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秩雕琢荣陌野 一怀守望寄苍冥
————李茂澶《榆荚集》序

2011-11-20何沁学

对联 2011年11期
关键词:李老

●何沁学

庚寅仲冬, 八十三岁高龄的李茂澶老师拿出了一本全是由他自己用蝇头小楷书写的他这些年来创作的文章、诗词、对联等作品集萃和我商议,说是要复印数十本,给后人留点纪念。 我大略一翻, 多见笔意老到、直触眉心之作,顿生仰慕。 可发现内文有横写的、竖写的、还有中间夹着写的; 有文章、有诗词、有对联; 有贺喜的、有哀挽的、有相赠的,相互交错,杂而无章。我当时就提出: 或以时间为线索、 或以类别为排序,整体谋篇,而后成册,要出得精致一点。李老年已高,耳多背,交流稍有困难,但还是应承了下来。 随后, 又提出让我写个序言,想我一介草民,算与文化有缘,自以为读过几本书, 可比起有十四年私塾才学的李老可算是九牛一毛了,心中甚是忐忑。期间多次拜读,但不求甚解,实难起笔。 辛卯春节,得闲才静心领会、体悟。

回想与李老相识的八年来, 李老的谦虚恭谨、耐心细致、平易近人、博闻强识,一幕幕常浮现在眼前。李老祖籍山东金井乡,一九四九年, 二十二岁的他因躲避灾荒来到山西,在闻喜县礼元镇东古赵村落户。东古赵村镶嵌在紫金山麓的半丘陵上, 交通极为不便,他平时很少出门。因当时环境的影响,半个多世纪,他隐藏了自我、才识、情怀、抱负,本本分分地务农,以锻磨、卖豆腐为生,操持家业,苦度时日。让人可笑的是,村里人一直以为他是个文盲, 还让他参加了当年村里的扫盲班。其实,李老幼年家境宽绰,五岁入私塾,十九岁出学,藉齐鲁灵秀,资性又高,学养丰厚。 《学记》有言:『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九年已致于此,何况十四年乎? 而今,李老寿逾耄耋,但谈起儿时所学经典,《三百千千》、《史鉴节要》、《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及《四书五经》等,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皆言『背诵』可启发智慧,增加修养,激发才华,加深记忆。由此来看, 李老确实是一位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渊博学者。

翻阅、整理李老的书稿,自知学浅,一遍、两遍、无数遍下来,多有收获。 经过分类,本书分成了文著、诗作、联语、书法四大部分,从而显现出来一个整体的脉络,这也与李老当年在私塾内接受严格的学古文、习书法、写文章和作诗联等功课相辅相成。书中前面收录的二十余篇文章, 属当年课业,皆命题之作。 另有几篇赋、记和酬贺之类的作品, 据李老讲, 先前所著大部分遗失, 载之乃所余。 徜徉其间, 这些文章从『破题、承题、起讲、题比、中比、成篇』而展卷,如行云流水,十分得法。每篇结构严谨,用笔娴熟,旁征博引,如探囊取物,当见功底。文中多有典故,想要读懂,也非易事。赏读时不乏佳句,便信手拈来,诚如: 『仁昭而义立,德溥而化广,则天下顺之矣』『凡为学者,莫不败于满而成于谦』『驾车必恃乎輗,行舟必恃乎棹楫,为政必恃乎贤才』等等,或表物我之感触,或征思古之幽情,或颂人间之真善,或寓大道之伦常,深读回味间,足可铭心、悟道、利行、传世也!

诗作、联作是本书的承重部分,也是李老的精神寄托。 所载作品,或当年课业,或阐发哲思,或指点江山,或描摹事态,或唱酬礼答,或吐纳肺腑,形于言表,发诸笔端,均以情入理; 或应征、或即席、或恭贺、或哀挽,件件作品,真情实感,正所谓: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皆感怀而铭。 如『南辰焕彩天呈瑞,府第欢声夜未央』『同堂人八十有六; 鞠躬礼一二连三』的父母情; 如『飞花点点随人送;垂柳依依向我牵』『讯音每在诗章里;会晤常于梦寐间』的手足情;如『一年又过一年春,仍是他乡冷落人』『未曾启齿一言别,遽尔盈眶双泪流』的故园情; 如『应知淡泊难谐俗; 却爱推敲自在吟』『看书巧觅愁中乐; 索句偏成静里忙』的雅趣情; 如『才可有为德润身,无才有德不精神』『惟善是行必定正,徇私任意自然偏』的砺志情; 如『文风潮涌腾东镇,韵士葵倾仰北辰』『捷足登峰堪众望,豪情折桂挹天香』的联友情; 如『阳光雨露为月老,花草峰峦作友朋』『涛浪翻风掀日月,椰林援地耸云天』的山水情;如『跨时特色兴帮略, 入世佳音捷报传』『关爱人民惟有党;更新气象莫如春』的盛世情等等,诗多意境,联皆工稳,饱含了李老对故里梓乡的感念, 对父母手足的牵挂, 对人文历史的感慨, 对自然形胜的眷恋, 对国计民生的关怀,对美好生活的歌颂,意境颖妙,兴寄深远。 联语中,还录有一副非常少见的『三柱联』, 当见涉猎之广。 正所谓『知真乃识卓』, 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李老在艺术上对自己的苛求,表达了李老的思想和情操,使人们从中获得感悟和教益。

二零零三年加入诗联学会以后,盛世兴文,桑榆乐道,李老的创作更有了激情和活力,多有佳作。 作为『河东楹联文化第一镇』东镇诗联分会的顾问,李老也与学会的很多师友结成忘年之交,在一起研讨、斟酌、修改作品,使大家创作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近年,李老的作品不仅入编了国家级的典藏,而且也在一些全国大赛中荣获奖项,得到了学会领导的关注和会员们的拥戴。

李老不仅诗联写得好, 书法也颇具功力,尤以小楷见长。当年私塾不但要会写大楷、小楷,而且为了追求科举功名,还要把字写成『馆阁体』的水平。李老就属于这类字体,其笔力遒劲,挺拔沉着,温雅丰润,疏密匀称,舒展开阔,端庄精整,很有代表性。能写这种字的人,大都细心、认真、一丝不苟,这种作风和态度,能影响到他所从事的任何工作甚至一生。

想李老弟兄三人, 当年从山东辗转来晋,犹如一棵在风雨中摇曳的小树,经过几十年的滋养和洗礼,已枝繁叶茂。受其书香门第的感染和熏陶, 尤其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年代,现已百十口人的大家庭,儿女们各显身手,或务农、或从政、或经商,各有作为,业趋丰隆。 学业方面更彰优势,晚辈中已有大学生、研究生、博士后逾十人,这令李老及其家人十分自豪和骄傲。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这株齐鲁老藤在晋南土壤的化育下, 滋润着紫金山的巍然雄壮, 领略着九凤岭的荡气回肠,凝聚着宰相村的将相魅力,沐浴着董泽湖的龙脉荷风,虽历尽沧桑,依旧顽强地赓扬着生命力,这本书的问世,将为其家庭、为后裔、为业界、为社会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生如梦,转瞬百年。李老今已年届遐龄,其广于学,谨于事,恭于礼,诚于友,德于朋,乐于趣,当可谓仁; 以不常为伴,以不倦为居,以不朴为魂,以不争为道,当可谓适; 其思维敏捷、精神矍铄、笑声爽朗、动作麻利,当可谓健。 古有语: 适者有寿,仁者无敌,当如此也。

值此《榆荚集》付梓之际,写了长联一副以附骥尾。

岁月岂寻常,静隐紫金四十载,朝肩旭日,暮挽夕霞,看丘壑在胸,承齐鲁之秀灵,苦咀文,累嚼字,至性至情,拜师可作真知己;

人生虽坎坷,欣逢盛世八旬风,德惠梓园,望泽后裔,让春秋圆梦,拥耄耋之福祉,天增寿,第育贤,兴才兴业,砺志方酬大丈夫。

(043800闻喜县牌楼东街420号)

猜你喜欢

李老
斯人已乘黄鹤去
——怀念李沥青先生
时间的海浪
探访抗美援朝老战士
悼李正中老
我的高寿跟我从事的工作有关
乐观 幽默 豁达
回乡去住
百岁南社老人李仲南的养生秘诀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
做个“养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