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
2011-11-27蔡珍贵刘晓艳文大为周红英
蔡珍贵,刘晓艳,文大为,周红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
蔡珍贵,刘晓艳,文大为,周红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高等教育将成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建设、推进企业创新的人力资源“后盾”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内涵,对比在实践环节教学中的学时分配情况,指出实践教学环节的难点,提出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的相关措施。
知识经济;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创新人才
教育的核心是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完善。实践教学是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让学生能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达到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突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在这种经济形态里,高等教育将成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同时,国力竞争将日趋激烈,而国力的强弱也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对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知识型人才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尤其是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高质量的教育迎接经济发展的挑战。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创新型人才的特征
自二十世纪初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创新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被各国日益重视和推崇。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依赖于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创新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最强大的动力。
创新型人才,是既能继承前人的知识和成果,又能超越前人的成果,能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首创精神的人才。因此,创新型人才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第一,具有强烈的探索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这种兴趣和欲望,是促使他们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思考和寻求真理的强大动力。
第二,良好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培养创造性的基础,特别是社会科学领域,任何新思想、新理论都会可能因触犯权势阶层的既得利益而受到打击、压制。因此,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进取心、自信心,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锲而不舍的毅力,有不畏权贵、坚持真理的勇气,有“自由的意志,独立的人格”。
第三,批判的精神和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大凡创新型人才,尤其是文科、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型人才,敢于对已有知识、结论甚至主流社会思想提出质疑和挑战,或者能对某些事物和社会现象、社会弊病甚至政府决策进行评判,形成独到见解。他们关注社会生活,提出社会理想,有着透过现象深刻洞察事物本质、预测事物变化趋势的能力。
第四,创造与实践能力。任何创新活动,不仅仅是提出一种新的思想、新的主张,而且还要解决实际问题,有着创造性的实践能力。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之处,就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纷繁复杂,社会生活、社会现象往来频繁,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创新型人才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开拓精神,思想解放,勇于竞争,具有为实现社会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头脑冷静,能客观准确地分析、判断,在多种可能中选择较优的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
二、加强实践教学的意义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实施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工程素质、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实践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树立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
(一)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
实践教学的宽泛性和立体性使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具有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力的获得,仅靠课堂讲授,理论教学是无法达到的,还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的训练才能获得。知识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技能需要通过训练来培养,能力则要在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中逐步形成,是以技能为中介的,直接从知识飞跃到能力是不可能的,只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训练,才能促成技能转化为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是由理论过渡到实践的桥梁
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求知,而在于致用,也就是实践。实践教学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智,潜能,潜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投身社会实践的优秀品质,为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创设必要条件.大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力的获得,仅靠课堂讲授,理论教学是无法达到的,还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才能获得.只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训练,才能促成适应,技能转化为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践教学环节正是发挥了正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作用,是理论过渡到实践的桥梁。
(三)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在一个比较开放环境下,面对不断变换的对象进行的。教师的指导作用也相对弱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活动的主体。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对现实的感觉和认识的深度、广度都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下所能比拟的。他们身上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和潜能会得到发挥,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得以加强,因而容易产生创造性火花,表现出创造举动。
三、现阶段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不能偏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高等学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具有重要作用,它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学习的根本任务在于实践,而不是满足于一般的认知,任何教育不可忽视实践教育。
从现实角度来说,世界各国均较重视本科人才国际竞争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在专业能力、商业能力、计算机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因此,以“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计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基本核心的本科生能力培养新体系就来得尤为重要。
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
教育部把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性指标。强调各专业要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各学校相应地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增大了实践教学环节在总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比例。然而,而我国各大学的实践教学比例均在20%左右,与国外相比,相差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西方国家各大学的教学体系中,欧美实践环节包括如下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实践环节在总课程中所占比重大,如美国各大学课程计划中实践环节的比例均在30%以上(见表1);二是实践课程的综合性与多元化比较强,欧洲大学的教学实践内容是课程学习的综合,而美国大学的实践方式多种多样。三是实践环节不断线;在整个学习期限内,强调实践环节的连续性;四是注重学生跨学科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过跨学科的综合学习,鼓励学生开拓创新;五是与著名研究基地、企业关系密切,实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学科和应用技术领域的前沿知识。
而我国大学这一比例都在20%左右,相差很大;而且我们的实践环节还包括:国防教育实践,公益劳动或社会活动实践。另外,我们重视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学分占到实践环节的31%,而美国大学的毕业设计仅占实践教学环节的10%左右。
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自2003年实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试点改革以来,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已达四次之多,最近的2007年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相对而言,还是较低(见表2)。
表1 中美大学实践环节学分对比
表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变化情况表
同时,国内大学都较重视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在教学计划中都设计成了10学分比例,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比重,但如果从加强学生的就业工作的现实角度来说,这难免不增加了学生的毕业实习的随意性。正如曾在国内相关媒体上出现的有关专家的豪言“取消相关经济管理类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
另一方面,在我们的实践环节的教学中,总体而言,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学生被动接受实践教学环节的多,自学环节少,独立设计少;大多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早先已规定了四年学习过程中的环节,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试行)中对实践教学环节就规定了课程:认知学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二是缺乏实践分析,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少;三是缺乏跨学科综合性实践环节,团队合作训练少;四是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难的制约因素浅析
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的高等教育还是处于粗放型阶段.教育带有普及性,重在传授知识,而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
1.专业定位方面存在问题
不管是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普通型大学,他们都有各自的定位。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为其他所招生的专业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完善确定了一个基本的方向。目前,政府各级对高校办学质量考核普遍存在“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因此,从考核指标的角度上而言,重视学位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发表论文数等纯学术因素就自然多些,而忽视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因素。这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按照普遍要求来做,各种各样的课程体系都设置一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能完全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设置课程体系和社会实践环节。
2.学校各方面的条件、经费有限
美国学者沃克温(Jo Po Volkwein)1989年对86所大学的研究表明,与高校质量、水平和成功程度联系最紧密的是政府提供经费的多少和学校规模的大小。无疑,经费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是重要的。如果说企业的行为基础是赚钱,那么高校的行为基础则是通过对钱的使用来满足社会各界的教育需求从而维持学校的声誉。在这里,教育经费仅仅是学校达到目标的手段。从我国高校的实际来看,那些经费来源主要由地方财政拨款的高校往往情况更为严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不足必然导致教学科研得不到有效投入。基于财政问题使学校许多应该及时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得不到处理,造成学校发展的“资金性瓶颈”。
四、加强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
长期以来,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师本身也自觉或不自觉地一味追求课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善性,忽视了实际应用。而学生则普遍存在的知识面过窄,实践能力差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更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教育改革要更新观念,实践教学更应观念更新。在实践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观,一方面结合教学实践重新认识实践教学的特点及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基本目标,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完善机制,实行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管理体制问题一直是实践教学改革的焦点之一,也是制约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首要因素。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学科建设要求为基本要素,建立中心实验室,打破专业或教研室垄断和壁垒,构建实验教学大系统,设置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全面协调各中心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这是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首先要造就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机制,发挥校内外的条件和潜力,尽力拓宽学生实践的训练场所:其次是规范实践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完善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加强检查落实,实施科学管理,确保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三)增加经费投入,提高实践教学地位
一直以来,实践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教学设施陈旧,落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实践教学的地位不高,这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特别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而相应的教学实践经费的投入却未能同比增加。虽然从绝对值来看有所增大,但相对数却呈下降趋势。所以,加大投入,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当前应重构实践教学体系,以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以便使每个大学生在4年学习中都能接受多个实践环节的培养,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首先,要改变过去一味对学生“灌”、“压”、“束”的做法,树立人人平等、生师平等、生管平等意识.在道德素质的培养上,建立全校师生道德积分,归口宣传部门管理,充分借助网络信息媒体和其他先进技术手段,宣传师生良好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其次,继续修订有关“导师制”的具体办法,对学生的科研和实践活动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应有条件地允许学生在不影响自身学业的情况下自主创业,加快建立新体制下学生能力成长的保障机制。再次,要加强外语、案例教学、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学校和学院在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通过相关措施促进教师积极探索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创新的灵感大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也是创新最好的材料,当代大学生很少参与社会实践,导致动手能力较差,实践能力弱,因此,需要学生放开双手,进行实地研究与调查,掌握相应的资料方可实现,因此,参与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作用不可低估,特别要主动参与一些科技创新活动,另外,积极有效的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五、结语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哪一门课程能够完成的。世界上许多科学的发明、创造都是大量科学实验的结果,因而实验在培养现代科学人才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高等学校应加强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以加强大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一种必要环节,也是高校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新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只有抓好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摆脱旧教育模式下“高分低能”人才培养的落后局面,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求,同时据有理论和实际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1]王忠.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的培养[J].长春大学学报,2005,(2).
[2]许敖敖.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林子鸿.论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7).
[4]龙大为.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J].学术探索,2005,(5).
2011-08-19
蔡珍贵(1969-),男,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