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探索
2011-12-01朱晓文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区别于传统产业的一种新型服务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它以创造性为基础,以运用知识产权为途径,达到创造财富和继续创新的目的,具有高知识集聚、附加值提升、融合性增强和消费群体不断增大的特点。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加强高校文化创意平台和环境的建设,促进组织管理、资金支持、知识产权转移等方面制度完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作者简介:朱晓文(1983-),女,山东,汉族,上海大学科技园区科员。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191-02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政府明确提出的。1998年11月英国工党政府的创意产业工作组(The 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CITF)在《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第一次提到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在随后发表的《创意产业专题报告》中把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刘友金等,《2009年中国城市创新报告》)根据这个定义,英国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13个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沿用了这个定义。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多亿美元,并正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京统函〔2006〕183号)-北)
依据上述两种定义,毋庸置疑,文化创意产业要以创造性为基础,以运用知识产权为途径,达到创造财富和继续创新的目的。
(一)文化创意产业以“创造”为基础。创意产业是从创造者、设计者、策划者出发的理念,它强调的是参与者的个人思维、技术和技能创造力和创新性。创意是产品的灵魂。脱离创造性的产业只能成为加工业、制造业。在文化创意领域里的创造性远远重于产品本身。
(二)文化创意产业以运用知识产权为途径。
创意是指对传统的否定;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创造性的系统工程;是投资未来、创造未来的过程。简而言之,创意就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史无前例的创造性成果成为创意。既然为独一无二就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否则容易被仿制和剽窃。创意只有嫁接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下才能生长壮大。
(三)文化创意产业以创造财富和持续创新为目的。创造财富是经济社会产业的直接目的,是验证创意产品市场成果与否的试剂。但文化创意的持续创新能力和财富成正比,缺少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意会逐渐退出市场。
(四)文化创意产业强调文化、技术和经济三者的深度融合。将文化创意转化为产业,并最终要形成产业链,最后打造成产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只有促成产业,并形成健康良性的产业链,才能支持创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创意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二、文化创意產业的主要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可归为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或现代服务业范畴。它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一)高知识集聚
文化创意产品是在文化的基础上,以创新理念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通信、现代传媒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为载体,将人的知识、智慧和创意物化,集聚高知识、智能化和创新性。例如:上海某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用新型绘画材料、专利配方、流程改进、技法改造等综合手段创造了新一代油画绘制技术,主要从事于肖像油画和壁画的创作服务,先后为诸多企业家、欧美出口单位绘制肖像,并为上海佘山别墅、檀宫等知名别墅绘制壁画,并与2008年5月成功获得风险投资。目前已通过该技术成功将油画产品远销至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
(二)附加值提升
文化创意产品不属于初级产品或半成品的范畴,它是在技术革新、设计研发和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高端产品,极具高附加值的特征。“卖脑子、卖设计、卖创意”将初级产品和半成品提到了核心价值的高度。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创意、高科技和创新要素明显优于普通产品和服务,性价比高,符合现代社会潮流的发展,符合大众的消费趋势。
(三)融合性增强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涉及的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不仅与信息技术、电子通信、现代传媒、自动化技术而且与艺术、设计、创作等专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发展十分迅速,成为新时代经济增长的新趋势、新起点。同时,对于传统产业(如陶瓷业、纺织业)的升级换代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消费群体增大
文化创意产业以一种新的角度诠释抽象的艺术和行为,符合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欣赏标准,与传统的制造业、技术信息业等其他行业相比,文化创业产业更具有科普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如乐格网络游戏设计公司,组建于2010年1月。公司致力于大型网页游戏引擎及MMORPG游戏开发,中型网页游戏及SNS游戏开发,小型FLASH游戏引擎及单机小游戏开发工作。乐格网络的首款社交游戏《开心派对》在日本MIXI发布《Happy Night Club》以及在泰国台湾发布《Lady GOGO》3个版本,吸引了数百万玩家,成为亚洲地区最受欢迎的音乐社交游戏之一。2011年五月,完成第一轮融资,借此大力投入Social Game的研发工作。至2010年起,先后多次获得区、市、国家创新基金资助,致力于成为国内最优秀的游戏开发商。
三、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随着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文化创意产业也呈现出多彩的发展空间。纵观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地,多集中在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或国际性大都市。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在上海、北京、西安、广东、深圳等地蓬勃发展。作为最富有文化创意之源的高校依靠本地区发达的产业经济基础,充分发挥自身多学科的优势,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异军突出,走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一)成立文化创意研究中心
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在光、机、电、计算机和美术、影视等学科点的交叉和结合的基础上,注重有应用前景或具有知识产权及创新价值的文化创意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应用产品。同时也成为师生们的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及见习基地。通过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升专业水平,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参与承接重大工程的竞争能力。上海某高校成立大学多媒体应用技术研究中心。集成各学科优势成立的多媒体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以多媒体展示技术、多媒体影视技术、多媒体传输技术、工程多媒体技术等的研发,以及多媒体虚拟教育系统、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等应用为主要内容,研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创意产品,形成区域相关产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同时也为多媒体产业化基地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资源。
(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文化创意产业涉及游戏、动画、影视、虚拟现实、数字体验、多媒体及软件开发等领域。高校的学科综合优势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得到发挥,形成一定规模的创意产业集群。基于高校基础的文化创意公司,其中艺术支撑来源于影视、文学、数码艺术、美术、艺术研究等院系;而技术支撑来源于计算机、通信、机械、自动化等院系。
某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创业者为高校研究生。公司主要从事产品创新、工业设计、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与软件等领域。割草机器人、智能平衡车、水下机器人、球童机器人、独轮车等世界先进技术体现了创意设计和机器人自动化技术的紧密结合。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受理发软件著作权、外观专利等多项;成功申请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并多次在国际工业博览会、国际工业设计界等获大奖。
(三)以技术转移为纽带的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
近些年,高校教师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支持大学生创业,走出了一条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之路。以技术转移为纽带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既提升了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技术支撑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拓展了教师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之路。例如,某高校教师研究成功的纳米绝热材料技术,通过支持自己的学生创办企业实现了产业化,目前此技术已应用于传统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传统产业的提升
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想象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次提升。传统产业升级不能盲目发展高新产业,而是要从实际出发,促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更好发挥其比较优势。
四、推动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举措和建议
(一)要成立专门的高校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
制定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同时,下设工作小组,负责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推进工作。
(二)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让创意对接资本,让资本寻找创意,探索技术和创意的多种融合渠道,走出一条具有高校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道路。如:北京市发改委发布的《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表示,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不仅可享受加速折旧、所得税减免等政策优惠,还将获得北京市政府每年5亿元的财政专项资金和3年共5亿元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的支持。
(三)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目前,国内排名前10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上海张江文化产业园、深圳华侨城文化产业园、沈阳棋盘山开发区文化产业园、北京798文化產业园、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麓湖山文化产业园、北京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园、韶关文化产业园、长沙文化产业园)中没有以高校为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于最富有创意源泉的大学生来说,缺少校内文化创意实施于对接的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亦可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为大学生们的创意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
(四)优化孵化环境,支持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
通过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资金和提供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服务,如:建立创业导师辅导制;免费提供财务中介体系;免费办理各项工商、税务等手续;提供法律咨询、专利申报、技术成果推广、技术评估等服务,支持和鼓励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
(五)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拓展融资途径。
针对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长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融资问题,应拓展投融资渠道,促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通过与银行、投资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合作,组织为在孵企业提供投融资咨询、培训和资金对接服务;开展股权转让、重组、股份制改造等评价服务;尽力为科技型创业企业解决最为需要的资金瓶颈问题。如: 1、建立投融资多渠道和多模式;2、组建投融资服务专职人员;3、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
(六)建立知识产权转移机制,通过激励政策促进创新。
通过出台相关的股权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提供给大学生科技创业进行产业化。同时鼓励大学生企业进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引导实现科技创新与资金有效结合,促进大学生文化创意企业能够存活并健康发展。
目前,高校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环境上都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与国际比较,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在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保护、资金扶持、人才培养以及股权激励等方面还存在的明显的滞后和不足。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还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更多的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谢耕耘,寻找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突破口[J],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2011(2)。
[2]陈列,闸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闸北科技,2011(3)。
[3]张振鹏,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及发展研究问题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9(6)。
[4]朱光好,高校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功能和实现途径[J],产业经济,2011(4)。
[5]杨英法,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传统文化、现代文明的融合模式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