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

2011-12-08

关键词:社区大学生建设

赵 月 峰

(延边大学 社会科学基础部,吉林 延吉133002)

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

赵 月 峰

(延边大学 社会科学基础部,吉林 延吉133002)

多元文化背景下针对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制约因素,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此要搞好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二要敢于大胆创新;三要加强软环境建设;四要改善大学生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

多元文化;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制约因素;有效途径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区文化释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我国的文化领域逐渐显现出一些新的现象,其主要以渗透着西方实用主义价值观的欧美文化和富含潮流元素的日韩文化为代表,我国的文化环境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大学是学习文化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加上其所具有的较为广泛的包容性,使得多元文化的流行和传播在高校得以呈现。“社会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网络文化、西方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异国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等共生并存、相互交融,共同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学习态度、思维习惯、审美取向和价值追求”。[1]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的时代,构成了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大的背景。面对大学校园里出现的多元文化现象,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面对易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大学生,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日渐凸显,如何引领和建设大学生社区文化,成为当前大学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社区文化的含义

关于大学生社区文化的含义,有诸多不同的解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归结起来看,大学生社区文化应当涵盖三个要素:高等学校,学生生活区,大学生物质和精神生活。正是这三个要素的综合构成了大学生社区文化的总体。笔者认为,大学生社区文化是以大学生生活区(公寓)为中心,在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由学校和学生共同创造的渗透着积极文化理念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属于校园文化。大学生社区文化直接体现着大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直接体现着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文素质。

(二)大学生社区文化特征

大学生社区文化是高校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校园文化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其自身的明显特征:

1.区域特殊

大学生社区所处的环境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处于交通便利和人文环境优越的城市中心区,另一种是处于自然环境优美的郊区。大学生社区的区域特殊性是形成大学生社区文化的重要基础,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大学生社区具有不同的社区文化特征。可以说大学生社区文化综合体现了整个区域的内在思维和外在形象。大学生社区文化的区域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大学生公寓为中心的区域独特文化,它是脱离了教室、课堂、实验室、图书馆、礼堂等教学载体的相对独立的文化;二是大学生社区文化与其他社区文化有着明显不同。大学生社区文化除了具有城镇普通社区所具有的一般特点之外,更多地表现出群体的年轻化、知识化、现代化、非完全社会化并自成一体的特性。

2.主体多元

大学生社区的主体是大学生,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这些群体的多元性造就了大学生社区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特征。首先,从大学生个体角度来讲,他们来自于全国乃至于世界各地,带有自己地域特有的文化特征,如语言文字、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知识信仰等。此外,大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年级、专业和学习层次等方面的差异,这些都体现出了大学生社区文化主体的多元性。其次,从大学生社区内部群体的角度来看,有组织群体、注册群体、居住群体、兴趣群体、虚拟群体(网络)等,这些群体既有正式群体,如受到学校的直接引导和管理的学生会组织;也有非正式群体,如大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组成的各种学生社团等。这些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将学生个体组织成为一个群体,从而使大学生社区文化在群体角度上显示出了主体多元化的特征。

3.资源共享

在大学生社区内部,社区内的每个群体、群体内的每个成员之间通过开展以各种文化主题为核心的活动,形成一个互动的系统,使社区内每个群体以及成员都可以共同享有资源。同时社区文化也利用其资源全面共享的特点,约束着社区内成员的思想、行为,使其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共同营造更高层次的文化氛围。此外,大学生社区文化不是封闭的,是与社会共享的文化资源。大学生社区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文化资源,大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对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大学生社区文化突破了传统的封闭思维,文化资源面向全社会开放。

4.文化创新

大学生具有较丰富的知识、较高的智力,热衷于发现、学习、接受和传播先进文化,这必然会引导大学生社区文化走在时代的前列,从事着知识和文化的创新与革命。大学生社区的出现,反映着高校适应社会需要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果,大学生社区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体现了高科技、信息密集、文化资源丰富的特点。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一只生力军。因此,大学生社区文化具有更强的创新性特点。

5.文化融合

这种文化融合最显著的表现在大学生社区文化内部整体融合。虽然大学生社区内部具有主体多元性,但它仍不失内部的相互融合,在这个社区里,成员之间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人际关系、行为模式和个性心理都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了特殊的社区共同的价值观和社区精神。同时,大学生社区文化一般来讲属于校园文化下的亚文化,它更多地受到整个校园文化的影响。不仅如此,大学生社区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必然要受到大众文化、区域文化、商业文化、网络文化等其他社会文化的多重影响。大学生社区作为大学生的聚居区虽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团体,有别于一般的居民社区,但它不可能脱离与社会的交流合作,它必然与社会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具有明显的融合特征。

(三)构建大学生社区文化的意义

1.促进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

大学生是社会的高级人才,不仅要学会适应社会,更重要的是改造社会。构建大学生社区文化对于提高大学生改造社会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步入社会可以将更多的先进文化带入社会,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基地,处于整个社会文化的上层,往往掌握更高的科学技术,拥有更高的人文素养,对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大学生社区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加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大学教育水平

如果说大学课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专业化教育载体,那么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将是延伸大学教育内容和提高大学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事实证明,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专门的课堂教育不足以让学生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育体系、教育手段、师生关系等都面临着新的考验,教育上一系列要素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仅靠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延伸大学教育的内容。“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班级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渠道的情况正在改变,学生社区正在凸显出大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重要功能,成为课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2]大学生社区文化的构建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大学生社区文化媒介了解社会,了解自我。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使大学生日趋自主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世界,从而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对于延伸教育内容,提高大学教育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3.促进大学生个体自我完善

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负责的大学生社区是学生自我锻炼极好的平台。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深刻论述了学生自治的四大好处,即可为修身伦理的实验;能适应学生之需要;能辅助风纪之进步;能促进学生经验之发展。“学生参与管理,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而形成自我的责任感和对他人的责任心;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做好铺垫”。[3]大学生社区文化活动不具有强制性,通常是建立在学生自愿参与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心理需求,自主地选择符合自己内心需要的活动方式。大学生社区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实现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过渡,有利于缩短大学生自身理想与实现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增强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大学生个体的自我完善。

二、制约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瓶颈

(一)认识不足

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生活学习模式化,遵循传统的“三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受此影响,某些高校忽视了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把大学生社区简单看做是学生生活、休息的场所,把大学生社区建设仅仅定位于硬件环境的改善,而没有把学生社区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来看待。当学生出现了思想或心理上问题的时候,学生工作人员往往很难应对,只是忙于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而不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应当看到大学生的生活要素已经不单是教室、书本、老师、同学等传统的事物,他们在遵循传统学习模式的同时,更多的是想参与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锻炼自身的能力和提升自我价值的活动。所以,进行大学生社区文化软件建设要注重破除传统观念的阻碍,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客观地看待大学学习内容、学习模式的变化。

(二)管理层次偏低

大学生社区管理需要通过党、团、学生会、后勤相关组织和部门齐抓共管和学生自身参与的方式来实现,但当前尚未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从而阻碍了大学生社区文化的建设。但由于大学生社区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管理水平以及管理层次较低的问题短期内还将存在,无法适应大学生的特点和满足大学生群体的需求。部分社区管理服务人员学历层次不高,知识水平有限,思想认识不到位,把握不住学生多样化的思想行为状态,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简单,服务意识淡薄。此外,学生干部队伍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学生工作干部往往在工作中重事轻人,仅局限于处理日常事务和各类突发性事件,而忽视了大学生群体的内在需求。另外,当前大部分学校后勤采用企业运作模式,在服务过程中往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忽略了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由于缺乏正式的组织和规范的管理条例,社区管理中更多地强调学生个体对管理的服从性,而忽视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使学生自身参与社区管理流于形式。因此,“主体地位的不平等势必造成话语权的不平等,从而影响学生主体参与教育管理过程的积极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导致学生主体无法与其他管理主体形成高效的管理合力”。[4]

(三)缺乏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缺乏使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同质化严重。在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有着统一化倾向,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无法体现出各个高校的个性与特色。目前有些高校过多地强调对其他高校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学习、借鉴”,有些学校甚至照搬照抄,缺乏创意,没有个性,文化建设同质化严重,造成在社区文化建设上“全国只有一所大学”的尴尬局面。

(四)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缺点

1.社会责任感淡薄。由于不良社会价值观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强调个人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却忽略或不愿正视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体现不出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要表现在对社区内一些不良风气视而不见,更有甚者盲目跟从,小到对学生社区内通宵玩网络游戏、吸烟、酗酒等不良风气的纵容,大到个别大学生在社区内外从事非法活动。这些行为的存在不单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而且是对整个象牙塔生活的玷污。

2.缺乏集体意识。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以八零后、九零后为主,“据统计,现在校的大学生,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已经达到了70%—80%,是大学生群体的主流”。[5]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家庭成长过程中被视为宝贝,家庭教育中严重缺乏集体意识的教育。此外,我国中学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忽视,导致其日常行为突出地表现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群体意识淡薄、过于个性、过分强调个人主义等。

3.自我管理能力差。进入大学后,由于外部约束的突然减少,大学生又尚未形成自我管理意识,加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使本身缺乏自律的大学生过度崇尚自由,片面地把学校社区的道德行为准则看做是套在个人自由发展上的枷锁,从而使很多大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思想和言行标准降低。部分大学生对自己行为的放纵就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真实表现。

三、构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以学生为本理念就是“从学生主体需要出发,把学生作为一个平等的主体,作为一个服务的对象,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推进社区文化建设”。[6]大学生的平等意识、参与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都在增强,他们需要被尊重,需要平等的交流,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许多高校对大学生社区建设依然只停留在物质方面的服务上,认为大学生社区是学生休息、生活的场所,没有把学生社区作为育人的第二课堂来看待,没有意识到大学生的文化需要,背离了大学生社区建设目的及其教育学生的理念。因此,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物质环境的改善,还要做好软环境的跟进,要从指导思想、资金投入、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工作安排等方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真正以学生为本,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充分体现社区文化的教育渗透功能。[7]

(二)敢于大胆创新

大学生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有强烈的政治敏锐感和创新精神,尤其是对潮流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学校应该多方面、多途径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为学生多创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在实践中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核心文化。在思想上要打破传统工作方式的束缚,积极进行大学生社区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配合学校的重大活动以及国内外重大事件,组织宣传和吸引学生参与研讨。组织学生开展形式新颖多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重视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建立相应的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奖励机制。总之,目的是通过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充实,从而达到弘扬正气、压制邪气、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目的。

(三)加强软环境建设

1.社团建设

学生社团是学生社区内涉及面比较广的学生组织,具有跨班、跨系、跨学院的特点。学生社团的类型众多,包括文艺、体育、学习、实践、科技、志愿服务等,内容涉及校园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各种文化需求。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展示才华、张扬个性、锻炼能力、表现独立自主、获得沟通的极好场所。加强和促进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必然会促进大学生社区文化的建设”。[8]所以,应加强大学生社团这个阵地的建设,积极开发更多的社团类型,建设影响力强、覆盖面广的社团组织。建立相应的社团管理机制,保障活动经费的投入,积极鼓励大学社区成员投身到社团活动中去,在社团中互相协作,互相学习,积极进取,自觉地把自己的行为融人到社区团队中去,从而使社区群体组织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整体潜力。

2.制度建设

要加强制度建设,理顺学生工作干部、后勤服务、学生这三方的关系。当前很多高校在实现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同时,也因各部门目标相左和理念差异而使得学生社区管理在实践中迷失了方向。因此,理顺后勤社会化带来的物业管理与高校育人终极目标不一致带来的各种矛盾问题,树立共同的理念,以学生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成立有效的合作组织,是当前社区管理的重要基石。尤其是后勤物业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大学文化的认同感,以育人服务为己任,实现与学生教育部门的沟通与互动。此外,要建立学生工作和社区建设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制度为保障,全面推进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

3.建立学生自我管理队伍

目前,大学生社区内部主要依赖社区的管理员和各个学院的学生会组织来辅助管理,但“学生社区管理并没有正视‘学生自治’,缺乏对学生的信任或者产生放任自流的想法,同时也缺乏对学生自治的引导。学生自治组织在学生社区管理中往往是辅助力量,并没有真正起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9]因此,一方面造成学生会组织的独立性不强,参与学生社区管理的热情不高;另一方面某些需要学校给予引导支持的活动得不到应有的支持。这样就急需一支大学生社区内部的自我管理队伍。

(四)改善大学生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了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加强对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引导,必须将党建、团建工作从原来的院、系层面下移到学生社区与学生社团之中。大力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网络信息门户,搭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支撑点,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来组织与推动学生活动中心工作的开展。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开展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大学生提出的疑惑,以防止校园暴力、自杀等恶性事件出现。

总之,在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本,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贯穿到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创造出平等自由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的社区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进行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深入了解,并发掘自身特点,从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杨斌,欧阳炯炜.多元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J].教育与职业,2008,(8):110-113.

[2]蔡翔.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价值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14-115.

[3]李亮,张红兵.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探究[J].理论月刊,2010,(11):173-175.

[4]邵旭平.大学生社区管理的问题与策略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118-120.

[5]王新明.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涵义和内容[J].科技信息,2010,(13):116-119.

[6]孙泽平.对“教育即服务”的再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6):49-51.

[7]张国都.王志华.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J].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110-115.

[8]韩伟.大学生社区文化及其建设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2):28-30.

[9]黄丹.论社会化视阈下的大学生社区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0,(33):48-49.

On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Culture for College Students with Background of Multi-cultures

ZHAO Yue-feng
(Dept.of Social Sciences,Yanbian University,Yanji,Jilin,133002,China)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must be taken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factors which restra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culture for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background of multi-cultures:1.to build a concept of student-oriented;2.to encourage audacious innovations;3.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oft environment;4.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mmun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multi-cultures;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culture for college student;restrain;effective route

G112

A

1009-3311(2011)06-0116-05

2011-10-18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吉教科文合字2009第35号)

赵月峰(1967—),男,山东沂南人,延边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校:吴守凤]

猜你喜欢

社区大学生建设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社区大作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影像社区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