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地震伤员异地救治的护理组织与管理
2011-11-23黎巧玲
黎巧玲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陕西 西安 710061)
少数民族地区地震伤员异地救治的护理组织与管理
黎巧玲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陕西 西安 710061)
地震灾害产生的批量伤员如果及时和有效的后送救治将有效地减少国家和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有效降低灾害的致死率[1]。在2010年4月青海玉树地区地震伤员的异地救治工作中,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共收治20名伤员。本次救治工作的对象绝大多数来自藏族地区,因为语言障碍、生活习俗的不同,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我院护理部积极组织、迅速反应,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次共接收地震灾区伤员20人(另有19名伤员家属),其中男性8人,女性12人,年龄7~83岁,平均42.70±17.37岁。藏族18人,土家族1人,汉族1人。地震伤员多属多部位复合伤,根据主要伤情将20名伤员分归至5个专业:骨科11人,神外4人,胸外3人,普外1人,妇产科1人(孕4周先兆流产)。
2 方法
2.1 一般应急处理
2.1.1 快速反应 集中救治接到卫生主管部门的收治任务后,医院立即启动应急治疗方案。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院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院长担任总指挥,负责救治工作的统一指挥。考虑到地震伤员多为骨折和外伤,初步组建了包括骨科、神外、胸外、普外、妇产、康复、精神、营养等科的医疗护理小组,并设立了一个45张床位的标准医疗单元用于地震伤员的集中救治及伤员家属的安置。按照外伤伤员救治常规需求备齐各种设施及一次性用物。为保证大量伤员及家属的集中入住,医院同时启动后勤保障系统,统一购置了生活必需品,按照藏族生活习惯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等。
为确保伤员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收治,医院制定了周密的接收转运方案,组织和调配充足的人员和救护车、平车、轮椅等运送工具。伤员自机场接回后,医疗护理小组迅速开展工作,确保第一时间对伤员进行排查和分诊,将危重和最需要手术的伤员挑选出来并分门别类进行初步处理。从伤员转运到医院,到送上手术台,尽量把时间压缩到最短,为伤员的良好预后打下基础。
2.1.2 分层级小组制护理 护理人员的调配采取自愿报名兼顾专科需要的原则,确定护士长1名和护士25名。借鉴我院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的经验,组建业务护士、责任护士、辅助护士的分层级护理小组2个。各小组有业务护士1人,负责少量重病人的护理及小组内疑难、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案制定和指导;责任护士2~3人,分别负责2~4名一般患者的护理工作;辅助护士1~2人,负责轻病人的护理工作及组内其它协调性工作。人员选择标准如下:①护士长:具备丰富的外科护理管理工作经验;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有优秀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②业务护士:针对骨科病人较多的特点,专门抽调骨科护理骨干2名,其余各专科派骨干护士每天定时会诊指导责任护士工作;③责任护士: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强烈责任心的主管护理师或护理师组成;④辅助护士:由工作3年以上,技术娴熟、富有爱心的护士组成。排班采取小组内倒班制,保证每位伤员全天由同一组护士负责。小组内各层级护理人员各有分工并相互协作,有效保证了对伤员的全程无缝隙护理。
2.1.3 基础护理工作 由于此次地震地处高原缺氧偏远地区,医疗救助困难且资源有限,伤员大多仅经过基本的现场处理,因此在接诊初期,基础护理工作量极大。护理部配给专用洗头机为患者洗头;协助轻病人洗澡、剪指甲;卧床病人实施床上擦浴等,使患者保持个人卫生,保证最大程度的舒适。依照藏族习俗,亲人去世49天之内男不理发,女不洗头。因此,对于在地震中有亲属去世的伤员,做各种生活护理前,先了解伤员的意愿再进行相关护理工作。
2.2 个性化护理方案
专业化的护理服务,保证伤员的救治质量,是减少伤员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2]。由于本次救治伤员多数伤情复杂,治疗和护理工作量极大。为保证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护理部组织骨科、神经科、胸外、产科等护理专家对每位伤员制定专门的个性化护理方案置于床尾,内容包括生活护理项目、用药、饮食、功能锻炼、心理护理等;每天早晨由护理专家与业务护士和责任护士共同评估伤员,对护理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和修订,保证伤员得到最为及时和完善的护理服务。
2.3 多渠道沟通
伤员来自藏区,仅有极少数能与医护人员进行汉语交流,与伤员的语言沟通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难题。为保证及时准确了解伤员需求,护理人员采取各种途径以达到沟通目的。包括向社会召集藏语志愿者协助沟通;将藏族日常用语按发音转化为汉字,方便护士学习并用于日常交流;通过手势、图像等辅助工具进行相互沟通等。
2.4 人文关怀
除为伤员及家属提供充足的日常生活用品外,对于藏族伤员独特的宗教和生活习俗,护理人员始终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尽力予以满足。如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因此,当治疗护理操作需要接触其头部,或需要取下佩戴的各种饰品和信物时,先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征得其同意。另外,对有家属在地震中去世的伤员,按习俗在49天内,要取掉身上的饰物,不参加娱乐活动以示哀悼,且在任何场合都不能再提起这位亲属的名字。对这类伤员,提醒所有医务人员都给予重点关注,避免与这些习俗相冲突的语言和行为。此外,我们还保证每位患者床头都放置转经轮;允许藏传佛教喇嘛进入病房为伤员诵经;诵经时间避免治疗和护理等打扰;供给喜食的糌粑、酥油茶、酸奶泡饭及牛肉等食品。对于伤员的特殊需求也给予尽量满足,如帮助伤员寻找失联家属并创造条件与亲人视频通话,为无亲属的小伤员配备临时妈妈;为学生伤员辅导功课等。
3 效果
住院期间共开展手术15例,在各专科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之上辅以每日康复治疗及心理干预,病情逐渐平稳。2例发生深静脉栓塞其中1例并发肺栓塞,经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患者恢复良好,无不良并发症出现。1例足部碾压伤濒临坏死,经多次手术救治及精心护理,顺利度过危险期,避免了截肢。护患关系融洽,伤员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100%,无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经过49d集中治疗,20名伤员全部符合卫生部出院标准,陆续康复出院。
4 体会
4.1 应急平台的完善是保证救治的关键
应急预案是否建立并有效运转,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制定并落实,成为地震伤员最快得到救治的关键。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各类突发事件,为了降低其破坏程度,减轻人员财产以及环境损失,通过安全评估,对突发事件发生时、发展中、发生后的应急救援、管理等工作做出科学、有效的计划和安排[3]。为贯彻落实卫生部的应急工作精神,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能力,我院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员工学习。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岗位职工能明确应对措施和程序,做到临场不乱,有章可循,使应急处理制度得到切实的落实,有效保障了救治工作的及时、有序进行。
4.2护理人员的高度协作性保证了的专业化的服务品质
伤员集中救治病房是临时组合的救治集体,由来自不同的专业的人员构成。救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高强度性要求救治集体内的所有人员能够协调一致,一切行动以伤员救治为中心。一方面,救治病区的护理人员都必须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本组救治人员因为采取自愿报名和兼顾专科需求的方法挑选产生,对工作的安排具有高度的配合度,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集体内的磨合期,使病房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步入常态化,保证了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品质。另一方面,大量救治病房以外的院内护理人员参与了志愿服务,护理人员熟悉医院的制度、工作流程、患者治疗和康复的转归过程,参与志愿服务较之普通民众更具专业性和效率性,对伤员的救治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4.3 集中化的管理确保高质量的救治
由于本次救治伤员在来自地域、伤情、民族文化及普遍心理等方面的一致性,伤员救治的集中化管理优势十分突出。一方面伤员之间彼此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俗信仰等一致,既能避免因风俗习惯的不同所造成的冲突,又能够在躯体康复及心理重建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给医务人员统一安排治疗和护理工作、集中优势力量提供专业化服务带来很大方便,可推广于少数民族伤员异地救治的各种情况。
4.4 对民族文化的尊重推动了护患关系的和谐
在世界文化多样化、复杂化的今天,为帮助不同文化的服务对象恢复、维持和促进健康以及面对疾病、残障和死亡,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护理服务对象的文化背景,充分重视影响健康的文化因素,努力提供与文化相一致的关怀与照顾[4]。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各民族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少数民族文化权利受到尊重和保护。在少数民族伤员异地救治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其文化背景,做到对民族文化的充分尊重,以便提供与其文化相一致的护理服务。本次救治工作中,了解藏族文化和风俗、语言及饮食习惯等成为每个护士的必修课。使用简单的藏语问候、表达祝福的手势、贴心的治疗护理计划及藏族特色饮食等细节服务拉近了护士与伤员的距离,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4.5 志愿者的良好配合弥补了救治工作的缝隙
近年来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催生了灾害救援志愿者队伍的迅速发展,志愿者依靠不同的专业优势,成为灾害救援的重要辅助力量。本次救治活动的难点在于医患语言沟通,虽然医护人员努力学习简单藏语,但深层次的沟通尤其是各种治疗检查情况、手术配合、术后功能锻炼及心理状况等都急需熟练掌握藏语的人员,因此志愿者在病房主要充当翻译的角色。另外,大多数志愿者同属藏族,因此他们同时还兼顾伤员的心理疏导等工作。本次志愿者采取向社会广泛征集,医院统一组织的方式进行管理。志愿者在伤员救治的各个时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推广于重大灾害事件的救治工作。
少数民族地区地震灾害的异地救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医院根据伤员来自的区域快速启动应急预案。护理应急方案的落实,包括护理人员的紧急调配、工作模式的选择、护理质量的督查、护理物资的配给及与其他部门和社会团体及志愿者的协调等工作都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相应调整,以便在救治伤员的同时兼顾民族文化的尊重及相应需求的满足,更好地促进了救治任务的圆满完成。
[1]杨雅娜,罗羽,刘秀娜,等.重大灾害后大批伤员转运管理中心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9,9(2):31-33.
[2]张安琴,吴海燕,袁素平.护理部在大批地震伤员救护中的护理管理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073-1074.
[3]成翼娟,胡秀英,叶磊.自然灾害群体伤救护的护理管理策略[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0):685-687.
[4]蒋晓莲.跨文化护理理论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9):8-12.
2011-08-20;责任编辑赵菊梅]
更正声明
本刊2011年第九卷,第三期,60页表一更正如下:
表1 各阶段参与人数、问卷答题数、菌斑牙面数(人)
注:*答题数:参与人数×10,口腔保健知识与口腔保健行为答卷各一份。
*有菌斑牙面总数:所有参与人员有菌斑牙面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