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石牌坊装饰艺术
2011-11-19方静
方静
漳州石牌坊装饰艺术
方静
漳州位于闽粤两省交界最南端,与厦门、泉州构成闽南金三角,至今仍操持着具有中古韵味的闽南话,以此浸淫并牵留其它民俗,有幸使得古风尚存,历史建筑也保存较好。牌坊就是这种文化氛围的活化石。牌坊,又名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它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道路口,用以宣扬礼教或标榜功德。在漳州,牌坊叫作“荷表”①,意思为“某人承皇恩受褒表”。
光绪《漳州府志》记载,漳州地区有地点、有名称的石牌坊,多达四百多座。现今列入文物编制的仍有四十六座,主要分布于芗城、龙文、龙海、诏安、长泰、云霄、平和等地。在长泰和诏安,还出现牌坊群。长泰武安牌坊群由建于明嘉靖七年的“解元世科坊”、万历四年的“春风桃李坊”、万历二十三年的“祖孙执法坊”三座石牌坊组成。诏安牌坊群则从城关的县前街到东门中街七百米长的街道上,由七座古牌坊即夺锦坊、卿典坊(匾失)、百岁坊、天宠重褒坊、父子进士坊、诰敕申坊(匾失)、关帝坊组成。牌坊之多,在漳浦,甚至有民谣说:“眼睛顾看碗糕諽(漳浦有名的风味小吃),头壳撞着华表石。”意思是华表(牌坊)到处可见。
牌坊的用材主要有木材、石头、砖、琉璃等。其中石牌坊虽然出现较晚,但分布较广、留存数量大。石牌坊多为明代及其之后修建,石材丰富易雕刻,坚固易保存,和牌坊传颂的“不朽”内涵相匹配。
牌坊仅就功能和用途来分,就有二十种之多。漳州常见的有节孝坊和功名坊。
节孝坊多为表彰平民百姓,结构简单,用料俭省,体量较小。据记载,漳州市区西直街道存有清道光二年所建的郑氏节孝坊,门阔仅一米左右,大小和巷门并无二致,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下额坊穿搭载两根立柱之上,上坊刻着“大清道光二年壬午桂月建”,顶上正中有三角形高浮雕一块,“恩荣”二字镌刻在圆顶之上。下坊刻有“旌表儒士刘日燿妻郑氏坊”。匾额竖分为三部分,中间阴刻节孝大字,清晰可见。柱头做成六角形,左右柱身均刻有对联,风化后有些模糊,难以辨读。江东桥旁,瑞竹岩上,有一座结构同样简单的节孝坊,字迹清晰,但门框主体已被人借用作门墙。节孝坊在漳州下属各县市也非常常见。仅在诏安,史载明清节孝坊有六十五座,现保存完整的有五座:南诏镇十字街的节孝坊、太平镇新楼的节孝坊、秀篆镇埔坪村的寿慈坊、红星乡下河村的劲节凌霜坊和白洋乡白石村的传芳坊。在龙海,榜山镇平宁村有清乾隆年间为旌表儒士谢与韬妻杨氏而建的节孝坊;角美镇桥头村辽东社石桥头,有漳州历史上距今最近的石牌坊,名为志洁行芳旌节坊,系1922年旅新加坡华侨郭祯祥为其祖母许氏抚孤守节五十一年而立。在东山县康美镇钱岗村前,明万历三十二年立有节义牌坊,记述孙信、孙价兄弟夫妇忠贞节义的事迹。在平和县,有两座有名的节孝坊,即何氏节孝坊和贞烈坊,前者立于坂仔镇东古洋村,清乾隆二十一年,为旌表员生遗孀何氏守节育儿而建。后者位于平和九峰下北村顶仓东向,清乾隆四十七年为儒士杨旺未婚妻廖心娘立。
规模较大的要数位于龙海白礁慈济宫旁的一座节孝坊,其结构复杂,雕刻也甚为精细。四柱三间四楼,明间双柱下有狮座压底,两稍间则以抱鼓石夹住边柱,四平八稳。楼顶也较为奇特,三间各覆有一块石雕屋顶,明间则在石雕四坡屋顶上还有一个仅其一半大的小屋顶,所以一共为四楼,四楼下都装饰有镂空石雕。屋顶鱼龙脊吻向上直立跃起,稍间屋顶下有假昂出挑,仿照着木构建筑的形制。
同样是石牌坊,屹立于漳州文庙前,横跨修文西路的两座纪念坊却显得豪华铺排,备受世人的景仰和关注。道冠古今坊和德配天地坊端庄儒雅、清丽非凡。白色平板坊上端正有力的黑色题字“道冠古今”和“德配天地”展示着文庙内敛的涵养。高耸的石墩、精致的木楼飞檐、华丽的斗拱都象征着文庙的崇高地位。在古街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两座牌坊无疑为世俗的繁华树立起精神的丰碑,还为急躁的现代都市人开了一剂清凉药。
漳州留存最多的还是功名坊,多达几十座,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位于芗城区的四座明清牌坊。两座明代石牌坊,俗称文牌坊,位于香港路,名为“三世宰贰坊”和“尚书探花坊”;两座清代石牌坊,俗称武牌坊,位于新华东路岳口街,名为“勇壮简易坊”和“闽越雄声坊”。这四座牌坊建筑体量相差不大,形制均为三间五楼十二柱式样。如今它们都已被列为漳州市市级文物,其建筑年代和详细介绍都刻在各自旁边树立的大理石碑上。
“三世宰贰坊”和“尚书探花坊”相距有二十八米多。站在香港路,两座牌坊均会映入眼帘,醒目而叠生,是整个古街区的灵魂之所在。“三世宰贰坊”外形古朴敦重,简雅大方。牌坊为纪念蒋孟育其及父亲和祖父三人。他们其中两人官至宰相,功名显赫。主楼屋顶由数块平整的石板铺成,石板边缘线刻了瑞珠瑞帘,两端略微起翘。屋顶正中置石宝葫芦,鱼龙脊吻咬住粗壮的屋脊翻腾向上,直冲天际。次间各有两楼,四坡方顶,顺次跌落伸出。主楼正中下方悬挂“恩荣”牌匾,两边向下悬挂一对垂花柱。“恩荣”牌镂空透雕着两条飞龙,一条坐龙。垂花柱浮雕着瑞草灵芝等植物图案,下刻旋形垂花头。最有特色的是屋顶下面的四个支撑。短柱圆雕着面相奇怪,宽额阔鼻、四肢粗壮的大力士和尚,他们袒胸露怀、鼓眼抿嘴、双腿张开、吃力地用头顶着上面的莲花座。面北的那个神态和动作十分可爱,圆圆的脸,憨傻的表情,右手放在嘴里玩耍,仿佛正想着偷懒的法子。次楼下用白石立柱作支撑,支撑之间有青石雕板作装饰。立柱上浅浮雕了梅花、荷花、菊花、月季等四季花卉与喜鹊、鹭鸟等组成的吉祥图案。青石雕板高浮雕了高士和童子的人物图案,清晰可辨出是垂钓、请教、牧归、耕种的渔樵耕读图,雕刻线条分明,布局疏朗。整座牌坊主要由三块平板坊和数块垫板坊构成。“恩荣”牌下的顶坊上除了书写有“大明万历……立”外还装饰了莲花和水纹图案。顶坊下是字板坊,即牌坊的题名板,被竖分为大小不等的三块,中间北面阴刻隶书“两京赐立”,南面为“三世宰貳”大字,字体端重浑厚。字板下的垫板坊很薄,浅浮雕了瑞鹤和祥云,五只情态各异的仙鹤正扑翅欲飞。祥云瑞鹤之下的字板坊较小,但刻满了正楷的纪录文字,从右至左为“赐进士出身……”云云。再下面的垫板坊线刻了二方连续的回纹,儒雅大方。回纹装饰的垫板坊下面是一块与题字板等大的白板坊,光滑平整。白板坊下的额坊比较特别,是椭圆柱的月梁形式,浮雕了二龙戏珠。月梁两端与明间立柱的结合部各衬着一个青石鳌鱼,两雀替嘴巴一张一合。左右次间的方形额坊则是方柱形的,各嵌置一块青石镂雕的麒麟,相向而望。
“尚书探花坊”是为表彰明嘉庆年间探花林士章而立,“尚书探花坊”与“三世宰贰坊”形制相当,装饰手法也接近,装饰题材也十分相似。“尚书探花坊”屋顶由十六块条石拼列而成,曲线平缓,起翘略高,屋顶正吻可能遗失。屋顶下挂置“恩荣”牌匾,昭示皇帝的恩典。屋顶两边下悬浮雕着人物图案的垂花柱。屋顶的支撑不再是大力士和尚,而是浮雕花草瑞兽的圆柱。立柱之间的连接板镂雕着众多交谈热烈的高士和童子。牌坊题字板上南面书“探花”,北面则书“尚书”,字体硕大敦厚、朴拙圆练。题字板下是镂雕的花坊,其上雕刻着许多儒生模样的人物,他们或走或停,或立或坐,仿佛拜见和讲学等文人生活场景。花坊下面的字板坊被竖分为三部分,中间刻有“赐进士及第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前礼部左右侍……”等纪事文字,左右各浮雕一个天官仙人。字板坊下面的平板坊浮雕对弈、交谈、作揖、会客等文人日常生活图景,人物生动、刻绘细腻。月梁式额坊雕刻着双凤牡丹图案,两只凤凰追逐嬉戏于三朵怒放的牡丹中,富丽堂皇、动感十足。“尚书探花坊”的镂雕形态雅致、通透空灵。
文牌坊淳简雅,武牌坊高大宏伟,装饰也更加隆重。“勇壮简易坊”是康熙皇帝为蓝理赐造,以彰其勇士壮举。蓝理是靖海将军施琅的部下,在台澎战役的一次战斗中,不幸腹部受伤,肠子都流了出来,仍然拖肠血战,救施琅将军冲出重围。牌坊多施雕镂,通透大气。主楼庑殿顶,起翘明显,具有强烈的飞动之势。屋顶边沿线刻板瓦的形式,并浅浮雕瑞珠瑞帘。楼顶正中置有鳌鱼正吻,楼下放置“御书”牌龛,牌龛两侧各有一跳斗拱,斗拱下压插着两对相望的龙头轩,斗拱和支撑屋顶的浮雕龙纹的短柱之间还装饰着镂空的花轩。“御书”牌龛下的顶坊上阳刻火球、祥云等吉祥纹样。顶坊之下就是主题字板,中间镌“勇壮简易”,背面刻“所向无前”,字体俊朗阳刚。牌坊最为重要的装饰就是上下两组共六块镂雕花板。上组为文官人物,人数达十八人,他们交谈、跪拜、围坐,人物自然地被构思在树木、桌椅等环境和背景中,构图饱满,安排得当,场景生动,情态逼真。垫板坊阳刻“卍”字流水纹样并浮雕优美的曲线和荷花纹样。下组镂雕武官人物,表现戎马生涯,气势非凡。左右为两对相向行进的军队,步兵、骑兵、将帅等一目了然,旗帜、盔甲、马匹、火枪等都栩栩如生。中间则是指挥若定的官员,在庭院的桌案旁,正在积极部署行军作战的相关事宜。生动再现了战场情景。月梁风蚀严重,仅能看到繁密的祥云。牌坊的青石短柱上高浮雕“凤朝牡丹”、“喜鹊登梅”等吉祥图案。短柱之间放置了大量的镂雕板,也是最有特色的是其中的做生意图案,对当时的社会风俗和市井面貌,尤其对当地的世俗生活有很好的展现。每块镂雕板都刻画着两个人物,在树下、桥旁交谈,活灵活现、讨价还价的样子。还有戴高帽、短腿的、表情夸张、动作滑稽的,漳州俗称为番佬的外国人。牌坊的立柱以及立柱之间的构件都装饰了成对的浮雕,植物如梅花、牡丹、荷花、水仙、柿蒂花等,动物如龙、凤凰、麒麟、骏马等,另外还有花篮、火球等器物装饰、卍字等文字装饰。装饰手法也因地制宜,承重构件多用线刻或浅浮雕,装饰性构件则高浮雕或透雕,甚至遍施雕镂。总之,装饰层次丰富,繁简得当,耐人寻味。
从“勇壮简易坊”顺街往北走大约150米,就是更加高挑精致的“闽越雄声坊”。“闽越雄声坊”为表彰闽浙总兵许凤的功勋而立。牌坊十二根粗细不等的立柱稳稳地插在长约四米的矩形底座中。底座四周立着高约60公分的栏杆。屋顶檐角起翘更加明显,还设有檐下板,更具装饰意味。屋顶下的雕龙小龛里刻着“恩荣”,“恩荣”牌下的题字板正面楷书“闽越雄声”,背面为“楚滇伟绩”,字体雄壮圆浑,坚定有力。和“勇壮简易坊”相同,镂雕花板同样为上下两组,装饰题材也十分类似。上雕花板为树下文人雅士高谈阔论、围坐聚欢的场景,下雕花板为军旅生活。中间雕刻三位官员骑着高头大马隆重出行的场面。马前三人开道,引幡举旗,马后随行一人,可以想象后面声势浩荡的队伍;左右雕刻着威严的将军指挥千军万马的场景。牌坊立柱和立柱之间的横柱上的浮雕十分出色。如东边柱身上的一组浮雕有吉祥器物书、人物番佬、八宝之葫芦、动物鹿和虎,西边则以吉祥器物琴、人物番佬、八宝之芭蕉扇、动物马和狮相对应;还有一组东边是吉祥器物画、人物番佬、八宝之灵芝、动物麒麟,西边则对应吉祥器物棋(比较模糊)、人物番佬、八宝之海螺以及大象。可见,植物对植物,桂梅桃菊,动物对动物,仙鹤飞鸟,很好地遵循了传统装饰成双和对仗的章法,尽管装饰内容繁多,但并不杂乱无序而是清晰明了。
漳州石牌坊采用石仿木结构,屋顶多用四坡顶,屋脊装饰宝葫芦和脊吻。屋檐有一定的起翘。牌坊有梁、枋、柱等承重构件和斗拱、雀替、花牙子、雕花板、垂花柱等装饰件。石牌坊在材料的选用上十分科学。青石坚硬致密,宜雕刻,白石强度好,可以承重。青石和白石搭配构造,不仅满足建筑要求,还有良好的美学效果。青石细腻,白石粗糙,两者相间,色彩明快干净,质感相得益彰,肌理效果也很协调。装饰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也较为讲究。图案精美,寓意美好,多选用“喜上眉梢”、“四季平安”等传统吉祥图案。其次,主题明确,场景生动。文牌坊选用“渔樵耕读”图和高士童子图来点题,而武牌坊选用军旅和戎马题材来彰显主题,简洁明了,合情合理。装饰手法也较为高明。线刻、浮雕、镂雕、圆雕等不同装饰技法综合应用,层次丰富。总之,漳州石牌坊不仅具有南方细腻繁缛的品味,而且融进北方粗犷宏伟的气派,集中体现了漳州传统装饰艺术注重反映世俗生活的闽南特色和保留浓厚中原文化主旨以及大胆吸收外来文化的特点。
注释:
①在诏安、漳浦等县,荷表又称华表,这种称呼几乎混淆了两种建筑物,但当地人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参考书目:
1.陈成南主编.漳州市城市建设委员会.丝绸之路建筑文化丛书——漳州民胜与古建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
2.汪照元主编.漳州市芗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芗城区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9。
3.杨丽华著.故土亲人.福州:海风出版社,2007.11。
责编:李弢
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新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