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家经济观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1-11-21金会庆

江淮论坛 2011年5期
关键词:自由主义道家市场经济

金会庆

(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三联学院,合肥 230601)

道家经济观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金会庆

(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三联学院,合肥 230601)

道家由天道自然、人性自由的视角出发,思索天人关系,得出自由源于自然、有为成于无为。由道家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过渡到政治层面,必然导致“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由“无为”的主张可以衍生出相对自由的思想,这种思想体现在经济上就是经济自由。道家的经济自由的经济观对中西方早期经济的发展尤其对我国汉、唐初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经验是:经济活动要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经济自由发展要尊重自然、顺应民意,从而实现经济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道家经济观;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反思

在我国古代,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的大唐盛世,以及清代的“康雍乾”的满清盛世等,我们不难发现其经济理念与道家的密切关系。统治者力主“无为而治”,反对烦扰百姓,提倡与民休养生息,给人民以更多的自主权,让人们在“无为”的前提下,实现“自化”、“自正”、“自富”、“自朴”。 这种思想不仅有利于百姓的自我发展,而且更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无为而治”的类似于自由的经济思想,适应了当时恢复生产和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

汉初“文景之治”是“明用黄老,不用儒家”。汉文帝“好道家之学”,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汉景帝提倡“无为而治”、“重本抑末”、“劝农桑,益种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富足的新形势,开创了“文景之治”。

唐初“贞观之治”,是“明用黄老,辅之儒家”。唐高宗李渊颁布《先老后释诏》,称“令老先,次孔,末后释”,用行政手段规定道家在儒家、佛家之上。唐太宗李世民下诏称:“况朕之本系,出于柱史,今鼎祚克昌,既凭上德之庆,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1]申明自己的祖先是老子,明确地尊老崇道。唐太宗李世民“崇道”的主要内容就是:“赖无为之功”、“但以清静抚之”、“静之”、“与民修养”,“先存百姓”、“不夺农时”、“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步行,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与道家自然、自由、放任民众的经济观相契合的重商主义经济理念在宋朝则有明显的体现。宋朝商业的发展超过历代,海外贸易盛况空前,交通运输业相当发达。这种重视商业贸易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促进了宋朝经济的发展,使得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明清之际,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封建经济全面繁荣。这一时期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是道家经济观影响下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活跃:丘浚强调“听民自为”的自由放任的经济主张,李贽强调“私者,人之心”的经济人假设和“民富先于国富”的富民思想。

到了现代,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上升的势头。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如何将西方市场经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联系起来的问题。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以及人本主义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

(一)道家经济观和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推动下的西方社会的巨大发展

英国学者霍布森在 《西方文明的东方来源》中指出:“魁奈思想当中有很多概念受惠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学概念,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无为’概念译成法文的laissez-faire(自由放任)。”这一思想对重农经济学的影响很大,由此它首次提出了自由放任的光辉思想。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出道家自然、无为、放权、任民的经济观与西方自由经济的相通之处。

追溯到西方文明发祥地的古希腊,智者“人是万物的尺度”[2]的观点崇尚自由和人的个性解放,但这种自由不是“道法自然”下所说的自由人性,而是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人性欲望论弥漫并促进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西方社会在文艺复兴的号召下,倡导解放人性,使得自由民主的理念深入人心。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倡导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下,西方社会走上高速发展的轨道,可以看出自由主义思想对西方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西方经济以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并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走上了发展工业化经济的道路,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进程的挑战。由于人性欲望的无限扩张使得西方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经济危机的挑战,走入了经济低速发展时期。

道家经济观与西方近代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观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强调尊重自然、尊重规律;不同的是,道家强调人不能无限扩张欲望、破坏自然;由其反对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人治导致的战争、灾荒、涂炭生灵的态度讲,具有积极意义。它启发我们,发展经济要遵循规律,违背规律的主观性是虚妄的,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西方经济观则主张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在趋利本能的驱使下每个人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动性,而在背后有“看不见的手”在指导着一切,社会的整体运作在宏观上难免盲目,在微观上则呈现规律性、秩序性。因此西方人征服自然的乐观精神总是与不时的经济危机相伴。

(二)中西方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比较分析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盛世”还是古希腊以及资本主义所创造的巨大的人类文明,都体现出中西方文明中对于自由主义理念的推崇。道家的道法自然与西方的自然秩序哲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中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家在论证其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时,都对人性作了一个假定,即人在本性上是自利的,人的欲望是人求富求利的动机,强调人本理念,对人的尊重以及对人劳动的尊重,肯定人们对自身物质利益追求的合理性,把民富放在第一位。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无不与道家思想有关。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都是奉行的“黄老”之学。甚至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吕氏春秋》也带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自由主义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历朝历代都遵循建立之初以道家经济观 “休养生息”的无为而治而达“盛世”到统治时期的儒术治国重农抑商限制发展理念的转变规律。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解放所带来的民主自由深入人心。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爆发,生产力的大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加上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从而创造了巨大的工业文明,同时西方社会倡导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道家的人性欲望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 其德乃真”、“清心寡欲”、“虚心实腹”等,不强调人性的过分膨胀,不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是强调天人合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提倡道法自然,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西方的人性欲望论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以“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为基本出发点,崇尚自由和人的个性解放。这种自由不是“道法自然”下的人性自由,而是对人的自由的夸大,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这样的人性欲望论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人类私欲的无限膨胀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中西方经济发展趋势的比较分析

1600年以后中西方经济发展出现拐点,中国开始被西方超越。但1998年中、西方GDP的差距逐渐减小,甚至中国GDP有赶上和超过西方的趋势。根据历史发展进程,可以推测出在1600年之前中国一直是对外开放并受到道家哲学以及道家经济思想的影响,文化和经济居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而1600年以后,中国关上对外开放的大门,西方却向现代化大步迈进,并且迅速超过中国。

2008年前后中西方经济发展出现交点。2008年前后,中国的GDP已赶超上西方并继续呈现出上升之势。根据经济发展历程分析,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中国逐步找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方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成了 “世界工厂”,“Made in China”走向世界的角角落落,而西方经济发展陷入种种困境。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了解了道家经济观在中西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道家经济观面临着与当代社会,尤其是与我国当前国情结合的问题。我国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一般的市场经济的内涵之外,又有政治民主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内涵。因此,在当前社会中,道家经济观面临着自身内涵的变革与扩充的问题。

(一)“道”治与法治

道家经济观的核心是强调对“道”的遵循。从本体论上讲,“道”是创生宇宙万物的本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同时,“道”也是宇宙万物运动的根本法则和规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由此,道家经济观中强调社会经济的运行要遵循“道”的要求。这就是道家所倡导的“道”治观念。“道”治的核心内涵是强调“道法自然”,把“道”看作是独立的本体,它自主、自因地运行而不受影响,产生万物而出于自然。“道法自然”的具体表现是老子所主张的“民”的“自化”、“自富”、“自正”、“自朴” 的行为方式取向。具体切入到社会经济领域,强调遵循“道”这一根本法则,顺乎自然,不要过多的干预,让民众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实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富足。道家经济观的这层涵义无疑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有着内在的相合之处,这也是道家经济观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

然而,“道”治的弊端也是明显的。一方面,“道”的内涵虚高飘远,欠缺规范经济行为的具体内涵。另一方面,“道”治所倡导的“法自然”含义,也有让经济滑入无序状态危险的可能。从西方百年来自由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中,我们已看出市场经济自身固有的弊端。由此,当前我国构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之外,同时有政治民主的内涵。依法治国成为当前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这就要求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纳入“法治”,必须遵循我国的法律法规。由此,原本道家经济观所认定的在经济领域中唯一且最高的“道”治准则,必然要与法治原则融合起来。唯此,才能规避自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无序混乱状态,保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旺盛活力。

(二)“无为而治”与服务型政府

“无为而治”的道家经济观要求政府“无为”,不要过分干涉人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人民“自为”的环境,最终达到“无不为”的社会效果。“无为而治”有利于限制政府过多的权力干预,充分发挥了民众的积极性、自主性以及市场自身的能动性,却因对“无为”的过分强调,而有让经济陷入放任后混乱的可能。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表明,它自身不是万能的,必然要求政府的宏观调控。然而这种宏观调控又不同于我国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由此,我国当前政府管理所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是一方面要抛弃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又要增强对市场经济的调控能力以规避它本身存在的风险。此外,道家经济观未能对“无为”式政府的内涵做出明确而清晰的说明,根据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状况,需要对政府职能做出明确的界定。

对此,我国提出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服务型政府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它不是“全能政府”的大一统管制,而是强调为社会和公民服务。“服务”与“管制”相对而言就是相对的“无为”。 它不是“不为”,而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为了“不该为”的事情,是一种越位,即使好心也会帮倒忙;而不去为“该为”的事情,又是一种缺位,是不负责任和规避风险的表现。只有为该为之为,恰如其分,才能真正发挥出政府的作用。

(三)民本与“以人为本”

道家经济观中有“民本”的旨归。民众的富足即是道家经济观所包含的守“道”与“无为而治”思想的预设前提,又是它的必然社会效果。老子认为“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至高的君主也只有凭借贱下的民的存在自己方能存在。在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里,没有战争,人们无忧无虑,其乐融融。道家“无为”政治的基本原则也包含着“顺民性情”的思想。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最终实现的社会效果是“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外,老子反对统治者对民众的横征暴敛、严刑苛法以及无休止的战争。他说轻赋薄敛,“去甚、去奢、去泰”,并斥责横征暴敛者如同大盗,“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这些“民本”因素肯定了民众在政治上的根本地位和决定作用。但道家的“民本”思想是以君主民从的既定关系为前提,来讨论设君之道与治民之道的。它总是把君与民粘连在一起,论证民对君的制约,君对民的政策。因此,民本思想的最终取向不是通过赋予民众政治权利而否定君权至上,而是通过规范君主对民的政治行为实现国泰、君尊、民安。我们现在倡导的“以人为本”是对道家、儒家等传统的“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创新。

从研究道家经济思想的过程中吸取符合现代经济思维的精神养分,将中国的传统经济思想与现当代社会发展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不仅是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在传承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伸张和发展民族力量的需要。

[1]全唐文(卷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7.

B223

A

1001-862X(2011)05-0094-004

金会庆(1956-),男,上海人,日本东京大学医学博士,客员教授,安徽三联学院院长。

猜你喜欢

自由主义道家市场经济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漫画道家思想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至善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