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社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现状研究

2011-12-01李骁天

武术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体育设施体育

李骁天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我国城市社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现状研究

李骁天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公共体育设施是影响和制约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社会公共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可以缓解我国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调查访问法对目前我国社会公共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学校体育设施相对较为先进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阳光体育工程的深入实施,为学校体育设施能够真正对外开放提供新的思路。

学校体育 社区 对外开放

1 前言

当前在不少城市,一边是学校体育场馆大门紧锁,一边是居民找不到健身的地方,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体育设施是影响和制约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众多研究报告指出,现阶段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就是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1]。随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外语等级考试”、“职称计算机考试”、“职称外语考试”、“自学考试”、“面向社会服务所开设的各种学习班”等考试及学习班的举行,校园内的封闭式管理实际上早已经被打开。学校的教室、计算机机房、教师甚至于实验室上百万元的仪器、设备等人力和物力资源,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已经被充分地利用起来。那么学校为什么不能敞开校门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做出一点贡献呢[2]?国家早在2002年颁布了《关于进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其中专门强调了:“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也要努力实现社会共享”的原则[3]。充分体现出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义务性,但实际使用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的确,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会面临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政策合理,有利于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有利于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各种改革形式都应该大胆进行尝试和积极探索[4]。

2007年4月29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发起的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85%的学生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通过作者前期赴湖南、甘肃、河南、黑龙江等几省调研发现:阳光体育的关键不是学生周一到周五在学校能否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而是周末、节假日每天锻炼一小时不能得到保障。究其原因,问题的核心在于青少年体育锻炼场地在这些时间得不到保障。因为青少年非节假日时间在学校是使用学校体育设施,而非周末时间学校体育设施处于关闭状态,加之有很多地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落后,因此学生节假日时间锻炼一小时得不到保障。因此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使学校体育设施能在节假日时间极大地填补了由于节假日时间学校关闭体育设施而造成青少年每天一小时锻炼得不到保障带来的空白,促进阳光体育工程的迅速发展。

2 研究方法

本文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有机结合,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当前城市学校体育设施、场地的现状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在调查地基础上对城市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地探讨。研究结果做到科学、规范、实用。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资料和互联网查阅,搜索有关城市学校体育设施开发、资源配置、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内容。

2.2 问卷调查法

对国内著名的体育专家、学校体育专家、体育管理的专家以及学校体育设施的管理人员、教研组负责人、体育教师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3 访谈法

对从事学校体育、体育管理研究的专家以及学校体育设施的管理人员、教研组负责人、体育教师及学生,以及社区体育设施管理者进行面访、群体座谈、电话询访、电子邮件咨询,多方面、多渠道广泛咨询和征求研究对象范畴的意见和看法,并进行记录整理,此外还访谈一些普通居民,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扎实、丰富的实证依据。

2.4 数理统计法

对以上收集到的数据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本课题研究分析提供定量参考依据,以求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综合角度做比较深入的研究探讨。

3 我国体育设施现状分析

3.1 我国体育设施总体状况

截止到2003年12月底,根据普查结果,能够达到我国体育场基本建设要求的体育场地总面积为22.5亿平方米,共计850080个体育场地,标准场地547178个,非标准体育场地302902个。其中,体育馆、游泳馆等大型体育场馆共5680个,占标准体育场地总数的1.0%;室外网球场和足球场等室外体育场地共485818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目前,全国现有场地中,各系统所拥有的体育场地数量及比例如表1所示[5]。

表1 全国各系统体育场地数量与比例一览表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体育设施的种类、数量发展极不平衡。这势必影响到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

3.2 我国学校体育设施现状

根据2003年体育场地普查报告显示:我国现有的体育场地中,体育系统、教育系统都各占一部分,在教育系统中各类学校体育场地数量及比例如表2所示。在我国,学校开放的实施工作起步较晚,1995年原国家体育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通知》,随后部分学校开始向社会开放。据2001年国家软科学学科课题《大、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研究》表明,目前学校开放的比率大学是64.2%,中学是59.1%,小学是27.1%[6]。但是,课题所体现出来的这些数据并不能说明开放使用的实际情况,近年来,虽然有很大场馆开放率,但效果不理想,场馆资源占大多数的教育系统,对外开放率仍然很低,开放利用率也不高,使有限的体育场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此外,虽然目前我国体育场地总数有850080个,但公共体育场地还是比较少的,规模也比较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活动的需要[7]。

表2 教育系统中各类学校体育场地数量与比例一览表

然而,学校这类资源却大量闲置,学校内体育设施的使用仅仅是在学生上课时间,寒暑假及节假日都是闲置的,年使用率不足70%。我国现存仅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就有约3亿平方米,占全部体育用地的60%,但是只有10%的锻炼人群。由此可见,校园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具有重大的意义。近些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合理使用这些资源,采取了积极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开放的现状并不乐观,校园体育设施开放的问题究竟何在,还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8]。

3.3 我国社会体育设施现状

国家体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努力,建成了为数不少体育场馆,总面积达13.3亿平方米。但是,由于归属不同,真正能用于广大人民群众体育健身的场地设施面积很小。据调查,一线城市有一半以上的社区没有体育设施,有的也只是类似棋牌室、门球场等娱乐场地,距国家规定的标准相差甚远,所有的大中城市在调查中都反映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9]。

调查还发现:目前所建体育场地90%以上地归各单位所有[10]。在全国所建的体育场馆中,我国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只占设施总量的2.3%,真正用于群众体育健身锻炼的场所不到体育场馆总量的10%[11]。大部分群众的体育锻炼是在道路或广场空地进行的[12]。

表3 体育锻炼场所调查

表3充分体现出了在马路或公园锻炼的群众人数比率[13]。然而,在马路边跑步,肺活量增加,会吸入更多的灰尘和汽车排除的有害气体,无形中增加了对身体的损害,这也是体育锻炼者无奈的选择。

3.4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积极推动学校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工作,是贯彻《体育法》,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依法推进群众性体育工作和街道社区建设的重要措施[14]。为此,国家采取了行政法规的形式在《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关于加快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民参加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支持、扶持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自1999年暑假开始,各级各类学校在寒暑假和公休日期间,体育场地设施均向学生开放”的规定。所有这些政策法规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社会化,让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社会的认可[15]。

3.4.1 学校体育设施资源的有效利用全面推动国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学校的体育设施资源,能够为群众健身运动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从目前我国的社区现状来看,大量地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条件还不成熟,如果能有效利用学校场地,那么将使相当多的群众可以得到良好的锻炼机会,为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6]。

3.4.2 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体育设施是与时俱进的充分体现

在传统体制下,学校体育设施的管理模式是封闭运行、各自为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日益增强,传统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学校体育设施在保证本校使用的前提下对外开放,也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如何打破传统管理观念,把学校体育设施充分利用起来,从封闭运行走向对外开放,是新形势对政府职能提出的新课题[17]。

3.4.3 能够解决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足的问题

目前,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中与场地设施匮乏并存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懂行的指导者。以往的研究表明,缺乏指导者是体育运动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高校),他们具有扎实的体育技术技能,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充沛的体育理论知识,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条件下完全可以从事对群众健身锻炼的业余指导以及活动的组织。学校通过对外开放体育设施不仅缓解了群众体育锻炼场地匮乏的问题,还弥补了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足的缺陷,也给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创造展示才能的天地[18]。

3.4.4 健身者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强烈需求

体育健身者对校园体育设施有着强烈的需求,因为,学校体育设施能为健身者带来很多有益的便利。第一,锻炼的便利。校园的分布一般都在社区的周边,对居住在周围群众来说,锻炼的时间和活动半径都恰到好处。其次,可以减少群众的经济负担。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现状:普通群众住所附近没有健身场所,如果想要锻炼就只有选择营利性健身场所,费用相对较高,不太适合普通的工薪阶层[19]。因此,校园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他们希望学校能够敞开大门,以满足自己的健身需求。

3.5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制约因素

3.5.1 观念转变问题

校园长期以来固步自封的管理模式导致了广大学校领导在体育设施的开放重要性上缺乏正确认识,认为自建体育设施只能供单位使用,这种思想致使一些学校工作人员对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消极应付,让很好的社会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地利用[20]。

3.5.2 开放条件的限制

有一规模较小的学校场地少,体育设不健全,体育活动中心和教学区交叉,如果开放会对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影响,并且也达不到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开放后反而会增加管理的难度。尤其是部分有寄宿学生的学校,学生24小时全天在校,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上都受制约[21]。

3.5.3 管理模式的匮乏

就目前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现状而言,管理上比较混乱。由于没有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所以,面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在诸多方面就没有规范性。例如:管理人员的设置、开放的时间、开放项目的安全性、收费的合法性等。因为没有得到有力政策的大力支持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学校在权责问题上也不能明晰,导致校园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的实际操作难以实现[22]。

3.5.4 经费保障力度

要想实现学校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养护就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学校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无形中增加了体育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开支,如有损坏还得及时更换,学校的体育设施的开放主要面对的是普通群众,以服务性质为主,只能采取低价收费或免费的方式进行,而这类收费补偿额度和损耗相比相差很多,过高的运行成本,也是导致学校很少对外开放体育设施资源的一个重要原因[23]。

3.5.5 安全隐患问题

有研究表明,学校之所以不愿意开放体育设施资源,安全问题占了很大的比重。原因有三个:第一,有些学校的区域划分不明显,教学区和运动场所混在一起,客观致使开放不能进行;第二,外来人员繁杂,素质修养参差不齐,一些设施可能会被人为损坏,有可能在校园内也会出现危及学生安全的事件;第三,事故责任的划分问题,由于对外开放中进行了适当收费,外来人员在校园里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纠纷处理也令学校担忧,至今无法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24]。

3.6 促进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建议

3.6.1 提高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把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结合起来,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真正意识到,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不仅是增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的需要,而且具有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意义[25]。

3.6.2 进行合理收费、有偿服务广大群众

国家体育总局在1996年7月1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市场管理的通知》,《通知》对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收取费用做了说明,要求收费标准必须考虑到本地区群众的经济状况,收取得费用资金只能用于体育设施的维护、保养、更新体育器材以及水、电、场地管理费等的支出。这样不但很好的解决了体育设施维修和更新的问题,而且经费上的保障还可以促使校园体育设施资源的更好利用[26]。

3.6.3 有效地利用闲置体育设施

学校在完成正常的教学和训练后,体育设施是闲置的,这时可以对社区居民开放。学校相关的管理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在进行有偿服务的同时,不要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在学校正常教学和训练活动时间对社会人员开放,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计划和学生培养。

3.6.4 校园体育资源开放形势

校园体育资源的开放形势可以用体育俱乐部形式来拓展,体育俱乐部在体育活动开展中是最有效的组织单位。它的建立和完善使得体育俱乐部更有活力,而且也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有效途径。有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学校几乎都设置了体育俱乐部,并且很好的发挥着作用。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开发可以引进资金,建立相对独立的管理制度,充分结合全民健身计划进行有偿服务,取得非常好的效果[27]。

3.6.5 实行“运动训练卡”制

学校可以让健身者办理一个“运动训练卡”或类似的证件,在办理证件的时候按年或月交纳一定费用。这样就不必在使用的时候逐个收取费用,既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又避免了健身者因为每次交费使用体育设施而产生情绪[28]。并且标明开放时段,居民凭证进校,按时离校,防止社会不法分子混入校园,这样就解决了学校管理难的问题。

3.6.6 与当地保险公司进行合作

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之后,所面临的安全、管理、损耗等问题可以有当地保险公司为学校担保,只需缴纳部分保险费,学校在对外开放中所发生的一切意外人身事故均由保险公司负责,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中的安全隐患问题。

3.6.7 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使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向法制化方向发展,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纠,依章处罚;加强管理和宣传力度,使参加运动的青少年和群众珍惜爱护场地设施[29]。国家应该尽快研组织专家对开放学校场地设施的具体措施进行调查研究,将全民健身计划纳入民生计划的一部分,对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进行立法,使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尽早规范起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 小结

(1)我国体育设施总量不足,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程度低,群众体育设施有待加强。

(2)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全民健身的开展;符合学校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大趋势;缓解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足的矛盾。

(3)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面临下列问题:学校方面的开放意识;开放所需硬件条件;开放所需的诸如管理等的软件;安全问题。

我国群众体育设施尽管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但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和全民健身意识增强的今天,伴随着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又一个全民健身的高潮必将到来,我国全民体质必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1][18]刘 芳,苗耀祥.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可行性及对策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1):10.

[2][4]刘大海.学校体育设施理应开放[N].中国体育报,2002(2).

[3]郑 富.关于广州市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4):13.

[5][7]闫 华,陈 洪.日本、中国体育设施建设与发展措施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6):18.

[6]李 捷,宋 勤.关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和学校开放的意义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652.

[8][20][21][22]杨金花.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6(13):78.

[9]莫小农,林敬松.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之结合[J].体育科技,2001(1):4.

[10]柴国才.市场经济与创造性思维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1).

[11][28]李晓红,何 强.高校体育设施有偿使用的可行性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89.

[12]刘江南,周在平,李永东.穗、深、港家庭体育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9(4):77.

[13]曲 毅.体育场地设施与大众体育的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1):91.

[14][24]王 进.广州市中小学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现状及对策[J].福建体育科技,2003(2):51.

[15][27]周俊平. 浙江省一级中学体育场馆设施节假日开放的调查与分析[J].浙 江体育科技,2003(1):31.

[16][26]丁道旭. 论学校体育优势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3.

[17]翁国玖,徐 俊,韩海青.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可行性论证[J].南京社会科学,2003(9):81.

[19][23]李敬会,高显义.浦东新区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可行性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5):641.

[25][29]余学锋,沈建华. 学校体育活动场所开放现状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4):37.

On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Sport Facilities Opening for Publics in Chinese Rural Community Schools

Li Xiaotian
(Schoolof P.E.and Sport Science,Beijing NormalUniversity,Beijing 100875)

Public sport facilities are the main elements which influence and restrict mass people sport participation.Nowadays China is lack of public sport facilities seriously,so school sport facilities open for publics,which can greatly relax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comparative analysis,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the paper does the study on the conditions that Chinese social public sport facilities are lack seriously and school facilities are better,the study tries to find some new idea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and the sunshine sport project,and the opennessof school sport facilitiesreally.

school sport community open for publics

G85

A

1004—5643(2011)05—0108—04

李骁天(1979~),男,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社区体育。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体育设施体育
安徽省学校体育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体育年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我国青少年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