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雅艺术消费:现状分析与建议

2011-11-20文/黄

艺苑 2011年3期
关键词:高雅票价演艺

文/黄 星

随着群众生活的逐渐富足,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意识也会不断增强,高雅艺术的消费比例也会相应不断攀升。高雅艺术演出要培育出良性市场,尚存在诸多困扰与“瓶颈”制约,需对其具体分析并探索对策。

一是“票价贵”与“看戏难”之间的恶性循环无法破解。如同其他商品市场一样,演出市场讲求“随行就市”。受娱乐明星出场费不断飙高的影响,近年来受群众欢迎的院团或艺术家的演出报价也逐步上调。诚然,艺术产品要讲求经济效益,这无可厚非。但具体到我国国情,产品价格(票价)高于绝大多数普通民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就达不到精神产品普及共赏的目的。同时,剧场经营者习惯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营模式,等待、依赖政府的经费补贴或赞助。这样,在送出大量的赠票后,为了“保底”,只能用高票价作为补充。二是演出营销策略滞后,缺乏有力的市场运作意识和措施。当下,国内相当部分促进高雅艺术的营销活动仍停滞与满足于“本场地门前挂挂海报,放放气球”的阶段,缺乏有影响力的宣传推介手段,缺乏综合借助各种媒体进行推广的能力,更缺乏对各类高雅艺术产品欣赏的引导和真正有力的市场运作行为。三是民众素质和渴求欣赏高雅艺术的风气尚未形成。交响乐、歌剧、舞剧、芭蕾舞、戏剧等艺术作品的演出需要观赏者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方能听得懂,看得下去,从而产生欣赏娱悦的共鸣。在发达国家与地区,进入剧院的观众群体不仅文化修养好,连衣着装束、礼仪都很得体,迟到了自觉不入场,席间不喧哗,观看演出全神贯注。而国内的观众观看演出时接听手机、大声喧哗等不文明举止众多纷呈。以上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了高雅艺术演艺市场的孕育与发展。

多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保护、弘扬高雅艺术,强调倡导以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同时还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鼓励高雅艺术的普及与提高,这对社会进步和提高人们的素质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当下做好推广普及高雅艺术的工作依然十分艰巨,一般号召性的推广举措难以推动高雅艺术的普及,必须依靠社会系统工程加以解决与引导。对此,笔者认为要推动高雅艺术消费市场良性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培育高雅艺术演艺市场不能依靠政府行为,但还需要政府在专项资金、税费政策、鼓励动员(如发文引导)、提供便利(如街头广告)等方面的有力扶持。另外,应当承认演出高票价是个无法一蹴而就的问题,但是根据国情,政府对此应该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显然看演出不像老百姓的柴米油盐、看病吃药等方面的物资价格那样“敏感”和重要,但笔者建议同样也应考虑到老百姓所需要的精神食粮存在的合理价格问题。其次,要有效做好推广工作。要倡导联合经营,共享市场,京沪江浙苏皖等地方在这方面都有许多成功的实践和经验,国内外商业领域在这方面的操作模式也十分成熟。联合运作多年的“江浙沪演出业务洽谈会”协作形式,以及上海大剧院等的集团化的运作机制,都为我们提供了演艺业如何做到“共担风险、降低成本、互利共赢”的市场运作宝贵经验,有的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再次,演出市场与观众的培育和积累不可分割。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广大的演艺业者要积极参与社会宣传普及高雅艺术的活动,进学校、图书馆、文化馆、少年宫、街道社区,多形式地与受众零距离接触,着力于普及审美知识、提高审美情趣的工作,提升群众欣赏水平,让民众了解怎样欣赏高雅演出,从而有效地造就潜在的观众群体。

综上所述,高雅艺术消费市场的整体繁荣将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笔者认为,单纯的角逐利益、考虑短期效益是不可取的,只有立足于观众才会有利于高雅艺术消费市场的整体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高雅票价演艺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演唱会
高雅艺术下沉,营销搅动市场
张姝钰、高雅萍作品
“沪港通”机制能够降低企业盈余管理吗?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天津:京津城际延长线票价“公交化”
旅游演艺的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