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香港阅读世界”

2011-11-28刘阳

市场周刊 2011年8期
关键词:书展出版社图书

刘阳

“香港人的坏习惯是,每年不买书,到了书展就买烂书。”7月23日,在2011香港书展上作题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走向”的演讲时,台湾作家李敖这样调侃现场2000多位听众,并“兜售”自己的新作。这是76岁的李敖首次在港演讲——

伴着七月盛暑热风,维多利亚港湾再度迎来一场文化聚会。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已经不仅仅是港人的精神盛宴,几十万入场拥趸更是令内地出版展商兴奋不已。2011年第22届香港书展又一次刷新了往届记录,据主办机构香港贸易发展局称,7月20—26日,为期7天的香港书展共吸引了约95万人次入场,较去年增长396。本届香港书展的主题是:“从香港阅读世界,在阅读中发现自己”。值得一提的是,此届香港书展,内地展团表现不俗。香港贸发局透露,今年内地参展商数量较去年增加了25%,其中以中国出版集团以及江苏主题馆两大展区最为引人注目。

内地展位逐年扩大

据悉,今年香港书展的中国内地出版展区共96个展位,展台总面积864平方米,除此,在内地出版展区之外,还有大量从内地进场参展的个体书商展位。他们带来的各种内地出版读物,成为香港读者赶场抢购内地版图书的首选。

据环球新闻出版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戴岚介绍,内地出版展区的参展图书大约18万种,内容涉及社科、文艺、百科、教育,儿童读物,医疗保健、民族文化、汉语教学、党建、党史等领域,以小说、文学、旅游、儿童读物、医疗保健等为重点。他说,内地展区的面积连续3年得到大幅增长,不仅是因为得到主办方的大力支持,也有参展单位的实际需求。此届书展基于上届内地展团的良好销售业绩,沿用过去几年扶持重点地区出版发行集团为主体销售单位的政策,形成内地出版展团的几个重点销售品牌,以此优化中国内地展团整体形象。同时还将数字出版,办公用品、文具及整个出版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纳入了书展,比如在3号馆就展示了一批独具创意的文具产品。

戴岚还介绍,中图深圳公司借助其地理优势和20余年的物流经验,为各参展单位提供了包括展品运输,现场销售、图书回运等全程便捷的组织服务,大大降低了参展成本,吸引了内地参展单位与之合作的兴趣。

内地图书精品增多

江苏作为主题省参加今年的香港书展。据介绍,此次江苏省新闻出版局组织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20余家出版社携3000余种苏版精品图书参展,涵盖文学、艺术、社科、少儿、教育、科技、生活等门类,包括《中国近代通史》、《中国佛教通史》、《京剧历史文献汇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金陵十三钗》、《平生最识江湖味——随金庸谈诗说情》,《金陵全书》,以及《南京传统手工艺术》,《书法有法》等。古吴轩出版社的桃花坞木刻年画集和卷轴《苏州水城全景图》,广陵书社雕版制作的《论语》、《孙子兵法》和铜活字本的《论语》,锡活字本的《老子》,以及江苏文艺出版社的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不裁》也在书展上亮相。他们带去的线装国学经典成为书展上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不少读者驻足观看。江苏省局与香港贸发局联合举办的“中华文学漫步——江苏行”,集中介绍江苏籍古今文学名家及其经典作品,现场展示的古老的雕版印刷技艺以及委婉动听的苏州评弹、锡剧和江苏民歌,令香港读者大饱眼福。

中国出版集团今年陆续在美国、中国台湾及港澳地区举办主题书展,香港书展是其中一站。该集团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主题参展,参展面积为108平方米,有约1700种、1.4万册图书参展。一批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主题的图书,是书展一大亮点,包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百年国士》、《陆荣廷秘史》,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从绅士到革命家:我的祖父龙璋》,现代出版社出版的《黄花落黄花开》等。

邻港地区优势再现

一直以来,广州、深圳都是内地版图书进入香港市场的最佳载体,南方出版传媒和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的领导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参加香港书展,近几年更是业绩不俗。

今年的香港书展上,南方出版传媒共10个展位,备货1800个品种,28000册图书,其中,广东省出版集团的图书约500多个品种、5000册。重点图书包括:共20卷的《黄埔军校史料汇编》;首次在中国出版的《大英图书馆特藏中国清代外销画精华》;还有深得香港读者青睐的《大逃港》,该书记录了30年深圳河历次大逃港风潮的前因后果,探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真正动因;广东科技出版社的《阿余靓汤》也得到香港读者的追捧。

借香港书展的平台,南方出版传媒旗下的广东人民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与新加坡大众控股及台湾秀威出版社的代表,商议以交换版权或直接供货方式,共同署名在两岸三地联合出版有关辛亥革命的系列图书。广东人民社的《走近孙中山》丛书引起了大众控股和秀威出版社的浓厚兴趣;广东教育社的《黄埔军校史料汇编》,资料极为珍贵,全书共五辑、100册、1.08亿字,近期推出第一辑,经商议,内地由广东教育社发行,海外市场由大众控股公司总代理;广东人民社正在组织编辑的繁帙百卷的《华人华侨文库》,也有了合作意向。

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充分利用地理优势,长期以来积极参加香港书展。该集团今年调整了参展思路,变过去的纯粹销售为销售与会议、活动相结合,着力扩大集团的影响力。深圳南山书城承担了图书的备货与销售任务。深圳展区共6个展位,备货1164个品种、约80万码洋,专门设立了海天社百余种优秀图书展台,其中48册的《饶宗颐书画册页丛刊》,琳琅满目,蔚为壮观,其临碑,临帖及写生,书画创作,既得古人神韵,又具有独特的个性色彩,且深具佛缘禅意,吸引了香港读者的目光;献给建党90周年的新书“红色智慧四部曲”——《向中国共产党学习》丛书也引起香港读者的极大兴趣。该展区还向香港读者重点推荐了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的《深圳十大观念》一书。该集团旗下深圳市益文图书进出口公司在现场设置了中英文版权合作柜台,该公司新近策划、定位于“图书出口的门户,进口图书的港湾”的“深圳湾”项目也首次亮相。

深圳出版发行集团与深圳市文联共同设立“深圳文学名家名作荟”,集中展示150多名深圳本土作家的代表作品,并安排7位深圳作家每天在展馆场送出一位作家的签名本。为了拉近与香港读者的距离,该集团还在书展上举行了“深圳书城香港读者座谈会”,邀请香港读者对其图书经营和服务提出意见:举行“《深圳十大观念》香港座谈会”,邀请香港文化界、出版界、传媒界知名人士与香港读者一起梳理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精神脉络。

开放性、不作秀、不走形式是香港书展最有价值的地方

本届香港书展,演员林青霞处女作《窗里窗外》首发式的火爆程度,仅次于李敖演讲。在李敖、董桥、林燕妮、徐克夫妇及张叔平等前来捧场的嘉宾面前,林青霞以“作家”身份自我期许。这种热闹场面,让展场外想方设法冲进来叫卖写真集

的“嫩模”艳羡不已。

对香港书展怀有良好观感的,还有已连续多年采访香港书展等各种大型书展的石剑峰,姜妍等一些内地记者。在这些记者看来,香港书展在服务性、专业性和引导性上堪称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海书展的学习楷模。

数月之前,香港贸发局即组织香港文化人梁文道,马家辉,同香港作家林沛理、潘国灵、廖伟棠、葛亮等人,先后赴北京、南京,台北及中山等城市进行交流。这一举措已坚持两年,极大增强了香港书展在大中华地区的影响力。

由于香港的工商社会特性,香港书展的人文气息其实逊色于京沪两地的大型书展,目力所及多为通俗小说、生活养生、教育励志和漫画写真等大众出版物,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明报出版社、天地图书有限公司、牛津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的精品人文社科图书,如果不仔细搜寻,很可能被那些讲煲汤的书给淹没。

即便如此,每年7月,书展依旧成为香港年度文化盛事。调查显示,去年700万香港本地居民中几乎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参加了书展。为了让众多参观者熟悉场地,香港书展的场地安排和去年大致相似,周启良表示,过分拥挤的环境会对入场人士选择图书造成影响,因此他们的目标是令入场人士尽量平均地分布在不同展馆,令人流顺畅地在不同展馆之间流动,从而营造最理想的购书环境。

为了尽可能给入场人士提供方便,香港贸发局将香港会展中心70%的空间辟为通道,只留30%的场地作为书展摊位,而且将展场的自动扶梯都改成单向道以分流人潮。为了照顾上班一族,书展在周五和周六的闭展时间从每晚10点延长到午夜12点:主办方还与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延长了书展期间的地铁、车船运营时间,实行不同时段,群体的差别票价。

在展场内,书展导览图也非常细致,各类重点活动都详细地附录于上。由于近年入场的外地读者持续增加,贸发局今年单独设立了访港人士售票处;各种指示标牌极其清晰,实用,还设有专门的“失散人士等候处”。一些规模较大的摊位,则设立多个收银处,出版社员工举着高高的标牌,提醒购书者挑最短的队伍排队付款。在各个演讲厅前,均有工作人员和义工引导报名者有序排队,还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安排入场的非报名者。

尽管如此,每年的香港书展还是被一些谨慎者和悲观者视为一年一周的“短暂的虚假文化繁荣”,因为香港人大多平时不买书,只在书展期间拖着拉杆箱来大采购。这也让主办方更加迫切地认识到,自己需要持续不断地致力于提升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而马家辉、梁文道等香港知名文化人为了使书展走近公众也不遗余力。

在梁文道的积极参与下,今年书展开始尝试举办“经典读书会”,邀请刘细良、周保松和廖伟棠、马家辉等知名学者,作家,与读者就史景迁《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罗尔斯《正义论》、《像一块滚石》,苏珊·桑塔格《论摄影》等厚重之作进行文本细读。这几项活动都限定报名名额为20人,明文要求“参加者出席前必须先行阅读指定书目,以便研讨”。

猜你喜欢

书展出版社图书
我等待……
“空场”书展
班里有个图书角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2016上海书展,女性阅读书单
第67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圆满落幕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