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影响大姚县蚕桑生产效益的因素及对策

2011-12-08赵光友

云南农业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小蚕蚕农蚕茧

赵光友

(大姚县蚕桑站,云南大姚675400)

大姚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嘉靖8年就有种植,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经几起几落,始终没有形成规模,到2005年全县丰产桑园不到133.33 hm2。“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在不断深化县情认识,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良好战略机遇,把蚕桑业作为继粮、烟、畜、核桃之后的后续产业加以培植,通过办样板、做示范、建基地、推广实用新技术、招商引资成立蚕业龙头企业、组建蚕农合作社等工作,有效地推进了全县蚕桑产业的发展。到2010年末,全县桑园面积达2 946.67 hm2,全年养种20 935张,产茧779.98 t,产值2 654.25万元,有养蚕户11 500户,蚕桑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但认真分析大姚县的蚕桑生产,蚕农的养蚕效益极不平衡,高的公顷桑养种达60张,公顷产值达7.5万多元;低的公顷桑养蚕种不足15张,公顷产值仅在1.5万元左右。2010年全县平均公顷桑养蚕种仅为7.05张,公顷桑产茧264 kg,公顷桑产值9 000元。仍存在着一大批低产户和有桑不养蚕的农户。如何提高蚕桑生产效益,增加蚕农收入,促进大姚县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1 影响大姚县蚕桑生产效益的因素

1.1 蚕茧产量和质量

从一定意义上讲,蚕农栽桑为了养蚕,养蚕为了产茧,从而获取经济收入。因此,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高低就成为了影响蚕桑生产效益的根本因素。蚕茧产量高、质量好,蚕农经济效益就好,反之,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将无从谈起。蚕茧的产量和质量主要受桑园的产叶量和桑叶质量、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1.1.1 桑园产叶量

桑叶是家蚕的唯一饲料,桑园产叶量和桑叶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养种量的多少,进而影响到蚕茧的产量和质量。由于大姚县桑园规划布局不合理,大部分为山地桑和坡地桑,桑园立地条件差,水肥管理跟不上,加之低产桑园改造不及时,致使树势衰败,病虫害严重,桑叶减产,叶质下降,导致桑园产叶量低,叶质差,养种量上不去,既养不了蚕,也养不好蚕。

饲养管理水平影响着蚕茧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由于蚕桑业发展速度较快,养蚕农户剧增且比较分散,培训、指导难度大,致使蚕农养蚕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按养蚕技术操作规程做到精心饲养;此外,蚕室不配套、不规范,大部分蚕室没有对流窗,且存在着人、蚕、畜共居现象,导致养蚕过程中的气象环境、卫生环境难以调节,难以实现无病高产的目标。

1.2 蚕茧价格

蚕茧价格在蚕桑生产中是一个比较积极、活跃的因素,它对蚕桑生产效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蚕茧价格高,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就高,就能多栽桑、多养蚕、养好蚕;蚕茧价格低,蚕农就少养或弃桑不养,甚至挖毁桑园改种其它作物。而蚕茧价格主要受茧丝市场行情的影响,其次还有茧丝企业内为追求利益的操控。如2007年、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国内外茧丝价格大幅下滑,蚕桑生产效益下降,产业发展一度受挫。到2010年,国内外茧丝价格回暖企稳,云南省有的蚕区平均单价高达38元/kg,有的蚕区平均单价仅24元/kg。因此,科学合理制定蚕茧收购价格,完善蚕茧价格的保护机制,对提高蚕桑生产效益、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生产成本

经济效益是关系到一个产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好的效益就没有好的发展前途。衡量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是投入产出比,蚕桑生产投入产出比一般在1∶3.0左右。近年来,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飚升和科技措施推广落实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增大了蚕桑产业发展的成本,从而降低了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因此,在蚕桑生产中,一方面要通过增加生产性投入来提高生产效益;另一方面要抓好“节本降耗,提质增效”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通过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科技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成本投入,使投入产出比达到最优经济状态,才能提高蚕桑生产效益。

1.4 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蚕桑一身都是宝,从桑树到茧丝及其所有副产物都可开发利用。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包括桑园、蚕桑附产物的综合开发利用。重视蚕桑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提高蚕桑生产效益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姚县蚕桑生产传统的生产模式是栽桑用叶,养蚕卖茧。因此,栽桑养蚕的效益只能表现在蚕茧效益这一单一的收入上,如果能在栽桑养蚕的系统工程中开展与蚕桑生产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其它产业的开发,蚕桑生产效益将会得到明显提高。

2 提高蚕桑生产效益的对策措施

蚕桑生产效益关系着蚕农增收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上述对影响大姚县蚕桑生产效益的因素进行分析,本人认为,要提高大姚县蚕桑生产效益,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2.1 以产量质量为中心,生产高产优质蚕茧

获得高产优质的蚕茧是提高蚕桑生产效益的基础。在生产中,只有通过建设丰产桑园,推广优良蚕品种,加强饲养管理,推广使用优良蔟具等措施促进高产优质蚕茧生产。

2.1.1 建设丰产桑园,为生产高产优质蚕茧打下基础

XIU Feng-min, ZHANG Feng, JIAO Jian-peng, ZHANG Ying-cheng, PEI Bei, ZHAO Jing, XIU Li-juan, YUE Xiao-qiang

桑叶是家蚕的唯一饲料,抓好丰产桑园建设,不断提高桑园的产叶水平,才能实现多养蚕、养好蚕。

2.1.1.1 合理规划,择优布局

桑园基地建设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桑园规划水平决定蚕桑产业未来发展的水平。因此,新植桑园建设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高起点、规模化发展,选择好田好地种植桑树。同时正确处理好粮、烟、桑矛盾,严格与烤烟分开,远离砖瓦窑等其它有毒有害污染源。

2.1.1.2 规范化栽培,高标准建园

狠抓丰产桑园建设技术,一是栽植优良桑树品种,一次成功建园。田桑以农桑14号及女桑为好;地桑以陕桑305、农桑8号、农桑12号较佳。二是开挖规范种植沟,施足底肥。三是适时移栽,合理密植。四是规范栽植,定干,浇足定根水。五是实行地膜覆盖。通过抓好规范化栽培,促进丰产桑园快速建成。

2.1.1.3 加强桑园培育管护,提高桑叶产量质量

一是抓好幼树管理,培育好树形,形成丰产骨架,促进快速投产。二是加强现有投产桑树的管理,做好修枝、伐条、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三是实施低产桑园改造。通过嫁接改良、老树更新复壮、缺塘补植、改土、增肥、改水等措施,努力提高桑园产叶量、叶质量,为多养蚕打下基础。

2.1.2 科学饲养,为生产高产优质蚕茧提供保证

2.1.2.1 推广使用优良蚕品种

一是建立健全蚕种供销体系,加强蚕种质量检验,特别是加强外来蚕种的检验检疫,杜绝不合格种或质量差的蚕种进入市场。二是在蚕茧生产上,必须大力推广丝量多、抗性强、性状优、好饲养的优良蚕品种,春季、晚秋以多丝量品种为主,夏秋以抗逆性强的品种为主。

2.1.2.2 全面推行小蚕共育

养好小蚕是获得高产优质蚕茧的关键,“养好小蚕一半收”是长期养蚕实践的经验。选择养蚕积极性高、责任心强、饲养条件好、养蚕技术水平高的农户作为小蚕共育户,实行小蚕联户共育,做好补催青、收蚁等小蚕饲养工作,以获得发育齐一、体质强健的小蚕,为蚕茧高产优质打好基础。

2.1.2.3 建好蚕室,改善养蚕条件

蚕室建设要求远离石灰窑、砖瓦窑,四周不要有污水塘和畜厩,蚕室与其他建筑物之间最好有20 m左右的空地。在蚕室设计上,要本着既有利于工作、又能减少病源传播的原则进行设计,小蚕共育室要与大蚕室严格分开,距离最少在20 m以上,减少小蚕感染病原的机会。大、小蚕室一定要有前后空气对流窗,有加温设施(最好是地火龙,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可选用蚕用温湿自动控制器),并配套有消毒池、蚕沙处理池等。为蚕儿饲养创造良好的气象环境和卫生环境条件。

2.1.2.4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儿体质

一是稀放、稀养,提前扩座,放足面积,防止过密,以免相互抓伤,引起伤口感染,导致发病。二是良桑饱食。根据各龄期蚕儿食桑量增减情况,要充分让蚕吃饱、吃足。喂叶应掌握小蚕期基本吃净,略有残桑;大蚕期充分吃饱,不留残桑。三是搞好眠起处理,及时提青分批,做好饱食就眠、眠中保护、饷食处理等工作。四是根据各龄期蚕儿生长发育特点,调控好适宜蚕儿生理需要的温湿度,保持蚕室内空气新鲜和光线明暗规律。五是做好蚕前、蚕中、蚕后的消毒防病措施,防止蚕病发生,达到无病优质高产的目的。

2.1.2.5 推广使用优良蔟具,改善蔟中环境

蔟具的优劣和蔟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蚕茧质量的提高。使用优良的蔟具如纸板方格蔟等,蚕茧的上茧率、上车率、解舒率明显增高,下脚茧大大减少,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此项工作。在使用纸板方格蔟上蔟时,要注意调节好蔟中环境,主要是做好蔟中通风透气、排湿等工作。调节好温湿度,改善营茧环境,做到蔟室、蔟具、环境三干燥。蔟中温度控制在25.5℃,初具茧形后降为24~25℃。上蔟时做到熟蚕程度均匀、分布均匀、蔟室光线均匀,保证蚕茧色泽洁白、茧形整齐、产量高、茧质优。

2.2 科学合理确定蚕茧价格,建立蚕茧价格保护机制

2.2.1 合理确定收购价格

鲜茧收购单位应根据茧丝市场行情,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蚕茧收购价格的宏观指导下,合理确定蚕茧收购价格,兼顾各方利益,做到企业增效、蚕农增收。比较合理的茧价应是1 kg蚕茧价格近似8~10 kg大米价格。收茧实行干壳量、上车率、好蛹率、含水率、色泽匀净度五大指标综合计价,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真正体现“优茧优价,劣茧低价,按质评级,以级论价”的价格政策。严禁手估目测口喊价。

2.2.2 设立鲜茧价格风险基金,建立价格保护机制

目前大姚县的蚕桑产业规模小、产区分散、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一定时期内只有对全县蚕茧继续实行统一经营管理,才能集少成多,形成拳头产品,提高抗风险能力,避免市场好时大家抢,市场疲软时无人过问,造成生产大起大落的局面。因此,应设立鲜茧价格风险基金,建立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桑农参与的鲜茧最低收购保护价制度。基金提取由蚕茧收烘单位承担,按全年实际养种量,每张蚕种每年提取10元上缴县财政,设专户储存,县级财政给予1∶1拨配。在茧价大幅下跌,蚕农利益受损严重,影响产业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动用鲜茧价格风险基金实施鲜茧价格补贴。通过设立鲜茧价格风险基金,增强蚕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进而促进蚕农收入的相对稳定和产业的稳步持续发展。

2.3 加快“节本降耗、提质增效”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降低蚕农生产成本,提高蚕桑生产效益

蚕桑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蚕桑生产中,一方面要通过增加生产性投入,管好桑、养好蚕来提高生产效益;另一方面要抓好“节本降耗、提质增效”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千方百计降低蚕农的生产成本,提高蚕桑生产效益。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成本投入,使投入产出比达到最优状态,才能提高蚕桑生产效益。一是逐步研发和推广桑园管理专用机械和专用肥料、农药,提高桑园机械化管理水平。二是抓好小蚕共育。推广小蚕共育新模式(集中育或联户育),改变蚕农自育自养的习惯,变发“种”为发“蚕”,统一技术标准,减少分散投资,提高饲育质量。三是加快消毒喷粉器、省力化蚕台养蚕等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特别在大蚕期劳动强度很大,是制约蚕桑产业高效发展的主要原因。推广消毒喷粉器、省力化蚕台养蚕等技术措施,可提高省力化程度,减轻生产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养蚕效益。四是推广使用地火龙加温。对蚕室进行改造,使用地火龙加温,既保证了蚕儿安全,燃料还可就地取材,避免了传统使用闷炉加温造成蚕儿中毒的潜在危害,同时减少了加温设施设备和燃料的投入。因此,加快“节本降耗、提质增效”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降低蚕农生产成本,对提高蚕桑生产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2.4 重视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延伸产业链,提高蚕桑生产综合效益

2.4.1 加强桑园环境资源的综合利用

抓好桑园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技术,大力开展桑园合理套种与套养,推行订单种植,引导、扶持、发展套种特色作物,套养优质家禽,把传统的栽桑养蚕经济模式进行延伸,既保留了栽桑养蚕的生产特点,又能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季节和物候不同,把种植业、养殖业立体结合,促进种养殖在土地资源利用和肥料、饲料在系统内循环使用,减少种养殖的投入成本,生产更多更优质的生态有机农副产品,大大增加了桑园土地产出率,提高桑园经营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稳定蚕桑生产大局。

2.4.2 加快蚕桑副产物的开发利用

蚕桑一身都是宝,产业链长,从栽桑养蚕到茧丝绸加工直至销售,涉及方方面面。目前,蚕桑业利用的仅是茧丝,其副产物很多,用途十分广泛,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如桑根可作药,叶可作饲料,果实(桑椹)可加工成高档保健酒、保健饮品,茎可作饲料、制造刨花板,皮可造纸,桑尖可作茶、作药,养蚕过程中产生的蚕沙可作药、肥料,蚕蛹可作美食、饲料或药,用途较为广泛。因此,发展蚕桑产业,只要综合开发,前途将无限广阔,对提高蚕桑生产效益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罗春燕,林超文,涂仕华,等.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桑园养分管理状况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4):1155~1160.

[2]白兴荣,冉瑞法,董占鹏,等.云南不同地区BmNPV对家蚕致病力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6):2098~2101.

猜你喜欢

小蚕蚕农蚕茧
攀西蚕区小蚕共育质量的提升措施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川山×蜀水”小蚕人工饲料摄食性改良研究进展
躲雨
可爱的小蚕
卖蚕茧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