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口市建筑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11-11-20家晓余刘丽琼陈群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海口市躯体健康状况

家晓余 刘丽琼 陈群林 熊 燕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 一支劳动大军,已成为我国社会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农民工队伍的日益壮大,农民工问题愈来愈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农民工心理的研究很多,主要涉及心理健康状况、过客心理、对城市生活的渴望,也包括由农民工犯罪心理和失衡心理导致的不良行为等[1],所取得的成果非常丰富。但综观已有文献发现,有关农民工的研究多采用SCL-90调查的方法,施测方式以团体施测为主。农民工所受教育的程度相对较低,可支配的时间较少,因而会影响调查的质量。这也是导致同类调查结果大相径庭的原因之一[2-5]。

海南省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开发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必将加速,更多的建筑农民工将涌入海南。建筑农民工由于长期以来从事架工、泥工、砖工等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工作环境三高:高温(寒)、高空、高音,且多与外界隔离,饮食居住相比非建筑农民工较差,其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研究建筑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海口市4处建筑工地和2处民工聚集地为抽样点。发放问卷75份,收回有效问卷71份,有效回收率95%。有效样本全为男性,平均年龄(36±10.8)岁;小学及以下学历19人(27.1%),初中41人(57.7%),高中或中专7人(10.0%),高中以上3人(4.3%)。

1.2 方法 采用经过研究自行修正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6]。抽取其中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7个维度。经检验有较好的信度,其中Cronbachα=0.938。为了保证研究的信效度和数据的真实有效性,施测方式采用个别施测,施测者为经过培训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大三学生。

在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设计了6道访谈题目探究建筑农民工的状况及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随机抽样访谈20人,访谈结束后由访谈员将访谈内容整理为Word文本形式的访谈记录。根据对访谈内容的整理和分析,归纳出影响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因素。

1.3 数据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 果

2.1 海口市建筑农民工与全国常模比较 将海口市建筑农民工心理健康的水平与全国常模进行t检验,见表1。

表1 建筑农民工与全国常模比较()

表1 建筑农民工与全国常模比较()

注:P*<0.05,**P<0.01,下同

因子分 建筑农民工(n=71) 常模(n=1388) t躯体化 1.71±0.55 1.37±0.48 5.22**强 迫 1.90±0.55 1.62±0.58 4.33**人际敏感 1.91±0.62 1.65±0.61 3.56**抑 郁 1.81±0.58 1.50±0.59 4.53**焦 虑 1.73±0.56 1.39±0.43 5.04**敌 对 1.75±0.69 1.46±0.55 3.59**偏 执 1.76±0.68 1.43±0.57 4.14**

2.2 海口市建筑农民工的阳性检出率 参照有关标准[1],若SCL-90 7个因子中只要有1个得分≥2分者,表示被试在这个因子呈阳性症状。得分≥3分者,则可认为被试可能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见表2。

表2 海口市建筑农民工的阳性检出率

2.3 海口市建筑农民工居前10位的阳性项目 将项目得分超出3分者的项目进行统计。共有66项超出3分。忘记性大(52.1%),感到要赶快把事情做完(51.4%)2项最高。其次是容易烦恼和激动(46.5%)、感到比不上别人和做事必须反复检查均为44.3%,感到在公共场合吃东西很不舒服也达42.3%,而担心自己的衣饰整齐及仪态的端庄和感到孤独均占38.%,而难以做出决定和感到别人不理解不同情也分别为35.7%与35.2%。

2.4 建筑农民工在SCL-90各因子得分的比较 将建筑农民工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进行年龄、文化程度、工龄、婚否、有无亲人陪伴、是否经常更换施工队,每天工作的时间是否超过8小时进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结果表明,SCL-90各因子得分在文化程度、年龄、工龄、婚否、每天工作时间是否超过8小时均无显著差异(P≥0.05)。除抑郁因子与敌对外,其它各因子均在是否常换工程队维度上存在差异,固定施工队者得分显著低于常更换施工队者,见表3。

表3 海口市建筑农民工的差异检验

躯体化在有无亲人陪伴上存在显著差异(t=2.34,P<0.05)。无亲人陪伴者(1.79±0.65)得分显著高于有亲人陪伴者(1.58±0.28)。

3 讨 论

3.1 关于问卷的信效度 本研究采用的是自行修订过的SCL-90问卷。在综合了相关文献发现,同类研究中恐怖、精神病性程度得分都比较低,全国常模也是如此,而其他研究并不好解释,因此本次研究在调查中为了减轻被试的作答压力,删除了其他、精神病性和恐怖维度,修订后的问卷Cronbachα达到0.9以上。

3.2 海口市建筑农民工心理健康整体状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海口市建筑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正常人平均水平,说明该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值得重视与研究。本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抑郁、强迫等方面,这与前人研究一致。但从整体状况来看,海口市建筑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比重庆[3]、东北[4]等地区的农民工较好。这一方面可能与本次调查采用的是个别施测,农民工对问卷的内容会正确理解;其次与政府重视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以及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有关。访谈结果也表明,60%的人对当前工作较满意,满意的原因包括:工资满意、居住饮食好以及海南环境好。访谈中还了解到在海南从事建筑的工资与内地相差不大,但白昼时间长、四季都能干活能多赚钱。

3.3 海口市建筑农民工心理症状分析 本研究发现海口市建筑农民工总体症状阳性率达62%,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9.7%。其中以人际敏感(43.7%)、强迫(35.2%)、抑郁(31.0%)最为突出。

建筑农民工多住在建筑工的板房或棚屋里,由于白天工作强度大,下班后就吃饭、休息,很少外出。与外界处于隔离状态,很少有机会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大多数人封闭在小群农民工中,以同室、同乡为团体,团体之间或内部常会有争执,人际关系难以适应。在访谈中有44%的人谈到与工友或邻居互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62.5%的人在休息时间很少外出。在SCL-90中居前10的阳性项目中,人际敏感占了3个,这说明建筑农民工在城市生活隔离状态下,导致文化适应困难,由此也产生了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使农民工处处抱有谨慎的态度,自觉不自觉的回避与城里人交往。访谈中谈到与城里人交往及态度时,19%的人持有“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的态度”,25%的人表示没有与城里人打过交道。

强迫症状得分很高,在SCL-90中居前10的阳性项目中占了4项。原因是建筑农民工长期从事单调、枯燥的工作,生活平淡。另一方面抑郁水平增高可能导致强迫的出现。蒋善认为强迫症状在工龄5~10年中最突出[3]。本次调查样本的平均工龄为9.5年,所以强迫症状可能与工龄有关系。事实上,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强迫症状在农民工群体中是普遍存在的[4,7]。

抑郁症状方面,本调查显示海口市建筑农民工抑郁水平较高,这可能与他们封闭的生活有关,交际圈小,生活的争执容易让他们激动或烦恼。烦恼不及时排解容易引起抑郁。访谈中有50%的人表示当他们有烦恼时从不向任何人诉说。另外,访谈中有88%的人表示打工没有价值,打工就是为了挣钱。这说明海口市建筑农民工的抑郁症状突出可能与他们自我价值感低有关。

海口市建筑农民工躯体化相对于其他症状得分最低,躯体化程度最轻,这与贾凤芹调查结果一致[8]。在研究中发现建筑农民工在完成躯体化的项目时多快速做出选择,他们把身体健康看做是做工的前提,而且相信搞建筑可以锻炼身体。笔者认为躯体化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并不能说明建筑农民工更易出现躯体化症状,这可能与工作劳累,生活条件较差有关。有亲人陪伴者的躯体化状况要好于无亲人陪伴者也表明有亲人陪伴者可以得到较好的生活照顾,从而减轻躯体化症状。

敌对和偏执得分相比于其他症状较低,但高于全国常模,这与同类的研究是一致的。孙崇勇对农民工人格调查显示,敌对和偏执与精神病性存在显著相关。工作与生活环境导致农民工形成孤僻、不关心他人、固执等性格。与非建筑农民工比较,建筑农民工的工资相对较高,甚至比有些城里人的工资都高,他们的劳动与报酬较为平衡,所以对社会并没有严重的不满情绪。访谈中有75%的人对工资和居住比较满意,25%的人不满意,原因是拖欠工资和伙食太差。在谈到对政府工作满意度时,有75%对政府的政策和工作满意,表示现在没有干完工不给钱的事了。25%的人不满意政府的工作,原因是政府有政策但无行动。在访谈中有3人提到施工员在工作中有时故意刁难工人或为个人利益谋私等,建筑农民工对此有不满情绪,但又不敢当面发泄,导致抑郁、敌对心理。

4 建 议

4.1 完善建筑农民工社会支持系统 建筑农民工的流动性,使得原有地缘支持系统与血缘支持系统对农民工的保护作用减弱,而所在城市或单位对个体的支持系统没有得到完善。农民工感觉自己虽然在建设城市,而城市却没有接纳他们,遇到困难也无处寻求帮助,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滋生对社会的不满。

4.2 丰富建筑农民工的业余生活 建筑农民工由于生活与工作环境一般都局限于工地与工棚,生活单调乏味,个体自尊与尊重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及爱的需要均难以满足。而这些需要的满足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因素。提高个体的薪酬待遇固然重要,但薪酬待遇只是一种保健因素,因此如何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4.3 加强建筑农民工的心理辅导 除了外在的环境外,个体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弹性是决定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有针对性地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建立心理求助机构来提高建筑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1]朱金考.城市农民工心理研究[J].青年研究,2003(6):7-11

[2]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3

[3]蒋善,张璐,王卫红.重庆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心理科学,2007,30(1):216-218

[4]孙崇勇.东北地区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7,20(1):17-19

[5]苏莉,韦波,凌小凤.建筑工地农民工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关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6):1096-1097

[6]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5-45

[7]胡荣华,葛明贵.对408名城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4(3):196-198

[8]贾凤芹,吴燕.苏州市青年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30):2823-2824

猜你喜欢

海口市躯体健康状况
喜讯 我校古洁老师获海口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中秋之夜
现在干什么?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50例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海口市创办家长学校工作纪实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