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用觅蓬莱:弹子石摩崖石刻造像

2011-11-21戴月英编辑罗婧奇

中国三峡 2011年6期
关键词:弥勒佛弹子袈裟

文/戴月英 编辑/罗婧奇

上:弹子石摩崖造像。

《巴县志·疆域》中云:“江水过鹧鸪石,弹子石至观音碚,南岸有大石崖,明夏都察院邹兴所凿也。”这说的就是重庆弹子石摩崖石刻造像。

弹子石摩崖石刻造像位于重庆长江南岸,背依山崖,面对滔滔长江,它与长江北岸的文峰塔隔江相望,是长江下游进入重庆门户的重要标志。

当地老百姓把大佛视为天然的洪水标尺,相传每当春夏江水上涨,江水淹至佛脚、佛身、佛头,老百姓分别称“大佛洗脚,大佛洗手,大佛洗脸”,来表示洪水上涨水位。老百姓还将大佛视为过往船只的保护神,因大佛所处地滩多流急,行船经常触礁沉没,在此刻佛,祈佛保佑过往行船平安。

兴造于元明之际的大佛造像

据《巴县志·疆域》条云:“江水过鹧鸪石,弹子石至观音碚,南岸有大石崖,明夏都察院邹兴所凿也。”“明夏”就是元末农民起义军明玉珍所建的“大夏”政权(公元1329—1366年)。

史载明玉珍于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由湖北入据重庆,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即“陇蜀王”位于重庆行邸,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称帝,年号“天统”。至正二十六年二月六日(公元1366年)在重庆去世,埋葬在江北。子明升继位(10岁)。明洪武四年六月(公元1371年),亡于朱元璋部将。

明玉珍农民起义军的势力在重庆长达14年之久(公元1357—1371年),大佛造像必兴造于1361—1366年这一时期,故此,大佛造像距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是惟一有资料记载可确认的农民义军政权所作。

宝相庄严的弥勒佛像

经专家考证,大佛造像当属弥勒佛像。该像背东面西,龛高13.75米,宽10.45米,深2.55米。龛顶建有清式歇山式屋顶,龛内造像为一弥勒佛二胁侍弟子。

弥勒佛为善跏趺坐,佛高7.5米,肩宽2.4米,头上高肉髻刻以螺发,面相方圆,表情庄重而敦厚,高高的眉骨之下,一双慈目,平视着远处的江水,佛上身着僧祗支,腰束带并作花结,外披袒右肩袈裟,以袈裟之一角搭敷于右肩头之上。下身穿大裙,两腿上的圆弧状衣纹自然流畅,疏密有致。双手带镯,左手抚膝,右手屈举止肩,以无名指扣向拇指,余三指自然分开,坐于长方形台座上。双脚赤足,踏于地上。整体造像简洁、明快、朴实、自然,庄严慈祥,气度非凡。

在长方形台座两端,各雕塑有一双手合十的弟子立像。弟子高2.3米,着交领袈裟,虔诚作礼。龛左侧石壁上刻有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摩崖题记:“大慈、大悲、大愿;佛骨、佛眼、佛心。”

大佛造像在此度过了数百个春秋,经历了数百年的人间沧桑,任凭风吹雨打,水涨水枯,始终坚如磐石,稳如泰山,面不改容,静静地守在长江边上,令古今朝拜者和过往船客肃然起敬。

清代重檐歇山式建筑——五佛殿

从大佛右侧拾级而上,仅20米处有清代建筑五佛殿,殿石龛内雕刻有五尊造像,故名曰“五佛殿”。中间为释迦牟尼的法身、报神、化身三佛并坐,两侧为文殊、普贤、青狮、白象。龛右侧石壁上有造像记一段,说明五佛系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凿造。佛龛高6.4米,宽11.55米,深1.4米。三尊佛高3.95米,佛座高2.45米,距地表1.2米,皆是结跏趺坐。

佛像内着僧祗支,腰系带,外披袈裟。中间一尊佛像左手抚膝,右手屈举,作说法印,左右两边佛作禅定印。左侧文殊骑青狮,右侧普贤骑白象。造像奇特之处,一为中间主佛骑牛,两侧均长方形座。二为文殊、普贤为光头、无花冠,此种情形在全国石刻造像中少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佛殿,为清代重檐歇山式建筑,坐东面西,面阔5间18.5米,进深2间7.7米,通高17米,占地面积为145平方米,建筑面积290平方米。五佛殿门楣正中横匾额书写“法眼观澜”四个大字,系清康熙四十四年四川布政使献立。殿侧石壁上刻有古人题记,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巴县就勒碑告示,保护此寺石碑一块,现镶安在五佛殿左侧墙壁上。现存有冯玉祥将军题词“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还清晰可见。

大佛寺始建于元末,盛于清。原占地面积约30亩,寺中建筑有大雄宝殿、观音殿、玉皇殿、五佛殿、望江亭等。清代王尔鉴诗云:“静域凌霄汉,高深一览中。江流天地转,山泛水云空。石像生苔绿,崖花落照红。禅关何处叩?拂壁度春风。”民国以后寺庙逐渐衰落。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迁入。解放后分别让废品公司、华康纱厂占有。“文革”期间对寺庙损坏极大,除大佛造像、五佛殿幸存外,其余古建筑先后被拆。

三峡水库建成后,弹子石摩崖石刻造像将受到部分影响,规划时建议原地保护,具体方案尚在论证中。

猜你喜欢

弥勒佛弹子袈裟
弥勒佛瓷雕
弥勒佛
干片式制动器弹子加压装置的力传递效率研究
打包
记 得 朦胧
八戒的悲催回忆录
新型(高密)防盗ABC锁芯
凤山的弥勒佛
佛祖的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