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体类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对策透析
——以地方性本科院校为例

2011-11-20黄昊文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艺体英语课堂大学

罗 峰 黄昊文

(湖南科技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 永州 425100)

艺体类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对策透析
——以地方性本科院校为例

罗 峰 黄昊文

(湖南科技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 永州 425100)

在大学英语教学对象中,艺体类大学生是一组特殊的英语学习群体。本文从分析大学英语课堂现状入手,剖析了艺体类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及成因,最后提出了解决艺体类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可行性对策并针对艺体类学生的特殊性进行了教学平台的设计。

艺体类大学生;大学英语学习;障碍;对策

一、大学英语课堂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变革,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也逐渐升温,在教学中,更多强调“学生中心”,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角色的培养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也逐步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过渡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际式英语教学法上来。这一改革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从现实状况来看却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大学英语课堂形式单一,课堂设计程序化。虽然全新的教学理念已经倡导了很多年,但是实际教学中,大多数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形式。就我们这类地方性本科院校而言,教室设计仍在沿用传统的布局。虽然部分高校花大力气建立了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却没得到充分的应用。教师更多的是立足于三尺讲台,跟学生之间也还保持着明显的距离。教师依然是大学英语课堂的授课主体,即便有学生讨论和答题的环节,也都没有充分的展示自己,而仅仅演变成一种简单的程序,或者说是一种流于形式的步骤。学生没有真正的再思维上转变成“我要学”,往往是课上忙于抄录黑板或白板上老师的笔记,不能大胆的质疑,更别说创造性的学习了,这难免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从而使得“师唱生随”成为普遍现象。

其次,教师自身缺乏创新精神。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虽然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特别强调教学改革,也非常重视教学改革成果的应用,但是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情况不容乐观,很多教改课题的申报和承担都存在“炒现饭”的现象,甚至有观点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以及相关的研究是看不到效果的,是在做无用功。因此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所进行的教学改革方面尝试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也就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创新想法也在无形中被抹杀。

再次,长久以来形成的英语教学环境对大学英语课堂影响深远。不可否认,无论在教学观念、教材的编排,还是在教学手段上我国近年来对英语课程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创新,交际式教学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认可和推广。但中小学的应试教育迫使家长、教师甚至学生仍然把英语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这就必然导致“学生中心”成为一句空话,其结果可想而知:老师依然满堂灌,学生依然埋头死记硬背。这种惯性必然深刻影响到大学英语课堂的氛围。相当多的学生在大学第一学期结束时的意见反馈是认为大学英语所学的“知识”——这里主要指传统课堂所灌输的语法知识和各种知识点——不如高中所学的多。现实中,我们面对的状况是许多课堂活动安排下去后很难得以良好的实施。学生对英语会话、答题、讨论都普遍存在紧张心理,很多学生缺乏信心和勇气,因为无法用英语表达而使自信心受挫,表现出非常畏难、焦虑和不安的负面情绪。

另外,对四、六级考试的过分强调也使得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遭到忽视。尽管近年来关于是否取消四、六级英语考试的争论不断,许多高校,包括我们这类地方性本科院校已经取消了四级证书与学位证书挂钩的潜在规定,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这种考试形式都会影响到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特别是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苛刻要求都使在校生们把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当作大学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这样急功近利的学习态度也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以至于学校和老师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大二的英语教学中以四、六级辅导为主,而进一步忽视英语语言技能和素养的培养。

当然,大学英语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还有其他诸如学校硬件设施不足,评价体系不合理,师生沟通不畅等许多问题,而这些都是教育环节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本文不再一一赘述。

二、艺体类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及成因

1.艺体类学生特点

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艺体类专业学生属于特殊的专业群体,与普通专业大学生相比,具有多方面的差异。整体而言,这一群体专业性较强,个性突出,入学时高考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尤其是英语成绩更是偏低,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对英语学习重视不够。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特殊群体,艺体类学生存在自身特点。一方面,他们思维活跃、有个性。“艺术类(个人认为包括体育)专业的学生受艺术思维特征的影响一般更习惯于直觉和形象思维,更富于情绪、情感和想象,往往喜欢追求浪漫情调和美感”[1]。另一方面,艺体类学生的专业有其固有的特性。艺术强调事物的直观性和视觉、听觉等感官冲击力,这与语言更加注重语义、情景、和人的内在情感有所不同。而表现形式的差异必然会在认知上也有所不同。另外艺体类专业的评价特征也与英语学习不同,往往更注重的是创新和美感,而语言更加侧重规则和信息互动。这些,自然使得艺体类学生的英语学习存在自身特点,最终成为束缚其英语学习的瓶颈。

2.艺体类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及成因分析

笔者从03年以来一直从事艺体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通过几年的接触和摸索,认为这些专业的大学英语课堂之所以不是很流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所以不高,学习的效果之所以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这些专业的大学英语授课教师依然没有找到很适合这个群体的教学方式。艺体类招生突出考生的专业成绩,文化课录取分数远远低于其他文理科专业,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引导考生重视专业课、忽视文化课。再加上他们对外语学习所持的态度相当被动,他们绝大多数没有意识到用好英语的实用价值。而普通高校的艺体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法与普通文理科学生趋同,仍以传统的大班教学为主,以“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词汇、句型、语法、翻译课文等,学生听讲、记笔记,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老师为主体,向学生灌输英语知识,信息流向单一,缺乏师生互动,学生无法得到真正的学习运用所学知识的体验、训练和实践。

二是缺乏适合艺体类学生的英语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法。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没有针对艺体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大纲。2004年1月,教育部专门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并要求各高校参照《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该《要求》并没有针对艺体类专业学生专门作出规定。而就教材而言,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近五年来,我校为艺体类专业学生征订的教材有高教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清华社出版的《新时代交互英语》以及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潮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等。虽然这些教材相比较其他普通文理科学生使用的教材而言,难度降低了,但是对艺体类学生而言难度还是偏大,也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困惑。而且这些教材没有注意与艺体专业的结合,教材内容很少涉及艺术体育领域的知识,缺乏艺体类专业特色,无法照顾到艺体专业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学生在修完四个学期英语课程后,几乎没有学到本专业的英语知识,甚至连最基本的艺体专业术语和习语也知之甚少。

三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没有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观念还没有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并且在音、体、美专业大学生招生录取的过程中,各高校几乎没有设定英语最低达线标准,这样不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英语基础,从而使得艺体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陷入困境中。

三、解决艺体类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可行性对策及教学平台设计

1.可行性对策

首先,通过对艺体类专业大学生的充分调查和了解,鼓励和引导他们采用适合其自身特点的英语学习方法。并且,针对他们英语学习基础差的情况,在高考录取时应采用英语单独划线,制定最基本的达线标准。

其次,全面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反映和要求的不同,分类编班,分教材授课。在大一一期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教学方式、内容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过度,帮助学生找到大学英语课堂的定位,进而树立正确的语言观,有效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并实行大学四年英语设置的模式,直到达标为止。

再次,进行教材改革,推出适合于音、体、美专业大学生学习的专业教材,教材编写应该与艺体类专业联系紧密。同时作为艺体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授课教师应更积极的探讨适合这一特殊群体的教学方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提出“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2]这就要求广大艺体类专业广大英语授课教师在网络教学模式下结合运用网络技术,创设网络情境,培养艺体类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 教学平台的设计

根据近几年来使用NewClass的情况,现将基于计算机和艺体类学生特性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平台设计如下(参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

在该平台下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教学活动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进行,实线箭头表示以某种教学环境为主,虚线箭头表示以某种教学环境为辅。在基于 NewClass系统建立的“信息互动平台”里,知识传授并不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习者通过他们自己在思维上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成为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结合学生反馈的信息,通过“信息互动平台”,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3]教师通过以上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协作以及人机的互动。“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个体与群体之间进行协商式讨论和交流互动式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4]“信息互动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真实、有效、和低焦虑状态的学习环境。在这一平台下进行的合作学习、合作解决问题以及在合作过程中语言交流能力的提高都能使艺体类专业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提高管理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

四、结论

地方本科院校的艺体类专业学生属于特殊的专业群体,而他们的特殊性必然造成“学生基础差——教师缺乏信心——学生厌学——英语学习成绩停滞不前”局面的产生。仅仅依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实现提高艺体类学生英语水平,使其获得基本的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的目的,更无法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英语教学中,从而满足21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都能给予足够重视,不断尝试、钻研适合各种特性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真正贯彻“学生中心”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以及他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困惑,鼓励和引导他们采用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就能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积极探索适合艺体类等特殊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并逐步改进和完善艺体类专业招生模式和教材改革,就一定能让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融入我国正在广泛开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流,找到艺体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真正定位。

[1]李新国.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尴尬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6(4):117-118.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2.

[3]黄昊文.试论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以“信息互动”教学模式为环境[J].安徽文学. 2008(8):221-223.

[4]韩少杰,李新涛.网络环境下协同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5]杨建华.山西省音、体、美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与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4,(3).

[6]刘萍,秦军.借助多媒体网络环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J].高等农业教育,2006,(02).

[7]郭晋燕.转型时期外语教学探讨[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S1).

[8]朱甫道,许竹君,傅志刚.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体系的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03).

[9]赵有斌.艺术、体育类学生英语教学状况及策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1,(2).

HO-0

A

1673-2219(2011)08-0165-03

2011-03-21

本文是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地方本科院校音、体、美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立项文号:湘教通【2009】321号

罗峰(1977-),湖南湘潭人,湖南科技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责任编校:何俊华)

猜你喜欢

艺体英语课堂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大学求学的遗憾
高中艺体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思路探讨
如何深化艺体教育创办特色学校
星湾学校:艺体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