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在五磊寺

2011-11-21

散文百家 2011年8期
关键词:峰峦生命

●俞 强

五磊寺,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它的静。

无论它沉溺于墙断垣残大殿倾圮青草疯长的荒凉岁月,还是焕然于画楼雕甍梵呗涌动香火缭绕的鼎盛时刻,它都出奇地静,概莫能外。

五磊寺的静阅尽时世的盛衰乃至个体生命经历的喜悲。

这静是空灵的,有生机的,有根、芽、茎叶和蕾的,是有自由自在的鳍或者翼的。

静在五朵莲花似山岭簇拥的峰顶,在脚下的岩石与涓涓的小溪里,在虫鸣的节拍与一声声禽类的清唳之间,在山谷这间节气的震颤与交替,静在寺前的池水的涟漪与无风的塔影之间,在几棵直插云霄的古松新增的树轮与针叶凋落的默契,在夜空发出的微凉的糅合着一丝涩味的植物的气息里,在更远的天空的背景里峰峦与峰峦无语的对峙与消失。

从一周的事务中拔出身来,撑一支长篙,学古人模样,从青砖巷陌与石桥之间的鸣鹤那边,沿着白洋湖漫天的水光,在田野与青山的倒影里,向南。

或者,驾着豪华轿车驶向淡黄色的长堤,或从另一个出发地向北,向东,向西,通过里 外杜湖之间弯弯曲曲的山路,绕过高高低低的 峰峦,穿过重重叠叠的竹林,抵达静,进入 静,融于静,会对静的不同角度与层次乃至境 界感受得更深。

这是一种五磊寺所处的自然山林所滋养的 静,物态、场境、气氛的静,芸芸众生运动之 后得以栖息的静。

另一种静是穿透一切物象与轮回的静,大 与天齐,抑或比天更高更远,它返回个体生命 的律动与观照,又显得微乎其微:墙上一枝摇 曳的藤萝,树杪掩映的檐前一滴隔宵的雨,或 者经房里一只蒲团放在地上的温暖与恬然,都 透出了有关的静的信息,静是充实的,但分明 又不是这些具体的事物。

静是寺前被锯掉或剜走的两棵参天古树 的空缺,是成为生产队挖泥船的几块材料的 无名。静是几块易宗改辙变换不停的匾额下 落不明,静是废弃的神龛长满苔痕,中断的 功课青黄不接。静是遍地蓬蒿无人问津的曲 径天老地荒,被盛衰的反复磨得光滑的石头 交出的时间的质地,静是祖师塔的塔芯被砌在水库大坝上作为普通石头后的那份从容与超脱。

这一种静包含着前一种的静,以柔弱与谦卑的形式显现了它的坚固与永恒,静静地退让到世俗、权力与虚荣的辽阔疆域之后,躲在欲望或喧嚣留出的逼仄的间隙,瘗埋于花蕾鸣禽落叶雨雪四季轮换的遗忘,却廓清了另一番无垠的天地。

这是那罗延尊者的静,达变、谛闲与弘一法师的静,也是红尘中有慧根的无名氏的静。

这静是有深度的,有来历的,是有归宿感的。

我第一次到五磊寺的山门时,十七岁。那时盘山公路还没有通向峰顶。刚刚爱上文学的我,与两位同伴一起拨开一丛丛挡住去路的茅草野蕨,翻山越岭,以双脚亲临的虔诚,终于找到了被世人遗忘也被僧侣冷落的五磊寺的踪迹。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雄宝殿毁坏了,梁与柱子被野蜂蛀得千疮百孔,蛛网从《全唐诗》一首不惹人注目的晚唐的诗里悬挂下来,落在我们的头顶。外粉刷剥落的僧寮已经改成山林队的仓库,墙上还残留着标语与动荡年代的印记,堆满什物的角落散发出霉烂的气息。

在十七岁的眼里,五磊寺的颓败的静也闪耀着新奇的光,初次的光,尚待领悟的光。在这种静的映衬下,一种历经沧桑的荒凉也成了一种超脱的淡然的美。刚刚涉世的心灵,面对这种状态里生发出来的静,就像一枚深绿色的针叶掉入了森林的怀抱,不知东也不知西,不知始也不知终。整个静仿佛被一支炭铅笔勾勒出来,删繁就简,把人间的浮华与藻饰省略殆尽,回到了物的朴素与原始,回到了存在的本真。

许多年后,我又多次来到了五磊寺,来到了修葺一新华彩照人的五磊寺,岚气,空寂与香火掩映下的主体建筑又恢复了它的规模与气势,树阴,水光与山影簇拥下的钟楼,经楼,七塔,又演绎了形式的丰富与精致。在善男信女纷至沓来的脚步声中,我分明又感觉到了这一种静。静使以前发生过的或者所有看起来无关的事物有了一种内在的联系。在静之外,我找不到我,在静之中,我发觉自己才成为自己,无处不在的静,把我提升到我之上。

静,在听觉与视觉之外,在语言与文字之外。

静,又在生命之内,在那罗延尊者之前,也在那罗延之后,当然静也在海上的荒岛上那罗延用松枝点燃第一盏灯时的屏息与凝神,静在每一个呼吸着知觉着生命着的无名氏的周围,或者心中。

一只木鱼诵唱之后的哑然并非等于静,一炷香烛袅袅飘散之后的沉默并非就是静。静难以捕捉,又悄然而至。这静又是无形的,无垠的,不会被捣毁,更不会被颠覆,遮蔽或者湮没。在五磊寺,我与两种静相遇,终于明白了:

静是另一座寺,另一卷经。

猜你喜欢

峰峦生命
暮春雨后
生命之树
从地里冒出来的生命
大海和高山
游天堂寨有记(新韵)
雨雾中登天柱山
攒 云 峰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