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学生异性交往偏差问题的个案研究
—— 基于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

2011-11-30刘朝辉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异性小张老师

刘朝辉,冀 晨

(1.唐山市龙华中学,河北 唐山 063000;2.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北京 100048)

对中学生异性交往偏差问题的个案研究
—— 基于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

刘朝辉1,冀 晨2

(1.唐山市龙华中学,河北 唐山 063000;2.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北京 100048)

学会交往是中学生成长的重要的内容,但在处理与异性同学的关系时,常出现“交往过密”这一偏差行为。通过呈现家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能从其做法中吸取经验教训,获得有益启示。

青春期;异性交往;心理健康教育

异性交往问题是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有不少学生曾因为在异性交往问题上出现偏差而耽误学业,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研究这类问题,对帮助青年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对指导一线教师和家长来说都非常有益。

1 研究过程

主要采用访谈法和归纳分析法。

研究对象为初中女生小张,其成绩优异,率真开朗,豪爽大方,性格外向,在交友上有一些哥们义气的倾向,做事冲动欠考虑,心态有些浮躁。初二下学期开始和一名叫小东的同学“谈恋爱”。

访谈对象是唐山市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Y老师,她是一位有着十余年教育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对 Y老师的访谈共进行了两次。第一次访谈时为保证原始材料的充足和真实性,选择开放式访谈。访谈中以听 Y老师陈述为主,只在个别认为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追问。访谈后整理了一万两千多字的访谈记录,通过编码,做类属分析,提炼出20余个核心问题,较好地把握了事件的前因后果,为第二次访谈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第二次访谈采用半封闭式访谈,就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

对访谈的资料采取情景分析和类属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处理资料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客观,努力做到移情性理解事件的多位当事人,以求真实还原事件并尽可能科学、准确地做出分析、提出建议。

2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 青春期及青春期心理特点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中,身体和性器官生长分化的第二个高潮,是身体迅猛发育的时期,也是人生的转折时期。医学上把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到性成熟,身体停止长高这一阶段成为青春期,通常指十二、三到十七、八岁[1]。此时期的总体特征表现为过渡性、闭锁性、独立性、发展性、动荡性、探索性和社会性[2]。

2.2 异性交往偏差

在短暂的异性疏远期后,随着性心理、生理的迅速发育,个体进入青春发育高峰期,对异性的敏感、好奇逐渐被吸引和愿意接近的情绪所代替。整个中学时代,青少年都处于接近异性期,即爱慕期,出现与异性交往的渴求[3]。

正常的异性交往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是值得提倡的。但对于交往中的偏差行为,则需要及时纠正。异性交往偏差指青少年在异性交往中出现的偏离或违背社会规范的思想和行为,主要表现为违反特定场合的管理规范的交往行为、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交往行为、自毁行为、不适当行为[4]。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当这些行为超出一定范围并对自身、他人造成危害时,才将其认定为偏差行为。在本研究中,异性交往偏差行为主要指初中学生的恋爱问题。

3 背景资料

小张的概况如表1所示。小张的父母均为重点大学毕业,有着不错的工作,生活富足、和睦,他们的概况如表2所示。小张的班主任Y老师的概况如表3所示。伶俐活泼的小张和班主任Y老师的关系较亲密,时常会去找Y老师聊天。

表1 小张的概况

表2 小张父母的概况

表3 Y老师的概况

通过以上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对几位当事人有个大致的印象,同时,对影响事件发展的各因素也能有初步了解。

4 透视与分析

4.1 小张为何会陷入恋爱之中?

4.1.1 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

根据青年心理学相关理论,个体在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发育并引起了第二性征突变以及心理上自我意识增强,这股合力,促使了青年的性心理迅速发展。青年开始意识到两性关系,对异性的兴趣得到发展,产生了新的感知、感情和体验。我国学者将性心理的发展分为四阶段:疏远异性期、接近异性期、向往异性期和恋爱期[5]。初二时候的小张,正处于第二个时期(14~16岁)。在短暂的疏远和排斥后,必然是渐浓的关注与接近。这点在初二、初三后逐渐明显,表现为男女生愿意在一起活动、游玩、学习,主动接近异性者增多。小张的自身情况非常符合这一时期的特征。小张当时虽上初二,身高已有170多公分,从一个侧面说明她生理发育状况良好。另外,从访谈中得知,在两人相处过程中,是小张主动追求的那名男生。可见,小张确实已处在接近异性期,而且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4.1.2 性格方面的原因

小张是个外向、开朗的孩子,内心情感不会藏着掖着,比较外露。此外,她的自控力不强,虽“有凌云大志,但是面对周围的诱惑,马上就忘记自己想要干嘛了”。而且,Y老师也曾提到,小张做事有时候比较冲动,不会过多考虑后果(这点也和初中生心理不成熟有关)。所以,不同于那些羞涩的女生,当遇到自己心仪的对象时,小张会大胆追求。

4.1.3 同伴影响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同伴群体成员彼此间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超过他们的父母和老师[2]。就现有的资料来看,在异性交往问题上,同伴对小张的影响是消极的。小张“交友豪爽”,喜欢和那些“学习上不大着调、喜欢称兄道弟”的同学交往,“哥们义气特别严重”。她的朋友大都是不太爱学习、纪律又较松散的孩子。朋友里男生女生都有,值得注意的是,她的同性朋友“都是有早恋倾向的孩子”。老师不止一次的提到,这些孩子聚在一起,经常会谈一些关于爱啊、情啊的话题。小张长期浸染在这种朋友圈里,自然极易滋生恋爱心理。她和小东能够相识,也正是通过这帮朋友。另外,小东“高高大大”的,而且爱“捣蛋”,很叛逆。不管是外形上还是个人特点方面,小东都比较迎合小张当时的需求。

4.1.4 家长教育失当

第一,母亲对小张管得过多,“控制的比较严格”,“不让去这儿、不让去那儿的”。物极必反,小张在这种高压下,反而“总想挣脱,想向外头伸展”。青春期的孩子本来逆反心理就强,母亲的这种教育方式,更激发了小张原有的逆反心。这时候,小东的出现,也许让小张找到了一道出口:他的不羁与反叛,他的一些作为,可能让倍感压抑的小张看到了骨子里的自己。这样一来,她和小东走到一起,也有了一些“必然之中的偶然”。第二,父亲对孩子的管教很少。因为他“一直以女儿为骄傲”,“觉得孩子不可能也不应该出问题”,更“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了”。这种无意的忽视,使父亲错过了给女儿打预防针的机会,或多或少地纵容了孩子的恋爱行为。

出于对其身心健康、安全的考虑以及对其学业的考虑,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对初中生恋爱持反对态度,这是能够理解的。但孩子毕竟是稚嫩的,需要教育者悉心的呵护与指导。如果小张和教育者之间能够平等亲切的谈话,能够从教育者而非所谓的朋友那里了解关于爱情的体验与感悟、关于和异性相处的方式方法,也许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毕竟,有些事光靠“堵”是解决不了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以理解和尊重为前提的指导和教育。

4.2 恋爱问题为何会演变成屡次逃学离家?

4.2.1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4.2.1.1 思维具有不成熟性

按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初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智力将在此阶段发展成熟。青少年将学会运用多种认知思维策略,能够假设问题,并多角度多视点看待事物等等。初中生处于此阶段初期,思维能力远未达到成熟水平,假设性思维、前瞻性思维运作不纯熟。基亭(Keating D.)还提出,青年的思维在此阶段还具有“超越成规”的特点,因为青年能不依赖具体的东西做思维,思维广度深度皆提高,因而会重新定位所经历过的事物,挑战旧观念,企图用超越成规性的标准来衡量事物[2]。这种思维特点,表现在小张身上就是看问题片面且略带偏激:看不到小东的缺点,不认为谈恋爱会带来学业损失,不能理解师长的教诲,甚至把成绩下滑全部归咎为“家长的折腾”。可以说,幼稚的思维模式让小张的头脑处于一种封闭、拒绝的状态,让她不能客观地评判问题从而轻率下结论。

4.2.1.2 情绪的冲动性

青年早期是情绪冲动性尤为强烈的时期,学生们经常会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产生冲动和鲁莽的行为,为人处世远不如成人稳妥。而小张,本身就是一个易冲动的孩子(这可能和母亲对她的影响和家里的娇惯有关),这使得她的青春期尤为不平静。

4.2.1.3 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身状况的认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方面。小张的问题主要出在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两方面。

(1)自尊感强烈。自我体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自尊感突出,这点在小张身上得到了印证。自尊体验同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能力的验证关系密切,是青少年最重要的自我体验心理。他们往往有着强烈而敏感的自尊心,一旦自尊心受到挑战,很容易引起他们激烈的情绪冲动,诱发不理智行为。另外,青少年的自尊感还容易波动,受外界影响很大,这与青春期自我辩证思维发展滞后和自我评价体系不成熟有关[2]。

小张的自尊感有着敏感、强烈且易波动的特点,具有非常典型的青春期自尊发展的特点。但遗憾的是,面对这样一个孩子,在处理恋爱这件事上,母亲常会劈头盖脸地骂一顿,给孩子贴上“没脸没皮”等难以入耳的“标签”,觉得孩子“无药可救”了。这些评价对孩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被自己最亲近的人否定,孩子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母亲的这种做法,使得小张疏远、反抗母亲,一方面促使小张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你这么说我,那我偏就是这样的人!另一方面又使孩子陷入深深的无助与煎熬之中:在出走前留给父亲的信中可怜地请求家长不要放弃她。小张自尊心发展的特点,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如果不尊重这个发展规律,逆着这些特点施教的话,必然会引起消化不良,使得这些特点在问题的解决中发挥负作用。

(2)逆反心理严重。逆反属于消极的自我调节方式,是试图施展自我形象,强调个人意志的一种手段。其实质是为了寻求独立和自我肯定,为了抵抗和排除在他们看来压抑自我的那种外在力量,从而保护逐渐形成的比较脆弱的自我[2]。逆反心理具有强烈的盲目性和抵抗性,引起逆反的因素很多:作用于主体的信息量过大、重复次数过多易形成超限逆反;教育者言行不一、出尔反尔、态度暴躁易产生信度逆反;那些被明令禁止的事物易激起禁果逆反;主体的自主地位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和尊重,特别是教育者采取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时,极易诱发自主逆反[4]。

虽然小张的青春期心理表现较多数同学激烈,但这是个体成长的一部分,是带着某些不可抗拒的因素的。老师曾多次说,小张是个懂事理的孩子,小张在信里也说,她明白大家是为她好,只是有些事她自己也控制不了。所以说,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和空间的,虽然她的某些表现不尽如人意,但不应对一个在摸索中学习成长的孩子苛责过多。

4.2.2 家庭教育失当

父亲的忽略。(1)忙于工作,忽视了小张。此时期,孩子对异性的接受度更高一些,又因为父亲对小张约束、管制的少,孩子和父亲很亲近,所以父亲是教育孩子的绝好人选,可身居要职的父亲工作异常繁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管理孩子的重任基本由母亲承担;(2)缺乏教育敏感性。父亲没意识到孩子到了危机重重的青春期,更别说采取一些有别以往的教育措施了。对孩子关爱不足,使得一些问题有了滋生空间。

母亲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母亲爱女心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她的某些做法的确有失偏颇。(1)母亲的性格弱点:遇事情绪激动爱发火、“嘴冷”;(2)操之过急、对孩子太过担心、处理问题不够冷静;(3)教养方式有专制型倾向。这无疑会让母亲的教育行为产生很多负面效应,常常让母亲好心办坏事。

生活中像小张母亲这样“好心办坏事”的家长不在少数。尊重、平等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原则。首先家长要摆正心态:既来之,则安之,着急只会让人不理智。遇事冷静分析,做事三思而后行,切不可病急乱投医。其次,俯下身子和孩子对话——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耐心。交谈之前务必抛弃“孩子一定有错”的成见,以温和的、关心的、试图了解的姿态去谈话,给孩子更多的肯定和鼓励。在完全了解一件事之前,谁都没有理由去发火,尤其是家长。比如,小张提到“她要改变小东,要让他变好”,虽然这话在大人看来很幼稚,但决不能直接批判她,正确做法应是首先对孩子纯真善良的想法加以肯定,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理解的、被尊重的,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这样做,无疑有助于增进彼此了解。能够“俯下身子”,才能走进孩子内心。再次,要有反思精神。不妨准备一本教育笔记,养成及时记录和反省的习惯。当然更重要的是,自省之后要自觉修正自己的行为。最后,多研读教育类的资料,自觉提高教育素养。

4.3 小张的“回归”

小张的“回归”,是Y老师的辛勤付出、父母的努力和其自身的醒悟的必然结果。

4.3.1 班主任Y老师的辛勤付出

4.3.1.1 一切从“保护孩子”出发

虽然很不赞成小张谈恋爱,但教师从来不会就此事在班里公开批评她。对于这一敏感问题,教师希望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让小张自己意识到问题所在。教师会严厉批评她上课发短信、迟到、逃课的行为,希望她意识到恋爱的危害以及老师对此事的反对态度,但是每当实质性的谈到恋爱问题,教师又会变得温和而善解人意,“去承认孩子的某些感受”,去用自己和周围人的经历引导孩子思考、真正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对于倍感困惑和煎熬的小张,教师从来不用否定性的评价打击她,就算孩子听不进劝,也强压火气不对孩子发作,“不能毁掉之前做的工作”。正是因为教师深知孩子是需要保护的,才会自始至终做到尊重、理解和宽容,也正是这种态度,慢慢感化了小张。

4.3.1.2 发展性的教育眼光

Y老师认为,对于恋爱问题的处理,不仅是为了让小张不殆误学习时机,还要让小张学会如何与异性交往。沙利文的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如何与异性交往和相处是青春期的重要心理发展任务,且这种人际关系的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个体今后的恋爱、婚姻、家庭关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及人际互动方式[5]。在施教时,教师能够充分考虑到教育的长远价值,确实难能可贵,体现出了一名优秀教师的素养。

4.3.1.3 耐心对待孩子

和小张谈话,并不是每次都有效果,但 Y老师从没放弃过对小张的努力。Y老师认为教育孩子“就像拧水龙头似的,拧太大,反而都溅到外面去了,细水长流可能接的更多一些。”现实也确实如此,Y老师的耐心不仅让小张能慢慢接受劝告,还让小张愿意敞开心扉和Y老师谈自己的想法,这不得不说是耐心教育方式的胜利。

另外,Y老师对缺乏教育经验的小张父母,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4.3.2 父亲的付出,母亲的改观

小张的几次逃学离家,给了其父母不小的震动,父亲开始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母亲也逐渐将更多的谈话任务交给小张的父亲。孩子的出走,反而让家长清醒一些了,开始冷静地处理问题了,对孩子的要求也有所放宽。

父亲的教育方法比较科学,他能够容忍孩子的不足,允许孩子有一个成长的过程,看问题也比较理智,远不像母亲那样容易激动,所以父亲往往能和孩子深谈很久。一次次的平等的对话帮助孩子解开了心结,澄清了误会,也使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家长的话也越来越有说服力。

4.3.3 小张渐渐转变思想

小张曾在信中写道:老师的付出,她会“铭记”,家长对她的爱,她也明白,只是她“需要时间”,不想被逼得那么紧。可见,小张不是不明事理的孩子,施教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小张有改正的意向,而教育者的谆谆教诲又强化了这种意向,在两者的互动中,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独立的、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个体,要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只有从心里真正接受这个观念,才能做到一切从孩子出发,才能为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打下基本前提。理解与尊重正是开展教育不可或缺的条件,所谓“将欲取之,心先与之”。

[1] 贺兵兵.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1:2.

[2] 张进辅.青年心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郭彧.卫校青春期女生异性交往偏差及学校教育的价值引导──基于娄底卫校女生异性交往的调查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10.

[4] 胡林英,王经武.试论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及教育调控[J].心理与健康教育,2001,(1):24-25

[5] 王晓萍.专业化发展:青春期教育的路径追求[J].南京社会科学,2009,(4):103.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Problems of Heterosexual Communication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ased on Mental Health of Adolescent Education

LIU Zhao-hui1, JI Chen2
(1. Tangshan Longhua Middle School, Hebei Tangshan 063000;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Science, Shoudu Teachers University Beijin 100048)

It is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learn to interact with others. Some students in middle school were found so intimate in their heterosexual communication that exceed normal level. Some examples that teachers and parments of students carried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ere presented in order to help us solve the problem.

adolescence; heterosexual communi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2011-06-12

刘朝辉(1971-),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市龙泉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G444

A

1009-9115(2011)05-0133-04

猜你喜欢

异性小张老师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异性组
异性齿轮大赏
巧妙的奉承
有缘人
老师,节日快乐!
谁逗谁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父 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