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航乘务专业抗眩晕能力训练实践模式研究

2011-11-18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乘务空乘前庭

苏 欣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体军部,浙江杭州 310018)

民航乘务专业抗眩晕能力训练实践模式研究

苏 欣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体军部,浙江杭州 310018)

在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环境下,以民航乘务专业所必需的抗眩晕能力训练为例,从抗眩晕能力的事实性和重要性出发,以抗眩晕训练相关理论研究和科学依据为基点,构建民航乘务专业抗眩晕能力训练实践模式,并提出意志品质训练与抗眩晕能力训练的结合,以提高抗眩晕训练的最终效果。

民航乘务专业;抗眩晕能力;习服理论;实践模式

1 前言

20多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发展和提高,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教育类型,无论从在校学生数和招生人数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称得上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世纪初,为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全国高职院校均大力推行课程体系改革。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已成为高职院校立校之本,强校之源,兴校之基。同样,基于培养准职业人才适应未来社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体能、运动技能和职业非智力因素养成等目标,则为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

2 抗眩晕能力训练研究的意义

民航乘务职业是民航乘务专业学生面向基层一线的主要职业岗位,以混合劳动为主导,以“站立型”、“微笑型服务”为主要工作方式,工作责任性要求相当高,工作环节要求细致严密,服务敏感性强。同时,空乘人员必须精神饱满、情绪稳定,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排除干扰的能力,有比较强的应变、应急能力,反应速度快,并且有高度适应能力和抗疲劳能力。在飞行过程中空乘人员要经受较长时间的飞行,飞机的升降、气流以及大气压使正常的陆地生活习惯被打乱,正常的生理机能发生变化,眩晕、水食难进或体力不支的情况都会影响工作正常进行,因此,提高机体的抗眩晕能力对于空乘人员显得尤为重要。

据有关飞行人员眩晕症特点的研究案例,1958年至1997年的40年间中,与眩晕症有关的156例254人次病案资料显示,除歼击机飞行员、轰炸机飞行员、直升机飞行员外,空中通讯、机械和乘务员有19例(其中民航女乘务员1例)出现前庭性眩晕症。因此,系统的抗眩晕综合体能训练,是增强抗眩晕能力,锻炼生理机能,逐步提高抗眩晕能力,保存空乘人员的体力和实力的重要内容。

3 抗眩晕训练的理论依据

3.1 抗眩晕训练与人体解剖学依据

眩晕是一种运动的幻觉,是平衡系统功能障碍出现的复杂症状,而身体不稳则是平衡障碍的一种主观经历,它涉及耳科、内科、神经科、骨科和眼科等多种学科的复杂性。在维持人体平衡的过程中,主要受到前庭系统、视觉系统、本体感觉三个系统的交互影响,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存在于人耳的前庭系统。耳朵除了听觉功能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前庭功能”,即平衡功能,主要位于人体的内耳的前庭和半规管。人体前庭功能包括三方面,第一是感受人体在前庭左右旋转运动时三维空间的位置,第二是前庭系统保持清晰的视野,第三是维持人体正确的姿势平衡。当前庭感受器受到一定的生理或病理刺激后,通常就会产生一系列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如眩晕、眼震、倾倒和平衡障碍等反应。当前庭系统受到刺激时,前庭核团兴奋继而带动植物性神经核团兴奋,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减慢、血压下降等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症状。所以,当正常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一般情况下颈部、四肢肌肉的张力会发生改变引起姿势的反射,从而保持身体平衡和一定的姿势,而当外界刺激加大时,就出现平衡失调甚至跌倒。

3.2 眩晕训练理论的形成与研究

3.2.1 习服理论

眩晕一般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胃肠系统以及身体功能紊乱或自身前庭器官比较敏感。在眩晕发病过程中,小脑的活动增强,因为小脑投射到网状系统的活动非常强,这使网状神经元向高级中枢发放的冲动更加减少,所以,建立了脑干内呕吐触发中枢。习服理论是为保证脑皮层活动的动态平衡,对网状神经元的条件代偿激发,这种激发同时受到增强的前庭、小脑活动的补充,从而预防了眩晕的发生。这是习服理论的原理,也是在抗眩晕训练中基本采用的原理。由于训练可使对外刺激的反应不断减弱,所以,当遇到很强的线加速度、角加速度刺激时,会使产生的眩晕、眼震和平衡失调症状消失,从而产生前庭习服。可以说这也是尽快建立适应特殊环境的成熟有效的训练方法。

3.2.2 抗眩晕训练理论

目前世界上关于探讨眩晕发病机理的研究多将中枢神经递质的活动与眩晕的关系作为研究的重点。由于运动病的发生是以一系列植物性神经反应症状为特征的,对于运动病的对抗主要是针对症状。人体的运动病易感性包括对刺激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两方面,有时适应性更为重要。前庭训练需要通过反复、多次、强度的训练刺激才能逐渐使个体习惯而产生正常的平衡反射。据美、俄等国的不断研究试验反馈,对于训练眩晕病症主要可通过连续高速的旋转、线性加速度、角加减速度、垂直加减速度和转椅等刺激性训练使植物神经不产生反应,从而获得前庭习服。

4 民航乘务专业抗眩晕能力训练实践模式的研究

4.1 抗眩晕训练的课程模式

针对民航乘务专业的特殊性,不仅应该在课程的设计中保持体育教学的元目标,同时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注入抗眩晕训练等必要的技能训练。根据习服理论表明,正常人的前庭习服一旦获得会保持一定时间,但不会保持终生,所以需要有一定的系统训练,给予持续的刺激,使已产生的习服延续很久,已形成的前庭习服可多年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上。以下实践模式的构建是以一学期为时间段进行训练,由于体育课时的有限性和训练场地器械的局限性,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安排应精简和突出重点,遵循多次少量原则,重复循环练习的训练方式。所以,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安排应分布于每堂课的开始或结束部分,时间大约10min到15min左右。此外,还要进行相应的体能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抗眩晕心理训练,使其在特殊的环境下不仅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同时拥有坚定的意志品质和优质的性格品德。

4.2 抗眩晕训练实践模式建构

根据习服理论,有学者研究表明,正常人的前庭习服一旦获得会保持一定时间,但不会保持终生。养成的前庭习服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不继续巩固,则会使养成的习服渐渐消退。其一般规律是习服形成所需的时间越长,习服消退就越明显。各种前庭反应的适应消退速度和程度也各有不同,经过系统训练,前庭习服形成后5至7天可出现眩晕反应消退,习服之多可保持4个月左右。如果继续刺激时,可使已产生的习服延续很久,已形成的前庭习服可多年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上。所以,在设计抗眩晕训练模式时,应根据习服理论来选择相应的训练模式来适应空乘人员的实践工作。

飞行过程中机舱内出现的各种环境,如飞机的上升和下降以及在飞行期间遇到强气流等情况后形成的颠震,还有机舱内低气压和干燥空气等恶劣环境等都会引起眩晕。考虑到学院抗眩晕实践训练场地和设施的局限性,主要采用换位空间的方法,通过模拟这些情景进行抗眩晕实践训练。

整个实践训练模式主要分四类,在进行抗眩晕练习时可选取相应的训练内容进行,其生理负荷和强度的把握基本上使学生能够适应并产生适度眩晕即可。(表1)

表1 训练模式建构表

4.3 抗眩晕训练实践模式中的意志品质训练

空乘人员的工作具有流动性、风险性、艰苦性、复杂性,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意志坚强对于克服身体上的不适至关重要的,对于每一位空服人员来说必须不断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抑制消极的情感,获得自觉、自律、自制的良好意志品质。首先要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意志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行动,是人们在行动中所渴望得到的结果,是激励人们去奋斗的巨大动力。其次,要发展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以激励行动。再次,在克服困难中培养意志,坚强的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实践活动中慢慢累计培养的,尤其在苦难的环境中能磨砺一个人的坚强品格。

[1]孙波.船员抗眩晕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5.

[2]翁惠根.体育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The Exploration of Practice Mode for the Anti-vertigo Ability Training of the Air Crew Profession

Su Xin
(Department of P.E.and Military,Zhejiang Yuying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Hangzhou,310018,Zhejiang,China)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has taken great changes.With the air crew profession as example,the training of Anti-vertigo ability was so important to students of air crew profession.In this study,the construct of practice mode will use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cclimatization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ir crew profession;anti-vertigo ability;acclimatization theory practice mode

G875

A

1672-1365(2011)02-0063-02

2010-08-08;

2010-10-09

苏欣(1980-),女,浙江余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乘务空乘前庭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考虑任务数的乘务计划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然拼读法在高职空乘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铁路货运机车乘务交路计划编制优化方法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空乘专业的探索
被忽视的“前庭觉”
空乘礼仪对空乘人员素质的具体影响
空乘礼仪对空乘人员素质的具体影响