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膨胀土隧道塌方成因分析及其技术处理*

2011-12-02

外语与翻译 2011年3期
关键词:塌方施工单位路基

宋 磊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江苏南京230001)

膨胀土隧道塌方成因分析及其技术处理*

宋 磊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江苏南京230001)

交通工程是我国投资的基础项目之一,对缓解国内交通压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地面道路交通开始趋于饱和状态,隧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多,给建筑工程单位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保证隧道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对隧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时处理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膨胀土隧道塌方为研究重点,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分析了相关问题。

膨胀土;塌方;成因分析;处理技术

膨胀土在我国的分布具有“广泛性”特点,如:广西、云南、河南、湖北、四川、陕西、河北、安徽、江苏等多个省区都有膨胀土。膨胀土是不同于常规土壤的一个土层结构,这种土的主要构成材料是蒙脱石、伊力土、高岭土,其具备“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性,这是导致膨胀土灾害的根本原因。膨胀土会引起胀缩、变形、位移、开裂、倾斜等诸多问题,大大降低了隧道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

一、案例介绍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包西铁路新响沙湾隧道工程,由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安排施工。由于隧道的地理位置特殊,在施工建造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方问题,经过施工队伍全体人员的努力之后,塌方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保证了隧道工程实施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新响沙湾隧道的总长度超过3400m,进口1057m,出口129m处在直线上,其它路段都处在半径为4500m的曲线上,纵坡11.5‰。此隧道工程在建设期间面临了多个方面的困境,不仅围岩环境恶劣,且风积砂、砂质黄土是隧道进、出口岩层的主要材料,隧道斜井到出口洞段多数为泥质砂岩,而膨胀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一般在20%~30%,施工中隧道开挖的难度很大,容易造成塌方现象。经过公司勘察分析,隧道路基内蒙脱石、伊力土、高岭土含量较大,在30% ~40%,由此可判断是由膨胀土的膨胀、收缩等变形导致隧道塌方。这与新响沙湾隧道得到地理位置有关,处于鄂尔多斯台地剥蚀丘陵区,此区域的地理构造中的围岩属白垩系下统(K1),地层的砂石含量在10% ~25%左右,且构造起伏波动较大,给膨胀土的膨胀、收缩创造了条件。

二、膨胀土具备的物理性质

鉴于膨胀土对隧道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施工单位要想正确处理塌方病害,则必须要深入分析膨胀土的具体性质。施工单位在地质勘查期间,对膨胀土研究最多的则是其物理性质,其中力学性质是尤为核心的,直接关系着膨胀土对隧道施工的作用。蒙脱石、伊力土、高岭土是膨胀土的主要构成,这些土石在物理作用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膨胀,从而造成隧道塌方病害。膨胀土结构特点如图1。

1、含水量。从物理学角度看,膨胀土具备的膨胀、收缩等物理特性,主要还是因为土中的含水量大小发生变化,导致土层的体积不断变化。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膨胀土的膨胀特性,若隧道施工中能保持含水量处于标准状态,一般10%以内则可正常施工,一旦含水量失衡则会引起垂直、水平方向的体积膨胀。

图1 膨胀土结构示意

2、干容重。含水量的大小决定了膨胀土的干容量,干容量是衡量膨胀土性能的另一关键指标。根据隧道施工勘察研究分析,当粘土的γ=18.0kN/m&sup3时,膨胀潜势最高,最容易出现膨胀[1]。根据干容重的这一指标,施工队伍常常能做出明确的判断,确定隧道开挖的具体方案。

3、膨胀量。膨胀量主要是指隧道中的膨胀土出现膨胀或收缩的幅度,给隧道施工的监测勘察提供了勘察指标,指导工程单位制定科学的塌方处理方案。工程师根据膨胀率可以较为准确的分析出隧道的膨胀量,一般膨胀量的大小与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相关,这就提醒工程单位要改善施工条件。

4、膨胀力。膨胀力是膨胀土膨胀到极限之后,通过施加荷载的方式将其变为初始体积的压力值。因我国区域地质构造之间的差异性,每个区域的粘土膨胀压力大小不一,常会因干容重的改变而变化。根据这一力学特性,施工单位只需掌握膨胀土接近膨胀的压力值,避免应力集中造成膨胀则可控制塌方。

三、导致塌方病害的常见因素

结合包西铁路新响沙湾隧道工程的建设情况看,导致塌方形成的关键因素还是因为膨胀土物理性质的变化。并且隧道施工处于鄂尔多斯台地剥蚀丘陵区,此区域的地理构造中的围岩属白垩系下统(K1),地质构造起伏波动较大,是造成膨胀土隧道塌方的一大因素。但从整体角度看,导致隧道塌方病害出现的原因却是多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勘察因素。隧道工程本身则属于地下施工作业,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岩石层的阻碍,影响了隧道钻进的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在制定隧道施工方案前,对隧道周围的地质状况没有详细地勘察,如:地质构造、土壤性能等,缺少这些资料作为支撑,设计人员制定好的隧道方案将难以执行。

2、气候因素。我国东西部区域气候环境差异大,特别是新疆、西藏等地域天气变化无常,如:降雨量时多时少、温度时高时低等。对于降雨量大的地区,在隧道施工时因天气变化而使得膨胀土渗入过多的雨水引起膨胀,而当天气转晴之后,会因为高温暴晒失水而出现收缩,这些都会引起塌方。

3、施工因素。在所有工程环节里,施工阶段是控制隧道质量的最佳时期,也是塌方形成的主要环节。据调查显示,超过65%的工程都是在施工阶段产生。施工时引起塌方的因素较多,如:工艺流程、机械设备等。此外,若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施工技术而未能把握好具体的步骤,也会引起塌方问题[2]。

4、应力因素。对于膨胀土隧道围岩而言,其在隧道施工时会产生应力释放现象,短时间内巨大的应力作用会迅速造成隧道塌方。如:隧道施工中的土体卸载后,土体回弹现象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膨胀,此时隧道结构内部受力不均衡,增加了塌方产生的可能性。

5、支护因素。因属于地下施工作业,顾及到膨胀土“吸水而膨胀,失水而收缩”的特点,对隧道设置必要的支护结构能维持内部结构的稳定性。但若围岩结构在吸水量超标的情况下,膨胀土的膨胀性会快速释放而给隧道结构造成冲击,若支护结构的承受力不达标,则造成围岩及周围土体的受损。

四、隧道塌方处理的技术方案

膨胀土隧道塌方病害不仅增加了施工作业的难度,也给工程项目投资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造成隧道塌方问题的因素较多,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制定处理方案时能综合考虑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制定塌方处理方案。尤为重要的是需积极引进施工技术,既要满足与隧道工程的特点,又要符合隧道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参照包西铁路新响沙湾隧道工程的地理位置,对塌方问题的处理技术包括:

1、回填技术。塌方会造成隧道结构的受损,使得部分位置的土层出现残缺,减弱了隧道结构的耐久性能。根据这一状况,引进回填技术之后可对塌方位置使用塌方碴料处理,由两侧逐渐往中间回填。当回填到拱顶设计标高位置后,换用轻质材料填塞处理,填塞时要注意材料的密实度。

2、管棚技术。钢桁架和管棚是隧道施工中较常见的做法,在隧道施工内设置牢固的支撑结构,可以保持隧道结构的稳定,避免隧道顶部塌方、坠落沙石。如:拱部90°范围内架设Φ108管棚,管棚间距为30㎝,外插角为15°等[3]。此次管棚技术运用了高性能钢筋结构,稳定性更强。

3、开挖技术。施工单位在制定开挖方案时要考虑膨胀土的自身特性,当结束混凝土浇注之后便可实施开挖计划。在开挖技术中要求了施工单位塌方体结合“四台阶法”完成开挖,每台的开挖高度要严格控制,如:第1台阶开挖高度2.2m,第2台阶开挖高度为2.8m,第3台阶开挖高度为3.1m等。

4、支护技术。待塌方体开挖施工完成之后需运用早期支护技术,主要采用的是不同的钢结构支撑。如:钢架使用I22工字钢钢架,间距控制在40㎝/榀,选择40槽钢垫底为上台阶钢架脚部,选择6m长Φ42钢管锁脚作为钢架各单元连接处等[4]。在洞内塌方处理中,小导洞处理时支护参数如表1。

表1 小导洞支护参数

5、养护技术。没开挖好一段隧道之后需及时制定养护方案,确保已经施工好的隧道结构完好无损。如:新响沙湾隧道的总长度超过3400m,在隧道施工时必须要采用分段施工。施工单位应采取不同的养护及时,避免膨胀土的膨胀、收缩造成不利影响。如:通过设置40根管棚进行加固养护处理。

五、膨胀土隧道路基的施工技术

伴随着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社会车流量不断增加,给隧道内部的路基造成了很大的荷载。当隧道路面承担的荷载超过其范围后,路基则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这也是引起隧道塌方的一个因素[5]。一旦路基失去了稳定性,隧道整体结构受力不均匀,横向、纵向力的压缩则会造成受力挤压而引起塌方。因此,路基技术也是处理膨胀土塌方的关键点。路基施工技术的具体方法有:控制路基填埋的材料,对高度在1m内的必须要求填非膨胀土,且紧密压实处理;用到膨胀土作填料时应保证其稳定性,可使用石灰材料对膨胀土处理;在路堤、路堑两者的分界处,因需保证土壤内的含水量大小差异,并且使用足够的压力密实处理,确保足够的密度。另外,在路基施工时也要注意防止天气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在雨季时要调整好施工时间安排。施工单位也可以对路基设置排水系统,如:排水沟、管道等及时输送水流,以免含水量过大影响到路基的牢固性。

六、结论

总而言之,膨胀土为我国较特有的土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地质灾害。隧道工程是目前控制交通路线紧张局面的有效方式,也是国家投资的重点项目。为了保证隧道结构的使用性能,在施工期间需要注意对“塌方”问题的处理,通过回填、开挖、支护、管棚等关键技术增强隧道的使用性能。

[1]路虎宁,丛一文.有关膨胀土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能的分析[J].土质勘察,2009,18(15):32 -34.

[2]程建文,管涛.隧道工程对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J].城市交通工程,2010,37(14):23 -26.

[3]孙文涛,桑国旭.现代施工中处理隧道塌方病害的相关技术[J].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0,28(3):49 -52.

[4]何春平,王学愚.导致隧道塌方现象发生的因素与处理方法[J].隧道施工技术,2009,16(11):24 -27.

[5]凡修文,彭卫东.研究膨胀土隧道塌方现象的处理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2010,26(13):30 -32.

2011-07-19

宋磊(1984-),男,江苏南京人,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塌方施工单位路基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施工单位工程签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软弱路基加固处理设计探究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浅谈LNG接收站项目施工单位的外部协调工作
浅析岳家沟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半填半挖路基的填筑方法
公路路基沉陷的处理技术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法对房地产项目施工单位风险管理的研究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关于工程索赔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