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ove支持下的网络协作学习探究
2011-12-07□王蔚杨成
□ 王 蔚 杨 成
Groove支持下的网络协作学习探究
□ 王 蔚 杨 成
Groove作为一种协作工具,在网络协作学习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Groove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协作学习和网络协作学习的概念与要素,阐述了Groove支持下网络协作学习的基础理论,进而说明在Groove支持下,网络协作学习是如何开展的。
Groove;协作学习;网络协作学习
一、Groove
1.概况
Microsoft Office Groove 2007是微软Office家族的一款Internet软件,用来与工作伙伴建立直接联系。使用Office Groove 2007,可以将来自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工作组成员召集在一起,而无需IT方面的帮助,也无需花时间考虑防火墙、服务器、安全性或网络访问方面的问题。用户可以了解其他人的虚拟位置或联机状态,从而允许进行快速的交流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Office Groove 2007客户端软件由五个主要元素组成:启动栏、工作区、工具、联机状态、通信和警报。(如图1所示)
2.基本功能
用户登录Groove后,进入设定的工作区,可以使用文件共享、讨论、聊天、问题跟踪、会议、记事本和草图等基本功能。在一个工作区内,如果需要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时,用户可以调用讨论、聊天或是会议工具,对具体问题通过发帖、回帖、会议方式展开交流;如果合作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用户可以调用问题跟踪工具,由不同成员负责跟踪,并报告各个问题的回复、进展、解决的情况。
3.特点
Groove支持动态团队协作,具有跨边界协作和保持同步的特点。在Groove中,用户不需要专用网络或域权限即可创建新的工作区或接受邀请加入已有工作区。如果用户处于联机状态,则几乎可以实时同步更新。如果在其他工作区成员执行差异时处于脱机状态,这些差异将发送到指定的队列中。只要再次连接到网络,这些差异便会被接受。
二、Groove支持下网络协作学习的应用
网络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协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和掌握的过程。[1]
本文以《远程教育》这门课程为例研究基于Groove的协作学习,研究对象为徐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本科大三的24名学生。主要研究内容是针对《远程教育》中“远程教育发展情况研究”这一主题,探讨师生如何利用Groove进行协作学习的设计。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1.教师行为
(1) 角色的转变
协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协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前,必须明确自己在该学习过程应该扮演的角色,即由输送知识的主动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监督者和评价者。
(2) 教师的准备
命题1:由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情形下, 当 4kα-θ2>0, 且 D-k(Cm+Cs)≥0 时, 具有如下的最优均衡解:
教师的准备包括主题的准备、设计学习过程的准备、学生分组的准备和评价的准备。在协作学习前,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次协作学习的主题,并根据主题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在协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根据Rogers的研究小组规模与小组成员参与程度(见表1)确定学生分组,并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在协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多维评价方式。
表1 小组规模与成员参与程度表
(3) 具体实施
在课前教师必须熟悉Groove这个软件的功能,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次协作学习的主题。打开Groove软件,在启动栏新建文件夹“远程教育”,根据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划分小组,将本班划分为6个小组,即4个人一个小组。新建标准工作区,分别命名为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瑞典,小组成员加入每个标准工作区。教师利用文件工具导入有关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设为共享文件,允许学生下载。同时分配学习任务,广播学习内容和任务,参与并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帮助。教师针对本次协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多维评价,公布结果,完成整个协作学习过程。
2.学生行为
(1) 学生的准备
学生的准备包括理解概念、使用工具和学会协作的准备。在开始学习之前,学生必须要了解网络协作学习的定义、要素和过程,并且熟练使用协作工具Groove,才能保证协作学习顺利进行。
(2) 具体做法
学生使用Groove协作学习的流程如图2所示,学生登录Groove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方法,选择协作学习伙伴,并加入指定的工作区。学生进入Groove工作区后,浏览共享文件,明确各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小组成员根据主题,借助学习伙伴,通过工作区的会议或是讨论功能进行分工,协商设计协作方案,讨论并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展开协作行动。小组完成任务后,将作品上交,组长进行整合,发布到共享中,完成此次协作学习。小组成员通过Groove进行组内评价和组际评价,教师根据上交的作业、小组成员在组内的角色贡献和任务完成情况、学生的发帖和回帖数量与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
3.师生行为
结合教师和学生进行网络协作学习的方法,笔者依据“远程教育发展情况研究”这一主题,总结出师生利用Groove进行网络协作学习的流程,如图3所示。
教师和学生分别通过用户名和密码方式进入Groove,以教师指导和学生自愿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教师根据“远程教育发展情况研究”这一主题,将教学内容归结为远程教育在6个国家(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瑞典)发展情况研究,并且将组名分别命名为: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瑞典。根据分组,学生自主加入每个小组,并选出组长,组长和组员一起熟悉Groove的各项功能,为后续协作学习做好准备。随着分组相关工作的完成,师生正式进入协作学习。
第二阶段:协作学习过程
步骤一:教师分配学习任务。教师通过仔细研读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根据6个国家远程教育发展的不同情况,将其归纳为4个部分,即远程教育软硬件环境、资源建设、政策目标和内外部发展。教师确定学习任务和作业形式后,将其以word形式上传至Groove共享区。
步骤二:教师广播学习任务。教师将学习任务上传至每个小组内区域,广播任务。学生浏览任务后,可以根据学习任务进行有目的地协作学习。
步骤三: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在学生进行网络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全程参与,引导学生的学习进程,也可以部分参与,起到监督的作用。例如,张三被分配在“中国”组里,扮演组长的角色。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他应该和组员一起制定详细的小组学习计划,具体到每一天的学习安排。根据制定的计划,张三可以在Groove里的日历面板上对应的日期中输入相应的学习安排,提醒每位成员。小组需要讨论时,每个组员都可以发布讨论主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讨论。当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地探讨或是被关注时,可启动问题追踪功能。当小组遇到问题需要寻求教师的帮助时,可以启动会议功能,邀请教师参与组内讨论,教师给予解惑。
第三阶段:协作学习评价
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后,以教师规定的作业形式上传至指定位置。教师根据评价量表,采用过程性评价(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总结性评价(小组提交的作业)、组内评价(小组成员互评方式)、组际评价(小组间互评)和自我评价方式对本次学生协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对此次协作学习过程作出总结,并为下次协作学习的进行奠定实践基础。
三、Groove支持下网络协作学习的优势
1.功能简单,无需开发
协作工具的选择或是开发是网络协作学习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因为技术原因无法选择或是开发协作工具而苦恼。由于Groove是Office 2007自带软件,只要师生安装了Office 2007,Groove自然安装成功,无需师生开发或是再安装服务器。同时,Groove的功能菜单设计简洁,让人一目了然,即使不是专业人员,也可以方便地进行操作。
2.融合各种基本工具
在网络协作学习过程中,为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学习者需要一种整合各种基本功能的平台,Groove应运而生。它集成了各种工具,诸如文件、讨论、会议、日历等,为网络协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提供一个便捷通道。
3.访问速度快,资料保存可靠
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时,访问速度的快慢和资料保存的可靠性是师生共同担心的问题,Groove访问速度快,所有的文件、数据都被存储在每一个成员的计算机硬盘上,师生无需担心网速问题。此外,Groove资料保存可靠,师生不同担心服务器发生故障或是硬盘损坏问题,因为只要有一台机器是好的,所有的资料又可以完全同步回来。
4.增量更新方式特殊
过去团队协作时,在同步传送大文件时有较大的困难,即使10M的文档更改了几个字,也需要将这10M的文档重新发送一遍,大大占用了网络资源。Groove解决了这一问题,它的数据同步采用了一种增量更新的机制。当传送的文件内容发生变化时,Groove只会更新发生更改的部分,而不是将整个文件重发。同时,Groove允许师生有选择地进行文件同步。
四、结束语
Groove支持下师生进行网络协作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如何共同借助Groove进行有效地学习。Groove功能模块简单易操作,教师和学生无需专门学习繁琐的工具或使用流程,从而为师生进行网络协作学习与互动带来了便捷的条件。Groove消息传递及时有效,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继续学习,所做的一切更改,等到连接到网络的时候会自动同步给其他人。
Groove顺应了网络和网格计算的发展趋势,它所开创的是一个新领域,代表了未来的操作系统发展方向,借助Groove进行网络协作学习拥有宽广的发展空间和后续研究价值。
[1]谢舒潇,黎景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2,(8):44.
2011-01-25
王蔚,硕士研究生;杨成,教授,硕士生导师。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221009)。
责任编辑 柯 南
G434
B
1009—458x(2011)06—00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