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1-12-04张雄马旋
张雄,马旋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张雄,马旋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涵盖门类齐全,布点集中,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总体而言,仍存在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专业设置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此,福建省各高职院校必须以区域产业结构和职业需求为基础,以专业群为支撑,统筹规划,优化专业设置结构,使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协调发展。
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建议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连接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桥梁,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为了验证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是否与经济产业结构相协调,进而促进福建省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使其能更好的培养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所需的人才,本文对2009年福建省57所高职院校当前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福建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否与以其经济产业结构相适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
据福建省教育厅资料显示,截至到2009年年底,福建省独立设置的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57所,共招生97 722人,分别占福建省高校总数(86所)和总招生人数(193 675人)的66.2%和50.4%。不管是从高职院校的数量还是从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根据2004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截至2009年年底,福建省57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涵盖了18个大类,涉及69个二级类别,设置了268种专业,布点总数为1 437个,平均每所学校的专业设置布点数为25个,共计划招生人数为81 993人,平均每所学校计划招生人数约为1 438人,平均每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57人,具体布点和计划招生情况如表1所示。
在福建省57所高职院校所设置的1 437个专业中,从高职院校的地区分布和专业设置来看,省会城市福州在高职院校数量和专业设置数量上都是高居榜首,福州市有高职院校21所,专业布点数458个,占专业总布点数的31.7%,其次是:泉州10所,专业布点数277个,占19.6%,厦门11所,专业布点数257个,占17.9%,漳州5所,专业布点数178个,占12.4%,南平4所,专业布点数73个,占5%,而其它四个城市的6所高职院校共有专业布点数194个,四个城市专业布总数仅占总布点数的13.4%。从高职院校的办学类型和专业设置来看,福建省共有公办高职院校33所,专业布点数为941个,占专业布点总数的65.5%。福建省共有民办高职院校24所,专业布点数为496个,占专业总布点数的34.5%。总体看来,经过多年的建设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以下特点。
(一)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专业结构
在福建省高职院校所设置好的1 437个专业中,与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共设42个,占总布点数的2.89%,计划招生人数为1 989,占总计划招生人数的2.42%,专业布点数与招生人数最多的是与茶类和海洋类相关的产业;与第二产业相关的专业共设587个,占40.83%,其计划招生人数为19 442,占总计划招生人数的23.71%。其中制造大类的各专业均有设置与招生;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817个,占56.28%,计划招生人数为60 653,占总计划招生人数的73.87%。其中占多数的是英语和计算机专业,分别有42所和46所开设。不管是从专业布点的数量,还是从招生人数来看,都说明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1 2009年福建省高职专业设置情况表
表2 福建省2009年三大产业的布点数、招生人数统计分析表
(二)形成了以财经、电子信息和文化教育大类为主体的专业结构
从福建省57所高职院校的专业布点数来看,2009年财经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和文化教育大类专业布点数分别为306个、280个、196个,此三大类专业布点总数为782个,占专业布点总数的54.41%,三大类招生人数为43 089人,占总招生人数的52.55%,可见福建省高职院校逐渐形成了以财经、电子信息和文化教育大类为主体的专业结构。此三类专业之所以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随着福建省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导致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社会对经济管理、销售类、电子信息类、外贸类人才需求比较大,在这一背景下,福建省各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大量的财经、电子信息和文化教育类专业,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促进福建省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新型复合专业日益增多
随着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一些传统产业和职业岗位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型产业和新型职业岗位。在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分析中,笔者将各高校所开设专业与2004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进行对照,许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无法与该目录相对应,如鞋类设计、营养食品与检测、家政管理、商务经济与代理、纺织品检验和贸易、会计统计与核算、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此类专业是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复合型专业。
近几年,福建省高职院校除了加强本校特色专业的建设外,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市场、劳动力发展的需要,加强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为重点,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设置专业,基本形成了专业设置涵盖门类齐全,布点集中,逐步建立了一批以电子、会计、电子商务等专业为特色、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的优势专业,这与福建省经济发展情况大体相当。
二、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尽管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但是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速度加快,技术结构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致使已有的专业结构无法适应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设置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
2009年福建省的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之比是为9.7誜49.1誜41.7,人口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29.50誜35.80誜34.80,高职院校计划招生人数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应的比例是2.42誜23.71誜73.87,专业设置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应的比例是2.89誜40.83誜56.28(见表3)。可以看出,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分布与产业结构、结业结构的整体布局情况严重失调。其中,福建省高职院校对于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比例较小,农林牧渔大类专业仅有42个,仅占总布点数的2.89%,招生人数也只占总计划招生人数的2.42%,与茶和海洋相关的专业多,林业和农业方面的专业设置偏少,与其所对应的产业结构比例和第一产业就业率相比,人才缺口较大;第二产业结构和相关第二产业的专业设置及就业比例相对合理,高职院校中与第二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基本上能满足第二产业的发展需要,但就其计划招生人数与总计划招生人数、就业人数的比例相比,比例有所失调,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内第二产业人才将面临着短缺;福建省高职院校设置与第三产业的相关专业数量和808个,占专业总布点数的56.21%,共计划招生60 653人,占总计划招生人数的73.87%。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布点总数、计划招生人数的比例明显高于从事第三产业人数的比例,特别是文教大类中英语相关专业发展迅速,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第三产业人才需求量日渐饱和,其正常速度很难接纳与第三产业相关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数量,但第三产业相关专业数量却迟缓的下降,与福建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协调。显然,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结构与福建省经济产业结构严重脱节。
表3 福建省2009年三大产业的产业结构、高职专业设置和就业结构统计分析表
(二)资源环境和水利基础类专业设置较少
随着福建省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型专业的出现,一些传统基础专业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从表1中可以看出,属于基础性行业的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水利大类专业布点数均不足15个,各自所占比例不到1%,此三大类专业布点比例之和仅为1.44%,不足财经大类专业比例的十分之一,三类供招生人数为891人,仅占总招生人数的1.08%,并且所开设此三类专业的都属于行业办学性质的高职院校,其它院校基本没有涉足。此三类属于基础性专业,对国民经济其支撑作用,福建省高职院校对此三类专业设置及招生人数偏少,人才缺口大,不利于福建省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专业重复开设,盲目跟风“热门专业”
在福建省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中,许多专业重复开设,盲目的跟风所谓的“热门专业,”这些热门专业主要集中在财经、电子信息和文化教育三大类专业,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关于此三类782个,占专业总布点数的54.31%,而其它的15个大类专业共有655个,占总布点数的45.69%。财经大类中有45所高职院校均开设会计、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三个专业,三个专业布点数106个,占财经大类总布点数的36.64%,三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7 929人;电子信息大类中,与算机相关的专业共有208个,占此大类的74.28%,福建省57所高职院校中46所学院开设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平均每所院校开设4.52;文化教育大类中最热门的是外语类专业,特别是商务英语专业,经过统计分析发现,目前福建省有46所高职院校开设与英语专业相关的专业。这些高职院校不顾及市场的人才饱和程度及院校自身的发展条件,不考虑区域经济文化的特殊结构,盲目地大肆开设这些所谓的热门专业,故而难以形成各自的特色专业。同一专业在不同院校重复开设,势必会引起各高职院校之间的“生源大战,”一些具有明显的专业导向和清晰的办学方向的规模较大的高职院校,也不免开设这些与该校的办学特色毫无瓜葛的热门专业以获取生源保障和扩大学院影响,而一些本来规模就比较小的、办学实力不强的高职院校为了抢占生源而不得不开设所谓的热门专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专业设置结构的比例严重失调。
(四)低投入专业偏多,高投入专业偏少
从上面的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不管是从专业布点数还是从计划招生人数来看,福建省大部分高职院校设置如商务英语、会计、计算机、物流等投入低的专业,招生人数较多。而模具制造、机械、电工、钳工等工科类投入高的专业却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综合性高职学院愿意开设,因此,招生人数少,而往往这些投入高的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正是目前人才市场上急缺的技能型人才。通过这次调查统计可以发现,在福建省高职院开设的专业中,高投入专业所占比例偏小,且大多以小专业形式开设,而低投入专业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有开设。原因很简单,高职院校是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主,职业技能的培养就离不开配套的设备和实训基地,开设这些专业所需的设备比本科院校一些专业的设备昂贵,例如,要开设模具制造专业,机床是必须的教学工具,普通的机床一台就要10-20万,如果是数控机床则需更大投入,甚至需要上千万左右,加上实训基地的开发、运营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大多高职院校在办学时只看到眼前利益,在办学过程中又不注重与相关企业的联系,所以对于这种投入大的专业自然是不敢涉足。
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整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促进专业设置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采取一系列重点措施改革高职院校,重点措施中第一条是“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结构,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以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信息平台建设为抓手,整合发布全国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招生就业以及各地、各行业劳动力市场供需等方面信息,引导各地政府和院校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福建政府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大信息交流与沟通,强化专业设置的引导,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一是根据第一产业人才需求的结构和情况,制定资源配置向第一产业相关专业设置的倾斜政策,加大经费投入,采取招生鼓励措施,逐步扩大农业类等艰苦专业对口单独招生规模,稳步缩小人才需求与产业结构的缺口,促进第一产业的稳步发展;二是继续保持与第二产业相关专业的设置,提高专业设置的质量;三是对部分与服务业有关的专业的调整,对于那些市场需求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的专业,应采取合理限制的招生措施,既要发挥专业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作用,又要避免出现人才过剩,以防造成资源浪费。政府、教育和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结构,合理进行专业布点,通过“升温”和“防热”并举的双项措施,使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更加均衡合理,最终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经济产业结构发展相协调。[1]
(二)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和优势专业
根据福建省政府发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实施计划》通知,今后福建省将重点围绕培育壮大沿海临港新型重化工业区、闽东南现代工业密集带和内陆地区特色工业带的“一区两带”的区域产业发展布局,以及农业“三四十”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宁德等沿海地区职业院校重点建设机械装备、汽车、船舶、信息、建材、石化、纺织服装和高优农业、水产业、农产品加工等与产业相关的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专业;南平、三明、龙岩等内陆地区职业院校重点建设林业、畜牧业、园艺业等与山区特色产业相关的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专业。对于当前“海西”经济建设所需的专业,政府应大力扶持使其发展,福建省各高职院校也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方向和结构,并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和优势专业,通过对急需的专业进行灵活设置、重点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教育质量,培养“海西”经济建设中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加大对高投入专业的资金投入
对于高职院校中高投入的专业,如工科类的模具制造、机械、电工、钳工等专业口径窄且对口性强的专业,只有少数综合实力较强的高职院校愿意开设,而这类专业目前是人才市场急需的专业,就业前景较好,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这些专业的资金扶持,进行专项重点扶持,使其稳步健康的发展。各高职院校也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实行招生倾斜政策,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确实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降低学校教学成本和学生求学成本,以及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增强高职院校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确保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加强专业群建设
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2]对于当前“海西”经济建设所需的专业,如电子通信、生物化工、精密仪器仪表、装备制造及机械配件、家电、模具、新材料、新能源、港口物流、船舶引航、旅游等专业等应大力扶持使其发展。针对这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各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应依托自身已有的特色专业,因地制宜,尽量围绕一个或几个重点专业来设置,通过专业衍生和拓展,形成一个或几个专业群,提高办学资源利用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海西”经济建设中的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1]魏萍萍,汤生玲.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3):34.
[2]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
Problem s and Measures on Specialty Sett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Fujian
Zhang Xiong,Ma Xuan
(College of Education,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Nowadays,the specialt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Fujian have covered extensive fields and reached a fixed scale.By and large,there are stillsome problemsexisted,for instance,the specialty setting cannot be compatiblewith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structure of specialty is unreasonable.etc.Therefore,based on the lo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vocationalneed,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Fujian have tomake an integrated planning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specialty setting and coordinate to the developmentbetween specialty setting and localeconomy.
Fujian province;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specialty setting;problems;suggestions
张雄,男,200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马旋,男,200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
G710
A
1674-7747(2011)09-0020-05
[责任编辑 曹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