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茧后期死蛹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2011-12-08蔡学文
蔡学文
(陆良县蚕种场,云南 陆良 655600)
后期死蛹是指种茧调查以后出现的各种症状的死蛹,主要有黑死蛹、黄死蛹、红死蛹和干缩黑死蛹等。后期死蛹的产生和增加(特别是夏秋季)是造成蚕种生产产量低、成绩不好、经济效益差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止和减少后期死蛹的发生,对蚕种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从后期死蛹体内可分离出多种细菌,如杆状菌、球状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等,这些细菌在蚕幼虫期感染,即引发各种细菌性败血病和细菌性肠道病。从传染和发病机制来看,幼虫期和蛹期是互相关联、密不可分的,因此,要防止后期死蛹的发生,必须掌握后期死蛹的种类及产生原因,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 蚕种后期死蛹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1.1 细菌性肠道病
本病的病原菌是蚕消化液中存在的抗碱性链球菌粪链球菌,菌体密度低于107/ml时对蚕健康无影响,达到107~109/ml则对蚕的正常发育有明显的不良影响,蚕儿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是引发本病的首要原因。因受各种饲养环境条件影响,蚕儿体质下降,生理机能失调,新陈代谢紊乱,消化液杀菌能力减弱,蚕体防御物质AEP的含量与活性降低,致使消化道内肠道球菌大量繁殖,导致消化液酸性化,继而引发消化管内其它细菌如沙门氏菌等大量繁殖,而致蚕死亡。其病程的长短与蚕的体质成反比,蚕的体质严重虚弱时,在蚕期或种茧调查前死亡,轻度虚弱时则往往为后期死蛹。后期死蛹的多样性则与蚕(蛹)体内其它菌类的繁殖情况有关。
蚕体内AEP的含量与活性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如菁松品种低于皓月品种,春用品种低于夏秋品种。
桑叶叶质不好,如蚕食用过嫩叶、水叶、蒸热叶、泥沙叶等,造成营养不良,体质下降;5龄起蚕过度饥饿或受高温多湿、高温干燥的冲击都可能造成蚕体体质下降,使体内AEP含量和活性降低而诱发蚕病,致使结茧率降低,死笼率和后期死蛹率增高,从而影响生产成绩。以体质虚弱为主要原因的后期死蛹率越高,则蚕种生产成绩越低,蚕种质量越差。
1.2 各类败血蛹
创伤传染是导致蚕期败血病和后期死蛹的又一重要原因,其后期死蛹都为败血蛹,病菌为败血细菌和猝倒杆菌。猝倒杆菌又称苏云杆菌,可产生各类外毒素、内毒素,引起蚕迅速中毒死亡,故称猝倒病。
败血细菌的种类很多,包括芽孢杆菌、沙门氏菌、气单孢菌属等,因菌类差异,其表现病症、病程各有差异。在蚕期有黑胸败血症、灵菌败血症和青头败血症。败血细菌通过创伤传染蚕体,引起血液病变、变性,蚕死亡后,细菌入侵各器官组织,使之离解、液化、全身腐烂,流出黑褐色或红色、灰白色污液,且具有恶臭味。
败血菌类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和空气等环境中,5龄后期饲养、上蔟、采茧等过程中操作粗放;种茧运输、摊放、削茧、鉴蛹等操作不当,种茧保护环境过分干燥而产生旋蛹,都可能使蛹体受伤感染,而成后期死蛹。
蛹期败血蛹以黑胸(头)蛹、黑尾蛹发病率最高,伤斑蛹、连皮蛹、畸形蛹次之。削茧后,败血蛹暴发呈现2个时段,一是削茧后1~3d,二是削蚕后6~9 d。第1个高峰期是由于熟蚕受伤后病菌感染所致,第2个高峰期是由于削茧后,裸蛹遭受外界病原入侵感染所致。在营茧至削茧阶段,由于茧壳的保护,避开了病菌的入侵感染而呈现发病低谷,因此,种茧保护中,蛹体是否受伤接触病原菌和病原菌的多少是影响败血蛹发生率高低的重要原因。
1.3 血液型脓病
大部分脓病上蔟前死亡或死于蔟中。在上蔟前后往往忽视了消毒防病,这时感染脓病后的蚕仍能吐丝结茧,甚至化蛹,种茧调查时仍为好蛹,削茧鉴蛹或摊蛹后则表现为后期死蛹。
1.4 僵病
僵病的传染途径为接触传染,在多湿环境中最容易发生,陆良县春季干燥少雨,僵病发病率较低。夏、秋季发病率较高,近几年有的乡(镇)甚至在一眠就暴发僵病。壮蚕期易发生僵病,特别是上蔟过程中,熟蚕排出大量水分,导致蔟中环境湿度过大,温湿效应明显,若不注意壮蚕期蚕体消毒和蔟中通风排湿工作,则蛹期极易暴发僵蛹,而且蛹期僵病的发生期往往集中在削茧后3d,并只有1个高峰期,这说明僵蛹发生是由熟蚕带入的病菌,在削茧前后被感染所致。调查结果表明,适时(复眼黑色) 削茧,僵病孢子对大部分健康蛹的侵染较弱,一般不会像败血蛹那样大量流行。
2 防治对策
(1)提高蚕儿体质,增加抗病能力。除选择抗病力强的蚕品种外,要加强桑园的肥培管理,摘心疏芽,促使桑叶成熟,生产高产优质桑叶,并切实做好桑叶的采摘、运输、贮藏工作,保证桑叶质量。不采虫口叶、泥沙叶、日照不足叶和黄脚叶,不喂水叶、嫩叶和蒸热叶。轻装快运,防止桑叶堆积发热、发酵,用专用贮藏室贮藏桑叶,杜绝病原污染桑叶。给桑适度,不吊食、不过度给桑,5龄期适当增加除沙次数,降低蚕座湿度,注意蚕室的通风换气工作,防止高温冲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以提高蚕儿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2)彻底消毒,净化环境。认真做好养蚕前的环境清理工作,并彻底消毒,不留死角。养蚕期要认真做好蚕体蚕座的消毒防病工作,进出蚕室应换鞋,洗手给桑,蚕沙不乱堆、乱放,不乱丢死蚕,随时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杜绝环境污染。蔟室簇具做到清洁、干燥,适时上蔟,上蔟后及时升温(25℃)、通风排湿、揭纸亮蔟。实践证明蔟中高温闷热是青松黑头蛹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蚕室、蔟室和种茧保护室地面必要时可用含有效氯0.5%的漂白粉溶液消毒。给蚕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3)大蚕饷食或上蔟前1~2d添食抗菌素,对减少蚕消化道内的细菌数量及后期死蛹有一定作用,但必须视气候和蚕室条件适当合理应用。上蔟至种茧保护期,要特别注意防止农药和不良气体的污染,否则会产生大量不结茧蚕、死蚕、半脱皮蛹、死蛹。后期死蛹更多,损失更大。
(4)采茧、运茧及摊茧等操作过程,要防止激烈振动,以免损伤蛹体,造成创伤感染。摊茧不能过挤过厚,造成小范围内通气不畅,形成蒸热而使蛹体旋转受伤感染,增加后期死蛹。
(5)适当推迟削茧,延长蚕蛹在茧壳内的保护时间。削茧、鉴蛹、摊蛹等操作过程要注意防止伤害、挤压蛹体,蛹期后期保护要注意补湿,防止发生旋蛹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 在死蛹严重的情况下,削茧后可用0.3%~0.5%有效氯漂白粉溶液喷洒蛹体至湿润状态,但一定要把漂白粉溶液的有效氯含量测量准确,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