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小麦主要产量性状优势及亲本选配分析

2011-11-18周芳菊陈桥生张道荣汤清益王志顺姜其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11年15期
关键词:通径分析

周芳菊 陈桥生 张道荣 汤清益 王志顺 姜其斌

摘要:通过对121个小麦杂交组合中14个增产幅度较大的超标优势组合F1代的产量性状、株高和抗病性等进行分析,发现各超标优势组合的产量三因素均具有较高水平。在产量三因素中,有效穗数的优势对产量优势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每穗粒数,千粒重优势对产量优势的贡献最小。此外还发现,湖北麦区生态条件下,杂种F1代株高为88~97 cm、父本比母本植株高15 cm较佳,亲本选配时,最好选择双亲或其中之一为抗病品种,以利于选育出抗病的F1代。

关键词:杂交小麦;产量优势;通径分析;亲本选配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5-3046-03

Analysis on the Predominance of Main Yield-characters and Parental Selection in Hybrid Wheat

ZHOU Fang-ju,CHEN Qiao-sheng,ZHANG Dao-rong,TANG Qing-yi,WANG Zhi-shun,JIANG Qi-bin

(Crop Institute, Xiang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iangyang 441057,Hubei, China)

Abstracts: Yield characters, plant height and disease-resistance of 14 F1 hybrids with in 14 hybrids heterosis out of 121 hybrid cross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three yield characters(spike kernels, kernels/head and 1 000-kernel-weights) was at high level. Among the three characters, spike kernels had the biggest contribution to grain yield; while 1 000-kernel-weight had the smallest. Analysis on height and disease-resistance of hybrids and parents indicated that the height of hybrids should better be 88~97 cm, and height of male parent should be 15 cm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parent. It was good for getting disease-resistant F1 if one or both parents had disease-resistance.

Key words: hybrid wheat; yield

大量研究表明,小麦的杂种优势普遍存在,但优势的强弱因组合、性状的不同而异[1-3]。如何选配优良亲本是获取强优势组合的前提,而选择出强优势组合则是进行生产应用的关键[4,5]。

本研究从121个小麦杂交组合中筛选了增产幅度较大的14个超标组合,通过对这些组合的产量性状、株高、抗病性等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索产量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亲本选配标准及杂种后代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由基因型不同的81个亲本(P01-P81)及其所组配的121个F1组合组成。根据考种结果,对选出的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幅度较大的14个组合(表1)及其相应的亲本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

1.2试验方法

试验于2009年4月组配成121个杂交组合,同年10月与对照一起播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2行区,行长150 cm,行距20 cm,株距5 cm;每间隔4个杂交组合种植小麦区试对照品种郑麦9023,并在相邻行间种植各组合亲本,进行常规田间管理。

1.3测定项目

在小麦生育期间调查各组合及亲本的抗病性,小麦落黄时调查每个组合的株高、有效穗数,另在收获后,室内调查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性状。其中每个组合的产量均与相邻最近的两个对照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同时还调查相应亲本的农艺性状,每个组合调查10株。

杂种优势分析:超标优势=(F1-CK)/CK×100%

中亲优势=(F1-MP)/MP×100%(MP指双亲平均值)

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采用DPS和Excel统计软件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F1产量性状

2.1.1产量三因素与强优势组合F1的关系由于地块肥力的差异,对照郑麦9023在各小区获得的产量也有一定差异,因此,在本试验中,将F1代各组合的产量及相关性状均与相邻两对照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由此筛选出比相邻郑麦9023显著增产的14个组合,增产幅度为5.09%~18.38%(表2)。由表2可知,本研究中的强优势组合主要表现为3种类型:①产量三因素均具有杂种优势,增产幅度一般较大,如P04×P17、P01×P14等4个组合,增幅为16.13%~18.38%;②有两个因素具有杂种优势,增产幅度居中,如P11×P23、P05×P18等7个组合,增幅为6.34%~15.32%;③单因素增产的,这类组合增产幅度较小,如P13×P09、P08×P24等3个组合,增幅为5.09%~5.91%。这表明,产量优势的形成是产量构成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产量三因素均达到较大值时,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优势。

2.1.2F1产量因素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14个具有超标优势的组合F1产量三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分析(表3)表明,有效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604 3;每穗粒数次之,为0.348 8,千粒重最低,为0.206 2;说明本研究中3个产量性状与产量呈正相关,对产量优势均起促进作用。

从表4可知,F1各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趋势基本一致,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通径系数为0.926 6),每穗粒数次之(通径系数为0.792 9),千粒重最小(通径系数为0.787 0)。说明强优势组合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间存在着或正或负的作用,它们共同决定着产量的形成,只有产量的三因素共同起作用才能获得最大的产量优势,因此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亲本的选择上应考虑产量性状的互补性。

2.3F1农艺性状与亲本选配的关系

2.3.1株高株高在小麦育种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是保证小麦获得高产的前提,植株过高容易发生倒伏,使产量下降;植株过矮,中下部通风透光不良,田间小气候恶劣,影响子粒灌浆,使子粒饱满度和千粒重下降,也导致产量降低。由表5可见,杂种F1代在株高方面也具有较强的中亲优势,株高以88~97 cm为宜,父本的株高应比母本高15 cm左右,这样母本才能授粉更充分,子粒更饱满,结实率更高,进而获得高的制种产量。

2.3.2抗病性杂种F1代抗病与否主要取决于亲本抗病性的高低[6]。由表5可知,如果父母本或亲本之一表现为抗白粉病、赤霉病和条绣病品种,F1大都表现为抗病;如果父母本均为感病品种,F1的抗病性介于双亲之间,而父母本均为高感,其F1也为高感。因此,在选配父母本时,应至少选择双亲之一是抗病的品种做亲本。

3小结

1)本研究中,各单一产量因素均存在杂种优势,在我们所选配的121个组合中,具有杂种优势的有14个组合,14个优势组合的42个单一产量因子中有29个具有超标优势,其基本表现为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表明杂交小麦的产量优势普遍存在,但各产量因素对产量优势的影响程度有较大差异。

2)杂交小麦的产量优势是由各单一产量因素

的优势构成的,是产量三因素最大协同作用的结果[7-9]。本研究通过对杂交组合产量因素的相关分析,发现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优势最为明显,这与前人研究的结果基本吻合,表明在湖北麦区的生态条件下,选用成穗水平高和单穗粒数较多的亲本,更有利于F1产量优势的突破。

3)F1代的产量与株高有密切的关系,双亲的株高以80~100 cm为宜,F1代的株高为85~97 cm是比较理想的株高,能抗倒伏且有利于通风透光,可更好地获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在选择亲本时应考虑亲本的抗病性,父母本或父母本之一表现抗病性较强的组合,以利于选育抗病性强的品种。

参考文献:

[1] 付连双,王玉波,王小楠,等. 小麦不同杂交组合杂种优势及后代变异比较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2):6-8.

[2] 李伟,郑有良,兰秀锦, 等. 小麦新品种(系)的杂种优势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21(4):280-283.

[3] 詹克慧,孙洪, 高翔,等. 小麦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与F1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2):27-31.

[4] 杨春玲,郭瑞林,关立,等. 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河南农业科学, 2002(9):14-15.

[5] 阮仁武,傅大雄,戴秀梅. 小麦主要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分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1):141-145.

[6] 赵淑章,李合智,武索琴,等.小麦亲本抗病性遗传背景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1996(5):40-42.

[7] 王翠玲,王书子,张学品,等.冬小麦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测定和遗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2):173-174.

[8] 许永财,相吉山.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研究[J]. 青海大学学报,2007,25(2):4-9.

[9] 张爱民,黄金龙,王明理,等. T型杂种小麦亲本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J].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5,11(4):135-141.

猜你喜欢

通径分析
三个海湾扇贝群体可量性状对闭壳肌重的通径分析
湖南主要辣椒品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