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疆文学书写与图像》序

2011-11-19汪毅夫

闽台文化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海疆芒种边塞诗

汪毅夫

《海疆文学书写与图像》序

汪毅夫

厦门岛与大担、二担岛近在咫尺。大担、二担之东,草木朦胧者,烈屿岛(俗称小金门)也。波涛浩渺中若隐若现者,金门本岛也。庆元教授兄的祖上,康熙年间迁居烈屿,那里有庆元兄祖上的墓庐、族亲和朋友。庆元兄出任福建省金门同胞联谊会副会长、会长至今已经有十五年之久,庆元兄热爱乡梓,服务乡亲,经常出没风涛,往返厦、金二岛,为人所熟知。近年,庆元兄尤爱乡邦文献,谈起金门文物,如数家珍。庆元兄的女公子陈茗,为父风所染习,硕士论文作的是《金门解严后的十五年文学》;三年前到我的名下攻读博士,考虑再三,我丢下金门奇人林树梅这样一个题目,让她硬着头皮去做。三年后,陈茗不负所望,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海疆文学书写与图像——林树梅奇特人生与艺文研究》。

道光年间,金门林树梅淘井得铁笛,恒于岛上最高峰太武山头月夜吹之,裂帛干云,人称为奇人。林树梅之奇,此一也。而林树梅之奇非止于此。林树梅出生海岛,周岁过继林家,母陈氏早卒,树梅自幼随父出入水师海疆要塞,此身世之奇也。林树梅青少年时期两渡台湾,几为风涛巨浪吞没;为凤山县曹谨幕僚时,勘察并兴修水利,训练乡勇,以至亲自燃点大炮,徒步深入深山丛林,平息族群械斗,此历练之奇也。积十年勘探的经验,林树梅绘《闽海握要图》,凡闽台沿海山川扼要、潮汕、水道、港口无不在其中,并有文字解说,此航海防海之奇也。鸦片战争厦门战事爆发前夕,林树梅远在邵武、光泽,应当局之招,即奔赴前线,在厦门慷慨从军,修筑工事,挖井得泉,操练兵勇,以为虎溪岩英夷即便插翅也难于逾越,此从军之奇也。林则徐回福州,招林树梅入幕,树梅献防海策,则徐目之为“国士”、“南金”,并自绘松鹤图为树梅之母寿,林则徐陨落于广东普宁,次年,林树梅亦郁郁而终,此林树梅士为知己者死之大奇也。林树梅的诗文亦奇矣,其奇不在文字,不在构思谋篇,而在他是鸦片战争时期全力从事海疆文学创作的第一个作家和诗人。林树梅亦能篆刻绘画,在篆刻理论方面尤其有建树,此又一奇也!

陈茗的论文的重点不在于论述林树梅之奇,但是林树梅的文学创作与他的奇特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正因为林树梅的出身、生活环境和种种经历,在鸦片战争时期文士中是很奇特的,反映到他的文学创作才可能有特别之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提到“知人论世”这个老话题。陈茗对林树梅的研究,从知人论世开始,而知人论世又不能不从作家的作品入手、从文献入手。因此,逼着陈茗去调查林树梅的著述,意外发现了一部很有用的《浯江林氏家录》,写出一篇《林树梅著述考》;又逼着她去点校《啸云诗钞初编》、《啸云文钞初编》,搜集林树梅的佚文佚诗;又逼着她在点校诗文集的基础上作出一篇《林树梅年谱》(附于本书之后的只是一个《简谱》)。这个路子,是研究古今作家传统的路子,也是很扎实的传统的治学方法。

《海疆文学书写与图像》,书名已经显示本书的独创。“海疆文学书写”,是作者首先提出的一个新的研究概念。前此,学术界有研究边塞诗的,有研究海洋书写的。海洋与海疆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但是也有区别;同样,海洋书写与海疆书写也存在区别,这个问题,陈茗在本书中已经有所讨论。中国古代史研究,多用“边疆”一词,较少关注“边塞”;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多讲“边塞诗”,很少讲“边疆诗”或“边疆文学”。中国现当代史研究,也是多用“边疆”一词,较少关注“边塞”;现当代文学研究则只关注“边疆文学”,几乎不讲“边塞诗”或“边塞文学”。无论是现当代或者古代史的研究,边疆既包括陆地上的疆域,也包括海上的疆域;古代文学研究讲“边塞诗”,我们从最有代表性的边塞诗——唐代边塞诗看,关注的仅仅是陆地的疆域,而不包括海疆。我们可以说,海疆书写或海疆文学与边塞诗或边塞文学有联系,但不能说海疆书写或海疆文学是边塞诗或边塞文学的分支。海疆书写是一个相对于边塞诗或边塞文学的概念,因此,陈茗在研究中提出这个研究概念是很有意义的。

林树梅交游很广,有封疆大吏如林则徐,有直臣如陈庆镛,有地方官员如周凯、曹谨,有名士如张际亮、刘家谋,有书法家兼篆刻家如吕世宜,有画家兼诗人如谢琯樵,有金门籍同乡诗人如蔡廷兰,还有水师将领如陈化成及其子弟。本文在论述林树梅的交游时并非面面具到,而是突出重点,侧重于艺文的交往,与林则徐的交游一节,不仅辑得林公佚诗若干句,且可补《林则徐年谱》的个别不足。金门吕世宜居厦门,所有有关吕世宜的论述都不曾注意到吕氏有园在海沧,而陈茗在林树梅诗中找到证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张惠言集》有仁和陈善《茗柯文补编外编后序》,而未收富阳周凯《〈茗柯文〉后序》,陈茗在《内自讼斋文集》卷六发现周氏此文,亦有助于阳湖派古文的研究。开澎进士蔡廷兰的研究,台湾学者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陈茗则从《浯江林氏家录》发现一篇蔡氏为林树梅写的寿言,亦可补蔡廷兰研究之不足。谢琯樵是诏安画派的代表人物,其姐谢浣湘亦能诗,陈茗从《咏雪斋诗录》发现林树梅为之作的序,不仅在林树梅诗文的辑佚方面有所建树,对了解谢琯樵的生平及谢浣湘的创作亦不无帮助。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我一直以为,科学研究能有整体突破,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一时做不到,一鳞一爪,时有发明发现,也是对研究工作的推进;而诸多的一鳞一爪的发明发现,至少,在局部的研究上也会有所突破。我们没有理由轻视科学研究的基础工作,也没有理由轻视科学研究中的细微末节。

本书对林树梅古文的论述,也很下功夫。周凯是阳湖派古文家张惠言的得意弟子,周凯任兴泉永道,在厦门复兴玉屏书院,并延请《福建通志》总纂、光泽高澍然担任主讲。高澍然是建宁古文家周仕琇的再传弟子。闽南古文称一时之盛。阳湖派古文和周仕琇派古文,无论是古文理论还是创作的内容与风格都存在较大差异,沿波讨源,陈茗对林树梅的古文作了追源溯流的工作,并且论述了林树梅的古文成就及其风格,也颇有见地。如果说,生平、著述、交游的研究,是考论结合的话,这部分的研究,则有较强的理论色彩,更以论辩见长。

值得欣慰的是,陈茗在读博期间,先后在国家图书馆《文献》、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福州大学学报》、《福建论坛》、《集美大学学报》、《古典文学知识》及《金门日报》副刊等发表有关林树梅的论文十多篇,成绩卓然。又承蒙金门县文化局厚爱,将出版陈茗这部《海疆文学书写与图像》,不能不由衷感到高兴。学术研究,自强不息;学术之外,一时一事之得失,淡淡视之。陈茗勉诸!

庆元兄十六七岁时,在厦门主编学生文学刊物《万山红》(见《厦门文艺志》),四十多年过去了,庆元兄和我由一介文学青年转而成为文学研究者,而陈茗则能读父书,作为庆元兄的老朋友,欣喜更是难于言表的。

已近岁杪,陈茗问序于予,稍作发挥如此。2010-12-25

(作者系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责编:李弢

闽南方言夏季气象谚语

夏甲子雨,摇船入市

夏北,沃遘无头壳(北:西北,闽南方言指夏季暴雨。)

夏南,草埔仔成潭(南:指暖湿的南风。)

夏季早西风,明日好天空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立夏雨,雨衣放归路;立夏晴,雨衣挂归棚(挂归棚:收满棚,指晴天。)

雷拍立夏,三日落一下(拍:打。)

小满北,风雨拍头壳(北:西北,闽南方言指夏季暴雨。)

小满大日,无出三日(大日:指大晴天。)

小满大雨大碗,小雨小碗,无雨无半碗

小满无满,芒种大旱

芒种火烧溪,雷雨十八个

芒种雨,火烧路

芒种多西南,早稻厚病虫(厚:多。)

芒种日暗,大水淹上坎(暗:指阴天;坎:指高于水平面的地方。)

芒种夏至,日头生刺(生刺:比喻日光炙热如芒刺蜇人。)

芒种夏至少落雨,台风早起步

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夏至早起天闷热,日昼后定着雷唱歌(日昼后:午后。定着:必定。)

夏至毋耳真雷,大水连续回(耳真[tan2]雷:打雷。)

夏至东风摇,大水淹过桥

夏至刮南风,天气热烘烘

夏至起南风,大旱六十日

夏至大好天,无雨到秋边

小暑东北风,无久有台风(无久:不久。)

小暑雨,饿死老鼠

小暑雷公叫,鱼虾水顶跳(雷公叫:指打雷。水顶:水上。)

小暑起东北,大水淹头壳(东北:指来自东方的暴雨。)

大暑无暑,五谷勿会起(无暑:指不热。勿会起:指庄家长势不好。)

大暑见霞起台风

大暑大热夏少雨,秋寒早来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张嘉星供稿)

猜你喜欢

海疆芒种边塞诗
“鹰击”骄子,守我海疆
问鼎海疆2:强势出列
问鼎海疆1:初露锋芒
万里海疆绿意浓
芒种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夏至
论中唐边塞诗
泽草所生,种之芒种
芒种
唐代边塞诗里的情长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