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闻不如一见"

2011-11-22张永昌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1年11期
关键词:玻璃杯橘子杯子

张永昌

案例:建立体积概念

师(把两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放在讲台上,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一个苹果,然后把左边杯里的水往右边杯里倒):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做的实验,思考结果会怎么样?

生1:左边杯里会剩一些水。

师:为什么左边的杯子里会剩下一些水呢?

生2:因为右边的杯子中有一部分空间被苹果占去了。

师:说得好。那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生3:说明苹果占有空间。

师:苹果是一种物体,它占有空间。(师举起玻璃杯和橘子)它们占有空间吗?

生:占有。

师:那么其他的物体呢?这样的例子能举得完吗?

生:都占有空间,举不完。

师:对!刚才的实验和举例说明物体都占有空间。(板书:物体占空间)那么,这些物体所占的空间一样吗?(学生思考)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出示两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给两只玻璃杯都倒满水)将一个苹果放入左边杯子中,一个橘子放入右边杯子中,结果杯中水会怎样?

生:两只杯子中的水会溢出来。

师:哪只杯子溢出来的水多一些?为什么?

生4:放入苹果的杯子溢出来的水多一些,因为苹果占的空间大,橘子占的空间小。

师:说得很好!这说明物体所占的空间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5: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师:对!实验表明,物体不仅占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板书:大小)

师:这里有三个水果,分别是苹果、橘子、葡萄,它们哪一个占的空间最大,哪一个占的空间最小?(学生观察、比较、推想)

生6:苹果占的空间最大,葡萄占的空间最小。

师(出示三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将这三个水果分别放入三个杯里,往杯中倒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为什么?(学生思考推理后进行交流)

师:从刚才的三个实验中,我们认识到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在数学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体积。(板书:体积)

师:谁能举例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生7:文具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文具盒的体积。

生8:冰箱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冰箱的体积。

……

反思:

体积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上述教学借助直观实验演示,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实验操作活动,较好地搭建起抽象概念与形象思维之间的桥梁,逐步丰富学生对体积的认识,建立起体积的概念。第一层次,由苹果占去了杯中的一些空间引入,让学生逐步感知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第二层次,通过两个不同物体的实验比较,让学生感知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第三层次,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推理验证对三个水果所占空间大小的判断。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实验操作活动,学生不仅体会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这样,教师借助直观实验演示,逐层深入,环环紧扣,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概念的表象,逐步使学生深刻理解抽象的体积概念,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中这样的内容还有很多,怎样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抽象的内容,本案例给出的方法值得借鉴。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教学时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些操作演示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反复观察、操作,获得丰富的感知积累,逐步形成事物的初步表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由表及里的加工处理,逐步抽象概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形成清晰的概念。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问题,逐步深刻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的设计要巧妙新颖,具有针对性;实验的过程要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以便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同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结果进行设问和启发,促使学生积极展开思考和探索,加深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内在结构的理解,不仅能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责编蓝天)

猜你喜欢

玻璃杯橘子杯子
橘子沉浮记
杯子里有什么
漂浮的橘子
橘子的自述
在玻璃杯中制造“落日”
分橘子
穿越玻璃杯
神奇的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