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清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1-11-18林政梅
林政梅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体育科学系,福建福清 350300)
福建省闽清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林政梅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体育科学系,福建福清 35030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闽清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当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为推动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效应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十三亿人口中农业人口占75%以上,发展农民体育健身事业,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为进一步加快新时期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十一五”期间在全国组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福建省体育局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文件,于2006年8月下发了《2006年福建省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方案》,全面部署了2006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建设内容与标准、经费安排、实施要求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具体实施过程,发展农村体育是解决我国群众体育全面健康发展瓶颈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将作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1]。目前,我国正处在全民健身工程第二期工程(2001-2010年)的冲刺与收关阶段,农村体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此笔者深入调查分析福建省闽清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并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推动农村体育的深入发展。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福建省闽清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状况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搜索并查阅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相关文件,对福建省闽清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的具体方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
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我国农村体育影响的实证研究课题《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调查》及《各省市农民健身工程总体情况调查》的问卷。对福建省闽清县11个镇、5个乡(梅城镇、坂东镇、池园镇、梅溪镇、白樟镇、白中镇、塔庄镇、东桥镇、雄江镇、金沙镇、省璜镇、云龙乡、上莲乡、三溪乡、下祝乡、桔林乡)的部分分管文体干部及农民共发放调查问卷635份,回收问卷635份,回收率为100%。
1.2.3 访谈法 对福建省闽清县科技文体局领导和有关群众体育负责人及部分农民代表,就农民健身工程开展的现状进行访谈。
1.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研究的需要对所得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处理和客观量化分析。
1.2.5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的资料和统计的结果使用逻辑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闽清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结果与分析
2.1 福建省闽清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现状
目前闽清县设有11个镇、5个乡,271个行政村,至2008年底全县人口约30万,其中农业人口有23.3多万。从2006年开始第一批次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农民健身工程数量227个,覆盖率达到83%[2]。
2.1.1 健身工程用地选址情况
调查发现86%的健身工程用地属于村部公有资产,3.6%属于混合资产,10.4%属于农民私有资产。对于农民私有资产政府主要采用置换土地或补偿现金等方式来协商解决,没有出现明显的土地资产纠纷,在充分尊重农民的个人意愿,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下,真正地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同时,健身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得到了一些农民的大力支持,他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主人翁的精神,要么无私捐赠部分土地和资金,要么自愿义务投工投劳进行建设。有81.6%的村民对健身工程的选址和建设情况表示满意,但也有15.6%的村民在不同层面上表现出异议和不满,主要体现在距离太远,数量太少,器材单调,环境不好,管理不力等原因。
2.1.2 健身工程经费来源情况
目前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国家投入、省市自治区投入和地方投入三大块。其中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虽然也有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进行捐赠和赞助,但比例很小,致使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和行政村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难度较大,质量不高[3]。中央的转移支付、省级财政的配套投入有限,而县、乡(镇)、村级财力普遍满足不了基层政权履行这些职能时所需要的各项费用[4],这也是目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过程的真实写照。通过调查发现,截止2010年5月工程建设资金共投入539万元,其中国家及福建省投资373万元,地方投资166万元。人均投资达到23.13元。
2.1.3 农民参与体育锻炼情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受到农村传统习惯与陋习、以及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虽然随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成而有所增加,但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在对农民朋友业余时间的安排的调查中发现,仅有24.96%的农民会在业余时间选择参加各类体育锻炼(见表1),在对农民余暇钱用途的调查中发现仅有16.23%的农民会将闲暇的钱用于体育消费。
表1 农民业余时间的安排(n=581)
2.1.4 健身工程管理与维护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管理与维护比较混乱,有67.39%的行政村由村委会管理,有8.70%的行政村由村民管理,有13.04%的行政村由老人会管理,居然有8.70%的行政村处于无人管理状况,主要原因是县体育部门权限缩小、经费缩减、人员减少,对农村体育无专项经费等。从当前局势来看,农村体育文化组织的建立与完善势在必行,县、乡(镇)、村应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育文化阵地的角度、站在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高度来审视农村体育事业,设立专门的农民体育管理部门,并划拨专项经费保证体育管理部门的正常运转。
2.1.5 农村体育组织与社会体育指导员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闽清县271个行政村只有87个行政村设立了农民体育组织,其中只有36个行政村有体育指导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参与健身的需求,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深入发展极为不利。农民体育开展过程中主要受制于农民体育组织的有效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正确指导,因此,政府职能部门要相应地研究出台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若干规定,制定中长期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壮大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引领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民体育健身行列中来。
2.2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效应
2.2.1 健身效应
调查发现,有93.8%的文体干部和76.7%的农民都表示自健身工程投入使用后村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和频率明显增多。在访谈和调查的581名村民中有38.3%的村民经常到健身工程场地进行锻炼,有31.2%的村民偶尔到此锻炼,有30.5%的村民由于受自身技术、年龄等因素影响很少利用健身工程进行锻炼,但也体会到利用健身工程锻炼效果较好。农民没有时间参与体育活动主要是由于将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生产劳动中去,所剩闲暇时间、精力都无法满足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而没有组织与缺乏体育场所则被农民认为是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还不够协调与完善,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功效在短期内又无法得以发挥。
2.2.2 环境效应
通过调查发现,有26个行政村在工程建设后自筹经费进行了平整空地和美化环境的建设,特别是一些条件较好的受赠村庄,与自身的地理环境相结合,进行统筹规划,建成了集教育、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文体活动中心或体育文化中心等,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风景线,大大增强了村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调查中有83.3%的干部和76.6%的村民均对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村居周围环境,优化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持认同态度,但也有部分干部与村民对健身工程的环境效应持不同态度(见表 2)。
表2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村居环境的影响
2.2.3 文化杠杆效应
体育文化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和生动的着力点。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民的生活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农村的文化水平、文明程度与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许多陈规陋习、封建思想还存在,部分农民仍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农闲时间赌博成风,人们整天沉溺于赌桌和酒桌,不仅对自身的身体有害,也给社会治安和家庭和睦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在农闲季节、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载体,因地制宜地开展与农村生产劳动、文化生活相结合,选择农民喜爱的、参与率高的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把农民从赌桌和酒桌旁吸引到文体活动中,这既有利于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也有利于移风易俗,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繁荣农村文化,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充分发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文化杠杆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建设。
2.2.4 融洽人际关系效应
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的缩影,其健身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别于其他活动的组织形式,其互动性强,组织环境轻松愉快,人际关系平等和谐,感情融洽友好,包含着丰富的人际关系内容[5]。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体育场所建设,让先进的体育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为农民提供了社交机会和场合,引导广大农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幸福指数、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维护农村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农民体育健身的意识
首先,可以加大运用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板报制做体育健身的专题宣传报导,提高农民的体育健身认知水平,树立合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包括正确的体育锻炼价值、体育消费意识等),培养稳定积极的体育态度,进而养成农民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其次发挥组织优势,科学宣传体育活动的科普知识和体育锻炼的健身方法,帮助农民树立体育意识,增强农民体育素养,更新体育价值观念,使农民积极、热情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3.2 加大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经费的投入
经济是发展体育的基础,也是制约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只有加大经济投入才能使健身工程更快、更好、更顺利地实施,对于经济较发达的乡镇,除了投入资金建设体育活动场所的配套设施外,还要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满足学校周边居民对体育场地设施的需要。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乡镇,政府部门要有计划地制订资金倾斜政策,加快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由政府部门统一规划,共同协调,建设更适合农民需要的体育活动场所。另外还要多渠道的筹集资金(如:企业引进资金、侨胞注入资金建设场馆等),大力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
3.3 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体育项目
闽清县依山傍水,各地区的文化和生活习俗都具有各自的特色。政府在投入健身工程建设的同时,要根据农民的需要,设计出符合农民需求的场地、设施,并要保证场地器材的质量和多样性。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不能一概而论,要坚持多样性和适应性原则。把传统的体育项目和现代化的体育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进行创新,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闲季节等时间,根据农民的性别、年龄、身体健康情况等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开展登山、舞龙、舞狮、交谊舞、秧歌、太级拳等体育活动,在农忙季节,还可以开展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象棋、桥牌等体育活动项目。
3.4 完善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管理、使用、维护及保养制度
为了保证体育场地和设施的使用寿命更长,体育主管部门应结合农村集镇建设,进一步有规划、有目的地建设和改善场地设施条件,在健身工程建设的同时,就要考虑聘请专业人员来管理、使用、维修和保养体育场地和设施,只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才能保证场地和设施长期、安全的使用。
3.5 建立并完善体育管理组织,培养体育骨干
政府应建立并完善相应的体育健身管理的组织,更新体育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体育专业知识,以保证农民体育健身有序的健康的开展,有计划地培养体育指导员,尽可能发动体育志愿者(如一些在校的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或离退休的体育工作者等)一起大力发展具有当地传统的、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积极地组织、引导农民掌握正确的科学的锻炼方法等,帮助农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重视探讨规律,积极为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农村体育社会化进程加快,解决福建省闽清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加大宣传力度是搞好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前提;培养壮大健身指导员队伍是确保农村体育健身活动顺利开展的根本;加快建设体育组织是贯彻农村体育经常化的基本因素;有规划、有目标地建设与完善体育场地设施是发展农村体育健身的重要条件;拓展资金筹集的途径是开展农民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几方面相辅相成才能促使福建省闽清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全面、健康、持续的发展。
[1]陈章玉,张志扬.我国发达省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以福建省八市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0):39-41.
[2]刘志敏,丁振峰,程丽华.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9,30(5):52-55.
[3]王恒志,石永红.努力让亿万农民运动起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见成效[N].中国体育报,2005-07-05.
[4]刘志敏.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和谐社会[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
[5]朱家新.和谐社会农村体育发展的意义和基本特征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20(3):7-9.
Investigation into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Sports-Fitness Programme in Fujian Minqing
Lin Zhengmei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Fuqing Branch,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qing,350300,Fujian,Chin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s carried out into and analysis mad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sports-fitness programme implemented in Minqing County with resort to documentation,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and discussions have been made on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regarding rural sports-fitness programme and accordingly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to help promote it in an all-round,harmonious and sustainable manner across the country.
rural sports-fitness programme;current sitnation;effect
G812.4
A
1672-1365(2011)02-0131-03
2010-10-27;
2010-11-20
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TY030);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研究项目(JA10315S)。
林政梅(1973-),男,福建闽清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