炽热的海滨之国——吉布提 石油通道上的哨兵
2011-11-25吴富贵(回族)马思颖编译
(满族)吴富贵(回族)马思颖 编译
提起非洲,《动物世界》中那些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奔跑的野生动物和神秘的原始森林是我们对非洲最初的认识。在这片原始的异域,有一个不被人提起的小国——吉布提,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
在当地土语中,“吉布提”是“我的锅”的意思,据传当初几个西方人初次登陆此地,见一老翁在做饭,问:“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老翁误以为问他锅是谁的,就回答:“吉布提(我的锅)!”西方人遂称此地为吉布提。虽然这种民间传说无从考证,但从此“吉布提”就成为这个地方的名字。
吉布提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扼红海进入印度洋的要冲,东南与索马里接壤,西南毗邻埃塞俄比亚,西北连接 厄立特里亚。海岸线全长三百七十二公里,面积两万三千二百平方公里,有“地质学上的活标本”之称。境内地形复杂,有高耸的火山、深陷的湖泊,大部地区为海拔不高的火山高原。沙漠与火山占全国面积的百分之九十,间有低洼平原和湖泊。南部地区多为高原山地,一般海拔在五百至八百米之间。东非大裂谷经过中部,裂谷带北端的阿萨尔湖湖面低于海平面一百五十米,为非洲大陆的最低点。北部穆萨•阿里山海拔两千多米,为全国最高点。境内无固定河流,只有季节性的小溪流。吉布提主要属热带沙漠气候,内地属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少雨。四月至十月为热季,平均气温在摄氏三十五度以上,最高气温近五十摄氏度;十一月至次年三月为凉季,平均气温摄氏二十七度,年平均降水量在一百五十毫米以下。
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并且是东非最大的海港之一。波澜壮阔的亚丁湾、景色秀丽的红海和举世闻名的苏伊士运河,亘古至今便是连接印度洋与地中海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世界航海业中,取道亚丁湾往来于地中海的各类船只,必途经吉布提沿岸。而吉布提恰好位于非洲东北部的亚丁湾西岸,面对红海南大门的曼德海峡,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扼红海入印度洋的咽喉,凡是北上穿过苏伊士运河开往欧洲或由红海南下印度洋绕道好望角的船只,就像飞往世界各地各国航空公司的航班在阿联酋迪拜进行短暂停留一样,都要在吉布提港上水加油。由此可见,自1977年6月27日脱离了法国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时至今日已经走过三十四个年头的吉布提共和国,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被西方世界称之为“石油通道上的哨兵”。鉴此,国际军事专家比喻说,拥有这块有着如此天时、地利、人和的风水宝地吉布提,如若是个泱泱大国,即可完全控制这一重要地区,以及这条航行在印度洋和地中海之间的船只必经的海上通道,坐享渔人之利。
从地理位置上看,曼德海峡是红海与亚丁湾之间的一个通道,是欧洲及地中海地区和亚洲之间海上的交通要冲,向有“海上咽喉”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曼德海峡也是国际上主要的石油通道,对西方世界来说,这是一条生命线,只能畅通,不能堵塞。然而海峡毕竟险多。曼德海峡的名字就含有险意。按阿拉伯语的全称译音是“巴布•纪耳曼德”。“巴布”是“门”的意思,“纪耳曼德”是“流泪、哀悼”之意,两词合起来可译为“流泪门”。所以,曼德海峡至今还有“危险海峡”、“泪峡”、“哭门”等不中听的别称。在这水天一色的滔滔大海中,仅有这样一条狭窄的通道,加上这里风力强劲,岩石突兀,怒浪拍天,因而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航行其间的船只,稍有不慎,就有覆舟之祸。每当峡门在望,乘客不免心惊胆战。
翻开新出版的非洲地图,从空中鸟瞰吉布提港,它位于塔朱拉湾的南部湾口,红海南端西岸,濒临亚丁湾,是非洲东部地区最大的天然良港,以港口为基础的海运服务,在吉布提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邻国埃塞俄比亚及其他一些非洲地区内陆国家唯一重要的海运货物出海港;是这个沙漠之国连接外部世界最大的海上通道;也是该国进出口贸易的集中枢纽和全国主要经济活动的集中地,有现代化的铁路、公路和国际航班通向首都,通向全国各地,通向世界各国。该港水深为十二米,码头全长达两千七百米,拥有十三个泊位,其中十二个为远洋轮泊位,可同时接纳十二艘万吨级远洋轮船。每年约有一千五百艘船舶来港停泊,上水加油和修理。美国以及欧洲国家所需的三分之一石油、天然气产品,西方国家所需的四分之一的各类谷物粮食,都要经过这里进行转口运输。
据文献记载,吉布提港始建于公元1885年,当初轮船不能直接停靠码头,只能停泊在公海上,用驳船作业装卸货物。1926年,法国的“枫丹白露”号轮船在距海岸一千五百米处沉没,港口人员用石头填满沉船,使其成为一个小岛,且修建了一条长堤与港口连接起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港城。
1977年6月27日吉布提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发展民族经济,吉布提政府动用人力、物力将港口扩建,更新了部分设备,修建了集装箱码头和冷藏库。1981年,吉布提港发展成为自由港。如今,吉布提港已实现现代化管理。北上穿过苏伊士运河的船只,或南下绕过好望角的船只,都可以在吉布提港通过自动遥控装置加油,补充给养。对此,为了充分发挥吉布提港的高效运转作用,吉布提政府计划把它改建成为欧洲—远东过往集装箱运输船只的补给站。
现今,当你有机会来到新世纪的吉布提港,可以看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今天的吉布提港包括散装码头、集装箱码头、油码头、水泥码头、客运码头和其他杂货码头,一字排开,绵延数公里。一排排吊装轻舒巨臂,将成吨的货物从飘扬着各国国旗的外箱海轮上装上卸下。港口泊满了各类货轮,吉布提的主要出口装船物资——钾盐、活牲畜和皮革、咖啡、油料等,均依靠这些船只运往世界各地。
吉布提市的历史并不长。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法国入侵吉布提,把它作为海外领地,当时称为“法属索马里”,1887年法国殖民者把总督府设在吉布提市。1977年6月27日,吉布提通过和平方式正式宣布独立。直到1895年,这里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镇。十九世纪末,随着吉布提—亚的斯亚贝巴铁路的修建,这里的人口逐渐增加。
吉布提市是一座整洁、美丽的城市。东北部是繁华的商业区,西部是政府机关所在地和住宅区。由于吉布提处在地壳不断变动的火山带上,它没有高层的建筑物。市内林荫大道的两侧,一幢幢阿拉伯式和西式的楼房别墅,掩映在绿树和花丛中,其造型优美、布局合理、色调鲜明,整个城市显得非常漂亮。市中心是“六•二七”广场,这是为了纪念1977年6月27日吉布提独立的日子而建立的。市内的一些大街是以世界名城命名的,如罗马大街、巴黎大街、莫斯科大街等。市内十分安静,街道上虽然有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但却很少听到汽车的喇叭声;大街上虽然没有警察,却秩序井然。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商店热闹繁华。这里有典型的国际贸易市场和商业中心。亚洲商品充斥市场,电器产品、手表、汽车主要来自日本;中国货以陶瓷、手工艺品、服装和罐头为主,深受当地人喜欢。
海滨大道上的总统府格外引人注目。两名身穿白色军服的士兵守卫着大门,大门两侧各有一门紫铜色的加农炮。总统府里有一间宽敞明亮的会客室,室内陈列着许多吉布提手工艺品,诸如木刻、石雕和藤竹器等。室内墙壁上挂着一幅彩色油画,它真实地反映了吉布提人民庆祝1977年6月宣布独立时的欢庆情景。市内还有著名的汉堡特清真寺,它表明吉布提共和国两个最大部族伊萨族和阿法尔族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其中,伊萨族占全国人口的一半,阿法尔族约占百分之四十。
吉布提市举世闻名的景点是阿萨尔盐湖。阿萨尔盐湖位于吉布提市西北面,方圆一百多平方公里,湖面低于海平面一百五十米,是非洲大陆的最低点。阿萨尔盐湖也是一个天然大盐田,含有丰富的钾盐、溴。每升水含盐达三百三十克,其盐量之丰富,是世界上罕见的。站在湖边山冈上,观赏那闪烁的天然盐层,犹如置身一片银色的世界。吉布提境内沙漠占全国面积的百分之九十,这样一个湖泊,被当地人们视为聚宝盆。事实也是这样,盐是吉布提最主要的天然资源之一,也是主要的出口物资之一。据联合国地质专家论证表明,阿萨尔盐湖是非洲最大的咸水湖,湖面四周为火山环绕,位于塔朱拉湾西边的阿萨尔洼地中。该湖的最大特色是与约旦的死海一样,具有“一湖同功”的作用,为非洲最低的湖泊,湖面比海平面低。两湖比较,约旦死海南北长约七十四公里,阿萨尔盐湖南北长约十六公里;约旦死海东西宽约十五公里,阿萨尔盐湖东西宽约六点五公里;约旦死海低于海平面三百九十二米,阿萨尔盐湖低于海平面一百五十米;在约旦的阿拉伯语中,约旦死海被称为“盐海”,在吉布提的阿法尔语中,阿萨尔盐湖被称为“盐湖”。
据联合国地质勘测专家取约旦死海海水与吉布提阿萨尔盐湖湖水测算之比较,约旦死海十公斤湖水含两斤多盐,死海总面积为一千多平方公里,平均含盐量高达百分之二十七,比平常的海水要咸八九倍,水深三百米左右;阿萨尔盐湖总面积约一百零四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九十米。约旦死海内含有大量的钾盐,阿萨尔盐湖同样含有丰富的钾盐和溴。不过,用权威人士的话来说,两者之间只是面积、深度、宽度、低于海平面的低度和名气不同罢了,建议阿萨尔盐湖应与约旦死海结为姐妹湖海。据此,在联合国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吉布提政府对此作出安排,计划五年时间内,全力开发阿萨尔盐湖洼地的盐田及丰富的地热资源,努力把阿萨尔盐湖建设成为非洲的死海,使之成为吉布提国民经济建设新的增长点。
这个东非大裂谷中的国家虽然未实现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裕,许多人民还处在水深火热的饥荒与贫困中,但是如今的吉布提正在逐步地摆脱贫穷和落后,朝着美好的方向努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