值合理性之“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实力的提升、综合国力的增强奠定了重要基础,江泽民论党的执政价值合理性之“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智形成共同理想和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创造了重要条件,江泽民论党的执政价值合理性之“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国共产党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自觉认同提供了可靠保证;江泽民论党的执政工具合理性之“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则从执政制度的层面为中国共产党如何执政、如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总之,无论是从执政价值合理性还是从执政工具合理性的层面来看,江泽民论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都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2.
[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4,78,8,79,542,16,272,536-537,537,273,273-274,538,82,399-400,277,559,276,279,91,91-9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 138-1 140.
[4]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62-363,465-466,544,26.
[5]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2,28-29,29.
[6]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28.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