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德育: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助力

2011-11-18徐向阳

中小学德育 2011年9期
关键词:天河区乞巧切入点

徐向阳

打造德育特色,是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那么,特色德育如何着手?如何深化?如何通过特色德育的打造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教育的优质化?

带着这样的问题,本刊记者来到广州市天河区,走访了区教育局的领导和部分中小学。采访中,我们发现,天河区各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富有价值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天河区的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

寻找学校德育特色建设的切入点

德育工作千头万绪,只有用一根看得见、摸得着的“线”穿起来,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有效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这就要求我们能寻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基于这样的思考,天河区教育局要求各校寻找师生熟悉、资源丰富、易为师生接受的切入点,实施以校为本的特色德育。实践证明,这样的德育,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拨动师生的心弦,引起师生的共鸣,激发学校实施德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棠下小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学校。50年代末,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以及贺龙元帅先后视察过棠下。60年代末,毛主席委派中央办公厅送给棠下人民的两棵芒果树,现仍在校园里开花结果,成为了传统教育的“活教材”。学校以此为切入点,牵起了“红色教育”主线,开展了“红色记忆驻校园,丰碑人物记心中”的系列教育活动。

——开展以“追寻伟人足迹”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追寻伟人的足迹》课题研究,编写校本教材《伟人的足迹》。这些举措为学校开展“红色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建毛主席视察棠下纪念室。每学期,在少先队大队部的组织安排下,各中队分批分期前往参观。参观后,各中队还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交流互动活动。如今,作为校园中最重要的传统教育基地,毛主席视察棠下纪念室已成为学校师生心中的“圣地”。

——创建17个以伟人命名的“英雄中队”。为增强队员的荣誉感,学校举行隆重的“英雄中队”授旗仪式,在每个英雄中队教室门口的墙壁上镶上“英雄中队”牌,牌上有伟人的名字及照片。此举意在激励全体队员:“学永远的丰碑人物英雄事迹,走永远的丰碑人物人生道路,举永远的丰碑人物光荣旗帜,做永远的丰碑人物精神传人,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学习!”

——开展“红色记忆驻校园,丰碑人物记心中”系列实践活动。学校实施了“十个一”育人工程:建一个“英雄书屋”,设一个“英雄角”,出一期“英雄板报”,读一本“英雄书”,唱一首·“英雄歌”,看一部“英雄电影”,举行一次“英雄故事会”,组织一次“学英雄主题班队会”,写一篇“学英雄心得体会”,办一份“学英雄手抄报”。每年的毛主席视察棠下纪念日和毛主席诞辰日,学校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心里树起了一面旗帜,他们学英雄事迹、走英雄道路、做英雄传人,为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学校开展的“红色教育”,许良校长深有感慨:

“现在,有许多学生说起港台娱乐明星来如数家珍。而在我们学校,少先队员们也掀起了一股追星热,不过,他们追的可不是一般的明星,而是‘红星。人活着总要有点精神,有点信仰,有点追求,我校选择“红色教育”作为德育特色,目的在于深化教育改革,凸显办学特色,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积淀校园文化底蕴。”

农历七月初七,是极富中华民族韵味的节日,习称乞巧节、七夕节、女儿节等,广州人则称为“七姐诞”。这个风俗源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在广东民间,自古就有农历七月初七过乞巧节的传统。珠村被誉为中国乞巧第一村,当地的乞巧文化,在广州乃至广东省、全国,影响都很大。乞巧节上,精美的手工,传统的技艺,盛大的祭典,无不让人眼花缭乱。

为此,珠村小学以“乞巧文化”为切入点,立足校本,依托社区,开发了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活动开展等途径,使学校的乞巧文化特色得以发扬光大,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好评。

2009年8月2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亲临现场,参加了2009年广州市乞巧文化节活动。学校的“乞巧之星”有幸见到了汪爷爷,还和爷爷一同在现场学做乞巧手工。在乞巧艺人的指导下,一件件乞巧作品精巧别致,让汪书记称赞不已。

在天河区,这样的学校还有很多。他们纷纷寻找到富有教育意义、依托社区、易为学生接受的切入点,开展了多姿多彩的特色德育活动。

猎德小学的师生在调查中了解到,“猎德”村名的由来源与“德”有不解之缘,由此,学校找到了德育的切入点——“追求完美道德,发展个性特长”,展开了地域文化与学校德育的整合研究;

昌乐小学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希望学校成为学生“活动的土壤、梦想的天空”,寻找到“活力德育”的切入点;

五山小学依托多年来形成的书香校园氛围,以国学为切入点,确立了“创建国学育人特色,凸显校本德育实效”的特色德育思路;

华景小学是一所新崛起的颇有名气的学校,他们根据华景社区居民文化层次较高的特点,把“优雅教育”作为德育的切入点;

天府路小学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把发展“和美社团”作为德育的切入点;

华阳小学在多年实施生本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自主教育”的切入点;

2006年至今,根据区教育局的四次统计,辖区各中小学均有较明确的德育切入点。由于切入点清晰,立足校本,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各校德育的深入开展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实现学校德育特色的纵深发展

德育不是表面的活动和单一的内容,而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创造机会让学生以各种方式接触社会生活,更多地参与实践并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独立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德育环境。

为实现德育的可持续发展,广州市天河区各个学校沿着德育切入点,不断努力,实现了德育特色的纵深发展,描绘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立体画卷。

石牌小学在实践中提出了“无墙德育”的理念,即:“让每一个人都敞开心扉,让每一个人都收获甘泉”,始终相信“人人都是道德学习者,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都是德育契机,处处都有德育资源”。结合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石牌精神”与校本德育整合实践研究》,全校上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立足学校实际,坚持以学校为核心,以石牌社区为主体,充分挖掘、利用“石牌精神”这一社区优质资源,拓宽德育渠道,不断深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家乡的历史,全面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社会变迁,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整合资源,通过开发利用社区人文历史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建设成就资源、社会人力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德育的形式和内容,提升了德育效能,实现了德育校本课程模块化、文化活动系列化、社团活动常态化。他们与三骏公司、街道办事处、省高等

法院紧密联系,拓宽“无墙德育”平台,形成了德育合力。“无墙德育”空间无限,资源无限,效力无限,使师生得到发展,学校、家庭、社区共同成长。

在2010年美国校长考察团石牌小学座谈会上,各方人士对学校实施的“无墙德育”赞赏有加:

华南师范大学王红教授:如果所有社区都像石牌社区这样支持学校,学校不愁办不好;如果所有家长都这样支持教育,不愁孩子教不好;如果所有孩子都能得到这样的教育和熏陶,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教育局局长Jesse Registir教授:石牌小学推动家庭、社区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与之高度融合,令人感动,非常羡慕,甚至有点嫉妒!石牌小学还是一所很有民俗味的社区学校,这是一次有文化的教育考察活动。

德国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去我们把课程当作整个世界,现在我们要把整个世界当作课程。”品德教育尤其如此。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学生德性的形成必须经由生活这条通道。把德育局限于课堂、局限在学校,是狭猫的。要让德育和社会生活、大自然紧密结合,让生活走向课程,让生活走进课堂。拓展校本德育这一增长點,与课程相结合,与各项活动相结合,才能不断丰富学校德育的内涵。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让有着相同或相近德育切入点的学校结成教育共同体,能实现学校德育特色的横向扩展,进而实现学校德育的“多赢”。

东圃片的学校,因毗邻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黄村体育训练基地,不约而同地把体育精神的培养和弘扬作为德育的切入点,由此产生了很多共同的想法,继而校际联系频繁,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东圃中学、黄村小学、车陂小学、中海康成小学等结为共同体,中小衔接、抱团发展,在互动中各校都把手球运动作为重点来抓。短短几年,东圃片的手球运动迅速发展:东圃中学不仅普及了手球运动、形成了校本课程,男、女手球队在市、省、全国乃至国际比赛中屡获殊荣,且成为了全国中学生手球后备人才培训基地;黄村小学的手球队获全国小学生手球赛第二名;车陂小学的手球操大课间令人耳目一新……而更让人欣喜的是,在参与特色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独生子女症”不见了,团队意识、克服困难的毅力、抗挫折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天荣中学、龙洞小学等牵头的共同体也都在相同的切入点上拓展德育内涵,通过资源共享,逐步形成区域亮点,实现了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记者欣喜地看到,找到德育特色打造切入点的天河区各中小学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通过打通与社会的联系和抱团发展,有效实现了学校德育特色的纵深发展。

以品牌打造促学校优质化发展

天河区的德育探索,在找准切入点、拓展增长点后并没有停步,他们努力使德育和学校的课程、活动紧密结合,与家庭、社区紧密结合,不断积淀优秀的校园文化,使德育的主线活动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融为一体,为打造学校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一批批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不断涌现出来。

2004年7月,潘国洪被任命为猎德小学校长。猎德小学地处美丽珠江边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猎德村。随着广州城区的拓展,猎德村成为了广州的CBD、未来商贸中心。猎德街所辖的海心沙,成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圣地。

猎德村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但猎德村的改造,使旧有的物质文化不断消亡。研究和传承猎德村的文化,是每一个猎德人应尽的义务。在潘国洪校长的带领下,猎德小学紧紧抓住这一机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和传承猎德文化,并以此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

7年来,潘国洪校长带领学校科研团队共同研究,历经探索的艰辛,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不仅学校德育特色为社会所认可,自身的专业水平也大大提升,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奖励,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成为天河区一位颇有名气的校长。

谈起自己的成长,潘国洪很有感触:

“我的成长源于善于抓住机遇,抓住猎德村改造的机会,研究和传承猎德村的优秀文化,也是一个猎德子弟学校校长应尽的一份义务。以开展地域文化与学校教育统整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并不断深入,才让我们学校不断取得经验,进而创造佳绩,形成特色。”

香港优才学院校长、香港天才教育协会会长陈家伟博士在考察猎德小学后,这样评价潘国洪校长:

“潘国洪校长精力充沛、励精图治;学校不但井然有序,而且有深度的文化情怀。潘校长积极带领师生保留猎德的文化,传承优良的传统,值得我们在香港推行的德育和国民教育学习。岭南文化需要传承,猎德小学需要潘校长这样的有心人。”

这样的校长还有很多。

广州市第75中学以责任教育作为德育切入点,把“我的责任”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学生思想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让师生在活动中将责任内化于心。而校长程印贵也成为天河区乃至广州市颇有名气的校长。

原昌乐小学校长王建辉,在打造“活力教育”的过程中,自身不断成长,成长为南粤知名校长。

如今,办出特色、争创品牌已成为天河区每位校长不懈奋斗的目标。在奋斗的过程中,他们自身得到了锻炼,体验了成功,获得了发展。

天河区的校本德育,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不断的成功,使教师的内心产生了一种持久的满足感、愉悦感,实现了自己的职业价值。一批批优秀教师在学校特色德育活动中成长起来。

广州市第89中年近六十的教师陈伟贤,在学校倡导的以“幸福教育”为切入点的教育实践中,笔耕不辍、循循善诱,帮助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以顽强的毅力攻克难关,战胜自我,赢得成功。教师的幸福与学生的幸福休戚相关,在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陈老师也收获了成功,被评为广州市道德模范。

见到记者,陈老师细数起自己的“幸福妙招”:

“教育学生、管理学生一定要想办法。教书其实是一个与学生相处的过程。”陈老师说,“譬如有一些规定学生一下子可能接受不了,就不要忙着让学生接受,使其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我每次都会跟学生把道理讲清楚,让他们知道这样做对他们有好处后再实行。”

陈老师在教学上花了很大心思,独创了“抄作业理论”。每个学期初,他都会对学生说,他布置的作业一定要完成,就算抄别人的都要抄完整。“每次题型其实都差不多,只是有时要转一转弯而已。就算他们不会做,抄了之后都算是看了一遍,说不定下次遇到类似题目就会做了。”陈老师解释说,“让他们抄作业其实是希望他们可以从全部抄、部分抄过渡到完全不抄,这是一种锻炼,也是帮学生克服惰性的一个好办法。”

陈老师在班上培养了十个左右的尖子生当“小老师”,对其他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别辅导。“班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一个老师的能力毕竟有限。所以‘小老师不但可以帮助其他同学解答疑难,还可以培养班级集体主义精神。”

陈老师班上的孩子是幸福的,而陈老师也因为幸福的孩子而成了一名幸福的教师。

天河区的学校,以德育为切入点,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美好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华景小学的何宇轩同学是一位盲童。在华景小学以“优雅”为切入点的德育环境中,他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也得到了培养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亚运会开幕式上,他弹奏钢琴、亲吻国旗的形象,尽显“优雅”风采,展示了身残志坚、综合发展的优秀少年形象,诠释了“优雅教育”为孩子的人生奠基的丰富意味。请听宇轩的心灵独白:

我叫何宇轩,是广州市天河区华景小学三年级学生。出生3个月,就被诊断为先天性视网膜发育不全。虽然我看不见这个世界,但在华景小学这个美丽优雅的大家庭中,我得到了校长、老师和同学们的爱,在大家的关爱中,我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我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勤奋”“顽强”是同学们对我的一致评价,而同学们对我的鼓励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记得在校运会班级接力比赛时,我本可不参加,但我坚持跑,虽然跑得很慢,同学们仍为我热烈鼓掌,还大声地鼓励我:“何宇轩加油!我们后面的人多加把劲,一定能追得上其它班级!”终于,我们班真的拿了第二名。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够真正拥抱国旗。2010年12月12日,广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我手捧五星红旗庄严地走入会场。仪仗队员打开国旗那一刹那,我走上前去拥抱国旗,深情抚摸并亲吻国旗。就在那一刻,我看见了,看见了自己心中鲜红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看见了,看见了自己心中的亞残运会盛典庄严绚丽;我看见了,看见了自己心中的祖国在世界上傲然屹立!

就在那一刻,我看见了我的成长历程。一出生就患上视障的我,虽然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个世界,但亲人、老师和同学们教会我用一颗善良的心去感知天空,用一颗感恩的心去触摸大地。我心有国旗的鲜红,我有自己对祖国的理解:“五星红旗,您就像妈妈一样温暖。”就在那一刻,有一股温情缓缓地流入我的指尖,有一种感动深深地弥漫我的心田,我情不自禁地捧起国旗,俯下身,把脸轻轻地、轻轻地贴在柔软的五星红旗的旗面……

其实,不只是小宇轩,在华景小学,更多的“小宇轩”们在“优雅教育”的熏陶下,幸福成长着;在天河区,更有着无数的孩子在特色德育的熏陶下,快乐地前行着。因为基于校本,天河区各校所实施的德育才有了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受教育者的生活质量、幸福生活的能力以及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社会公民素质。天河区各校正朝着这一目标积极努力着。因为选择了科学的实施途径,把握了德育的校本性、系统性、特色性,各校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2010年广州市德育创新评比获奖的32所学校中,天河区就占了5所,5个一等奖中,天河区就占了2个。在各级领导、区部委办局、社区和家长的支持下,天河区的特色德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实现了学生得到发展、教师得到发展、校长得到发展、学校得到发展的多赢局面,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学生、优秀教师和优秀校长,构成了天河教育特色纷呈、星光璀璨的美丽画卷。

猜你喜欢

天河区乞巧切入点
潭山乞巧
藕断丝连
非常时期的天台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赴贵州省毕节市开展教育帮扶活动
广州市天河区社区康复服务能力的调查研究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七夕,向织女乞一双巧手
选好切入点新闻报道才有鲜活性
小切入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