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夕:最浪漫的民间节日

2011-11-28金铠

市场周刊 2011年8期
关键词:乞巧牛郎织女牛郎

金铠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星斗高悬,草木飘香,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道与牛郎织女传说相关的银河。“七夕”是我国岁时民俗大节之一,也是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牛郎织女的传说起源很早,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叫牛郎,双亲早亡,只好跟着哥嫂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一年秋天,马氏逼他去放牛,交给他九头牛,硬要他等到有了十头牛才准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进了山。他独自一人坐在山坡上,暗自伤心流泪,不知如何是好。忽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面前,得知他的遭遇后,老人说:“小伙子别难过,伏牛山中有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照料它,等老牛病好了,你就可以赶着十头牛回家了。”牛郎翻山越岭,到伏牛山中找到了那头病的很厉害的老牛。他采来一捆捆嫩绿的青草,一连细心喂养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抬起头来对他说,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违反天条被贬人间,不幸摔坏了腿,需要百花的露水疗治百天才能痊愈。牛郎又夜夜接来花露,精心为老牛疗伤。百天之后,牛郎高高兴兴地赶着十头牛回了家。马氏见此竟然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什么也没带,只要了老牛相随。一天,天上的织女随同诸仙女下凡游玩,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两人产生了感情,后来织女偷偷来到人间,两人结为夫妻,生下一双儿女,过上男耕女织的快乐日子。然而,好景不长,事情很快被天帝知道了,王母娘娘把织女强行带回天上。牛郎上天无路,老牛告诉他,等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上就可以上天了。老牛死后,牛郎按老牛的话做了,挑着一双儿女腾云驾雾上天去寻织女。眼看就要看到织女了,狠心的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一划,出现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将牛郎织女分隔两岸。他们只能隔河相望,竟成生离。这情景感动了无数喜鹊,于是相约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之夜,飞集在银河上搭成一座美丽的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王母娘娘无可奈何,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这一天相会了。古代有很多文学作品以这一故事为题材,其中宋代秦观的《鹊桥仙》词最为有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牛郎织女的传说大约形成于汉魏时期,在此之前,汉代的《月令广记》中已有了雏形:“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瑕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文中的“牛郎”,“织女”为星宿命。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两相对照,定型之后的传说更为完整,更富有人情味,也更加动人了。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乞巧,就是妇女们向传说中的织女学艺求巧。最为流行的乞巧方式为穿针试巧,年轻女子盛装列坐,在月下用色纸,瓜果等物,或编或雕出各种造型,召集亲友观看,奏乐鼓吹,通宵达旦。正如明人诗中所写:“姐妹东邻如乞巧,莫教瓜果浪相招”。实际是少女们公开展示容貌和女工技艺以求媒的活动。

在古代,民间还盛行“拜织女”的仪式。参加者多为姑娘或者出嫁未有生育的少妇。仪式既隆重又有趣。事先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参加者于月光下摆上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瓶插鲜花,前置小香炉,斋戒一天,沐浴梳妆,在七夕夜准时来到主办人的家里。焚香拜礼后,大家围坐在桌前,一边吃瓜子,花生。一面朝着织女星,默念自己的心事,玩到夜半方才散去。

七夕的习俗很多,也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异。有些地区的姑娘,喜欢在七夕用树的浆液兑水洗头发,据说这样做不仅可以使人年轻美丽,未婚者还能尽快找到如意郎君。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姑娘们聚集在宗乡会馆,在摆满鲜花、水果、日用品等香案前,遥祭牛郎织女。广州的乞巧节更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备好用彩纸,丝绳,通草等编制成的各种奇巧的小玩意儿,最有趣的是还将谷物或绿豆放入小盒用水浸泡,使之发芽,等到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之为“拜神菜”、“拜仙禾”。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何时回归传统

韩国人将端午节申遗,国人愤怒了,可是除了愤怒,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端午中秋放假了,可除了当黄金周过,其他一切照旧;人人都觉得应该过我们自己的节日,可逢年过节,气氛还是那么淡薄。这些传统节日,仿佛都跟随着旧历,成为了岁月深处的古董,一些抽象而遥远的概念。中国人对于传统节日的态度,就处在这样一种无奈又无力的状态上。

这些抽象而遥远的概念,却被日本借去,过得有声有色。日本本土的节日已经花样繁多,每个节日都有极富特色的习俗,节分要撒豆子,男孩节要挂鲤鱼旗……从欧美舶来的圣诞节、情人节,被他们融入了自己的文化元素,过得多姿多彩;从中国借去的端午、七夕、中秋,已经成为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过得隆而重之。七夕节,孩子们穿上漂亮的节日盛装,一起做手工,演活动、做庆典、许下千奇百怪的愿望。

曾几何时,我们也有“倾巢而出、穿针逗巧”这样盛大的喜庆场面:曾几何时,我们也有“遥望天河,窃听私语”这样传奇浪漫的画境。我们的先民喜欢饱览山川江河,仰望日月星辰、感受四季变换,凭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出最初的智慧和美好朦胧的传说。当习惯仰望天空的民族不再仰望天空,坐在空调房里来不及感受风霜雨雪:乘着现代交通工具,来不及观赏花草枯荣;春来冬尽、夏去秋来,习惯了公历纪年的我们,没有时间去在意今天是农历的某某日,也没有时间去关心今天是立秋还是处暑还是秋分。于是我们的思想不再深邃、行为变得空洞,蓦然回首,失落的已经太多太多。

猜你喜欢

乞巧牛郎织女牛郎
羊宏诗联二首
潭山乞巧
牛郎给织女 发一封E-mail要多少年
藕断丝连
七夕的夜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渡鹊桥
牛郎织女
如果牛郎给织女打个电话……
七夕,向织女乞一双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