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暗处没公平

2011-11-30千里光

上海采风月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内行黑幕建业

文/千里光

千里光

中国作协会员,文学杂志编审,出版多部文学集

幽暗处没公平

文/千里光

不久前还写文章,说喜欢看冯小刚骂人。看他字字铿锵,气势如虹,常常让对方张口结舌,无力招架;而且他的话说得不多,但都在理,打在七寸,可谓稳、准、狠。

只是这回看他骂金马奖,却没了那种快感。尽管他折腾了一夜,连发四篇博文,话不少,火力很猛,但感觉烧的是虚火,声嘶力竭,洒狗血。也许是为了秀恩爱,为徐帆的落马鸣不平也算是尽了点丈夫之职,在外人眼里却总有点不舒服。虽有举贤不避亲的说法,但金马奖又不是推举电影总裁、党委书记,为自己老婆争奖座和奖金,闹得脸红脖子粗的,就有失风度了。可以鉴定为小儿科。

最没分寸的是,他还骂评审团主席黄建业“假装内行”。那等于指着教授说没文化,批评诗人不会写诗,讥讽歌唱家五音不全,很伤人自尊,有时比掘祖坟还更侮辱人,而起因仅仅因为黄建业回应了他一句“徐帆的表演有比较猛烈的部分”。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门道就是识别破绽,哪怕仅是一个动作、一句台词、一个眼神的蛛丝马迹。有破绽不可怕,可以亡羊补牢,可以上一个新的台阶;可怕的是不以为然,还反过来气急败坏地指责人家假装内行,那必定抱残守缺了。本来是千金难买的求教机会,冯小刚却被6亿票房冲昏了头脑,自我膨胀,拒人于千里之外,其实也就是关闭了自己日后成为一流导演的大门。

搞笑的是,闹半天,批评徐帆的表演“有比较猛烈的部分”并非黄建业本人,而是他在转述部分评委的意见。受一肚子冤枉气的黄建业又反过来责备媒体,说“记者都喜欢挑不好的写,断章取义,造成误解”,又说“信息交流不直接的情况下,人与人这时候很容易产生猜疑,觉得有黑幕或施压”。

他把怨气发泄在媒体有一定的道理,要知道我们的媒体历来有“本地补台、异地拆台”的做派,更何况远在海峡对岸,抬头不见低头也难见的,断章就断章了,误解就误解了,谁管得着谁啊。

至于“黑幕或施压”的抱怨,倒不一定是娱记们的无中生有,而确是来自大陆影人之口,比如范冰冰以及王学圻的经纪人等,怀疑黑幕,怀疑地方保护主义。然而,都查无实据,都在凭感觉,主观臆测。也难怪,大凡评奖,尤其影视、文学一类的,“觉得有黑幕或施压”,已经成了我们这里的思维定势,因为听到的太多,也因为知道的太少。

我们听说,谁谁专门去北京找评委打招呼了;某某地方装了两车皮土特产去北京孝敬评委了;上面某某发话了,一定要评给谁谁……几乎每次评奖都伴随着一堆传闻,有鼻子有眼的。金鸡百花的“双黄蛋”、“三黄蛋”,还有近期被诟病的“羊羔体”鲁奖,也被质疑其中的猫腻。那些省市一级的文学艺术类奖项,不少也是评的人情奖,马屁奖。奖评给谁、评委请的谁——都是真金白银,都是放的一笔不大不小的人情债。反正烧的是上级拨款(纳税人的钱),或企业冤大头的赞助,拉的却是自己的人脉。所以尽管这个奖、那个奖已经远离观众,远离读者,丝毫吸引不了人们的眼球,但主办者仍乐此不疲,誓将庸俗进行到底。

当然,我并非一概反对评奖,评奖有奖掖先进、激励后学的作用,但如果评奖丑闻百出,风气越评越差,老百姓看得怒火中烧,这样的奖还是少评或不评为好。

也许,所有的传闻都只是空穴来风或捕风捉影,是无良同道的无中生有;有的主办者说到评奖,也有一肚子苦水要倒:申请拨款难、拉赞助难不说,一旦开评还得照顾这、照顾那的,谁都得罪不起啊!在他们看来,评奖其实是“平奖”,就是摆平方方面面的关系,摆平了也就评出了和谐,摆不平则很可能看白眼、穿小鞋,以后连生存都难。

不能说苦水倒得没道理,但我还是不认可。因为这都是那些奖评得太不透明的缘故。你不透明,人人都可以认为你在暗箱操作,私皮夹账。既然无私念,何不公开、透明呢?

记得以前办公室订有一份台湾地区的《联合报》,每有《联合文学》的评奖,初评、中评,到最后的终评,报纸上总是将评委的意见全部公开,谁同意谁反对,理由是什么,都清清楚楚。

这样公开透明的好处我这里就不用多说了,唯一有压力的是评委,因为第一,你不能是伪评家,不懂业务就别在这儿混了;第二,你必须说真话,因为大家都看在眼里,由不得你拿着选票当取悦某人的资本。但顶住压力,换来的不仅是评委费,更多的是你在读者心中的威望。那么多年来,也没见有人对“联合文学奖”质疑,更没见有人开博骂山门。

本来,评奖就是要评。所谓“评”,一个“言”字旁,加一个公平的“平”;“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所以,评便是张口说出来的公平,也就是亮在明处的一种公平。

暗的,灰暗的,或漆黑一团的地方没公平可言。

猜你喜欢

内行黑幕建业
网络热词
自媒体黑幕 到底有多黑?
摘葡萄
华创证券卷入债券“黑幕”
鱼刺也能撑死人
新疆:正式开启“内行”当学校书记校长新模式
侥幸心理让他锒铛入狱
季建业贪腐启示录
内行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