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文采风录(诗三首)
2011-11-19邱燮友台湾
邱燮友[台湾]
福建人文采风录(诗三首)
邱燮友[台湾]
2003年夏,我和金荣华教授应武夷山大学筹备会之邀,访问福州、南平等地,讨论武夷山建校等事宜,并游览武夷山、福州、南平、惠安、泉州、厦门等地。事前便查览这些地方的人文与山水特色,做一次福建人文采风录:
一、泉州清源山老君岩石雕
在泉州清源山口,有一尊老子的石雕,是利用当地的天然的石山,雕刻成像。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石像高5.36公尺,厚6.85公尺。宽8.01公尺,席地面积为55平方公尺,左手扶膝,右手凭几,造型端庄慈祥,和蔼可亲,垂耳飘髯,神态浩然,为宋代石雕艺术的瑰宝,是我国最大的道教石雕,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君造像前东西两侧,有十八方元代名书法家赵孟頫手书五千言《道德经》碑刻,以经、书、刻三绝广受世人称道。如今老君岩石雕,已是泉州人文山水风物重点之一。当时我写下一首《泉州清源山老子石像》诗,以记其盛:
传说我是留下一本《道德经》,骑牛出关而去,不知所终。
其实,是泉州府发一本护照给我,要我在清源山落户,领取粮票。
我是餐霞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关尹子被派去看关,他们叫我护山。
我在山口看往来行人已千年,没有人跟我谈道,只好对山讲话。
日子久了,我也举目茫茫,
不知未来走向何方?
二、惠安石匠和惠安女
惠安盛产花岗岩,惠安居民多以开采花岗石为业,因此在惠安一带,随处可以看到人们都在打石头,除了将石材为建筑材料外,他们将花岗石打造成石狮子、翁仲或各种动物、人物的造型。然而惠安一带的女子,也跟男子一样,整日曝晒在烈日下工作,她们将全身包裹,免得受阳光直晒,带面罩披巾护笠,手脚也有裹巾,形成了惠安女的特色,她们勤劳朴实,但服饰重视色彩的调和与变化,就如同花岗石一样坚忍而多彩多姿。当时我曾写了一首《惠安石匠惠安女》,来赞颂当地的人文风采,其诗如下:
惠安女子内柔外刚,
惠安石匠则是外刚内柔。
耕田种菜在原野,
挖沟铺路在街上。
烈日下,面罩披巾裹成粽子,
惠安男子真是好命,
挑肩负载满街尽是妇女。
花岗石质,又坚又硬,
打造手艺,全凭巧手和本领。
打风打雨,打不走石头的天性,
翁仲、狮象、美女、马牛羊,
精心打造千年不坏的永恒。
惠安石匠,打风打雨,打不走的石头,
惠安女子,遮风遮雨,遮不住的女性。
三、永定土楼
永定是闽西的一个客家县,离龙岩市约两小时车程,往西便是江西。闽西一带山峦起伏,是丘陵地带,以前对外交通不便,如今都有高速公路可抵达。
明清时代,龙岩永定都是山城,人们生活艰苦,且治安不良、匪徒经常出没,而永定更为偏僻,于是居民为了自卫,建碉堡、盖土楼以自保。今日我们所看到的土楼王子——振成楼,便是1912年建成,共四楼外围,每层四十八间,楼下一厅两井,配合八卦,两井犹如太极中的小太极,三大门应天地人三才,这种建筑配合中国易经中的八卦太极。如有外寇,只要将大门关闭,居户数十家三四百人均可保安全,且土楼内有仓库,可以自给自足一段时间。其他如土楼王——承启楼,是明崇祯年间奠基,清康熙年间建成,费时半世纪建成,造型奇特,表现前人建筑的智慧。如今已成为世界人文奇观之一,当地人将土楼作为永定客家民俗文化村,供外界观光之用。今年秋,我有闽西之行,有幸特地参访永定圆楼,并有一诗纪其盛:
是外星人对外太空连络,
画下一圈圈圆圆的图案
在永定山峦旷野间,
留下一座座四层高的圆形土楼。
仿佛出外人寄给家人的信:
“相思欲寄从何寄?
画个圆圈儿替!
半圈的是我,整圈的是你,
还有说不尽的相思,
把圈儿一圈圈到底。”
这首圈儿歌写尽出外人的心情,
在荒野留下相思缠绵的讯息。
然而土楼的子弟们,
如同蜜蜂飞往外地采蜜,
终年勤劳灌注蜂房的粮食。
这是世代相传的奇迹、精神,
故乡的土楼,是族人的圆心。
(作者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责编:吴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