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维品质 绽放精彩课堂
2011-11-22章日兴
章日兴
数学是人类思维的结晶,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学习数学需要通过思维去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去探索数学王国的奥妙。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努力使学生乐思、会思、善思,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良好的情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是学生学习自主化、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创造能力的根本保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动态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去学,去思考、去探索。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这一内容时,课始,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孙悟空带我们去参观儿童乐园这一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很自然地引出其中的数学问题:口算23+50和23+5。教学时,我先组织学生摆小棒:两道算式都是先摆两捆带3根,接着左边的算式要对齐两捆摆上5捆,而右边的算式则要对齐3根摆5根。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便会明白整捆的与整捆的相加、整根的与整根的相加的道理。然后,我再让学生试着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进一步体会十位要和十位相加、个位要和个位相加的算理。这样既可满足学生好动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又在这物化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操作的过程抽象出口算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这样,通过“操作感知——形成表象——认知内化”的教学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同时,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做到了举一反三。
二、设置疑问,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自然进入生疑的情境,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培养思维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我先出示学生们熟悉的两块三角尺,先是有意带着学生回忆三角尺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让学生把三个角的度数相加。学生们加过之后便会发现两块三角尺中三个角的度数和都是180°,由此,很自然地产生疑问:“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这样吗?”这样设计教学,使学生自然产生疑惑,当学生有了这样的疑问后,教师则可用恰当的方式鼓励学生尝试着解决,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寻找答案。在教师的指导和同伴之间的努力下,学生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得出一致的答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以上的活动,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不但真正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也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培养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实践探索,开放拓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实践的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大胆想象、大胆尝试,以及与同学的共同探索,发现知识规律,培养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课始,我拿出硬币,让学生想办法算出硬币一周的长度。学生有的说“用绳子测出硬币一周的长度,再量绳子的长度,得出周长”;有的说“把硬币放在尺子上滚一周,得出周长”……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处处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同学们,黑板上这个圆不能滚动,很难用绳子去测量它的周长,你能用其他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吗?”学生产生困惑,此时,尝试操作、探索规律成为学生的必然需求。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先说明实验规则,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量直径、测周长,再分别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保留一位小数),并填好记录表。学生通过实验、计算、观察、分析,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我再让学生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加以验证,让学生确信无疑地得出:圆无论大小,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样,学生自主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四、思中求变,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突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例如:“一根绳子正好可以围成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如果将它围成长8分米的长方形,宽应是几分米?”学生一般能做出如下两种解答:(1)(5×4-8×2)÷2 ,(2)5×4÷2-8 。如果教师再略加启发和点拨,学生便会更积极地思维,深入探究。有的学生会这样思考:围成正方形的两条边的和相当于围成的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减去长,就是宽,即5×2-8。也有的学生会这样思考: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是正方形的两条边变化而来的,正方形一条边比长方形的长短8-5=3(分米),就从另一条边拉来3分米,另一条边剩下的长度5-3就应该是长方形的宽。设计类似的练习题,学生探索兴趣浓厚,他们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地运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