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沫若、柳亚子关于《屈原》的唱和

2011-11-19周晓晴

郭沫若学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柳亚子不平田汉

周晓晴

(四川大学 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064)

《屈原》的出现“实在是三十一年陪都剧坛上的一个奇迹”(白杨)。确实是一个奇迹,无论是演出,还是评论。演出,“万人空巷识薰莸”;评论,创造了一种诗词唱和形式。1942年4月12日,《新民报》以《〈屈原〉》的弦外之音——黄炎培郭沫若酬唱》为题发表了黄、郭二人的唱和。4月13日,《新华日报》就以《屈原》唱和为题开辟专栏供人们唱和,很快掀起了一个唱和评论《屈原》的高潮:董必武、张西曼、陈禅心、沈钧儒、柯璜、龙潜、华岗、左昂、陈铭枢、李仙根、潘梓年、陈树棠等几十位各界名流参加,作诗上百首。

值得关注的是,不仅重庆地区掀起了《屈原》酬唱高潮,远在广西桂林的柳亚子、田汉等也积极参加了唱和。众人皆知:郭沫若自1927年遭蒋介石通缉逃往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才只身回到祖国,与柳亚子一直未能晤面,但相互挂念之情却难以平息……。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几番周折,柳亚子终于虎口逃生,于6月回到桂林。18日,时值端午节,特邀田汉、廖沫沙游七星岩茗茶。晤谈间,田汉向柳亚子索句,亚子先生欣然作诗三首,田汉随即和诗,并将两人的唱和快速寄给一向关心亚子先生安危的郭沫若。郭沫若在重庆得到两人的唱和后“加倍愉快”,立即按田汉嘱咐和诗,并将其来龙去脉撰成题为《诗讯》的短文,于7月15日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率先将三人的唱和公诸于世。不久,郭沫若又将二人唱和引入《丰收与屈原》一文,发表在1942年10月30日出版的《戏剧春秋·历史剧问题特辑》上,这都是人们已熟知的了。

几乎同时,记者以《郭、田、柳》为题将三人的唱和诗发表在1942年8月出版的 《旅行杂志》16卷8月号上就鲜为人知了。《新华日报》、《戏剧春秋》发表的诗文是以郭沫若的名义,书信的形式发表的,唯《旅行杂志》是以记者的名义,访问记的形式刊登的,其内容与文字均有异同。《诗讯》后收入郭沫若《沸羹集》《郭沫若文集》《郭沫若全集》。和诗,又单独收入《潮汐集》。亚子先生的诗则分别收入《柳亚子诗词选》《柳亚子诗选》,文字都有改动。不妨先读读记者的报道吧:

郭田柳

记者

柳亚子先生由香港脱险到桂林,端午日,偕沫沙访田汉先生于七星岩,在岩前饮茶,风雨骤至,在大枫下避雨,成诗三绝。第一首因端午而想念写《屈原》戏剧的郭沫若先生。第二首自言风吹雨打,心疲神倦,与田汉沫沙同为飘零湖海的三畸士。末一首系指所作《南明史事百卷》,其未刊稿大半在香港遗失了。田汉先生称先生为“求真慕义之情,老而弥笃,真诗坛之瑞”,因与和诗同寄郭先生征和。郭先生素爱慕先生诗文,得悉先生安然到桂,而且诗兴不减,即刻作诗相和,并有小序云:“原诗不免有寂寞之意,但这似乎正是表现着纯真的诗人的心。诗做到好处,总不免要浮漾着一种轻淡的哀愁。任何艺术做到了好处,似乎都要达到这种境地。因此像我这样相当粗犷的人,要做诗实在是难得做到好处的。”兹将三位的作品抄录于后,以公同好。

柳亚子

怀沙孤愤郁难平,千载惟留屈子名。猛忆嘉陵江上客,一编珍重写幽情。

剑態萧心吾已倦,风吹雨打汝能狂。飘零湖海三畸士,卧对云烟忆故乡。

楚吴前辈典型在,风洞山高接水湄。百卷南明书未就,忍教流涕话兴衰。

田 汉

九死犹能写不平,吴江原岂以才名?天涯何事嗟衰老?珍重枫林听雨情。

龙舟如箭波如沸,中正桥头万姓狂。莫道人情如纸薄,诗人处处有家乡。

万里投荒绝险夷,携雏直到灕江湄。脚根不软诗囊富,毕竟先生力未衰。

郭沫若

以不平平平不平,哲人依古总无名。誉非举世浮云耳,劝阻无加自在情。

天真真谛原为一,敢道中行即是狂。今日人间成地狱,还从地狱建天乡。

欲读南明书已久,美人还在海之湄。薪樵岂有伤麟意?大道如天未可衰。

细心的读者,只要把记者的《郭田柳》与郭沫若的《诗讯》,《柳亚子诗词选》一对照,就不难发现:《诗讯》中将序文作了这样的改动:“似乎正是”改为“似乎正足”,加重了诗的分量,更加有力。“诗做到好处,总不免要浮漾一种轻淡的哀愁。任何艺术做到了好处,似乎都要达到这种境地”改为“诗人的感觉是特别锐敏的,时代环境既衰杀,因此免不得梧桐叶落而知秋了。”这样改动,不但更准确地表达了诗人们的感情,恐怕还是为了避开国民党的文字狱!

柳诗入集时,改动较多,首先标明了诗题“六月十八日为旧历端午节,偕田寿昌,廖沫沙游七星岩茗茶,寿昌索句,遂成是作”,从标题就告诉了读者诗的来龙去脉。第一首“惟留”改为“犹传”,这一改,更好地表达了屈原的伟大价值: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卧对”改为“卧看”更符茗茶的闲情。“写”改为“慰”,更准确地表达出郭沫若写作整个《屈原》的心情及屈剧的意义。二首“故乡”改为“旧乡”,不单是家乡,而是国家,意义加重了。

和诗,郭在十八日致柳亚子信中说:“报中首绝略有误字,盖由编者妄作聪明所致也”。编者将郭沫若首绝“哲人伊古总无名”中的“伊”字改为“依”。

柳、郭关于《屈原》的唱和,充分表达了两人的战斗友谊。两人虽然远隔数千里,但时时挂念着。亚子先生由端午节想到屈原,由屈原想到郭沫若的剧作《屈原》,叙其“珍重写幽情”,又告知自己的近况和遗憾,整个诗作不免给人一种“寂寞之感”。郭沫若的和诗,一扫柳诗的“寂寞之感”,劝慰柳亚子先生不要以“不平平平不平”的方式与反动派斗争,鼓励其“还从地狱建天堂”,坚信“大道为天永不衰”,给人以更多的鼓舞、力量。

猜你喜欢

柳亚子不平田汉
锐鉴不平路——大众途锐EDITION 20
河里鱼多
Cycling in America
题《张苍水集》
咏费城自由钟
柳亚子故居
简论田汉抗战期间的诗词
田汉的鞋带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
柳亚子和周恩来之间的“龃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