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2011-11-21许丽璇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儿科病例教学法

许丽璇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福建厦门 361003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与传统教学中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有很大的不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儿科学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尝试使用PBL教学法,并与传统教学法对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8级三年制临床护理专业实习生70例,其中男6例,女64例。将所有实习生随机分为PBL组和传统教学组,其中PBL组30例,传统教学组40例。两组学生在学习基础、性别组成、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传统教学组 实习生随机分配给各位临床带教教师,学生通过看、问、学的方式进行临床实习。于实习期间进行传统的3~4次小授课,2~3次护理教学查房或病例讨论。

1.2.2 PBL组 实施PBL教学法:①调整教学内容,编写PBL教学病例。严格按照统编教材《儿科护理学》的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以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来选取典型的临床病例,编写PBL教学病例,每个病例均分为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方法五个部分,病例编写后统一印刷,装订成册,供实习教学使用。②根据病房住院患儿的情况,向PBL教学小组的学生介绍。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同组学生中各人轮流询问患儿病史并进行查体,要求学生根据问诊和查体的结果写一份完整护理病历。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临床护理问题:第一,该患儿诊断、护理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第二,患儿进一步确诊应做什么检查?第三,该患儿发病的诱因是什么?试述患儿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的发生机制。第四,该患儿为什么出现抽搐?试述其发生机制。第五,该患儿反复呕吐,可能原因有哪些?第六,为何该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双肺湿啰音,是否有肺炎、心力衰竭发生的可能?如何护理?第七,该患儿尿常规出现PRO(+++),还应考虑什么诊断?第八,该患儿治疗原则是什么?写出其治疗要点、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③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以上问题,通过教科书、学校图书馆、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和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进行自学,归纳总结,作好讨论准备。④组织讨论。将PBL教学组分为三个小组,对临床实际病例中提出的问题与学生自己提出的迷惑不解的问题进行讨论。⑤教师总结。教师认真记录各种观点、依据和疑问,然后进一步归纳、分析各种观点、依据和疑问,引导学生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方法去综合分析,解决疑点,对学生可能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⑥病例的随访。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病例进行随访,了解确切诊断及预后情况,对大家的分析进行总结。

1.3 评价

为检验PBL教学法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对PBL组30名学生及传统教学组40名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进行出科考试,考试包括儿科护理基础理论(占40%)和临床病例分析(占60%),共记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

PBL组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表明PBL教学方法在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见表1。

表1 两组期末考试各分数段比较(例,%)

2.2 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

PBL组学生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分析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提高临床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沟通技能、增加临床适应性等7项指标的评价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例,%)

3 讨论

临床实习作为医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进行逻辑思维和临床实际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阶段,是完成从学生到护士转变的重要阶段。

由于儿科护士所面对的患者有大多数是不能表达或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不适或难以顺利进行体格检查的患儿,小儿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往往同一种疾病的诊断标准在患儿不同年龄间是不相同的,而且患儿起病急、变化快,危重患儿的液体疗法更是复杂多变,因而要求儿科护士应具有更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更高超的采集病史技巧与更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习热情,成为了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现行实习带教模式下,我们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不易形成有效的临床思维,理论和实践明显脱节。

PBL教学法的特点是打破了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以导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以获得基本知识体系、培养有效运用知识和获取新知识以及解决可能面临的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1]。通过基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而实习就是要把这些基础理论知识贯穿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判断和处理。传统的临床教学是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回忆教科书内容——解决问题(根据诊断确定初步治疗方案)。这种教学过程通常是先告诉患儿的临床诊断,再让学生从现有的临床资料中去寻找答案。而PBL教学则是让学生自己从患儿的问题中进行临床资料和证据的收集,根据临床遇到的问题自己寻找答案,在互动的过程中确定学习目标,接着针对学习目标自我学习,将学习所得应用于问题中,最后归纳所学的新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与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围绕临床问题,通过病例分析,不仅能将所学的儿科知识融会贯通,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能将所学过的相关基础医学知识(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等)、病理知识以及临床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符合医学的整体原则。PBL教学中,学生的讨论、学生在采集病例信息过程中相互合作、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都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有效地与同事、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收集病例资料过程中,在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学生直接面对患者采集病史,既锻炼了学生注意倾听、收集和综合问题有关信息并理解这些内容的沟通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沟通技巧,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理解。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PBL组的出科考试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表明PBL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在对学生的带教及考核过程中,教师明显感觉到PBL教学组的的学生更善于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临床解决实际问题,能较快适应实习工作。

PBL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宽松、平等、独立和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参与、探索和交流,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2]。

总之,在掌握PBL内在精髓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将PBL教学方法应用于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理论和实习中,有望为地方社区医院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1]张晓良,刘必成.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1):62-64.

[2]傅晓燕,谢晓恬,唐晋清,等.长学制儿科学临床实践教学中PBL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97-98,106.

猜你喜欢

儿科病例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病例”和“病历”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