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11-11-25欧阳红

外语与翻译 2011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物质

欧阳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欧阳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由于各种因素的冲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和消失的危险,图书馆有义务和责任采取措施来保护这一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提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采集、立档、保存、传播及宣传等有效措施。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保护

西部十二省是自治区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区,广大的的西部人民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保存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地区长期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是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西部地区成为我国最具文化特色资源富集区的基础。然而与汉族浩如烟海的典籍文化相比,少数民族的典籍相对较少,因而非物质文化承载着其部分、甚至全部历史,失去了自己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就是失去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个性,失去了自己的民族。图书馆承担着收藏文献典籍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责,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民族地区图书馆应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载体,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了解的要素,其作用不可估量。人类的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另一类是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建立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中提出了“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此概念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2003年10月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在《公约》中作了具体表述,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可为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按上述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5个方面: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的遗产,它更注重的是技能、技术、知识的承传,可以称其为“活财富”。它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国、各民族生活方式、智慧与情感的载体,如果脱离了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当然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需要关注和保护的。

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相互交叉重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未明确前,学界多以民俗为研究对象。长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其操演者参与者多是底层群众。又因为历史和文化的原由,少数民族文化中源远流长的口承传统长期被忽视。少数民族地区有着非物质文化丰厚的土壤,孕育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为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政府也采取了一定的保护、传承措施,如组建专业团体进行传习等。2001年5月至200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三批人类口头及无形遗产代表名录中,中国的昆曲和古琴音乐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长调(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等项目榜上有名,开创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先河。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其中属于少数民族的有149项,占28.8%。2008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名录共510项J,其中属于少数民族的有184项,占36.1%。至此,少数民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333项,占全国总数的32.4%(见表1)。

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丰富,但是现状令人担忧。一些地方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深远意义认识不足,或采取简单的市场化的保护方式,依托旅游过度开发,随意滥用。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及工业化的影响,少数民族区人文生存环境也出现巨大改变。一些口头文学、民歌、古歌、乐曲、乐器等在原流传地区无人继承而濒于失传;一些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遭到破坏,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如曾经令贵州引以为自豪的苗族服饰、那些把苗族民间传说故事、图腾等惟妙惟肖地绣在衣服上的刺绣工艺,面临失传的危机。而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法国人先后四十余趟来贵州收购苗族的刺绣,并得意地说:“以后你们要研究苗族刺绣就请到法国来,我不收你们的门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田青教授在贵阳花溪举办的“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工作培训班”上说:“目前传统文化消逝的速度很快,就在我们谈话的这一秒钟,就可能有一个身怀绝技的老人过世了,但他却没有传人;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有传统文化在消失……”

表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统计表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公共图书馆的责任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社会记忆,它是人类知识的一种类型及组成部分,具有历史传承、审美艺术、科学认识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当前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务之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决定了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

国际图书馆界实践表明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职责。为了保护、抢救文化遗产,国际图联成立了文献保护国际中心。该中心实施了PAC(Preservation and Conservation)计划,其目的在于确保任何形式和载体的图书资料,不论是已经出版的还是未正式出版的,都得以永久保护和方便利用。PAC计划是1984年在内罗毕会议上正式提出,在1986年维也纳图书馆资料保护学术研讨会后开始启动的。PAC的主要原则:①图书馆资料的保护是文化与学术发展、继承的基础工作;②图书馆资料的保护是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共同事业;③各国不仅有责任保护好自己的出版物,而且应该承担对与本国文明、文化有关的其他图书馆资料进行保护的义务。这表明,在国际图书馆界,保护各国各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图书馆的职责,作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图书馆对本地的非物质文化也有保护的职责。

四、保护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和方式

图书馆主要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文献资源、传递知识信息等主要功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立档、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教育等方面,民族地区图书馆都应该参与其中并发挥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地方文献工作职能的作用。

(一)建立健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采机制

1、对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资文化遗产加大采集力度。西部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是以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为表现形式的。比如能唱某种特殊歌曲的歌手,讲某种少数民族语言或方言的老人,或者懂得某种特殊艺术、手工艺的老艺人等,他们的去世将直接导致这类遗产面临失传的危险。普查摸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打好基础,才可以统筹安排好以后的保护抢救工作。因此,图书馆要有计划、有目的、科学、系统地采用行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方式予以记录手段和方法的全面普查活动,摸清家底,了解和掌握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同时进行实地采集,特别是在民间节庆活动期间,派人到现场拍摄,获取相关文献。

2、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

依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建立专题,收藏文献资料。根据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图书馆的实际,积极选题,科学规划,建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专题数据库。互联网是一种便捷、快速、广泛的信息传播工具,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有特色、有个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信息服务是吸引读者的关键,具有丰富地方文化特色的数据库是图书馆网络化服务的竞争力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存储、网络化传播是公共图书馆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职能的充分体现。

(二)图书馆要参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考察、调查、研究工作

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调查、资料发掘与整理研究涉及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立档以及进一步的传承与振兴等许多方面,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发挥馆员优势,一些地区的图书馆尤其是许多县市级图书馆,往往有一些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熟悉的馆员,图书馆完全可以组织他们从事此方面的研究。二是要发挥资源优势。图书馆作为本地区保存文化遗产的资源中心,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实践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普遍面临的难题是许多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材料缺乏(尤其是历史文献),给立项审报带来极大困难。各图书馆还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充分发挥馆藏文献丰富的优势,联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举办一些学术研讨活动。

(三)进一步做好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立档、保存传播工作

人类的文化遗产,无论物质还是非物质,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既凝聚了前人的劳动创造,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又可以通过现实的转化和开发利用,重新创造新的现实价值。因此,做好文化遗产的立档、保存工作尤其重要。对实地普查采集获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始材料,应进行分类、编目、整理和研究,并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本地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始材料资源建立档案。同时可以利用节日活动、专题展览、观摩、培训、专业性研讨等多种形式,传播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公众不断对其了解和认识,并根据各自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浏览、欣赏和研究。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重新服务于社会,应用大众,创造新的现实价值,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社会共享、世界共享,也能够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利用相统一的目的。

[1]谢海涛.民族地区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2]谭素钦.图书馆与桂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热[EB/OL].http://www.nmgkjyjj.com.

2011-04-11

欧阳红(1968-),女,四川人,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