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体育竞技运动员身份变化的分析研究
2011-12-07李伟
李 伟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对中国体育竞技运动员身份变化的分析研究
李 伟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结合国人对竞技体育的认知现状,分析了未来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向。认为只有在政府宏观调控下,教育与体育领导机构的统一部署下,以科学发展观来引导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只有全面提高学生运动员德、智、体全面的发展,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培养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高素质竞技运动员。
中国体育;运动员身份变化;学生运动员
体育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体育,未来竞技体育发展需要以人为本,夺取金牌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只有接受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努力提高我国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文化素质、个人修养,才能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才能对整个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未来如何培养竞技体育运动员,成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学生运动员培养的方向来审视竞技体育的发展,无疑会对学生运动员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1 中国体育竞技运动员身份变化的四个阶段
1.1 “业余运动员”阶段
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体育的发展需要推广,竞技体育就是一个平台,通过竞技比赛让人们参与体育运动、认识体育,了解体育,从而接受体育。建国初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主要由业余训练的学生及青年工人等组成。工人运动员有稳定的工作,学生运动员有系统文化学习的基础,虽然不是奥运冠军,但是他们各个方面都比较优秀,他们参赛的目的比较明确,以为国争光、爱好体育、锻炼身体、追求理想、重在参与等方面为目标而努力训练。
1.2 “专业运动员”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当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及时补充优秀运动员,我国形成“三级训练体制”。省体育局—运动技术学校—运动队及文化教育部门,国内参赛队伍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代表队等组成,经过打比赛运动成绩优秀者方能进入国家队集训队,同时参加国际比赛。特别是1984年第23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亮相奥运赛场就派出225人的大型代表团,取得15枚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了金牌5枚,银牌11枚,铜牌12枚;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了金牌16枚,银牌22枚,铜牌16枚,金牌榜名列世界前四。“三级训练体制”使我国竞技体育完成了跨越式发展,专业运动员的产生推动了我国竞技体育的突破。在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人们开始反思:由于竞技体育特有的政治功能及运动员过渡职业化训练,使运动员个人呈现出片面异化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1)专业运动员学历低,文化水平低。根据“三级训练体制”管理模式要求,专业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要想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早期专业化系统训练是必须的。运动员从事专业化系统训练,主要以参加运动竞赛,夺取金牌为目的,使得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流于形式。2)再就业困难是退役运动员面临的最大问题。竞技体育已发展成为一种特殊职业,这种职业性质对于任何一名从事竞技体育的运动员来说都是短暂的,不论运动员成绩如何他都将退出竞技赛场去寻求新的归宿。“三级训练体制”造成的运动员早期专业化训练及文化知识的薄弱,使得退役运动员在离开体育行业从事其它职业时,从业已变得越来越困难。
1.3 “运动员学生”阶段
国家竞技体育“三级训练体制”培养起来的优秀运动员学历低、文化低是普遍现象。为了改变优秀运动员学历低问题,1986年原国家体委和原国家教委在山东掖县召开会议,制定并颁布了《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首次确立了57所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院校。
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成立,搭建了“职业运动员向学校化过渡”的桥梁,实施了优秀运动员低分录取或报名考试走形式的政策,加强了职业运动员学校化教育的改革措施。然而,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使我国“三级训练体制”培养出来的优秀运动员在较短时间内学历层次便有了较大幅度提高,高学历并没有改变运动员的形象,听到最多的是社会对优秀运动员评价“优秀运动员文化水平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反思“职业运动员向学校化过渡”这一极为矛盾的现象不难发现,我们采用了简单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简单地认为小学生或初中未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大学,或者将专业运动员变为学院或学校的大学生时,文化低的事情即会迎刃而解。殊不知专业运动员学历层次大幅度提高,运动员得到的是学历而不是知识,学校付出换来的是社会的抱怨,优秀运动员进入社会后不能顺利就业将对学校教育产生怀疑。所以,运动员学生距“提高专业运动员文化知识水平、帮助其走向社会顺利再就业”的培养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1.4 “学生运动员”阶段
学生运动员是一边读书,一边从事运动训练,在不脱离学校文化学习的大环境基础上,教师在业余时间内进行竞技体育教学。竞技体育的开展要以大学教育为中心,中、小学教育为基础,俱乐部为未来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这种训练教育模式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方式;是注重运动人才的全面发展,确保人才成长的教育环境和训练环境。只有协调好教育系统与体育竞赛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培养真正的学生运动员。
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培养运动员
2.1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培养复合型专业运动员
目前,专业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运动员学生虽然在现阶段仍然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主力军,“三级训练体制”培养模式的萎缩,也将退出历史的舞台。这一变化也表明,我国培养复合型专业运动员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水平提高的必然产物。
制约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虽然有多方面因素,但是运动员不脱离学校文化学习的大环境,教练员钻研业务,科学训练,以科研成果指导教学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未来中、小学校是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体育后备人才只有利用业余训练培养业余训练的专业运动员,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体育人才会源源不断地从学校被挖掘出来进行专业培养。这一变化也表明,我国竞技运动员结束了单一培养模式,初步开辟了学校培养优秀运动员之路,形成训练竞赛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培养高素质、高水平运动员,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2.2 落实九年义务教育是培养学生运动员的根本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文化学习已成为以后生存的必要条件,社会需要专业、知识型人才,竞技体育更需要复合型人才,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现代竞技体育内涵,为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打下好的理论基础。教育与体育两部门在教学管理、体育普及、专项训练、场地设施利用等方面要做到义务共尽、优势互补,促进体育和教育最优化搭配,竞技体育才能持续发展。我国培养运动员如果不能让学生融入学校进行文化学习,落实不了文化教育,未来学生运动员进入社会经过短期的专业培训不能从事教学、服务和生产,退役(出)后还将直接导致学生运动员产生失业的风险,将再次遇到“退役(出)威胁”。
2.3 培养学生运动员途径
培养学生运动员主要体现在:1)比赛由体育局主办,学校中小学在校生组队参加省比赛,获得省比赛前八名的中小学生,将参加更高一级的比赛,如全国中小学比赛等。2)训练上选择课余时间或双休日。在不耽误文化学习上的基础上从事运动训练,如一名运动员因参加训练或比赛而导致文化成绩下降(不及格),教师上报教务处当年将停止该运动员的一切训练比赛事务,各科成绩必须达标后才能从事运动训练或比赛。3)运动员高中毕业后必须通过文化课考试合格后方能进入理想的大学,全国可以统一划体育类录取分数线,达线即录取(三本分数线,在优秀的运动员达不到录取分数不予录取)。
3 结语
1)培养学生运动员是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基础,学生运动员是教育水平提高的必然产物,高水平竞技运动员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复合型人才。所以只有在体育与教育两部门共同努力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培养学生运动员要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促进竞技人才的全面发展,学训结合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开展起来的竞技体育运动,走的是学校化路线,学校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竞技运动员,是竞技人才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
[1]周映春.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体教结合”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85-86.
[2]王利安.学生运动员与运动员学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1599-1602.
[3]于芬.对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培养体系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3):326-332.
[4]郑婕.“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新体系构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2):229-231.
[5]俞继英.21世纪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1):1-6.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Sports Athletes after the Change of Their status
LIW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241000,Anhui,China)
Combining the researchingmethod of Documents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cognition of Chinese people,the autho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al direction of the Sporting Competition in China.The authorputs forward theopinion thatonly under themacro-controlof the government,the unified deploymentof the educational and physical leadingorgans,the direction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could the sporting competition continue to develop.Only advancing the studentathletes in an all-round way,keeping up with the trend of times,could we train the high-level and high-qualified student athletes in China.
Chinese sports;an athlete athlete dignity change;student athlete
G811.32
A
1672-1365(2011)01-0063-02
2010-05-17;
2010-12-31
李伟(1975-),男,安徽蒙城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