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城市建设的影响问题研究
2011-11-22杨环
杨环
摘要:城市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在带给人们高楼大厦、时尚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拥堵的交通、浑浊的空气。本文将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探索一条城市建设的科学之路。
关键词:城市建设;人口;资源;环境;研究
一、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弊病
1.水资源紧缺矛盾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容,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都带来了用水需求的增加。加上各地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还是粗放式的,导致有限的水资源无法满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2.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能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问题。近几年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相继出台,能源结构得到不断完善,大气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但在城市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下,能源消费总量也必将继续增长,由于我国主要能源仍是以煤炭为主,并且能源终端消费量持增长,工业仍是耗能大户,对能源的粗放式开采和利用仍是困扰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3.土地资源利用缺乏理性
土地是城市的重要部分,它相对稳定。但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这也导致城市的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对于一个封闭的区域系统,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城市人口容量应小于土地的承载力,以保证城市能够持续发展。土地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其严重匾乏成为地价上涨、房价走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二、在城市建设中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之路
人口的发展不但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资源利用合理化和环境优化;同时也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阻碍。人口的持续增长,地球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对地球的索取也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而不断的扩大,这已经严重造成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恶化。尤其是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经济发展仍然是以人口依赖型为主导,这就要求需要更大的人口投入到经济的增长建设中去。因此,为了保证更高的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必须加快减少城市发展对人口增加的依赖,防止城市人口过度膨胀。
对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仅仅依靠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来解决资源匮乏问题并不是建设城市的长久途径,这仅仅是解决其外因,而并非关键,因此还必须要寻找其具有的内在根本因素。要能够进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其关键就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快降低城市发展对人口增加的依赖,加大高科技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促进城市建设和谐
1.正确处理城市建设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城市的可持续建设需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需要把它们放在城市建设问题的重要位置,只有有效的解决好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人口增长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使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把城市建设的当前发展目标与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相统一,以保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高标准做好规划,形成科学的城市规划体系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既影响着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关乎城市未来和区域长远发展,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加快城市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高远站位,缜密思考,科学谋划。为此,一要加强科学规划。规划要坚持精益求精、科学论证,坚持高標准、高起点、高水平,做到长远结合,功能齐全,环境优美,适合宜居创业,形成科学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二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规划,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三要突出对重大公共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完备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的“内核”,也是衡量城市建设水平的第一标尺。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关于通讯、防涝、交通、排水、供电、供水等设施建设,尽量的为当地城市居民提供生活的方便与舒适。
3.保护资源环境,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体系
(1)要合理保护资源。资源就是竞争力,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紧紧依托本地的优势资源,立足现实基础,做好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文章,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不能照搬照套。
(2)要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在城市建设工程中要注意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努力形成城市的个性亮化特色,给城市居民以审视美感。
(3)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整治力度。对城市中建立的化工厂等企业要严格按照环境准入制度,对各类企业进行管控,并且要积极引导现有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避免产生新的污染,努力实现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四、结论
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我们要抓住城市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问题,加强对人口、资源、环境的整合,城市建设应根据当地的人口总量、资源分布以及环境等情况来具体确定。要坚决杜绝不顾经济条件和实际使用的要求,片面地追求规模和奇特,不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以损害生态环境为手段的方式,最终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才是目前重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